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海棠區升昌村村莊規劃方案(2020-2035年)(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9462
2023-12-05
13頁
2.45MB
1、三亞市海棠區升昌村村莊規劃(2020-2035年)一、 村莊現狀概況(一) 村莊區位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是中國最南部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海棠灣位于海南島南端、三亞市東部,與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崖州灣并列三亞五大名灣,距市區28公里,距三亞鳳凰機場40公里,具有較好的旅游區位條件。升昌村位于海棠區北部,東鄰陵水市英州鎮,西鄰東溪村,距藤橋鎮約3.8公里,南鄰土福灣酒店度假區,國道G223和海南環島高速從村域中部穿過,總占地205公頃。距海南環島高速土福灣出入口1.3公里,具有良好的交通條件。圖2-1村莊區位圖(二) 自然條件1 地形地貌升昌村2、內高程為13.2134.55米,高差21.34米,背靠白石嶺,成西北高東南低之勢。地勢較為平坦,坡度多在5%以下,局部有部分果園區域坡度達到15%-25%,村域自然村范圍內適宜建設。 圖2-2 高程與坡度分析圖2 地表作物現狀場地的地表作物以芒果、水田、檳榔、椰子為主,西北部地區以芒果和椰子為主, 東北部與東南部以水田為主。其中芒果占比最多,總面積82.79 公頃,其次水田分占比24.60公頃。3 水系水塘村域北側有一處海燕水庫,村域周邊分部有兩個水庫,現狀均以積蓄雨水、灌溉養殖功能為主。白石嶺北濱藤橋河,同時,村域內及周邊分布著多個水塘。(三) 人口規模升昌村轄白石嶺村、公路旁村和老村三個自3、然村、分別為三個村民小組和一個開發組(升昌一組、二組、三組為本村村民,共105戶680人;第四小組為開發組,有22戶外來人員,約120人)共計127戶,800人;有黨員30名,分3個黨小組;其中,女性黨員7名,占23.3%;大專以上學歷黨員7名,占23.3%;50歲以上黨員14人,占46.6%,平均年齡為47.4歲。村兩委班子成員6名,平均年齡48歲,女性1名,大專以上學歷2名,高中學歷1名。表3-1 各村民小組人口統計表自然村名稱現狀戶數(戶)總人口(人)男(人)女(人)年齡結構人數0-10歲11-20歲21-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61-70歲71-80歲81-90歲914、-100歲一組5635716018368267668363614450二組2717377963113393424244110三組2215067823316302126124410開發組221207347/合計127 80037740813255145123867222970(四) 主導產業與經濟情況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于種植芒果、養殖(豬、雞、鴨、鵝)、冬季瓜菜、田地出租收入、房屋出租、從事個體商戶、務工、打零工等。2019年底,升昌村的人均經濟收入約73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約2萬元(地租)。表2-2 升昌村第一產業現狀調查表類型現狀規模銷售途徑備注芒果2000畝收購蔬菜114畝收購水稻180畝5、自食椰子207株自食養豬190頭收購在白石嶺村東北側有一家宏輝芒果套袋場,中部有一家磊華實業有限公司以及三亞游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公路旁村沿海榆東線兩側分布有多家物流集散中心、農資超市和包裝材料部等?,F狀定期有臨時農貿集市,規模較大,輻射范圍較廣,但是占道經營情況嚴重。(五) 現狀問題總結1 產業化水平低。生產組織分散、規模較小,各家各戶都種植芒果,但是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抵抗市場風險能力小,鮮果銷售小個體與大物流難以議價合作,成本高,難外銷;市場競爭力不足沒有挖掘電商等現代化銷售途徑。現狀農貿市場已有一定基礎,但不成規模,管理不規范。2 現狀農村人均宅基地面積過大,土地資源浪費。庭院面6、積過大,造成建設用地使用效率過低;部分村民建房沒有“拆舊建新”,村內土地浪費,且少部分村民建房占基本農田;“空心宅”占用的土地,耕不能耕,用不能用,造成土地資源浪費。3 鄉村風貌特色逐漸消失,風貌整治重建設、輕維護。對民俗文化特色重視不足,傳統建筑風貌正在逐步消失;新建建筑的龐大體量,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同一區域,鄉建風格和質量混亂。風貌整治工作重一次投入,輕長期延續。雖為黎族村落,但黎族傳統習俗已經不明顯,村莊特色傳統文化資源不明顯。二、 規劃原則(一) 統籌兼顧,全域管控。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7、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科學合理優化升昌村國土空間格局,嚴格落實上位空間規劃的管控要求,在村莊建設用地總規??刂葡?,綜合平衡空間需求,優化調整升昌村建設用地布局;優化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明確村莊規劃約束性指標和空間管控要求,強化底線約束,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二) 保護優先,節約集約。嚴守生態保護和耕地保護底線,正確處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突出升昌村良好的生態本底,盤活存量資源,節約集約用地,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三) 分類指引,剛彈結合。綜合考慮升昌村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產業特色、歷史文化、資源稟賦,明確村莊發展定位和類型,突出8、地方特色。突出村莊規劃的科學性和適宜性,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高質量發展。村莊規劃不能僅停留在傳統的村莊空間發展、環境改造、設施完善等剛性物質建設層面上,而應該涵蓋產業分析、文化戰略、品牌打造、機制創新等多方面具有彈性特征的社會經濟內容。(四) 開門規劃,村民主體。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村民意愿,反應村民訴求和發展意愿。把維護村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升昌村少數民族習俗,引導和支撐村民參與村莊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全過程,實現村莊規劃的“共謀、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共榮”。三、 規劃亮點本次規劃積極落實海南省村莊規劃管理條例、海南省村莊規劃編制技術導則(試行)的內容,構建從村域9、總體規劃,到村莊建設規劃,到實施項目與方案設計的編制內容和技術路徑?;谏宓奶刭|,本次村莊規劃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實施導向,明確工作重點,也成為本輪規劃的創新點。(一) 摸清家底,切實謀劃發展目標規劃充分落實鄉村振興國家戰略,順應三亞城鄉發展的趨勢,系統分析村莊所面臨的發展機遇與使命,高起點謀劃村莊發展新路徑。從無到有,摸清底賬。通過20多天的駐地調研,開展現狀情況摸底;通過多方座談,基于對村莊黎族文化、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等梳理,融合區域發展要求和村民發展訴求,將升昌村定位為:大三亞升昌農旅融合基地,農旅發展與生態保護融合的宜居性美麗鄉村。(二) 嚴守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嚴格落實總體10、規劃劃定的禁止或限制開發建設區域,包括生態公益林29.28公頃,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24.65公頃。傳導和落實總體規劃意圖,劃定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等六類分區,分區明確三生空間管控規則,形成北部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南部產業發展、村莊建設的國土空間格局。重點開展村莊建設用地精細化管理工作,遵循“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盤活村莊閑置建設用地”等原則,確定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12.84公頃,其中包含機動指標0.54公頃,增加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商服用地比例,按照錯漏補劃、局部勘誤等方式精細化調整建設用地邊界。進一步優化和細化各類國土空間用途,形成村域國土空間一張藍圖。(三) 產業注能,充實村莊產業內涵為更好11、地引導村莊下一步建設,本次村莊規劃開展了產業專題研究,涉及到村莊現狀產業分析、村域片區范圍內旅游產品分析以及目標人群分析等。明確產業發展聚焦農旅休閑、田園度假、農貿物流等。強化建設空間與非建設空間聯動,挖掘特色旅游產品。同時,結合村莊實際情況布局盤活產業用地1.68公頃,以圖則的形式明確產業用地的管控要求,以有效指導下一步土地入市、建設等工作。(四) 維持原真,保護鄉村原生肌理為避免旅游開發對于鄉村景觀環境進行顛覆性改造,本次規劃提出延續“嶺-水-田-林-村”有機融合整體空間格局,優化村莊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同時,提升農業生產空間的形態。建筑設計方面,新建建筑鼓勵以層次豐富的二層半為主,建筑高度不12、得超過三層,結合村莊民居特色,提取黎族特色元素,通過改造建筑的整體墻面、屋頂、墻裙等元素,統一房屋改建樣式,凸顯黎族文化特色。按照新建建筑、改造住宅以及特色民宿三種類型,進行分類設計引導。(五) 村民為本,補齊各類設施短板在公共服務設施方面,采用集中布局與分散布局相結合的形式。實現文化室、健身場地和小商店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100%覆蓋。結合公共服務設施中心在各自然村村口布置戶外公共活動場地。公路旁村保留現狀村委會、綜合服務站、小學、文化活動室、衛生室,規劃改造活動場地一處;老村規劃一處入口公園,G223國道南側,農貿市場旁規劃一處健身廣場。同時完善路網結構、增加交通設施;提升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加強村莊安全和防災減災規劃,增強村莊韌性。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5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8-14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