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軋廠煤氣專業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培訓課件(5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8885
2023-12-05
50頁
702.57KB
1、第二煉軋廠煤氣專業知識x,煤氣生產、凈化、輸配及利用設施工藝裝備不斷改進、大型化煤氣生產、凈化、輸配及利用設備設施的事故隱患較多、嚴重煤氣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煤氣事故特點:類型多、性質嚴重煤氣事故衍生毒物危害大、污染環境煤氣安全專業管水平仍待提高煤氣事故,幾個關鍵點,煤氣的三大危害是:易燃、易爆、易中毒。處理煤氣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的三項基本原則:切斷來源、不動火、大敞開。使用煤氣時應堅持三條原則:不泄漏、保正壓、先給火。常用術語:壓力、溫度、密度(重度)、濕度、流量、流速、阻力損失等;,煤氣的含義,通常所說的煤氣指人工煤氣,含有多種氣體成分,為可燃性混合氣體。通常指由固體燃料(或重油)經干餾、氣化2、或其他方法所獲得的氣體產物,主要成分為可燃氣體,如氫、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并含有氮、二氧化碳等不可燃氣體。有高爐煤氣、焦爐煤氣、轉爐煤氣、發生爐煤氣、水煤氣、油煤氣等。,1、鋼鐵企業富產煤氣介紹,1.1、煤氣種類及性質1.1.1、高爐煤氣的主要性質:高爐煤氣的主要性質是無色、無味、有毒的可燃氣體,比重0.91.1,其發熱量為8001000kcal/Nm3,理論燃燒溫度為1500左右,著火溫度730左右,爆炸極限為30.8%89.5%。高爐煤氣與空氣或氧氣混合成一定比例,遇明火或700左右的高溫就會爆炸。,1.1.2、焦爐煤氣的主要性質:焦爐煤氣的主要性質是無色、有臭味、易爆炸的有毒氣體,比3、重0.3623,發熱量為40004500kcal/Nm3,著火溫度550650。理論燃燒溫度為2150左右,焦爐煤氣與空氣或氧氣混合成一定比例,遇明火或550左右的高溫就會發生強烈的爆炸,爆炸極限為4.5%35.8%。焦爐煤氣中的CO含量比高爐煤氣少,但也會造成人身中毒。,1.1.3、轉爐煤氣的主要性質:轉爐煤氣的成分,在吹煉周期內,不同時期有所不同,而且與回收設備及回收時的操作條件有關。轉爐煤氣是無色、無味、劇毒的易燃易爆氣體,熱值16002380kcal/Nm3,著火溫度530,爆炸極限18.283.2%。轉爐煤氣的理論燃燒溫度比高爐煤氣高。,1.1.4、常見煤氣的成分,1.1.5、有關單4、一氣體的知識、一氧化碳(CO):無色、無臭,分子量28,密度1.25kg/m3,自燃點608.89,遇明火或熱會爆炸,毒性極強。、二氧化碳(CO2):無色、無臭,不可燃,大氣中含有0.03%,能溶于水(生成碳酸H2CO3),分子量44,密度1.977 kg/m3,高濃度時會刺激呼吸系統,引起呼吸加快、困難,并有窒息、中毒的危險。、氫氣(H2):無色、無臭,分子量2,密度0.0899kg/m3,難溶于水,著火溫度580590。、氮氣(N2):無色、無臭,分子量28,密度1.25kg/m3,化學性質不活潑,不燃燒,空氣中含量增加時會造成窒息。,、氧氣(O2):無色、無味、助燃,分子量32,密度1.5、429kg/m3,空氣中含有21%。、硫化氫(H2S):無色、有惡臭味、可燃,分子量34,密度1.539kg/m3,能溶于水和乙醇,自燃點260,遇熱、明火或氧化劑易著火,毒性極強。、甲烷(CH4):無色、有微量蔥臭味,分子量16,密度0.715kg/m3,難溶于水,遇空氣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氣體,著火溫度650750,火焰為微弱亮光,空氣中濃度達25%30%時易中毒。,1.2.3、轉爐煤氣轉爐從高爐接受載有能量的鐵水,鐵水熱能(12001300)和C、Si、P、Mn、Fe等元素的化學能,其中以C元素為主,影響轉爐煤氣的產生。一般鐵水含C元素4%。在氧氣頂吹轉爐煉鋼過程中,含氧量高達99.2%以上6、的氧氣流吹爐內,使得Si、P、Mn、Fe等元素氧化,C元素也被氧化,即進行脫碳,一般含炭量由4.3%降到0.2%,整個吹煉期只有10%20%的碳燃燒變成CO2,其余的碳則氧化成CO。一個吹煉期可獲得含CO平均高達70%的轉爐煤氣。“OG法”轉爐煤氣回收系統全稱為“轉爐煤氣二文一塔、濕法、高壓冷卻除塵回收系統”。,2、煤氣常見事故、預防及處理,2.1、煤氣爆炸事故,2.1.1、關于煤氣爆炸的幾個概念,煤氣爆炸的機理:爆炸是系統的一種非常迅速的物理和化學的能量釋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系統內物質所含的能量迅速轉變為機械能以及熱和光的輻射。爆炸具有三大特征,即:放熱性、瞬時性和放出大量氣體。爆炸分為物7、理性爆炸、化學性爆炸和原子爆炸(核爆炸)。煤氣(可燃氣體)與助燃氣體按一定比例范圍混合、在著火源的作用下發生急劇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使氣體體積突然膨脹引起沖擊波的現象稱為煤氣爆炸。,2.1.2、產生煤氣爆炸的原因,、生產的設備由于停電、操作失誤等原因,使設備內的壓力降到零或負壓,使空氣吸入造成混合氣體達到爆炸極限遇到明火產生爆炸。、煤氣設備檢修時,煤氣未吹掃干凈又未做化驗,急于動火造成爆炸。、堵在設備上的盲板,由于年久腐蝕造成泄漏,動火前又未實驗,造成爆炸。、爐窯等設備正壓點火。、違章操作,先送煤氣,后點火。、強制供風的爐窯,如鼓風機突然停電,造成煤氣倒流,也會發生爆炸。,、煤氣管道8、及設備雖已吹掃,并檢修合格,如果停留時間長,設備內的積存物受熱揮發,特別是萘升華氣體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范圍,遇火同樣發生爆炸。、燒嘴關閉不嚴,煤氣泄漏爐內,點火前未對爐膛進行通風處理。、在停送煤氣時,沒有按規章辦事,或停煤氣時,沒有把煤氣徹底切斷,又沒有檢查就動火。、燒嘴點不著火,再點火前對爐膛未作通風處理。、煤氣設備(管道)引上煤氣后,未作爆發試驗,急于點火。,2.1.3、如何預防煤氣爆炸,為了防止煤氣爆炸,操作人員首先要杜絕煤氣和空氣的混合氣體的產生,其次是避免高溫和火源接觸,因此要做到如下幾點:、切斷煤氣來源必須有可靠的切斷裝置。、對煤氣設備的煤氣處理一定要干凈,并做連續三次爆發實驗合格9、或含氧量分析合格。、對要點火的爐子需要作嚴密的檢查,如開閉器是否漏氣,煙道閥門是否全部開啟,確保爐膛內形成負壓,方可點火。如點火后又熄滅了需要再次點火時,應立即關閉燒嘴閥門,對爐膛內仍需要作負壓處理,待煤氣吹掃干凈后,再點火送煤氣。、煤氣用戶壓力低于500Pa時,各用戶應立即止火,停止燃燒,以防止回火爆炸。、在可靠切斷煤氣來源的煤氣設備上動火時一定要辦動火證,經化驗合格和安全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動火。,2.1.4、煤氣爆炸事故的處理,、對已爆炸的煤氣設施,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把煤氣處理干凈,防止第二次爆炸。、對出事地點應加強警戒,以防止煤氣中毒事故。、在爆炸地點40以內禁止火源,以防發生煤10、氣著火事故。、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準送煤氣。、一般爆炸事故發生后往往發生著火,因此不能把煤氣切斷,而應降壓按著火處理,待火熄滅后,再切斷煤氣以防再次爆炸。、組織人員進行搶修,盡快恢復生產。,2.2.1、關于煤氣中毒的幾個概念,2.2、煤氣中毒事故,中毒的含義:中毒物引起疾病稱為中毒。物質進入機體,達到一定量,能于機體組織發生生物化學或生物物理學變化,干擾或破壞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狀態,甚至危及生命。該物質稱為毒物。化學物質的毒性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級。煤氣毒性成分:煤氣中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為毒性成分外,其他成分如:飽和烴類物質(CmH11、n)、苯(C6H6)、硫化氫(H2S)、氨(NH3)、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氰化氫(HCN)都屬于毒性成分,進入機體不同量都會有不同的中毒臨床表現。,煤氣使人中毒的機理:因為煤氣中含有大量的CO,而CO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活動性很強,能長期與空氣混合在一起。CO被吸入人體后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色素凝結,破壞了人體血液的輸氧機能,阻礙了生命所需要的氧氣供應,使人體內部組織缺氧引起中毒。CO與Hb(血紅蛋白)結合成HbCO,CO與Hb之間的親和力要比O2與Hb之間的親和力大200300倍。國標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規定:作業環境一氧化碳最高允許濃度為30mg/m3,即為212、4ppm(體積)。煤氣中毒與個人的身體強弱,空氣中CO濃度的多少及中毒時間的長短有關。,按對人體的作用,有害氣體可分為哪幾類:、單純窒息性氣體,該類氣體本身無毒性,但隨它的濃度增加,空氣中氧的含量相應減少,以使人窒息,如甲烷、氮氣等,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7%時,即可發生呼吸困難,低于10%時會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化學性窒息性氣體,該類氣體吸入人體后,會發生化學反應,與血液中紅血球的結合能力大于氧與紅血球的結合能力使人體缺氧而引起窒息,如一氧化碳、氰化氫等;、刺激上呼吸道的氣體,如氨、二氧化硫等;、刺激肺臟的氣體,如光氣、二氧化氮等;、對中樞神經有損傷的氣體,汽油等。,2.2.2、容易造成煤氣中13、毒的幾種情況,、煤氣設備漏氣沒有及時發現,發現后又處理不及時。、帶煤氣工作不戴防毒面具、呼吸機。、操作人員對煤氣的性質和危害認識不足。、在煤氣設備附近休息或打盹睡覺。、停送煤氣,不注意空氣流向,或設備內殘留煤氣處理不徹底,沒有嚴格的檢查制度。、為趕生產任務,憑經驗而不按規程辦。、煤氣倒流進蒸汽管或水管內,引起檢修人員中毒。、煤氣區域內不掛“煤氣危險,禁止停留”的警示標致。、水封缺水,或煤氣壓力過高把水封壓穿造成大量煤氣泄漏。,2.2.3、煤氣中毒的防止,、必須嚴格執行煤氣安全規程和技術操作規程。、煤氣單位上崗人員必須經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否則不能上崗。、在煤氣設備上動火檢修,必須辦動火證,防護14、人員要到現場監護否則不能工作。、進入煤氣設備內部工作,必須先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經2小時以上自然通風后,做鴿子實驗或CO含量分析合格后,經煤氣防護人員同意方可入內工作,并設專人監護。、對煤氣設備,特別是室內設備應有定期泄漏檢查制度,發現泄漏,及時處理。,、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不準在煤氣地區逗留、休息或睡覺。、蒸汽管道不能與煤氣管道長期連通,用完后立即斷開,防止煤氣倒竄造成中毒事故。水管應裝逆止閥,以防斷水時倒竄煤氣。、帶煤氣作業,必須戴好放毒面具,不能盲干和憑經驗辦事。、煤氣區域應掛明顯安全標志牌。、新建、改建和大修后的煤氣設備在投產前,必須經嚴密性實驗,合格后方可投產。,2.2.4、發生煤氣中毒15、事故后的處理,、出事地點,應立即放出崗哨,禁止不戴防毒面具進入煤氣危險區域。、使中毒者迅速脫離現場,如在室內應移至室外或通風良好的安全場所。、搶救煤氣中毒者時,應根據其中毒輕重程度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對輕度中毒者,如出現頭疼、惡心、眩暈、嘔吐等,吸入新鮮空氣或進行適當的補氧,其癥狀即可迅速消除。、對于中度中毒者,如出現意志模糊,口吐白沫等癥狀,應立即進行現場輸氧。待其恢復知覺、呼吸正常后,再送附近衛生站治療,如有高壓氧艙可進艙治療。,、對重度中毒者,如出現失去知覺、呼吸停止等癥狀時,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或強制蘇生;在恢復知覺之前,不準用車送往較遠的醫院;中毒者身上沒有出現尸斑或未經醫務人員允許16、,不得停止急救。、在搶救中毒人員同時,應對事故現場進行控制,嚴禁火種和其它人員進入,保持現場空氣流通,室內應打開門窗通風,將有害氣體排出與稀釋,難以進行自然通風的場所,應采取人工強制通風。、嚴格檢查事故現場,找出泄漏點進行修復。,2.3、煤氣著火事故2.3.1 關于煤氣著火的幾個概念 發生煤氣著火事故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要有足夠的空氣或氧氣;、要有明火、電火或達到各種煤氣不同的著火溫度。,煤氣中可燃氣體的成分,不可燃成分,助燃成分:任何一種煤氣都是有一些單一氣體混合而成,其中可燃氣體的成分有CO、H2、CH4、H2S(硫化氫)和碳氫化合物CmHn,不可燃成分有CO2、N2、H2O,助燃成分有17、O2。燃燒的本質,燃燒要具備的條件:燃燒時可燃物質與氧或氧化劑劇烈化和放出光和熱的物理化學反應。在燃燒過程中,物質會改變原有性質而變成新的物質。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有可燃物質、有助燃物質、有火源。以上三個條件在燃燒過程中缺一不可,通稱燃燒三要素。但即使具備了燃燒三要素,也不一定自發燃燒,因此,燃燒三要素只是發生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只有燃燒三要素分別滿足一定條件時,三者共同作用才能發生燃燒。,著火溫度的含義:可燃氣體只有達到其著火溫度時才能著火。所謂著火,就是可燃氣體與空氣中的氧由穩定緩慢的氧化反應加速到發光發熱的燃燒反應的突破點,突破點的最低溫度稱為著火溫度。實際上,著火溫度不是一個固定值,它18、取決于可燃氣體在空氣中的濃度及其混合程度、壓力和燃燒室形狀與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催化物質等。燃燒溫度的含義:可燃物燃燒時燃燒產物所能達到的溫度稱為燃燒溫度。可燃物的種類、成份、燃燒條件和傳熱條件等都影響到燃燒溫度。,2.3.2、煤氣著火事故的預防,、保證煤氣設施的嚴密性,發現煤氣泄露及時處理。應經常檢查:閥芯、法蘭、膨脹器、焊縫口、計量導管、排水器、蝶閥軸頭、煤氣加壓機各密封處等。、煤氣設施要有良好的接地裝置,對接地線要定期檢查測試。、嚴格執行煤氣設施和煤氣區域動火作業管理制度,應事先辦動火證,應有防火措施,并經安全部門檢查確認,按規定的要求時間、地點動火。、應盡量避免帶煤氣作業,如必須進行則應19、在降低壓力的狀況下進行,并必須使用銅質工具,如使用鐵制工具,須在工作面上涂黃油。、帶煤氣作業地點附近的裸露高溫管道,應做絕熱處理。、煤氣設施附近不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2.3.3、煤氣著火事故的處理,、由于設施不嚴密而輕微泄露引起的著火,可用濕泥、濕麻袋等堵住著火處,待火熄滅后再按有關規定補好泄露處。、煤氣管道著火,管道直徑在100mm以下者,可直接切斷煤氣滅火;管道直徑大于100mm者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但煤氣壓力不得底于4998Pa(510mmH2)。煤氣壓力下降后引起的管道著火,可用黃泥、濕麻袋、石棉布等堵滅,捂滅,也可用蒸汽或滅火器撲滅。在通風不良的場所,煤氣壓力降低以前不要滅火,否則20、滅火后煤氣仍大量泄露,會形成爆炸性氣體,遇燒紅的設施或火花,可能引起爆炸。,、煤氣設施內沉積物(如萘、焦油、硫化鐵等)著火時,可將設施的人孔、放散等一切與大氣相通的附屬孔關閉,使其隔絕空氣自然滅火;同時應通入蒸汽或氮氣。滅火后切斷煤氣來源,再按有關規定處理。但滅火后不要立即停送蒸汽或氮氣,以防設施內沉積物自燃引起爆炸。、煤氣設施已燒紅時,不得用水驟冷卻,以防煤氣設施急劇收縮造成變形斷裂而泄露出煤氣。、煤氣閥、水封、壓力表、蒸汽或氮氣管接頭等,應有專人控制操作。、火警解除后恢復通氣前,應仔細檢查,保證管道設施完好,并進行置換操作后才允許通氣。,2.4、煤氣事故預防,、加強煤氣安全管理,對煤氣作業21、人員應進行生產操作及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準上崗工作,制定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并確保實施。、從生產設施的密閉式入手,提高CO生產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防止和減少CO在生產環境中形成危及人的健康與安全的濃度。、加強對生產環境的CO濃度的檢測和警報。CO最高濃度不允許超過(24ppm體積)(30mgm3)。、設備或管道檢修時,首先要把設備或管道內煤氣吹掃干凈;新建或大修的煤氣設備及管道要進行強度和密封性實驗。,、在煤氣區域工作,必須兩人以上,一人工作,一人作監護,并要攜帶煤氣報警儀器。一旦發生煤氣泄露,則要站在上風側監視,嚴禁任何人進入危險區,同時立即通知有關單位處理。、建立煤氣中毒事故的搶救和急救22、體制,配備必要的防護器具和急救器材,如CO檢測儀、防毒口罩等,平時要經常檢查,確保器材有效。佩戴時,必須認真檢查,尤其注意不準在煤氣危害區摘掉口罩、鼻夾或面具。進入高濃度CO環境中工作時,一定要戴好防毒面具,并有足夠的監護和搶救措施。,CO濃度和作用時間對人體的危害,CO濃度和工作時間的對比,CO含量不超過24PPM,可較長時間工作;CO含量不超過40PPM時,工作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CO含量不超過80PPM時,入內連續工作時間不應超過0.5小時;CO含量不超過160PPM時,入內連續工作時間不應超過15分鐘到20分鐘。,4、關于煤氣停送氣的有關問題,4.1、制定完善的停送氣方案包括:停送氣范23、圍、時間、停送氣前的準備工作、停氣方案、送氣方案并配有圖示說明;吹掃、放散及檢測、吹掃介質;檢修、施工安排;停送氣及檢修期間的安全注意事項;停送氣指揮部成員及分工。,4.2、煤氣設施氣體置換作業方法,、直接置換,煤氣設備和煤氣管道在啟用前或開始輸送煤氣前,直接用高爐煤氣置換,取樣分析,以煤氣中含氧量不超過1%為吹掃合格的標準。此種方法危險性較大,其混合氣體必定會經過達到爆炸下限到超過爆炸上限的過程,存在著火、爆炸的嚴重危險。、氮氣置換法,用氮氣置換管道或煤氣設備、設施的煤氣或空氣,這是較理想的安全可靠的方法。、蒸汽置換法,采用蒸汽置換煤氣和空氣,一般每300400的管道設計一個吹刷點,吹刷蒸汽24、耗量為管道容積的3倍,壓力為0.1176MPa(絕對壓力)。,4.3、煤氣設施氣體置換順序,煤氣設備、設施需分段進行吹掃置換,其置換順序,視煤氣設備、設施情況不同而異。一般吹掃置換的作業順序為:關閉吹掃段兩端閘閥、堵上盲板;打開各管段上末端的放散閥;接通蒸汽(或氮氣)進行吹掃;取樣化驗直到含氧量小于2%(或10%);打開管道閥門用煤氣(如為送煤氣)置換蒸汽或氮氣(如蒸汽則應在打開閥門后才關閉蒸汽);在管道末端放散煤氣,取樣做爆發實驗,直到合格后關閉放散管。,5.2、如何安全地進行煤氣設施的維護與檢修,、煤氣設施操作,除特殊情況外均應保持正壓狀態,在設備停止生產,保壓又有困難時,應可靠地切斷煤氣25、來源,并將設備內殘余煤氣吹掃干凈。、煤氣設施停煤氣檢修時,必須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并將內部煤氣吹掃干凈。長期檢修或停用的煤氣設施,必須打開上、下人孔和放散管等,保持設施內部的自然通風。,、進入煤氣設備內工作時,應事先取空氣樣作CO含量分析和含氧量分析分析。含氧量大于18%為合格。CO含量不超過30mg/m3(24ppm)時,可較長時間工作;CO含量50mg/m3時,連續工作時 間不得超過1小時;100mg/m3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200mg/m3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520分鐘。工作人員前后兩次進入設備內工作的時間間隔至少2個小時以進入煤氣設備內部工作時,安全分析取樣時間不得早26、于動火或進塔 前半小時,檢修動火工作中每2小時必須重新分析,工作中斷后恢復工作前半小時 也要重新分析;取樣應有代表性,防止死角。當煤氣比重大于空氣時,取中、下部 各一氣樣;煤氣比重小于空氣,取中、上部各一氣樣。允許進入煤氣設備內部工 作時,應采取防護措施并設專職監護人。,、帶煤氣作業或在煤氣設備上動火,必須要有作業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要取得動力煤氣調度或煤氣防護站的書面批準。作業前應對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配任務,提出注意事項,檢查作業人員防護用品穿戴情況,要穿不帶鐵釘的鞋。作業時應有煤氣防護人員在場監護,作業使用的工具應是銅質的,如果是鐵工具,應在工具表面涂較厚的潤滑脂,并應備有防毒器具及27、消防器材。工作場地應備有必要的聯系信號、煤氣壓力表以及風向標志等,距工作場所40m內禁止有火源,并采取防止著火的措施,非工作人員要離開煤氣作業現場。作業結束應清點人數。不得在具有高溫源的爐窯建、構筑物內進行帶煤氣作業;否則,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在運行的煤氣設備或管道上動火,比在停煤氣設備上動火較為安全,因為正常運行的煤氣設備,煤氣內無空氣,即使在1000以上的高溫下焊接,煤氣也不會燃燒。在備用的煤氣設備或管道內動火時,首先要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并用蒸汽吹掃。動火前要將動火處1.52m以內焦油、沉積物鏟干凈或通上蒸汽。經CO含量分析后,還應進行含氧量分析,只有含氧量18,且測爆合格后,方28、可動火。,(6)、進入煤氣設備內部工作,所用照明電壓不得超過12v。,5.3、煤氣設施的動火管理的主要內容、動火管理是落實動火各項管理制度和動火安全技術標準的保證,在動火管理中,建立健全和落實“誰主管誰負責”逐級防火責任制度。、落實的綜合安全防火措施。即八大禁止和六個不準。,煤氣設施生產檢修動火的八大禁止:,、未經安全技術考試合格和“焊工特殊工種操作證”者,禁止生產檢修動火操作;、無經批準的動火許可證,禁止生產檢修動火;、動火部位及其附近,禁止存有易燃可燃物;、管道設備未與生產系統全部隔離,禁止動火;、內有可燃介質或酸、堿類的管道、設備,未經用惰性氣體置換或用水清洗及其內空氣含可燃介質未經分析29、合格,禁止動火;、在有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的廠房內外,管溝、酚水溝內,事前未經采取安全措施消除危險因素,禁止動火;、未全部落實“動火許可證”上所提出的防火安全措施和無人監護,禁止動火;、電焊機的接地線,禁止接在遠離焊點處。,煤氣設施生產檢修動火的六個不準:,、風力在五級以上(包括五級),不準在高空動火;風力在以上(包括六級),不準在室外動火;、在容器內動火,不準在容器內點燃氣焊、割炬,休息時不準將氣割、焊炬放在容器內;、在容器內動火,不準以充氧的辦法調節容器內的空氣;、在動火過程中,不準超越“動火許可證”上所允許的動火范圍;、在檢修地點,不準就地加工焊割工件和吸煙;、動火完畢,未經檢查確認不準離開動火現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