丹陽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6750
2023-11-30
20頁
6.75MB
1、丹陽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注:本次成果為公開征求意見稿,最終以審批文件為準。丹陽,地處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南部,位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十”字交匯處,素有“運河明珠”之稱,是長三角最強中國制造縣市、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和諧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多個國家級榮譽稱號。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有關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工作部署,依法履行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職責,丹陽市依據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江蘇省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2021-2035年)、2、鎮江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2021-2035年)、丹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丹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充分銜接相關“十四五”規劃,編制了丹陽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2021-2035年)。前言前言規劃總則u 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會議精神、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快形成生態保護和修復新格局,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切實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3、顯著提升生態系統功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全力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充分展現丹陽“運河明珠”的形象和品質奠定堅實的基礎。u 規劃范圍與期限 規劃范圍:丹陽市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規劃區面積為 1047.24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2035年,基期年2020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03.571.75千米丹陽市規劃范圍圖目錄01 本底研判 p 生態本底p 以往成效p 主要問題02 目標任務p 規劃目標p 主要任務03 保護修復格局p 總體布局p 修復分區04重點區域及工程p 重點區域p 重點工程05保障機制p4、 加強組織領導p 堅持規劃引領p 強化資金保障p 健全公眾參與01 本底研判 p 生態本底p 以往成效p 主要問題1.1 生態本底u現狀稟賦特征地形以平原為主,有部分低山丘陵;山體林地資源豐富,集中在北部低山丘陵;水系縱橫,河湖水系灘地眾多;農田資源分布廣泛,耕地以水田為主;生物資源豐富,多分布于山脈、江河、濕地。高程圖水系圖林草資源分布圖濕地資源分布圖1.1 生態本底u本底評價 生態系統整體趨于穩定通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生態敏感性和生態系統恢復力評價,集成得到生態保護重要性評價結果。城鎮人口分布密集區域、沿江區域綜合評價指數較差,是生態修復的重點,林地、草地、耕地等植被地區由于植被覆蓋5、度較高、恢復力較好等原因,綜合評價指數較高。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評價圖生態脆弱性評價圖自然生態系統恢復力評價圖生態系統綜合評價圖1.2 以往成效 地質環境治理有序推進廢棄礦山治理成效顯著。已治理廢棄露天礦山83處,修復治理面積 5.28 平方公里水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全面建成河(湖)長制工作體系水質考核任務順利達標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強國土綠化持續推進長江造林綠化取得實效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綠化造林機制不斷創新濕地保護修復力度不斷加大長江濕地保護持續推進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新河生態清潔小流域核心區域莊湖濕地九曲河樞紐長江三角塘段造林綠化國土綜合整治成效顯著農村土地整治取得實6、效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顯著珥陵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3 主要問題 廢棄露采礦山亟待修復全市仍有部分歷史遺留礦山損毀土地亟待恢復水生態安全保護壓力大省級及以上考核斷面增加水污染防治壓力較大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不足部分森林植被受損、結構退化、破碎化,林分結構單一濕地生態環境面臨威脅濕地開墾導致濕地面積逐步減少、生態質量逐步下降、生態功能逐步退化耕地后備資源逐步減少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一些優質耕地資源不可避免地被占用,但可用于補充耕地的后備資源逐步減少。生態空間受壓明顯城鎮空間擴張導致生態空間受到擠占,部分生態空間植被覆蓋度減少,連片性降低,生態結構單一。農業空間耕地細碎化現象明顯。02 目標任務 7、p 規劃目標p 主要任務2.1 規劃目標 立足丹陽自身特點,聚焦“智造名城、運河明珠”的發展愿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丹陽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丹陽整體實現:“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2025 年目標2035 年目標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工程有序推進,生態環境有效改善,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提高,全域生態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各項重點工程全面實施,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和生態功能更加穩定,全域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固,基本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丹陽。2.2 主要任務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強化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的保護和修復。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加大廢棄礦山治理力度;推進重點流域水8、生態保護與修復;強化濕地保護體系建設,加快重要濕地修復與治理;保護生態公益林資源,加強森林生態功能修復。提升城鎮生態環境質量開展城市綠地系統連通與修復;提高城區水系連通能力;整治改造主城山體;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提高農村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促進耕地質量提升;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良好農田生態系統;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改善村居環境;探索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建設宜美宜居鄉村。提高生態廊道連通性加強生態源地保護;提高生態廊道連通性。03 保護修復格局 p 總體布局p 修復分區3.1 總體布局 遵循自然地理和生態安全格局,形成“兩區兩帶”的生態修復總體布局。兩區低山丘陵保護修復區9、平原綜合保護修復區兩帶長江沿線生態保護修復帶運河沿線生態保護修復帶生態保護修復布局示意圖3.2 修復分區 低山丘陵保護修復區區域范圍:以水晶山為主,涉及曲阿街道、丹北鎮、訪仙鎮修復方向:推動區域內河湖濕地、林草地生態系統自然恢復,針對區域內關閉露采礦山,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對礦山毀壞土地進行綜合治理。平原綜合保護修復區區域范圍:分布全域修復方向:耕地質量提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長江沿線生態保護修復帶區域范圍:長江丹陽段沿岸三公里范圍,涉及丹北鎮、界牌鎮修復方向:推動沿線河湖濕地、林草地生態系統自然恢復;推進沿岸植樹造林;推動沿江地區土地綜合整治;加強長江地區10、生物多樣性保護。運河沿線生態保護修復帶區域范圍:京杭運河沿岸兩公里范圍內,涉及曲阿街道、云陽街道、陵口鎮、呂城鎮修復方向:加強運河管控、實施沿線河湖濕地保護工程;推動運河沿線自然恢復;改善河道水質、增強南北生態物質能量流動。03.571.75千米生態保護修復分區示意圖04重點區域及工程 p 重點區域p 重點工程4.1 重點區域 u七大生態修復重點區域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區河道水系綜合治理區重點湖泊生態治理區水土保持修復區濕地保護修復區森林質量提升區國土綜合整治區03.571.75千米生態修復重點區域示意圖4.2 重點工程 u五大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山體治理修復工程主要進行全市歷史遺留礦山的修復及綜合利11、用03.571.75千米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示意圖水體生態修復工程主要進行骨干河流和中小河流的河道清淤、水系連通和生態護岸建設,重點湖泊的生態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濕地保護修復工程主要進行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的建設。森林質量提升工程主要進行沿江造林綠化,全域森林撫育、低效林分改造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國土綜合整治工程主要在市域內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05保障機制 p 加強組織領導p 堅持規劃引領p 強化資金保障p 健全公眾參與5 保障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由政府統一領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林業)、經濟發展、財政、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利、農業農村、文廣旅游等部門協同的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機制,為規劃實施提供有效的組織保障。堅持規劃引領 落實規劃縱向剛性傳導,重點項目實施應以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分區和重點區域為指引,落實管控指標和重大工程布局。強化資金保障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保障生態空間保護和修復財政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全方位投入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拓展多元化資金籌措途徑,形成資金投入合力。健全公眾參與加大信息公開和宣傳工作力度,增強公眾生態保護和修復意識,提高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成效的社會認可度,促進公眾參與生態保護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