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山農旅文康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9434
2023-12-05
12頁
25.17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發展規劃方案合集
1、朝天區鎮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曾家山農旅文康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朝天區人民政府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2022年6月序 言為做好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按照廣元市委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曾家山農旅文康融合發展片區被遴選為廣元市“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第一批試點片區。朝天區曾家山農旅文康融合發展片區位于秦巴南麓,嘉陵江上游的川陜結合部。囊括了溫帶-亞熱帶巖溶地帶的全部類型,素有“溶洞王國”、“石林洞鄉”之美譽,是川北最大的喀斯特綠色臺原。域內散布的城鎮村與山地臺原、高山森林、低山峽谷相映生輝,形成了“高山臺原,2、坡園美田”的山地田園魅力。片區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2,夏季平均氣溫23,生態康養資源突出。片區涉及曾家鎮、李家鎮、兩河口鎮、臨溪鄉、麻柳鄉及朝天鎮的小安村與文昌村行政區劃范圍,轄3鎮2鄉10社區35行政村,含2個國有林場,國土面積532.92平方公里。為鞏固深化朝天區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和康養發展,特編制本規劃。本規劃是朝天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的下位規劃,是片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該片區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據;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3、。公示內容一、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于統籌推進全省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六個優化”“四個尊重”,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落實廣元市建設中國生態康養名市、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態康養后花園、西部綠色商品供應地的戰略任務,以“四個尊重”為根本遵循,以“六個優化”為重要內容,統籌資源要素配置,以保護秦巴森林與盆周山高山蔬菜田園為基礎,提升曾家山康養度假發展品質,全面推進廣朝一體化發展地區鄉村振興為目標,進一步優化片區空間格局,壯大鄉村集體經濟。二、 規劃原則統籌協調,優化布局。充分銜接上位規劃和專項規劃,朝旺共促“大曾家山”康養品牌聯動發展,4、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布局,推動片區一體化發展。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堅持適地適用、康養發展與生態資源相匹配,緊扣山地田園特征,順應片區特點差異化制定空間發展策略,突出盆周山森林保護、高山蔬菜種植、多元康養發展。嚴守底線,綠色發展。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生態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保護天然林、生態林,切實維護生態安全。針對建設用地分散均質分布,居民點向鎮區、鄉駐地、既有聚居點集中,康養成組團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系統思維,中心引領。尊重鄉村發展規律,科學規劃,積極引導各類要素向中心鎮村集聚5、。推動片區內各類公共資源集中布局、精準投放,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設施供給不平衡和資源閑置浪費問題。以人為本,提升品質。深入鎮鄉基層調研,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區域空間和資源配置。重塑喀斯特地貌特征山地田園景觀、川北山地聚落形態。強化綜合環境整治,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獲得感。適度超前,規劃引領。鄉村規劃既要體現可操作性、又要注重前瞻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適度超前原則,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強化規劃引領,堅持節約集約,合理布局鄉村空間,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三、 發展定位落實朝天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6、標綱要朝天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曾家山景區規劃提升工作會要求,充分發揮曾家山生態康養優勢,以曾家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為契機,圍繞曾家山“中國山地田園康養度假區、廣元市會客廳、全國農旅文康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建設目標,樹立“大曾家山”概念,強化曾家鎮中心引領,促進片區人口、產業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將片區定位為立足曾家山生態優勢與山地田園特色,發展集高山蔬菜、生態康養、鄉村旅游等產業于一體的農旅文康融合發展示范區。四、 規劃目標2025年,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傳統農產業向農旅融合、旅游度假產業轉型升級明顯,生態環境治理初具成效,初步建成以生態康養度假為主導的產業功能區。2035年7、,建成中國山地田園康養度假區、廣元市會客廳、全國農旅文康融合發展示范區。曾家鎮及李家鎮中心鎮綜合服務能力和發展帶動能力顯著提升,片區特色農業、文化旅游和休閑體驗為特色的農旅文康深度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五、 主要內容(一)四向拓展促協同。樹立“大曾家山”品牌,融入區域旅游格局。四向拓展促協同。采用“西通,東聯,北接,南同城”協同策略。西通,快速聯系明月峽、雪溪洞等景區,形成“大蜀道”與“大康養”的聯系互動。東聯,聯合朝天、旺蒼兩區縣,構成“大曾家山”區域,打造“全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與米倉山大峽谷聯系互動。北接,與陜西鄰域地區協同發展秦巴山區綠色農業、生8、態旅游等。南同城,實現曾家山、黑石坡片區與主城區相向發展,打造城市“會客廳”。助力廣元市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態康養“后花園”的目標,塑造“大道朝天,小養勝地”品牌,以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契機,建設“山地田園特色的康養旅游度假區”。四圈層三梯度聯朝旺。以圈層與梯度引導生態、業態、文態、形態的空間組織。布局“多彩康養”核心、“溶洞王國”主題、“山地田園”拓展、“大曾家山”外延四圈層,海拔差異的“高山峽谷”、“高山臺原”、“高山森林”三梯度,統籌謀劃朝、旺兩片的職能定位、旅游服務、風貌指引、重大項目等內容。(二)筑牢底線優空間。守護糧食和生態安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明確空間總體格局。片區空間格局由單軸9、單中心向十字軸雙核驅動演變,形成“兩心輻射、環帶引領、多區協同”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合理劃定“三區三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根據下達的目標任務,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根據片區資源本底,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水資源保護線、人居安全保護線等其他保護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56.63平方公里;該片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24.59平方公里;落實上位規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4.87平方公里。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深化細化“雙評價”,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堅持“宜耕則耕、宜園則園、宜林則林”農用地整理和“建設占用耕地向非耕地轉變,建設占用平壩用地向沿山坡地轉變10、,建設占用成片開發向點狀組團轉變。”的建設用地優化思路。耕地面積11406.18公頃,較現狀增加1538.75公頃,建設用地1029.95公頃,較現狀,減少了636.60公頃。農村聚居“宜聚則聚”,創新“四個三”原則,尤其是“近路不靠路,近景不侵景,靠山不占壩”,科學選址山區聚居點,以小、微型為主。新建居民點108個,提升居民點109個,保留居民點320個。(三)高質量發展興產業。定位“高山蔬鄉,田園康養”,做強“山地田園特色”農旅文康融合。做強農業產業基礎。依托川陜甘渝地區最大的綠色蔬菜基地優勢,以“盆周山高山蔬菜”為核心,構建 “1+N”農業特色產業體系,優化“一園兩帶多集群”優勢農產品空11、間布局,推進曾家山農業現代化、特色化發展。合理控制工業發展。引導“小散少”的工礦向山下園區集中。采用“復耕復墾”“生態修復”“退二進三”等方式騰退閑置、低效或對環境有破壞的工礦企業。適度保留和拓展農業加工、流通用地。推動農旅文康產業深度融合。以建設世界文化旅游高地為目標,整合片區農旅文康資源,堅持康養賦能與產業鏈延伸,構建以“山地田園康養+”為主導的產業融合體系,強化要素集聚與核心引領,以圈層、梯度差異引導“六大融合場景”空間布局,帶動片區鄉村產業全面振興。(四)多元化需求育康養。促進生態康養價值轉化,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塑造“小養勝地”。打造旅游精品體系。全面打造“1+2+2+N”文旅精品12、體系。創建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提質2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曾家山AAAA旅游景區、藍莓城AAA旅游景區)。培育2個康養基地(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國家森林旅游示范基地)。樹立N個天府旅游名牌,爭創天府旅游名鎮(曾家鎮)、名村、名店、名導、名菜,爭創鄉村旅游重點村(曾家社區)。重塑全域旅游格局。圍繞“全國知名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發展定位,根據片區旅游資源特征及空間分布規律,規劃“雙核引領、八區協同、軸環聯動、多點支撐”全域旅游格局。突出雙核引領。重點打造曾家山地景觀光及康養度假核,望遠山山地運動極核。劃定八大魅力景區。曾家山地質景觀光區、鴛鴦池森林生態康養區、兩河口鄉村田園休閑區、平溪現代農旅休13、閑區、李家特色農旅休閑區、臨溪山地田園觀光區、麻柳文化風情康養區、小安歷史文化懷古區。聯動四軸三環。四向拓展的四條區域旅游聯系通道,內、中、外三條旅游環線。組織多元游覽展示線路。組合文旅資源、景區、交通干線、風景道、馬拉松跑道、綠道等要素,形成喀斯特康養旅游線、亞高原休閑觀光旅游線、農旅融合旅游線、森林運動旅游線、南中國滑雪旅游線等5條精品游線。(五)高品質生活優設施。滿足人民居旅多元需求,推動公共資源精準投放。完善居民生活服務設施。按照山地鄉村生活圈獨立性與“大分散、小聚居”聚居規律,分級分類配套基礎公服設施,以“中心鎮/副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社區-基層村-居民點”五級鎮村體系引導有限14、資源“梯級投放”,盤活撤并閑置公共資源。提升特色旅游服務設施。結合展示利用體系,按“旅游服務中心、旅游驛站”兩級投放旅游配套設施,并結合基礎公服,促進居旅設施兼容使用。構建內聯外暢綠色高效交通體系。落實上位規劃和銜接專項規劃,形成“一橫兩縱,三環多放射”的區域交通干線公路網,提升區域樞紐聯動性,優化片區路網,強化中心鎮引領及鎮村交通聯系,建設“干支銜接,農旅融合”農村公路網,實現鎮與中心村、中心村與一般村通雙車道四級及以上公路。建設“韌性”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以城鄉人口分布為導向優化設施布局,補齊各項基礎設施短板,實現城鄉資源、設施平等化。(六)高效率布局促集約。推進建設用地減量增效,提高空間利15、用效能。農用地整治。優先考慮將連片度高、耕地等別平均以上的耕地納入高標準農田,促進農田提質增效,實現“種植規模化”。實施耕地“坡改梯”項目。農田水利工程。結合地下泉水出露處,建造蓄水池和整修塘堰提高對地下水的利用能力;結合落水洞等天然排水處,建造排水系統。建設用地整治。以城鎮低效用地、工礦廢棄地、小散亂污企業以及閑置宅基地為重點對象,開展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治。提高農村居民聚居度,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生態修復。水環境生態修復。新增大溝、臨溪、曾家等水庫水源工程13處,增加水資源可利用量3332.93萬立方米。劃定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11處,水源一級保護區0.53平方公里。山體林地修復。對天然16、林和林分較好的次生林進行封山育林,采取全面封禁以及人工促進的方式,全面推進自然恢復。礦山生態修復。對毛壩萱麻坪煤礦、娃兒溝煤礦等中小型礦山予以關停。結合礦山生態破壞情況,劃定平溪礦山重點治理區和曾家、麻柳礦山次重點治理區。完成片區12座礦山生態恢復與修復。(七)山地田園強特色。營造“喀斯特亞高原”特色風貌,提升鄉村空間品質營造喀斯特亞高原大地景觀。基于“三梯度”主要景觀資源,以生態修復、陡坡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天然林草保護等方式建設“高山森林景觀”。以保護“溶洞王國”“石林洞鄉”的喀斯特山形、洞穴等地質景觀,建設項目避開地景,依山就勢,提高緩坡地和平壩耕地的土地承載力,延續“高山臺原景觀”。通17、過地質災害治理、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延續“高山峽谷景觀”。融合山地田園與鄉村聚落。因地制宜采用“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大分散、小聚居”聚居形態。形成“沿山近林,依山就勢,園在山中,房在林中”的山、水、林、田、村一體的生態鎮村和康養產業園區。采用川北民居風貌。延續“川東北”山地民居及聚落特征,分城鎮、民居、民宿三類進行指引與管控。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圍繞“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體化推進實現全域覆蓋的垃圾污水治理,衛生美觀的廁所革命,生態化、景觀化的鄉村道路整治。(八)宜居宜游強中心。做強中心鎮、做特副中心鎮、做優一般鎮,促進片區整體發18、展做強中心鎮曾家鎮。充分發揮曾家鎮區位優勢,結合上位規劃要求,確定曾家鎮鎮區為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大曾家山康養度假核心。城鎮性質為片區經濟、文化、服務中心,依托榮樂養生谷、地質公園等,發展旅游接待、康養度假、公共服務的綜合服務城鎮。規劃重點提升全域旅游接待承載力,優化居旅系統布局,外移過境交通。2035年,城鎮人口4000人,城鎮旅游常態人口11000人,城鎮建設用地142.26公頃。做特副中心鎮李家鎮。李家鎮鎮區為片區副中心、特色農旅小鎮。城鎮性質為片區南大門,依托藍莓城莊園,形成景鎮融合的特色農旅服務城鎮。規劃重點為與藍莓城景區,景鎮一體發展,優化藍莓城游客接待及服務設施。2035年,城鎮人19、口規模2800人(含旅游常態人口1500人),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8.75公頃。做優一般鎮。兩河口鎮鎮區。定位為康養旅游基地,休閑農旅服務基地。城鎮性質為依托邊貿區位和花卉基地,服務于邊貿商服、休閑農旅的農商旅服務鎮。規劃重點為完善商貿服務設施,打造濱水景觀,增強旅游承載。2035年,城鎮人口3000人,鎮區建設用地29.32公頃;麻柳鄉鄉駐地。曾家山民俗文旅服務基地,依托非物質文化及典型川北民居,發展集文化旅游、休閑避暑、生態觀光于一體的川北民俗小鎮。2035年,城鎮人口1000人,鎮區建設用地10.32公頃;臨溪鄉鄉駐地。定位為康養旅游基地。依托地洞河景區自然資源,發展集科普觀光、休閑避暑、生態康養于一體的喀斯特田園風情小鎮。規劃重點為外移過境交通,整理閑置浪費。2035年,城鎮人口1000人,規劃城鎮建設用地面積13.88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