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礦山地下開采安全技術培訓課件(59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7880
2023-12-01
59頁
1.47MB
1、地采安全技術,金屬礦山,地采礦山地下開采系統,1.生產管理2.鑿巖3.爆破4.出礦5.溜礦系統6.井下破碎7.箕斗提升8.提升井架,地下礦山安全開采基本條件,1地下開采礦山的井口和平碉及其主要構筑物的位置,應不受地表塌陷、山洪爆發和雪崩的危害。2主要井巷的位置,應布置在穩定的巖層中,避免開鑿在含水層、斷層和受斷層破壞的巖層中,特別是巖溶發育的地層的流砂中。3每個生產礦井,必須有兩個獨立的能上下人的直達地表的安全出口;各個生產中段(水平)和各個采場必須要有兩個能上、下人的安全出口與直達地表的出口相通。4選用適應頂板特點的支護型式和器材,井下巷道斷面的寬度和高度應滿足生產和行人的要求。,地下礦山安2、全開采基本條件,5礦井有完整、合理的通風系統,采用機械通風;新礦井、新水平(區段)、新采區的開采應按設計的要求形成通風系統,井下通風構筑物設施、設備的設置和質量以及通風的風質、風量、風速符合要求。6礦井開采的防排水,防塵供水、供電、照明和通風系統已形成并安全可靠。7提升、運輸系統的安全保護和信號裝置齊全可靠,其設備的選擇、安裝試運轉符合要求。8按規定選擇電器設備、儀器儀表,其安裝和保護裝置,在試運轉中符合要求并安全可靠。,地采礦山安全開采基本條件,9.有自然發火的礦井有防滅火系統,消防器材、材料配置及數量符合要求。10.按規定建立礦山救護組織和按規定裝備救護工具與器材。11.對開采中產生的噪音3、振動、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有預防措施。12.水文、地質及有關圖紙等技術資料齊全,有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13.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健全,按要求設置安全機構和配足安全人員,對特殊:工種的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14.采礦方法和開采順序合理并符合要求。,1.每個礦井至少有兩個獨立的能行人的直達地面的安全出口。礦井的每個生產水平(中段)和各個采區(盤區)至少有兩個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并與直達地面的出口相通。2.每個礦井有獨立的采用機械通風的通風系統保證外下作業場所有足夠的風量;但是,小型非瓦斯礦井在保證:井下作業場所所需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自然通風。3.井巷斷面能滿足行人、運輸、通風和安全設施、設備的4、安裝、維修及施工需要。4.井巷支護和采場頂板管理能保證作業場所的安全。,地采礦山井巷工程安全管理,地采礦山井巷工程安全管理,5.相鄰礦井之間、礦井與露天礦之間、礦井與老引之間留有足夠的安全隔離礦柱。礦山井巷布置留有足夠的保障井上和井下安全的礦柱或者巖柱。6.有地面和井下的防水,排水系統,有防止地表水泄入井下和露天采場的措施。7.溜礦井有防止和處理堵塞的安全措施。8.有自然發火可能性的礦井,主要運輸巷道布置在巖層或者不易自然發火的礦層內,并采用預防性灌漿或者其他有效的預防自然發火的措施。,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一、一般規定,1.地質資料比較齊全,賦存條件基本清楚的中型礦山,應有采礦方法設計5、作為施工依據。產狀、賦存條件缺乏的礦體,必須在開拓、采準過程中,及時進行補充勘探,作出塊段或礦塊的采礦方法設計。2.采礦方法必須根據礦體的賦存條件、圍巖穩定情況、設備能力等慎重選擇。厚度大或傾角緩的礦體,采用留礦法時,應合理地布置底部結構,防止底板留礦。3.每個采場都要有兩個出口,并連通上下。安全出口的支護必須堅固,并設梯子。,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4.在上下相鄰的兩個中段,沿傾斜上下對應布置的采場使用空場法、留礦法回采時,禁止同時回采,只有上部礦房結束后,方準回采下面采場。5.采用全面采礦法時,回采過程中應周密檢查頂 板,根據頂板穩定情況,留出合適的礦柱。6.采用橫撐支柱采礦法時,橫撐6、支護材料應有足夠強度,要搭好平臺后才準進行鑿巖作業,禁止人員在橫撐上行走。采區寬度(礦體厚度)不得超過3m。7.礦柱必須合理地回收。設計回采礦房時,必須同時設計回采礦柱。本中段回采礦房結束后,應及時回采上一中段的礦柱。,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8.回采過程中,必須保證礦柱的穩定性及運輸、通風等巷道的完好,不允許在礦柱內掘進有損其穩定性的井巷。回采礦房至礦柱附近時,應嚴格控制鑿巖質量和一次爆破炸藥量,技術人員要及時給出回采界限,嚴禁超采超挖。9.地壓活動頻繁、強度大的礦井,應有專管地壓的人員。地壓管理人員日常對全礦各地段進行監察,發現險情(如支護歪斜、破損、頂板和兩幫開裂等),應及時報告,通7、知有關人員,并分析原因,進行處理。個別地壓活動頻繁、頂板破碎、有冒落可能的采場,應由有經驗的人員,每班進行檢查,指導鑿巖方式,避免發生大冒落。發現冒落預兆,應立即撤出全部人員。,10.采空區應及時處理。枧采空區體積及潛在危險大小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體積大,一旦塌落會造成下部整個采場或整個礦井毀滅性災害的,應采用充填法或及時,有效地采用強制崩落的方法處理。體積不大,或遠寓主要礦體的孤立采空區,可采用密閉方法處理。密閉墻的強度應滿足抵御塌落時所產生的沖擊波的沖擊。11.放礦工應和采場運搬工取得聯系,在漏斗放礦時,不宜同時往溜井倒礦,以免礦石流沖出傷人,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8、安全管理,礦房采礦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留礦采礦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柱式采礦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塊崩落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塊崩落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塊崩落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塊崩落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塊崩落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塊崩落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塊崩落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房塊崩落法,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二)淺孔留礦法的安全規定 1.在開采第一分層前,應將下部漏斗擴完并充滿礦石;2.每個漏斗都應均勻放礦,發現懸空,上部要停止作業,消除懸空后方準繼續9、作業;3.放礦人員和采場內的人員,要密切聯系。在放礦影響區域內,不準上下同時作業。4.每回采一分層的放礦量,應使工作面的高度保持在2m以內。,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三)充填采礦法的安全規定 1.采場必須保持兩個出口,并有照明。人行井、放礦井和通風井都必須保持暢通。2.禁止在采場內同時進行鑿巖和處理浮石。3.采場放炮前,必須通知相鄰采場和附近井巷作業人員,并加強警戒。4.上向分層充填采場,必須先施工充填井及其聯絡道、然后施工底部結構及拉底巷道,以便盡快形成良好的通風條件。,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5.采場鑿巖時,炮眼布置要均勻,沿頂板構成拱形。裝藥要適當,以控制礦石塊度。6.采場10、放礦要設格篩,防止人員墜落和堵塞。7.每分層回采后要及時充填,確保充填質量。最后一分層要采取措施,嚴密接頂。8.禁止人員在充填井下方停留和通行。充填時,各工序間應有通訊聯系。,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9.人行井、溜礦井應有可靠的防止充填料泄落的背墊材料,以防止堵塞及形成懸空。10.下向膠結充填的采場,兩幫底角的礦石要清凈。混凝土標號不得低于50號。11.干式充填,每個作業點均應有良好的通風、除塵措施,并加強個體防護。,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四)分段采礦法的安全規定 1.除回采、運輸、充填和通風用的巷道外,禁止在采場頂柱內開掘其它巷道。2.上下中段的礦房和礦柱,其規格應相同,上下11、要對應。,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五)壁式崩落采礦法的安全規定 1.懸頂、控頂、放頂距離和放頂的安全措施,必須在設計中作出規定。2.放頂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出口暢通,照明良好和設備安全。3.放頂時,禁止人員在放頂區附近的巷道中停留。4.在密集支柱中,每隔3-5m要有一個寬度不小于0.8m的安全出口。密集支柱受壓過大時,必須及時采取加固措施。5.放頂若未達到預期效果,必須作出周密設計,方可進行二次放頂。,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6.多層礦體分層回采時,必須待上層頂板巖石崩落并穩定后,才準回采下部礦層。7.相鄰兩個中段同時回采時,上中段回采工作面應比下中段工作面超前一個工作面斜長的12、距離,且不得小于20m。8.撤柱后不能自行冒落的頂板,應在密集支柱外0.5m處,向放頂處重新鑿巖爆破,強制崩落。9.機械撤柱及人工撤柱,應自下而上、由遠而近進行。礦體傾角小于10的,撤柱順序不限。,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六)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和階段崩落法安全規定 1.采場電耙道應有獨立的進、回風道,電耙道的耙運方向應與風流方向相反。2.電耙道間的聯絡道,應設在入風側,并在電耙絞車的側翼或后方。3.電耙道放礦溜井口旁,必須有寬度不小于0.8m的人行道。4.未修復的電耙道,不準出礦。,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六)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和階段崩落法安全規定 513、.采用擠壓爆破時,應對補償空間和放礦量進行控制,以免造成懸拱。6.拉底空間應形成厚度不小于3-4m的松散墊層。7.采場頂部應有厚度不小于崩落層高度的覆蓋巖層。若采場頂板不能自行冒落,應及時強制崩落,或用充填料予以充填。,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七)無底柱分段崩落法安全規定 1.回采工作面的上方,應有大于分段高度的覆蓋巖層,以保證回采工作的安全。若上盤不能自行冒落或冒落的巖石量達不到所規定的厚度,必須及時進行強制放頂使覆蓋巖層厚度達到分段高度的二倍左右。2.上下兩個分段同時回采時,上分段應超前于下分段,超過前距離應使上分段位于下分段回采工作面的錯動范圍之外,且不得小于20m。3.各分段聯14、絡道必須有足夠的新鮮風流。4.各分段回采完畢,應及時封閉本分段的溜井口。,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八)分層崩落法的安全規定 1.每個分層進路寬度不得超過3m,分層高度不超過3.5m。2.上下分層同時回采時,必須保持上分層(在水平方向上超前相鄰下分層15m以上。3.崩落假頂時,禁止人員在相鄰的進路內停留。4.假頂降落受阻時,禁止繼續開采分層。頂板降落產生空洞時,禁止在相鄰進路或下部分層巷道內作業。5.崩落頂板時,禁止用砍伐法撤出支柱,開采第一分層時,禁止撤出支柱。,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安全管理,6.頂板不能及時自然崩落的緩傾斜礦體,應進行強制放頂。7.鑿巖、裝藥、出礦等作業,應在支護區域內15、進行。8.采區采完后,應在天井口鋪設加強假頂。9.采礦應從礦塊一側向天井方向進行,以免造成通風不良的獨頭工作面。當采掘接近天井時,分層沿脈(穿脈)必須在分層內與另一天井相通。10.清理工作面,必須從出口開始向崩落區進行。,地采礦山 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1.回采頂柱和間柱,應預先檢查運輸巷道的穩定情況,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2.采用膠結充填采礦法時,須待膠結充填體達到要求強度,方可進行礦柱回采。3.回采未充填的相鄰兩個礦房的間柱時,禁止在礦柱內開鑿巷道。,(九)回采礦柱的安全規定,地采礦山 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4.所有頂柱和間柱的回采準備工作,須在礦房回采結束前做好(嗣后膠結充填采空區除外)16、。5.除裝藥和爆破工作人員外,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未充填的礦房頂柱內的巷道和礦柱回采區。6.采用大爆破方式強制崩落大量礦柱時,在爆破沖擊波和地震波影響半徑范圍內的巷道、設備及設施,均應采取安全措施。未達到頂期崩落效果的,應進行補充崩落設計。,(九)回采礦柱的安全規定,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十)殘余采礦的安全規定 1.開采范圍應由原經營單位規定,轉讓采礦權的單位,必須周密考慮所轉讓區域會不會對現有的通風、運輸、紿排水等系統造成干擾及引起資源糾紛,不得不負責任地轉讓采礦權。接受單位不得越界開采。2.轉讓采礦權的單位,有權利和義務依據轉讓區域具體條件對接受單位(或個人)的開采能力進行檢查,不具17、備開采能力的不準轉讓。轉讓單位應向接受者提供有關的地質、采礦資料和安全生產注意事項。地質資料中,應交代清楚有水的空區溶洞的位置。,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3.在廢棄時間較長的礦井或中段進行殘采時,應首先熟悉原來各系統的布置情況,對已破壞的井巷硐室進行修復,確保通道的安全和必要的通風條件。4.廢棄采場中的支護材料、封閉溜礦口、漏斗、人行井口的鋼材、木材以及井巷中原來冒頂區下偽木垛,嚴禁隨便挪用或搬動。發現上述支護材料已有腐爛、破損,應加固或更換。5.進入廢舊采場進行殘采前,必須對采場井巷及支護的穩定性、空氣條件作認真檢查,處理不安全因素后方準進行正常的采礦生產。,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18、理,6.在老空區內,或礦柱上采礦,應嚴格控制一次爆破用量,以避免爆破引起大規模冒落災害。7.個體戶集中采礦的地段,放炮時必須通知左鄰右舍,防止放冷炮傷害他人。宜規定統一的放炮時間,但應避免各作業面同時起爆,形成大規模爆破。各作業面應順序爆破。8.補充探礦、采礦井巷時,應避開有水的老空區或溶洞。,地采礦山采礦方法及其安全管理,(十一)小礦點開采的安全規定 1.小礦點須留有行人通路。入坑前須認真檢查地表到工作面的通道和獨立的人員出入通道、工作點的邊幫、頂板、表土情況,確認安全后,方準進行作業。2.遇雨、雪或惡劣天氣時,應停止作業,人員撤至地表。雨、雪過后,應觀察一定時間,待邊幫穩定后方準恢復生產。19、3.在提升礦巖時,人員應躲到安全地點,不準站在吊桶下方。4.地下作業的工作面要有照明,提升支架要穩固牢靠。提升井口要高于地面,以防地表水流人采場及防止礦石或其他物體滾人井內傷人。5.進入空氣流通不良地點,應防止窒息。,地采礦山地壓安全管理,巖體被開挖以后,破壞了原巖應力平衡狀態,巖體中的應力重新分布,產生了次生應力場,使巷道或采場周圍的巖石發生變形、移動和破壞,這種現象稱為地壓顯現。使圍巖變形、移動和破壞的力,稱為地壓或礦山壓力。通過現場觀測、實驗室試驗和理論分析研究,提出了許多地壓假說,總結出地壓活動規律,以及應用了各種地壓管理方法和原則,這一切對完善地下開采工藝和技術,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20、,地采礦山地壓安全管理,一、采場地壓管理的基本方法,利用礦巖本身的強度和留必要的支撐礦柱,以保持采場 的穩定性;采取各種支護方法,支撐回采工作面,以維持其穩定性;充填采空區,支撐圍巖并保持其穩定性;崩落圍巖,使采場圍巖應力降低,并使其重新分布,達 到新的應力平衡。,地采礦山地壓安全管理,二、采場暴露面積 影響采場暴露面積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礦巖力學性質、開采深度、上覆巖層厚度、暴露面維持時間、暴露面幾何形狀等。堅硬致密巖石允許有較大的暴露面積,裂隙發育或松軟巖石,暴露面積要小,有時要進行支護。實踐證明,開采暴露面的穩固性,不僅取決于面積大小,而且還決定于暴露面積的形狀。為保持開采空間暴露面的穩固21、性,開采空間跨度不得超過極限跨度或其面積不得超過極限暴露面積。暴露面保持時間,對于穩定性也有很重要的影響。盡管載荷不增加,但在長期靜載荷作用下,巖石由于蠕變,變形迅速增加,能使巖石破壞。在相同條件下,提高開采強度,縮短開采空間暴露時間,能獲得良好的開采效果。,地采礦山地壓安全管理,三、礦柱 礦柱的強度與其形狀有關。礦柱的寬度越大,高度越小(即礦柱的寬高比越大),礦柱處于三向壓縮狀態的部分越大,則礦柱的強度越高。四、支承壓力 開采空間上部覆巖的重量,由其兩側圍巖(或礦柱)支撐,因而兩側圍巖所承受的壓力比開挖前要高,升高的壓力稱為支承壓力,壓力升高的范圍稱為支承壓力區。,地采礦山提升運輸安全管理,22、一、對豎井提升系統的要求 1.豎井提升人員,必須使用罐籠或帶乘人間的萁斗。2.井口安全門以及井口、井底和中間運輸巷設置的搖臺等,都必須在提升信號系統內設置閉鎖裝置。3.升降人員或升降人員和物料的單繩提升罐籠(包括帶乘人間的箕斗)必須裝設防墜器(斷繩保險器)、罐門、罐簾及阻車器等安全裝置。4.必須有防過卷、過速、限速保護以及過壓和欠壓保護等安全裝置。5.罐耳與罐道之間、提升容器與其它部分之間必須有足夠的安全間隙。6.提升鋼絲繩必須有足夠的安全系數。,地采礦山提升運輸安全管理,二、對斜井運輸系統的安全要求 1.人員上下的主要傾斜井巷,垂深超過50m時,必須裝設機械運送人員的設備。運送人員的車輛必須23、有頂蓋,車輛上必須裝有可靠的防墜器。2.運送人員的傾斜井巷中,必須設置使跟車人或乘車人在運行途中任何地點都能向司機發送緊急信號的裝置。3.傾斜井巷各車場應設信號硐室及躲避硐,并必須設擋車器或擋車欄。使用人車的斜井各車場的躲避硐,應有足夠的空間兼作候車硐室用。,地采礦山提升運輸安全管理,4.使用絞車提升的傾斜井巷的上端,必須備有足夠的過卷距離。5.在斜井中用鋼絲繩皮帶運輸機運送人員應遵守:上、下人員20m區段內皮帶至巷道頂部的凈高不得小于1.4m,行駛區段內的凈高不得小于1m。下皮帶乘人時,上下皮帶間的凈高不得小于1m。運送人員的皮帶寬不得小于0.8m,乘坐人員的間距不得小于4m。上下人員的地點24、應設有平臺和照明,下人平臺長度不得小于5m,寬度不得小于0.8m,并設有欄桿。,地采礦山提升運輸安全管理,三、對平巷運輸系統的要求 1.大型礦井井底車場和運輸大巷都應設置信號和集中閉塞系統。2.架線電機車使用的鋼軌接縫處,應采用軌縫焊接工藝連接。各平行鋼軌之間、道岔各部分和道岔心之間,都必須用導線連接。3.不回電的軌道和架線電機軌道之間,必須加以絕緣。,地采礦山通風防塵防毒安全管理,一、對礦井通風系統的要求 1.根據安全規程有關規定,通風系統設計須符合以下要求:(1)礦井必須有完整的獨立的機械通風系統。(2)進、回風井之間和主要井、回風道之間的每個聯巷道中,必須設置永久擋風墻。需要使用的聯絡巷25、道必須設置兩道正向和兩道反向的風門,防止在反風時風流短路。(3)箕斗提升井或裝有皮帶運輸機的井筒不應兼作風井,如果兼作風井使用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降塵和凈化風流措施。(4)進風井口,必須布置在不受粉塵、灰土、有害和高溫氣體侵入的地方。,地采礦山通風防塵防毒安全管理,(5)每一生產水平的每一采區都必須布置單獨的回風道,實行分區通風。(6)回采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都應采用獨立通風。2.設計礦井的供風量、風質、風速應符合以下要求:(1)礦井供風量,按井下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計算,每人每分鐘供風量不得少于4m3。(2)采掘二作面的進風流中,按體積計算,氧氣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過0.5。(3)井巷中風26、流速度,應根據不同用途的井巷確定,主要進風巷的風速般不大于6ms,運輸機巷道或采區進風巷的風速一般不大于4ms。,地采礦山通風防塵防毒安全管理,二、對礦井防塵系統的要求 1設計礦井時,必須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并設計完善的防塵灑水系統。2產生粉塵的地點,必須采用有效的防塵擂施:(1)掘進工作面必須采用濕式鉆眼,并采用水泡泥、爆破噴霧、裝巖灑水和凈化通風等綜合防塵措施。(2)掘進機都應安裝有效的內外噴霧裝置;(3)井下礦倉、溜礦井、翻罐籠、運輸機和其他轉載地點,以及地面篩分廠,破碎車間、皮帶走廊等都應進行噴霧灑水或設置捕塵器。3防塵的供水系統,必須有過濾裝置。,地采礦山防水排水安全管理,1.井口和工27、業場地內主要建筑物的標高,必須高出當地歷年的最高洪水位。對低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的井口及建筑物,必須修筑堤壩、溝渠,疏通水路或采取其它的有效措施。,。,地采礦山防水排水安全管理,2.井口附近和塌陷區內外的積水或雨水可能侵入井下時,設計中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1)容易積水的地點應修筑溝渠,排泄積水。設計溝渠時,應避開露頭、裂縫和透水巖層。特別低洼地點不能修筑溝渠排水時,應填平壓實;如果范圍太大無法填平時可安設水泵排水,防止水滲入井下。(2)礦井受河流、山洪威脅時,必須設計修筑堤壩泄洪渠,防止洪水侵入。(3)漏水的溝渠和河流,要采取堵水和改道措施。(4)地面塌陷、裂隙區的周圍28、,應修筑截水溝和擋水圍堤,地采礦山防水排水安全管理,3在相鄰礦井的分界處,必須留有隔離礦柱。如礦井是以斷層分界時,也必須在斷層兩側留有隔離礦柱;在有積水的舊井巷、采空區、江、河、湖、海、沼澤、含水層、巖溶帶、充水構造帶、流砂層等附近開采時,設計中應留出防水礦柱和巖柱,或劃出安全地段。4.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突水淹井危險的礦井,必須在井底車場周圍設置防水閘門。,地采礦山防水排水安全管理,5.井下主要排水設備(水泵水管和配電設備)應符合:(1)水泵:必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其中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24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它用水)。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29、的70。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檢修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突水危險的礦井,在主泵房內要預留安裝一定數量水泵的位置,或另外增加排水能力;(2)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其中工作水管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地采礦山防水排水安全管理,(3)配電設備應同工作、備用和檢修水泵相適應,并能夠同時開動工作的和備用的水泵。(4)主要泵房至少應有兩個出口。(5)主要水倉必須有主倉和副倉,當一個水倉清理時,另水倉能正常使用。,地采礦山防滅火安全管理,1.木料場、矸石山,爐灰場距進風井的距離不得小于80m,木料場距離矸石山不得小于50m。矸石山和爐灰場不得設在進風井的主導風向的上風側,也不得設在采空區上方有漏風的塌陷的范圍內。2.每一礦井必須在地面設置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應每隔50100m設置支管和閥門。地面消防水池的容量應能滿足井下消防用水。3.進風井口和進風平硐口都應裝設防火鐵門。4.每一礦井必須在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地面消防材料庫應設在井口附近。井下消防材料庫應設在每一個生產水平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