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新臺址建設工程B標段二次結構施工方案(1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829889
2023-12-05
16頁
525.47KB
1、目錄1.編制依據22.工程概況23.施工部署23.1施工進度控制計劃23.2勞動力安排33.3主要砌塊用量:34.施工準備34.1材料準備:34.2 技術準備44.3 作業條件55.操作工藝55.1工藝流程55.2施工工藝56.構造要求86.1砌體填充墻抗震構造86.2 砌體填充墻與鋼筋混凝土柱、墻連接構造106.3圈梁126.4門框構造136.5墻體預留拉筋136.6砌塊隔墻翻口147.質量標準147.1保證項目147.2基本項目158.成品保護159.安全要求161.編制依據(1)xx電視臺新臺址建設工程B標段施工圖紙;(2)xx電視臺新臺址建設工程B標段洽商、變更文件;(3)xx電視臺新2、臺址建設工程B標段施工組織設計;(4)框架結構填充小型空心砌塊墻體結構構造02SG614;(5)建筑構造通用圖集xxx;(6)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3-xxx;(7)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及驗收規范DBJ 01-81-xxx2.工程概況本工程地下室部位、樓梯間、防煙前室、防火分區隔墻等防火墻體、地下室設備用房、車庫區域、庫房區域、后勤服務用房區域等均為190mm厚MU5.0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M5混合砂漿砌筑。0.000以上的輔助用房區域、剪力墻筒體內和客房區域的北側隔墻用190mm厚MU5.0輕質混凝土空心砌塊,南側客房區域為雙層140mm厚MU5.0輕質混凝土空心砌塊,客房衛生間3、為140mm厚MU5.0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管道豎井用90mm厚MU5.0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砌筑砂漿M5混合砂漿砌筑。3.施工部署根據xx電視臺建設工程B標段施工組織設計中施工進度安排,將二次結構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整體施工,即地下部分二次結構、地上部分一至十五層二次結構、地上部分十六至三十層二次結構。由于地下部分二次結構工程量大、結構復雜、關系到整體工程的施工進度,是二次結構中的關鍵部位,應給予充分重視。3.1施工進度控制計劃地下部分二次結構工期為46d,從xx年7月1日至xx年8月15日。地上部分一至十五層二次結構工期為40d,從xx年8月16日至xx年9月30日。地上部分十六至三十層二次結4、構工期為40d,從xx年3月1日至xx年4月10日。3.2勞動力安排考慮到地下部分二次結構為關鍵部位,項目部要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優化勞動力安排,重點保證地下部位的二次結構施工。地下部分二次結構可按各段組織施工,地上部分一至五層按功能分區組織進行施工,地上部分六至三十層按各層組織進行施工。勞動力安排計劃表部 位地下部分(不包括車庫部位)地上部分一至十五層地上部分十六至三十層人 數6525203.3主要砌塊用量:部 位砌塊規格數量(m3)地下部分(不包括車庫部位)190厚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2275140厚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31090厚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28地上部分一至十五層190厚輕質混凝土空心砌5、塊745140厚輕質混凝土空心砌塊290厚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60地上部分十六至三十層190厚輕質混凝土空心砌塊70090厚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554.施工準備4.1材料準備:4.1.1砌塊:MU5.0輕質混凝土空心砌塊采用390190140(長高寬),390190190;MU5.0輕質混凝土實心砌塊采用39019090(長高寬)、390190140、390190190規格進行砌筑,并有出廠合格證、試驗單。施工時所用的砌塊的產品齡期不應小于28d,不宜小于35d,嚴禁使用斷裂砌塊。砌塊進場后按規定進行取樣試驗。4.1.2 M5混合砂漿:1.砂漿配比:根據試驗室配比通知單確定混合砂漿配比。2.砂漿制6、備:施工現場東南角通道口處設置一臺砂漿攪拌機進行拌合。攪拌機南側用頁巖磚砌筑321.2m石灰膏沉淀池,內外側用1:2水泥砂漿抹面,沉淀池中貯存的石灰膏,應防止干燥、污染,不用時可用塑料布將沉淀池覆蓋。攪拌機及石灰膏沉淀池平面位置圖3.水泥:采用32.5級或其以上等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有出廠證明、試驗單等,存入施工現場南側水泥庫中,防止雨淋。4.砂:采用中砂,要求過5mm孔徑篩子,含泥量小于5%,且不含草根等雜物。4.2 技術準備4.2.1施工前應對圖紙進行審核,提出圖紙存在的問題,做出詳細的書面交底,各部位施工前在現場還應有口頭交底。4.2.2 測量放線施工前確定構造柱、墻體拉接筋等位置,彈出7、軸線、墻邊線、門窗洞口線,控制線,彈完須經復核并辦理預檢驗線手續。4.2.3 試驗:1.砌筑前應做出混凝土和砂漿的配比。2.砌體原材進場后每10000塊或每一批次至少應做一組試驗,每組5塊。3.每一樓層或250m3砌體用的砂漿,每臺攪拌機至少應做一組試塊(每組3塊),原材、配比變動時還應做試塊。4.2.4 樣板施工前各施工隊必須做出樣板,經總包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大面積施工。4.3 作業條件4.3.1 施工部位主體承重結構已施工完畢,并通過驗收。4.3.2 測量放線已完畢,并通過驗收。4.3.3 若需在兩端有框架柱或混凝土墻體間砌筑時,可在該混凝土立面上彈出尺寸控制線;若無墻體控制點時可制立8、皮數桿,皮數桿用烘干的30mm40mm紅白松木條制作,標明門窗洞口、拉接筋、門窗過梁的標高,每道墻的兩端及內外墻的轉角處均應設立,一般距墻角50mm,間距不大于15m。皮數桿應垂直、牢固、標高一致,經檢查并辦理預檢手續。4.3.4 根據最下面第一皮磚的標高拉通線檢查,如水平灰縫超過20mm,需用C20細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直接用砂漿或碎磚塊找平。4.3.5 配置異型尺寸的砌塊,經試配確定砂漿配合比并搭設好操作和卸料的架子。5.操作工藝5.1工藝流程 拌制砂漿 墻體放線 砌塊排列 砌筑 校正 豎縫填實砂漿 勒縫 灌注構造柱混凝土 驗收5.2施工工藝5.2.1墻體放線:砌體施工前,應將基礎面或樓層結9、構面按標高找平,依據砌筑圖放出一皮砌塊的軸線、砌體邊緣邊線和洞口線。5.2.2砌塊排列:按砌塊排列圖在墻體線范圍內分塊定尺、劃線,排列砌塊的方法和要求如下:1.砌塊在砌筑前,應根據工程設計施工圖,結合砌塊的品種、規格、繪制砌體的排列圖,應預先設計好接頂方法等,經審核無誤,按圖排列砌塊。2.砌塊排列應從基礎面開始,(基底不平時,應用C20細石混凝土找平)排列時盡可能采用主規格的砌塊(如:390190190),砌體中主規格砌塊應占總量的75%80%。3.砌筑墻體前,用頁巖磚在墻體底部砌筑找平,不少于三皮磚。4.外墻轉角及縱橫墻交接處,應將砌塊分皮咬槎,交錯搭砌,如果不能咬槎時,按設計要求采取其他的10、構造措施。5.2.3砌塊砌筑前不須澆水潤濕,在天氣干燥炎熱的情況下,可提前灑水潤濕砌塊,砌塊表面有浮水或受潮后,須干燥后方可使用。5.2.4砌筑:1.在皮數桿之間拉準線,依準線逐塊砌筑,砌中第一塊按墻身邊線砌筑,砌筑時隨砌隨吊隨靠,保證墻體垂直平整。2.砌筑時的水平灰縫鋪砂漿的長度不得超過800,豎向灰縫應在已就位和即將就位的端面同時鋪砂漿,隨即用擠漿法將新砌塊就位。3.錯縫搭接:上下皮應錯縫搭接,搭接長度為200,每兩皮為一循環,個別條件下砌塊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90。對于達不到要求的,應在水平灰縫中設置兩根直徑6mm的鋼筋,長度不小于700mm。4.灰縫應橫平豎直,砂漿飽滿、密實,厚度為1011、2,隨砌筑隨刮去擠出灰縫的砂漿,待灰縫砂漿達到“指紋硬化”(手指壓出清晰指紋而砂漿不粘手)時即可進行劃縫,劃縫要密實。灰縫深度宜控制在58左右。嚴禁用水沖漿灌縫。5.當砌至梁底或板底時,需用頁巖磚斜砌(傾斜4560度左右),并用砂漿填實。每天砌筑高度控制在1.5m或一步腳手架高度內。6.當墻體砌筑高度大于1.2m時,可搭設臨時砌筑腳手架。腳手架排距1200,立桿步距1500,橫桿間距1800,當腳手架高度大于3m時,外側加斜撐頂撐牢固1500。如下圖:砌筑完畢后,腳手架可用于抹灰等其他工序繼續使用。5.2.5地下部分砌塊采用混合砂漿砌筑,灌實構造柱應遵守下列規定:1.清除孔洞內的砂漿與雜物,并12、用水沖洗。2.砌筑砂漿強度大于1MPa時,方可澆筑構造柱混凝土。3.在澆灌構造柱混凝土前應先注入適量與構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漿,再澆灌混凝土。4.澆灌構造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普通混凝土。5.澆灌混凝土至頂部時,應預留50不澆滿,屆時和混凝土圈梁一起澆注,以加強構造柱和圈梁的連接。6.構造柱按層分段、定量澆注。每次澆注的高度1.5m,混凝土注入后用30振搗棒略加搗實,待35分鐘多余水分被塊體吸收后再進行二次振搗,以保證構造柱灌實。7.安裝電盒、配電箱的砌塊應用混凝土灌實,將電盒、配電箱固定牢固。消火栓箱、照明配電箱等采用暗裝時,墻體留洞已標注在平面圖中。穿墻洞標高在圈梁以上時,圖中13、未標注時先施工圈梁及以下墻體,然后安裝管線,待管線安裝完后,再砌墻。凡穿過鋼筋混凝土墻的洞口均在結構圖中注明,施工時要求預留位置準確,避免安裝時打洞擴孔。5.2.6其他要求:1.要對已砌好的砌塊進行移動或對被撞動的砌塊進行修整時,應清除原有砂漿后,再重新鋪漿砌筑。2.混凝土砌塊應用手鋸切割,不得任意砍劈。3.嚴禁將砌塊側砌,用作孔洞腳手眼,采用雙排腳手架施工。4.嚴禁使用斷裂或壁肋有裂紋的砌塊砌筑墻體,不得與其他不同材料在墻體中混砌。5.砌塊墻體砌筑完后應讓其充分干燥、收縮后(28d后)再作抹面。6.構造要求6.1砌體填充墻抗震構造6.1.1構造柱:填充墻構造柱的設置位置、斷面尺寸見相關建施圖14、和結施圖。除有關圖紙已注明者外,構造柱應在墻體轉角處、不同厚度墻體交接處、洞口尺寸大于1500的洞口兩側和懸臂墻的外端布置,同時構造柱間距應4m。構造柱截面尺寸可根據填充墻厚度按圖1施工。構造柱用 C25 混凝土澆筑,主筋采用412,箍筋6200,底部及端部箍筋加強6100,先砌墻后澆柱混凝土,砌墻時構造柱與墻體連接處應設拉筋,構造柱上部與梁板連接處應設插筋。填充墻砌筑砂漿等級不應低于M5.0。圖16.2 砌體填充墻與鋼筋混凝土柱、墻連接構造6.2.1填充墻(90、140、190 厚)設通長拉接筋,6500,與框架柱、剪力墻和鋼筋混凝土墻連接處構造詳見圖2至圖9。6.2.2澆搗框架柱、剪力墻和15、鋼筋混凝土墻時,應按有關建施圖的填充墻布置和說明要求預留6500插筋。6.3圈梁6.3.1設置部位: 1)當墻厚為90、140的墻體:在門洞頂標高處設置圈梁一道,沒有洞口的墻體在1/2墻高處設置圈梁一道。 配筋:主筋412箍筋為6200。2)墻高大于4米的190厚的墻體:在門洞頂標高處設置圈梁一道,沒有洞口的墻體在1/2墻高處設置圈梁一道。配筋:主筋412箍筋為6200。3)墻高大于6米時,應增加圈梁,保證圈梁間距小于3米。配筋:主筋412箍筋為62004)當填充墻與梁底錯位時,在頂部設置圈梁一道,配筋:主筋412箍筋為6200。6.3.2圈梁與鋼筋混凝土柱、墻連接構造。凡圈梁當一端支承在鋼筋16、混凝土柱、墻或剪力墻上時應預留插筋,見圖 10,插筋位置及標高詳見有關建施圖。圖106.4門框構造90、140厚砌體墻當洞寬度1200時,190厚砌體墻當洞寬度1500時,應設鋼筋混凝土門框, 用C25混凝土澆灌,除結構詳圖已注明者外構造可按圖11。圖116.5墻體預留拉筋若施工現場墻體預留拉筋沒有留設或位置尺寸不滿足施工要求時,可用M12鋼脹螺栓和50503角鋼替代,暗柱預留筋可用M16鋼脹螺栓和80808角鋼替代,鋼筋雙面焊5d或單面焊10d焊接在角鋼上。如下圖所示:6.6砌塊隔墻翻口衛生間、廚房間砌塊隔墻下做C20混凝土翻口,翻口高至建筑地面上100。 7.質量標準7.1保證項目7.1.17、1砌塊的強度、規格、品種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7.1.2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按凈面積計算不得低于90%,豎向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得低于80%,且不得出現瞎縫、透明縫。7.1.3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同時砌筑。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7.1.4砌體允許偏差及檢查方法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國家規范標準結構長城杯標準1軸線位移1010尺量2標高基礎頂面1510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樓面15153垂直度每層55經緯儀吊線、尺量全高10m10810m20154表面平整度清水墻、柱552m靠尺塞尺混水墻、柱855門窗洞口高、寬度55拉線尺量上下18、口偏移20106灰縫清水墻水平縫75拉線尺量混水墻水平縫107清水墻豎縫1010吊線、尺量7.2基本項目7.2.1墻體的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宜為10,但不應大于12,也不應小于8。7.2.2砌塊組砌方法正確,無通縫、灰縫寬窄一致、深淺適中及橫豎縫交接平整。7.2.3拉接筋、構造柱、現澆鋼筋混凝土帶、過梁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8.成品保護8.1對暖衛、電器管線及其他預埋件應注意保護,不得任意破壞。8.2對墻體內埋置的拉接筋要加強保護,不得隨意踩倒彎折。8.3裝門、窗框時注意不要損壞固定框的埋件。8.4施工時及時清除落地砂漿。8.5拆除施工架子時,注意不要破壞墻體及門窗。8.6運輸磚及砂漿等19、材料的手推車,應平穩行駛,防止碰撞墻體。8.7空心砌塊墻上,不得放置腳手架等雜物,防止發生意外事故。8.8門框安裝后施工時應將門框兩側300600高度范圍釘鐵皮保護,防止施工中撞壞。8.9砌塊在裝運過程中,輕裝輕放,計算好各房間的用量,分別碼放整齊。搭拆腳手架時不要碰壞已砌墻體和門窗口角。8.10落地砂漿及時清除,以免與地面粘結,影響下道工序施工。8.11設備槽孔以預留為主,盡量減少剔鑿,不得亂剔硬鑿。可劃準尺寸用刀刃鏤劃。如造成墻體砌塊松動,必須進行補強處理。9.安全要求 9.1進入施工現場應戴安全帽。9.2高處作業應佩帶安全帶,嚴禁私拆安全防護設施。9.3光線及照明不足時不得施工;墻身砌體20、高度超過1.2m時,應搭設腳手架進行施工,不得勉強砌筑超過胸部以上的墻體。9.4腳手架上對砌塊高度不得超過2皮,同一腳手板上的操作人員不得超過兩人。9.5砌筑時不得站在砌體上進行作業,嚴禁在砌體頂上行走;嚴禁站在墻頂上做刮縫、清掃墻面或檢查垂直度等工作;在樓面上搬運小砌塊時,嚴禁拋擲,并不得撞擊樓板。9.6嚴禁在墻頂或腳手架上修改砌塊,以免震動墻體影響質量或砌掉下傷人。9.7已經就位的砌塊必須立即進行數縫灌漿,對穩定性差的窗間墻,應加臨時支撐,確保其穩定性。9.8堆放在樓板上的砌塊及其他物品不應集中堆放過多,以免超過樓板允許荷載。否則,應采取加固措施。9.9剛砌完的墻體不可作為其他施工臨時設施的支撐點。9.10應遵守施工現場的其他安全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