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縣巴彥鎮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30219
2023-12-05
31頁
20.65MB
1、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T I A L M A S T E R P L A N N I N G O F B A Y A N 【公眾征求意見稿】巴彥鎮人民政府2023.1巴彥鎮國土空間總體規2021-20351注注:公公示示后后仍仍有有多多輪輪技技術術審審核核,最最終終規規劃劃成成果果以以批批復復為為準準。巴彥鎮以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建設美好家園為目標,以堅守資源底線為原則,編制巴彥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巴2、彥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商貿中心的地位,借助巴彥縣與哈爾濱市打造好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進程相適應,建設哈爾濱市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契機,統籌縣域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實現發展和管控的統一,為巴彥鎮振興發展率先實現新突破提供空間保障國土空間規劃是巴彥鎮實現2035年發展目標的空間發展指南,是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巴彥鎮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對編制村莊規劃、詳細規劃、各專項規劃具有指導約束作用。構建“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本規劃是巴彥鎮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是編制詳細規劃和3、相關專項規劃的總依據。前前言言P PR RE EF FA AC CE E目 錄CONTENTS01 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與期限02 目標愿景與發展定位發展基礎目標愿景發展定位發展戰略03 全域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三線劃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06 傳導與實施規劃傳導近期建設計劃實施保障產業規劃與空間布局鎮村體系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基礎設施保障公共服務設施鎮域旅游規劃04 要素支撐體系05資源保護水資源耕地資源黑土地保護06宜居宜業城鎮空間空間結構用地布局規劃總則0101n 指導思想n 規劃原則01規劃總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4、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同時,落實上位規劃的要求,以打造農業現代化及生態綠色產業示范區為目標,建立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統領,以巴彥鎮現狀發展條件為基礎,以實現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為宗旨,分析巴彥鎮發展的要素條件,樹立區域整體意識,謀求區域的經濟互濟,城鄉協調發展,妥善協調巴彥鎮的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保護、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需要與可能的關系,合理配置人口、土地、環境等發展要素。以此為基礎努力提升鄉鎮規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共管理能力,打造結構清晰、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生態良好、安全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特色小城5、鎮。產城融合多位一體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創新發展多元驅動均等共享以人為本綠色低碳存量優化巴彥鎮行政區域包括金河村、宗和村、天德村、紅星村、前進村、福民村,規劃總面積為13484.70公頃。規劃目標年至2035年規劃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規劃層次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層面。n 規劃范圍與期限鎮域面積:13484.70公頃Y017S101至賓西鎮Y012Y009G102至木蘭縣G102至哈爾濱Y605S209至龍泉鎮至華山鄉S101Y013巴彥港鎮龍泉鎮西集鎮華山鄉松花江鄉富江鄉01規劃總則目標愿景與發展定位0202n 發展基礎02目標愿景與發展定位耕地資源豐厚農業+工業+服6、務業鎮域耕地面積1080.53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80.13%。作為巴彥縣城關鎮,地理位置優越。農業品類豐富+巴彥工業園區建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城關鎮、交通便利n 目標愿景巴彥古城,工業新鎮,宜居家園,歲物豐成巴彥古城,工業新鎮,宜居家園,歲物豐成n 發展定位縣域政治、經濟、文化和旅游縣域政治、經濟、文化和旅游集散中心集散中心哈爾濱都市圈內宜居宜業宜游的哈爾濱都市圈內宜居宜業宜游的“后花園后花園”城鎮城鎮現代化現代化農業生產加工基地農業生產加工基地n 發展戰略p 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l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加強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三位一體”保護。l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7、化”。p 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l以現代農業產業功能區為重點,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動能轉換,加快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特色農產產業鏈。l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整合周邊鄉鎮旅游資源,配建旅游設施,促進文化創意、生態旅游、運動休閑、民宿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打造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新場景。p 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體系l進一步推動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社區治理融合度更高的鄉村社區生活圈,實施按需配置的菜單式公服配置模式,形成普惠共存、城鄉一體、品質高效的鄉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體系。l完善交通體系,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增強對外交通,加強區域聯動,融8、入哈爾濱一小時生活圈,帶動周邊鄉鎮發展。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體系02目標愿景與發展定位全域國土空間格局0303p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p 統籌三線劃定p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n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三心、三軸、兩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以巴彥鎮和紅星村、福民村為中心 巴彥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紅星村和福民村是巴彥鎮發展方向上的村莊,與巴彥鎮形成一體化發展,發展前景良好。三中心聯動發展,輻射帶動縣域內其他村莊。以哈肇公路為發展主軸,以綏巴公路、洼綏公路為發展副軸 鎮域內沿哈肇公路形成發展主軸,加強與哈爾濱和木蘭縣的聯系,融入哈爾濱一小9、時生活圈。利用綏巴公路、洼綏公路形成發展副軸,帶動區域發展,輻射整個縣域。三心三軸兩區 農業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區 根據巴彥鎮鎮區和各村屯的產業發展現狀、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現狀分為兩個區域,即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發展區,以巴彥縣中心城區為主的城鎮集中建設區。03全域國土空間格局n 統籌三線劃定巴彥鎮鎮域范圍內未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城鎮開發邊界1497.79公頃基于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優化城鎮空間結構,落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在一定時期內允許開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 8654.26公頃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10、質保量落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完善基本農田儲備區,實施現有耕地提質改造,促進耕地規模化、集中化。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03全域國土空間格局n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和空間治理要求,在確定的農業、生態、城鎮空間的基礎上,兼顧生產、生態、生活用途,優化空間功能布局和用地結構并結合鎮域空間發展策略,遵循全域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基本原則,劃分規劃分區。255.47公頃 以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劃定生態控制區。8654.26公頃 依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農田保護區,加強基本農田保護與利用。1497.37公頃 依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城鎮發展區,強化城鎮開發邊界對開發建設行為剛性11、約束作用。3077.60公頃 以農牧業生產為功能導向,以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重點,劃定鄉村發展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03全域國土空間格局要素支撐體系0404n 產業規劃與空間布局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p 建設高品質非轉基因大豆基地p 打造乙醇原料基地和飼料玉米基地p 食用菌種植p 蔬菜種植p 水稻種植p 生豬養殖p 農副產品深加工p 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提高農產品附加值p 打造冷鏈物流基地p 發展電子商務p 挖掘自然資源和文化歷史,打造休閑旅游業p 構建物流基礎設施網絡04要素支撐體系n 產業規劃與空間布局規劃形成“兩軸、兩帶、三區”的產業空間結構商貿12、發展主軸、綜合發展主軸兩軸兩帶三區沿河生態帶、休閑旅游帶生態農業生產區、休閑農業旅游區、綜合產業發展區04要素支撐體系n 鎮村體系構建確定”1個中心城鎮+2個中心村+4個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巴彥鎮(吉慶村)鎮政府駐地中心村基層村紅星村、福民村金河村、宗和村、天德村、前進村金河村、天德村、吉慶村為集聚提升類福民村、紅星村、前進村為城郊融合類宗和村為特色保護類04要素支撐體系打造“一橫兩縱”的交通網絡基于巴彥鎮原有路網骨架,完善路網等級利用哈肇公路(G102)、綏巴公路(S101)、洼綏公路(S209),增強對外交通與周邊市縣的聯通,強化中心城區與縣域內其他鄉鎮的快速直達。新建國道哈爾濱至通河公路13、,增強對外交通與周邊市縣的聯通;綏巴公路道路提升至二級公路以上標準;構建縣域范圍內省縣級“公路環線”。提升鎮域內道路,延伸宗和村、紅星村、天德村內的鄉道,使村屯出行便利,打造區域高效交通網。加強城鄉聯系,鞏固和強化鎮區地位,促進居民點的發展04要素支撐體系p每個行政村應設置一座電信服務點,建成先進、可靠和自愈能力強的網形格狀智能化傳輸網絡,實現鎮政府駐地光纖到戶、農村光纖到村寬帶高速接入,全鎮無線網絡面覆蓋率達100%。p規劃金河村新建垃圾焚燒廠1處,每個行政村設垃圾收集點1處。p規劃建設糞污處理站。p推廣化糞池和沼氣池建設,2035年實現鄉鎮糞便無害化處理。加強宣傳,提高村民素質。p鎮區結合14、公園綠地建設以及服務半徑設置公廁。沿主干路設置垃圾箱。04要素支撐體系p規劃新建巴彥鎮第三供水廠。規劃期末實現自來水衛生標準化處理率達到100%;規劃期末鎮域內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各行政村級自然屯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給水泵站及水處理設施。p鎮政府駐地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p鎮區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p2035年各村屯生活污水處理率80%,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90%,污泥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p對北郊變進行擴容。p規劃增加10kV電力線完善全鎮域電力系統,滿足鎮域農業用電及生活用電。p重要公用設施、醫療單位等單獨設置變壓設備或供電電源。p城鎮中心區和周邊規模比較大的中心村由于居民用15、氣比較集中,采用天然氣供氣。p農村的居民生活用氣主要采用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氣,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生物質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p鎮區近中期采用熱電廠作為供熱源。遠期考慮到國家大力推廣燃氣資源使用,可推廣燃氣區域供熱鍋爐房。p距離城鎮較近的村莊可納入城鎮供熱系統;距離城鎮較遠且規模較大的村莊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燃氣供熱鍋爐房。其他村莊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供熱方式。04要素支撐體系結合巴彥鎮實際,以人為本,統籌鎮村公共服務設施資源配置,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構建“鄉鎮級行政村級“的二級城鄉生活圈,強化鎮域與鄉村層面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統籌。構建覆蓋全域的城鄉生活圈10公里服務半徑依16、托中心鎮區所在地,承擔鎮域服務中心的任務,配置稍高等級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車行30 分鐘服務圈,輻射整個鎮域,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要素,形成城鄉生活圈的服務核心。5公里服務半徑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以村委會為核心構建一站式的鄉村便民中心,配置村級服務設施,打造車行15 分鐘服務圈服務村級區域,以出行時間為尺度打造步行 30 分鐘服務圈,滿足居民生產生活基本保障需求。中心鎮區層級行政村層級村(小組)級鄉鎮域(社區)級鄉鎮衛生院衛生室消防站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社區公園鄉鎮體育中心菜市場公共廁所垃圾中轉站鎮政府垃圾收集點超市金融電信服17、務點公交車站公交車換乘點衛生室村委會老年人活動室小學日間照料中心幼兒園農村書屋文化活動室室外健身場地便利店金融電信服務點公共廁所垃圾收集點快遞網點公交車站村級客運站點小游園紅白喜事廳特色居民點郵政營業場所基礎保障型品質提升型鄉鎮/村組城鄉生活圈要素配置布局圖自然風光游+農家體驗游+戶外野營游+康養休閑游+歷史文化依托農業優勢,發展休閑農業依托農業基礎,發展休閑農業游,開發農家樂、采摘游、垂釣、親子農場等項目,針對游客需求布局個性化的住宿產品,設置露營基地。挖掘人文歷史,塑造古城風貌依托巴彥古城人文歷史和現存歷史遺跡,開發古城主題游,豐富旅游內容,創新旅游文化產品。聯合周邊鄉鎮,打造多元化旅游路18、線聯合周邊鄉鎮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縣域內多種旅游路線,滿足不同人群需求。04要素支撐體系資源保護050505資源保護嚴控水資源利用上限p以地下水保護為主,逐年壓減地下水開采量,以保障農業灌溉為主,在可開采水量下,余量用于供給農村生活用水。巴彥鎮水源為地下水,不得超量開采。強化水資源保護p劃定水源地50米范圍內為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少陵河、五岳河河流河流藍線,保護現狀河湖水系脈絡,強化濱水建設管控,通過生態建設、生態修復優化改善河湖功能、景觀與生態環境。p完善鄉村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并適度提高污水排放標準。p嚴格控制治理農業農村水源污染,合理劃分畜禽養殖禁養區。p建立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責任制19、,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發展節水型農業,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推廣節水品種和節水增效技術,大力發展城鎮集中供水。加強水資源節約利用p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將上位規劃下達的耕地保護任務足額落實到各行政村,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保障糧食安全p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永久基本農田05資源保護以農業產業發展為導向,科學保護和利用耕地20、資源p 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優先在鎮域內進行自平衡,多途徑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規范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堅持“以進定出、總量平衡、優進劣出”原則,確保年度內耕地轉進數量不少于耕地轉出數量,轉入耕地平均質量等別不低于轉出耕地平均質量等別。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制度落實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堅持生態優先、用養結合,對黑土地實行戰略性保護,擴大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用好養好黑土地。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加大耕地輪作休耕力度,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穩步擴大玉米秸稈翻埋、碎混還田及覆蓋免耕,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21、推進農業“三減”,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坡耕地保護和侵蝕溝及小流域治理,提升耕地質量。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探索實施“田長制”,建立加強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實現黑土地永續利用。05資源保護宜居宜業城鎮空間0606一帶:活力生態綠帶規劃形成“一帶兩軸、三核四區”空間結構兩軸:城市發展軸、產城聯動軸三核:公共服務核、綜合服務核、產業服務核四區:西部綜合服務區、中部生態居住片區、東部生態居住片區、南部產業發展區06宜居宜業城鎮空間南部產業園區:增加產業及物流設施用地,滿足未來產業發展需求西部新城鎮:增加公服設施,打造生活功能完備、現代宜居的西部新區東部老城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激22、發老城區城鎮活力06宜居宜業城鎮空間傳導與實施070707傳導與實施p 針對巴彥鎮現狀情況及未來發展建設需求,制定巴彥鎮近期建設項目。近期建設項目主要分為交通道路、基礎設施、鎮容鎮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設施。近期建設計劃實施保障p 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p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規劃實施管理的技術保障機制p 建立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規劃體檢評估機制規劃傳導p 落實市縣規劃:落實市縣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p 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指引:明確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定位目標、發展規模、約束性指標、重要控制線、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要求。p 詳細規劃指引:城鎮開發邊界內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明確單元指引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外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