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9437
2023-12-05
38頁
32.60MB
1、1公示版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公示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34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包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共31個縣(市),總面積約23.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193萬人(七普)。2025年2035年2050年5目 錄5明確規劃目標定位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提升農牧空間質量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提質宜居韌性城鎮營造特色魅力空間完善空間布局支撐強化規劃實施保障01020304050607086明確規劃目標定位7戰略定位c7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8規劃目標89優化國土空2、間格局10嚴守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 應保盡保,完成耕地保護任務,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嚴管永久基本農田占用及補劃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建立健全管控體系 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控 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綜合考慮人口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嚴格城鎮開發邊界管控積極劃定地質災害防控線系統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統籌劃定重大資源管控線11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岷山-橫斷山脈生態走廊羌塘-三江源生態走廊“兩屏”七大生態安全重要戰略區“七區”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流域生態農牧復合帶“四帶”培育“八片”城鎮集中發展區“八片”長沙貢瑪高原濕地、沙魯里山、大雪山、貢嘎山3、區、岷山-邛崍山、紅原-若爾蓋黃河源高原濕地、川西橫斷山南段七大生態安全重要戰略區馬爾康及周邊、甘孜及周邊、理塘及周邊、康定-瀘定、汶川-理縣-茂縣、阿壩及周邊、稻城-亞丁-鄉城、九寨溝-松潘八片城鎮集中發展區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流域四條生態農牧復合帶12提升農牧空間質量13提升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功能13強化耕地資源保護統籌耕地保護與生態建設完善耕地保護制度建設 保護農田生態系統 推進農業污染防治與水土綜合治理 實施高山耕地特殊保護制度 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 建立耕地保護監管和補償制度及糧食生產激勵機制 加強耕地保護與糧食種植的動態監測 壓實耕地保護責任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實行耕地進出平4、衡有效提升耕地質量14拓展多樣化農產品生產空間在全面強化耕地保護的基礎上,基于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自然地理條件,構建“四帶三區多點”的農牧業空間格局,拓展多樣化農產品生產空間,全面提升農業生產供給能力。15統籌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1516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6優化鄉村空間布局 推進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分類分批有序推進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健全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實施體系)差異化引導農村居民點布局優化(引導有條件的農村居民就地城鎮化,推動有基礎的散布型居民點適度就地集聚,鼓勵和引導雙棲型勞動力城鎮化,實施高原牧民定居工程)優化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布局(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強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用地保障)5、改善鄉村生產生活設施配套(完善交通與基礎設施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服務能力)促進鄉村人居環境與風貌提升(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彰顯鄉村風貌特色)提升鄉村人居環境17筑牢生態安全屏障18構建生態空間格局落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要求,筑牢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維護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功能,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圍繞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七大生態安全重要戰略區,聯通沿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和岷江的四條生態廊道,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優化生態系統保護格局。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保護,健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19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Text here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 高質量建設大熊貓6、國家公園 加快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 突出七大生態安全戰略區的空間保障,對自然保護區進行局部優化和調整 重要的濕地、森林、冰川、湖泊等納入自然公園20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c嚴格保護瀕危、傘護、旗艦物種及其棲息空間-保護野生動物遷徙和候鳥遷飛生態走廊實施加強動植物基因資源和種質資源保護21強化森林草原與河湖濕地冰等重點生態系統保護22實施生態一體化修復與流域綜合治理22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升特色農林畜牧產品的生態價值完善生態補償制度依托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探索生態產業化經營探索“林票”“碳票”交易市場建設23提質宜居韌性城鎮24構建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25促進產城融合協同發展,塑造7、高品質人居環境25統籌產業園區空間布局依托城鎮積極培育新興特色產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提升城鎮人居環境26提高用地節約集約水平,推進城鎮有機更新優化存量,盤活城鎮低效閑置用地穩妥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和城鄉用地增減掛鉤嚴控增量,高效集約利用城鎮空間推進舊城改造促進老城煥發新活力建立城市更新制度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快完善配套設施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27營造特色魅力空間28構建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空間體系加強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和賡續傳承。聚焦自然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護展示,塑造“自然主導、聚落點綴,地形地貌變化明顯和藏羌民族特色風情濃厚”的全域風貌特色。3個國家文化公園 長江國家文8、化公園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3處世界遺產 黃龍風景名勝區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3類文化景觀廊道茶馬商貿文化景觀廊民族融合文化景觀廊自然宗教文化景觀廊7個文化風貌分區格薩爾文化區、香格里拉文化區、木雅文化區、嘉絨文化區、安多文化區、白馬文化區及羌文化區29加強歷史文化空間整體保護30促進全域旅游發展31完善空間布局支撐32促進區域協同發展-33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布局建立“兩橫兩縱”的鐵路網系統和旅游軌道交通系統13強化高速貫通,構建網絡化高速公路網系統15312發揮國、省道等公路基礎連接作用7構建民用航空體系34協調基礎設施空間布局34123435構建安全韌性綜合防災減災體系1 2 34536強化規劃實施保障3737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實施監督機制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