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縣湍江三產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9468
2023-12-05
17頁
2.35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發展規劃方案合集
1、鹽亭縣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鹽亭縣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鹽亭縣湍江三產融合發展片區鹽亭縣湍江三產融合發展片區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 年)年)(公示)(公示)鹽亭縣人民政府鹽亭縣人民政府 浙江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序言序言 按照綿陽市委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鹽亭縣湍江三產融合發展片區做為綿陽市“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第二批次片區開展規劃編制工作。湍江三產融合發展片區(以下簡稱片區)位于四川省鹽亭縣中部,屬于川東北丘陵地區,整體形成三丘兩谷五面坡的自然地理格局,湍江和櫸溪河將區內分割為三片,西北部和中部為2、高中丘,東南部為淺丘,山水相間,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片區內物質文化遺存豐富,人文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流程深遠。本片區包含黃甸鎮、九龍鎮和永泰鎮的行政區劃范圍,轄 3 鎮 9社區 38 行政村,國土面積 319.23 平方公里。目前,片區戶籍人口10.49 萬人,常住人口 5.80 萬人,城鎮化率 14.49%,地 區生產總值13.52 億元。鹽亭縣湍江三產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鹽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下位規劃,是片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據;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公示內容公示內3、容 一、一、指導思想指導思想 本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兩項改革“后半篇”決策部署,按照“六優化、四尊重”為總體要求,推動要素資源向中心鎮集聚,增強人口吸納、產業承載、公共服務等功能,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培育發展動能,遵照鹽亭縣委縣政府深入實施“產業興鹽”戰略和“項目攻堅”行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生態經濟強縣、美麗宜居鹽亭、嫘祖文化圣地等要求,以片區規劃加快鹽亭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政策文件,編制鹽亭縣湍江三產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本規劃)。二、二、4、規劃原則規劃原則 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任務、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城鎮開發邊界和區域基礎設施布局,按照“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生態有改善,建設用地存量發展井然增量指向精準”的原則,合理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統籌協調、優化布局。統籌協調、優化布局。充分銜接鹽亭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根據關于全省縣域內片區劃分的指導意見 關于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要求,對各專項規劃進行統籌整合,全面優化片區國土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以及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布局,推動片區一體化發展。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因地制宜、彰5、顯特色。充分考慮片區自然資源稟賦、經濟地理格局和歷史人文背景等條件,綜合片區人口、土地、產業等各類關鍵因素,準確把握片區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確定片區國土空間規劃的思路、對策、布局與管控要求,推動各村級片區優勢互補、彰顯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底線思維、綠色發展。底線思維、綠色發展。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規劃措施,切實維護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全面提高土地等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出地質災害、洪澇災害等風險隱患管控的具體舉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人為本、民主決策。以人為本、民主決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順應群眾訴求期盼、把握發展階段及其特征的6、基礎上,按照尊重規律、依法依規、嚴格程序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將共謀、共建、共享、共治貫穿到規劃編制的全過程,切實增強規劃工作的戰略性、權威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三、三、發展定位發展定位 依托交通優勢、現有產業基礎、自然生態風光、片區發展策略,建設以黃甸鎮為縣域副中心,打造鹽亭縣蛋雞種業園區、鹽亭縣食品制造及冷鏈物流園、鹽亭縣七里花鄉果桑現代農業園區等特色產業片區,形成集生態保護、居住休閑、種養結合、物流加工、文旅康養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片區。四、四、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到 2035 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區三線管控取得成效,耕地保護得到落實,生態環境更加優美,鄉村振興取得7、突破性進展。以發展縣域副中心為總目標,建成川北三產融合發展樣板區、現代物流加工產業示范地、城鄉融合山水田園旅居地、湍江水域生態魅力廊道。五、五、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一)(一)區域區域協同協同: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格局,構建全域開放新格局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格局,構建全域開放新格局。湍江三產融合發展片區位于成渝經濟圈的輻射區域,應依托成渝“雙核”帶動作用,從產業承接、文旅帶動、融入基礎設施體系等方面積極主動融入,迎來發展新機遇;攜手三臺、梓潼融入綿陽“一核兩翼、三區協同”發展格局,與周邊區縣抱團發展,形成城市融合發展單元,做強片區產業經濟發展。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調特色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共治等方面,推8、進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交通帶動:交通帶動:發揮交通帶動優勢,強通道、筑圈層、優網絡。發揮交通帶動優勢,強通道、筑圈層、優網絡。片區內對外交通便利,構建外暢內聯、功能完善、銜接順暢、便捷高效的片區交通體系。對接串聯片區級道路,形成一條連接省、縣、鄉三級的交通圈層。提檔升級通村道路,形成一條支撐片區建設發展的網絡骨架。生態互動:融合縣域生態格局,打造山河庫林田交織的生態空間生態互動:融合縣域生態格局,打造山河庫林田交織的生態空間基底基底 片區堅持生態優先,結合縣域生態格局基底,融合片區內“山-水-田”的自然景觀,形成山河庫林田交織的生態空間。產業協同:對接縣域產業發展格局,明確片區產業發展方向產業9、協同:對接縣域產業發展格局,明確片區產業發展方向 片區主要建設項目為黃甸農產品加工及冷鏈物流中心、七里花香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文同農文旅產業園以及水產產業園和水果產業園。依托農業資源進行產品的品質提升與業態的多元融合,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進行物流空間發展與產業提質。(二)筑牢底線:筑牢糧食和文化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二)筑牢底線:筑牢糧食和文化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合理劃定“三區三線”合理劃定“三區三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根據下達的目標任務,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根據片區資源本底,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水資源保護線、濕10、地保護線、人居安全保護線等其他保護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 101.34 平方公里;該片區沒有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落實上位規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1.06 平方公里。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深化細化雙評價,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堅持宜耕則耕、宜園則園、宜林則林”,優化農用地布局。遵循城鄉發展規律,推動工業用地向園區鎮區集中,居民點向鎮區社區集中,優化建設用地布局。表表 1 1.用地結構一覽表用地結構一覽表 片區國土空間用途結構調整表 單位:公頃,%用地類型 規劃基期年 規劃目標年 規劃期間面積增減情況 面積 比重 面積 比重 耕地 11443.7 35.85 11968.3 37.49 11、524.64 其中 永久基本農田 10133.71 31.75 10133.71 31.75 0 園地 393.51 1.23 404.59 1.27 11.08 林地 14601.6 45.74 14352.9 44.96-248.69 草地 58.93 0.18 54.17 0.17-4.76 濕地 0.47 0.00 0.47 0.00 0.00 農業設施建設用地 413.68 1.3 450.95 1.41 37.27 城鄉建設用地 2011.07 6.3 1758.1 5.51-252.98 其中 城鎮建設用地 61.95 0.19 105.71 0.33 43.75 村莊建設用地 12、1949.12 6.11 1652.39 5.18-296.73 區域基礎設施用地 507.95 1.59 593.74 1.86 85.79 其他建設用地 49.1 0.15 46.61 0.15-2.49 陸地水域 816.66 2.56 722.32 2.26-94.34 其他土地 1623.72 5.09 1568.18 4.91-55.53 合計 31920.3 100 31920.3 100 0(三三)振興產業振興產業:加強集現代農業園區、食品制造及冷鏈物流園加強集現代農業園區、食品制造及冷鏈物流園區和休閑觀光農業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區和休閑觀光農業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 聚焦中心引13、領,推動黃甸鎮作為中心鎮承接中心城區發展定位,帶動片區資源要素向中心鎮集聚,依托現有基礎產業打造鹽亭縣蛋雞種業園區、鹽亭縣食品制造及冷鏈物流園、鹽亭縣七里花鄉果?,F代農業園區,構建“一心一環兩軸四片”“一心一環兩軸四片”的產業空間布局結構?!耙恍摹保骸耙恍摹保狐S甸鎮產業發展核心緊鄰鹽亭縣經開區,作為鹽亭縣中心鎮承接中心城區發展,結合規劃鹽亭縣蛋雞種業園區、鹽亭縣食品 制造及冷鏈物流園,打造以養殖、物流為主的綜合產業服務核心,強化中心鎮區輻射帶動作用?!耙画h”:“一環”:依托交通線路和湍江、櫸溪兩條生態廊道形成產業發展環“兩軸”:“兩軸”:依托兩條交通走廊形成產業聯動發展軸“四片”:“四片”:產14、業綜合發展片區鹽亭縣蛋雞種業園區、鹽亭縣食品制造及冷鏈物流園 文旅融合發展片區文化、旅游、生態、農業資源融合發展 花果飄香示范區以七里花鄉果?,F代農業園區為基礎,發展以花卉、雜柑為特色的產業片區 特色農旅休閑片區特色種養殖產業集聚區(1)產業綜合發展片區:以片區種養殖產業基礎、以鹽亭縣食品制造及冷鏈物流園為平臺,借助臨近綿西高速的地理區位,綜合片區歷史文物點,打造二產為引領,一三產業前后鏈效應茁壯成長的產業綜合發展片區。(2)文旅融合發展片區:依托片區東側林木種植及西側糧油種植優勢,結合文化大家文同的事跡,形成文同文化為核心,道教文化為亮點、山林風光為特色、規?;厣N養為基礎的文旅融合發展片15、區。(3)花果飄香示范區:依托七里花香果桑現代農業園,站在文化復興的高度,研究和提煉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基因和精髓,使之融入現代農業項目文化體系中,打造現代農業文化價值的花果飄香示范區。(4)特色農旅休閑片區:依托龍潭村傳統村落特征,結合櫸溪沿岸糧油農業風光,植入新型旅居業態、活化字庫文化,打造遠離塵囂的特色農旅休閑片區。(四四)優化設施優化設施:滿足人民居旅多元需求,推動公共資源精準投滿足人民居旅多元需求,推動公共資源精準投放。放。完善居民生活服務設施。完善居民生活服務設施。按照鄉村生活圈分級分類配套基礎公服設施,以中心鎮特色鎮中心村基層村四級鎮村體系引導有限資源”梯級投放。構建內聯外暢綠色高16、效交通體系。構建內聯外暢綠色高效交通體系。落實上位規劃和銜接專項規劃,提升區域樞紐聯動性,優化片區路網,突出中心鎮交通優勢區位,強化中心鎮引領及鎮村交通聯系,提升縣道、鄉道、村道道路等級,補齊交通設施短板。建設建設“韌性韌性”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以城鄉人口分布為導向優化設施布局,補齊各項基礎設施短板,實現城鄉資源、設施平等化。提高防災應急管理能力。提高防災應急管理能力。優化片區防災設施體系建設,加強各項防災設施配置標準,提高片區應急管理能力,實現高安全系數居住環境。(五五)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推進建設用地減量增效,提高空間利用效能。推進建設用地減量增效,提高空間利用效能。農用地整17、治。充分考慮片區農用地資源稟賦及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順應發展現代農業和適度規模經營需要,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體質改造、補改結合,到 2035 年,建設高標準農田 56.73 平方公里。同時對片區內的即可恢復屬性地類、工程恢復屬性地類,采用清理或工程措施,進行場地平整,覆蓋優質耕作層,恢復耕地功能,到 2035 年,預計可增加耕地 43.33 平方公里。建設用地整治。復墾:綜合考慮居民點規模、建筑質量、交通區位、地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當地村民搬遷意愿,對空間上零星分散的居民點逐步拆除,到 2035 年,復墾面積共 4.23 平方公里。建新:為解決復墾區農戶安置和人口增長帶來18、的住房需求,推動人口向中心村、鎮區集中,規劃在各中心村安排建設安置區,安置區堅持集中布置、節約用地、統一風貌的規劃理念,對農房進行統一設計與規劃,建設格局一致、風貌一致、方便實用的新農村小區。到 2035 年,共計安排 1.03 公頃土地作為新村安置區,其中新增建設用地 0.99 平方公里。涉及安置農戶約 16311 人。盤活閑置建設用地:開展低效閑置建設用地整治,用于鎮村建設和產業發展。到 2035 年,共盤活閑置建設用地 0.10 平方公里。生態修復。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堅持生態保育、生態恢復與生態建設并重原則,統籌推進片區內水系綜合治理,湍江干流兩側有條件各控 15 19、米,其他河道有條件兩側各控 6 米。優化林網布局。優化林網布局。對閑置撂荒、25 度以上坡耕地實施生態退耕,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有效增加林地面積,到 2035 年,實施生態退耕項目 0.24 平方公里。推進礦推進礦山(山體)生態修復。山(山體)生態修復。規劃對廢棄工礦用地實施生態修復,結合周邊地類復墾為耕地和林地,到 2035 年,廢棄礦山治理項目 0.03 平方公里,其中復墾為林地面積 0.0062 平方公里,復墾為耕地面積 0.02 平方公里。(六六)品質提升品質提升:構建構建構建“一心兩副構建“一心兩副,一廊兩區”城鄉風貌結一廊兩區”城鄉風貌結構,形成山水人家兩相宜的空間品質。構,形成山水20、人家兩相宜的空間品質。根據其自然地理風貌和文化資源影響,片區主要風貌的體現形式為現代物流商貿、文同字庫、七里花香田園三種風格。構建“一心兩副,一廊兩區”城鄉風貌結構,形成山水人家兩相宜的空間品質?!耙恍摹保骸耙恍摹保阂劳悬S甸中心鎮作為百強鎮輻射周邊的能力形成的中心集鎮風貌核心;“兩副”:“兩副”:依托永泰鎮形成的城鎮風貌副中心,依托九龍鎮形成的九龍鎮城鎮風貌副中心;“一廊”:“一廊”:依托湍江流域形成的湍江河谷景觀風貌廊;“兩區”:“兩區”:根據地形地貌劃分的側重山水資源風光的高中丘風貌區及側重農業農村景觀風光的淺丘風貌區。塑造特色城鎮風貌主題。塑造特色城鎮風貌主題。以黃甸食品制造和冷鏈物流中21、心的風貌建設為重要參考,鎮域整體風貌以現代商業為主,體現信息化、商業化、現代化的風貌特點。以七里花香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重要參考,鎮域整體風貌以生態田園為主,體現生態化、休閑化、的風貌特點。提取“花形、花意、花貌”,塑造獨具特色的風貌形象。以文同詩竹園建設為重要參考,鎮域整體風貌以歷史文化為主,體現文同文化魅力、字庫文化風韻的特色風貌 突出穿斗突出穿斗式式川北民居。川北民居。因地制宜確定鄉村建筑總體風貌,建筑多要表達木穿斗結構,與周邊環境關系和諧。重點研究龍臺傳統村落特色,規劃農房風貌以川北民居特色風貌為主,從川北民居建筑群中提取常用的色彩如青色、木棕色、土黃色、白色等,對湍江片區民居色彩進行控22、制。建筑形式:以曲尺型、三合院、一字型為主。建筑層數:以三層為主,高度不宜超過 12 米。建筑結構:多采用穿斗式木結構,結構外露,墻身多為白色的竹編土夾墻。建筑屋頂;采用雙坡懸見山或者硬山頂,屋頂多用小青瓦。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推進農村環境整治,一體化推進全域覆蓋的垃圾污水治理,衛生美觀的廁所革命,進行“三清三拆三整治”,實現生態化、景觀化的鄉村道路整治。(七七)聚焦中心聚焦中心:做大做強中心鎮,做做大做強中心鎮,做特特做做優優特色鎮,促進片區特色鎮,促進片區整體發展整體發展 做強中心鎮黃甸鎮。中心鎮通過建設指標傾斜的方式加大公共資源投放,發展工貿物流中共鎮,夯實物流強鎮產業基23、礎,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由 0.28 平方公里增長到 0.35 平方公里,同時在鎮區周邊采取戰略留白的形式,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預留部分發展空間.做特做優特色鎮。特色鎮則聚焦鄉鎮特色,重點盤活城 鎮低效閑置用地,提升城鎮人居環境;九龍鎮重點發展壯大農旅產業經濟,發展現代農旅融合小鎮,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由 0.23 平方公里增長到0.41 平方公里;永泰鎮深度挖掘利用文同文化、廉政文化資源,建設特色文旅宜居小鎮,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由 0.11 平方公里增長到 0.22平方公里。附圖一 片區區位關系圖 附圖二 片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 附圖三 片區國土空間“三區三線”規劃圖 附圖四 片區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 附圖五 片區產業空間結構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