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西南分區城市設計第三次匯報方案(79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832386
2023-12-06
79頁
18.47MB
1、1,1,2,整體設計總平面圖,3,核心區城市設計總平面圖,4,核心區鳥瞰圖,5,核心區鳥瞰圖,區位條件,1.1,湖州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湖州在兩大城市帶中位置,長三角地區發展結構示意圖,湖州的區域地位:湖州位居長三角腹地中央,位于上海經濟圈的內圈層,其經濟發展直接受上海的輻射影響,同時湖州又是環太湖“O”型城市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州市區同時還屬杭州灣兩岸“V”型城鎮連綿區。湖州地處長三角的“杭湖寧發展軸”,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必須抓住地區對外聯系改善的契機:“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7,西南分區:緊鄰主城,城市門戶,區位條件:基地緊鄰主城西側,距主城中心區2.5km,距仁皇山行政文化中2、心5km屬于湖州經濟開發區的一部分。交通條件:湖州長途客運站位于基地內部,西臨湖州火車4.2km,距杭寧高速城市南入口1.5km同時作為城市的西部門戶及南部門戶。,區位條件,1.1,前期開發基礎較好,基本具備新城初步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完備,建設標準較高,分區建成度接近50。已跨越了拓展門檻,呈現建設品質高端進階的勢頭。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配套居住注入初始活力重大基礎設施消解交流瓶頸商貿設施提升建設品質,近幾年統計數據,已建成項目及類型:,四大主導產業:新材料產業、機電汽配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環保新能源產業。細分為: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專3、用設備制造業、飲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現狀建設概況,1.3,中心城區,西南分區,南潯,“城市西南的門戶”湖州開發區“二、三產發展服務基地”公共服務功能有三個載體:市場群、商貿公建帶及核心區,分區控規,1.4,上位規劃解讀,鳳凰工貿區,站前片區,楊家埠片區,西南分區,區域層面:長三角重要的城際綜合交通樞紐,輻射南太湖地區樞紐型商貿物流中心;地區層面:湖州西部的城市副中心;重要的旅游中轉站和旅游、文化展示節點;城市重要的門戶地區之一。,中心城市重要的物流區、外向型加工工業區、交通樞紐與商貿、居住區為一體的城市綜合4、功能區。,片區功能定位:分區的城市重要的居住生活組團與城市工業組團/城市向西拓展的后方基地。,“一城兩區”的帶狀組團式城市形態;西南分區: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為工業、生活居住。,總體規劃,2)三位整合,打造新時期湖州發展新平臺,湖州所將面臨的區域發展機遇與城市競爭要求其必須強化內部資源整合,形成發展合力,打造新時期發展新平臺,有機協調城市各大功能板塊,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借助區域發展優勢,結合自身資源,湖州將形成三大城市板塊;北部的仁皇山、長田漾、小梅口共同構成行政文化、休旅游閑板塊;西部的站前、西南分區、康山分區共同構成樞紐流通、高端產業板塊;東部的老城及東部新區5、構成傳統商貿、生活服務板塊;,發展新平臺,2.3,愿景與定位,(1)湖州城市發展動力與需求,主城:傳統商貿服務仁皇山:行政文化教育站前:區域性樞紐流通康山:高新技術產業西南:先進制造與現代服務,低,核心資源支撐,高,研發設計檢測,品牌渠道物流金融,加工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研發中心,設計中心,檢測平臺,流通市場,品牌展銷,專業服務,金融中心,金三角:仁皇山行政文化中心、老城商業服務中心、西南分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將構筑穩固的新時期湖州發展的“金三角”,3)功能提升,建構分工協作的產業鏈條,(1)湖州城市發展動力與需求,2.3,愿景與定位,西南分區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空間資源、發展基礎與發展成本,具備6、承接主城功能外溢最大綜合優勢,將成為承接主城功能外溢的核心板塊;站前地區作為區域交通樞紐,將大力發展物流業,需要商貿物流產業支撐;康山分區作為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定位,需要金融、科技研發、檢測等現代服務業的支撐與引領。,西南分區良好的產業與商貿發展基礎,初具先進制造業基地特征,具備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優勢,將成為城市發展新平臺的核心支點之一。,4)西部崛起,建立城市發展核心支點,湖州新時期發展平臺的核心支點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宜業、宜居、生態型現代綜合新城,(2)西南分區的發展愿景,2.3,愿景與定位,3.2,總體布局,(4)用地布局,生態,山水都市,設計主題,Design theme,人7、文,水鄉,活力,形態,整體設計總平面圖,山水與都市的形態融合,生態,運河口眺望點,核心區街口眺望點,西南分區山體視線分析,眺望點:根據公共活動密度,設計考慮二環西路二環南路交叉口公共 廣場與長湖申運河廣場為一級眺望點,視線分析以這兩處為基點。建議保留的山脊線:基于山體地形分析,講海拔高于150m的山脊線確定為重要山脊線,在城市設計的空間高度設計中,考慮保留該區段的山脊線可見性,控制該視域范圍內的建筑高度,但允許局部突破。,香港山脊線保留控制策略,設計特色,4.2,背景山體視廊控制;山脊線可見性控制;香港城市設計指引,在都市中感知山水,案例鏈接:山水魅力與城市建設,山脊線與城市天際輪廓線關系,傳8、統風水理論中山體與城市的關系,19,19,VIEW1,新城南向天際輪廓線至道場山,VIEW2,新城北向天際輪廓線至仁皇山,VIEW3,新城西向天際輪廓線至康山,生態,設計特色,4.2,山水與都市的感知融合,20,道場山通山空間視廊,康山通山空間視廊,“十里青山半入城”山水與都市的感知融合,生態,設計特色,4.2,傳統水鄉 儉樸、溫婉、含蓄、精致,水承載了傳統水鄉的交通、供水、排水等基礎功能;水空間作為傳統水鄉的積極空間,是生活、交流、商貿等活動的多元場所。,現代水鄉開放、活潑、多元、大氣,現代濱水空間現代人親近自然,釋放心靈、體驗、靜思的都市凈化器。,結合,水鄉,22,打通水系引水入城或建設景9、觀水面,形成內部微循環,提供次級親水空間。形成內部小循環,大河道不能完全滿足的親水性要求在這里得到補償,實現真正的臨水、親水、樂水。聯水成湖通過對現狀水面的疏通整理,打造三大景觀水面。分別為:A&B.核心區景觀水面C.湘幾漾公園景觀水面D.新漾公園景觀水面,規劃水系利用圖,核心區景觀水面A規劃水域面積:1.6ha,湘幾漾公園景觀水面規劃水域面積:9ha,新漾公園景觀水面規劃水域面積:3.5ha,水鄉,水系整理,核心區景觀水面B規劃水域面積:1.4ha,A,B,D,C,A,B,C,D,設計特色,4.2,23,濱水主題風貌苕溪自然文化風貌段長湖申濱水居住生活段核心區運河文化體驗段南塘港濱水居住研發10、區段內部水系利用,水鄉,濱水風貌特色,設計特色,4.2,24,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強化門戶及濱水區的公共服務功能。發揮濱水區的景觀優勢,安排高檔濱水居住及濱水公共服務功能;發揮新城門戶區區的景觀及區位優勢,安排門戶公共服務功能,在保證充分發揮土地價值的同時,實現濱水及其他優勢資源區的公共性。,附圖(門戶區及濱水區功能配置),濱水區用地布局模式,門戶區用地布局模式,水鄉,復合的濱水功能,25,水鄉,多元的濱水空間尺度,傳統濱水空間尺度,2,1,核心水面1,2,核心水面2,3,核心水面3,4,核心水面4,5,核心水面5,3,1,5,4,95,85,130,265,250,80,250,45,30011、,50,規劃濱水空間尺度,設計特色,4.2,濱水輪廓線設計對景岸平行于河岸的輪廓線設計長湖申運河以西整體天際輪廓線主要呈現三個起伏,分別位于核心區段、南部門戶區段和西塞路門戶區段,居住區段控制濱水高度,形成特征分明,重點突出的城市空間節點。運河以東整體天際輪廓線天際輪廓線設計重在突顯高層濱水居住韻律。縱景岸垂直于河岸的輪廓線設計河道兩岸建筑與岸線設計分兩種形式,節點區建筑臨水而建,形成相對圍合的空間,展現城市風貌,居住區片則留出濱水綠帶,展現生態風貌。,運河以東整體天際輪廓線,運河以西整體天際輪廓線,生態型型濱水天際輪廓線,活動型濱水天際輪廓線,A,B,南塘港,核心區,濱水居住,苕溪商務,C,12、D,水鄉,現代的濱水形象,文字整理,介紹我們幾種濱水輪廓的考慮及設計策略。短句,大字。,設計特色,4.2,27,水鄉,點狀濱水空間,線狀濱水空間,面狀濱水空間,R I V E R,R I V E R,R I V E R,主航道及水系濱水活動節點設置,點狀分布,通過路徑串聯。,支流水系沿線濱水空間,作為建筑及用地的生態及公共活動廊道。,核心水面及主要濱水廣場空間,強調開敞的濱水空間意象。,設計特色,4.2,豐富的濱水空間場所,28,水鄉,現代的濱水形象,濱水商務區,濱水文化休閑,濱水公寓,濱水公寓及酒店,設計特色,4.2,水鄉,岸線處理,防洪堤岸處理,自然生態式,半自然臺地式,人工臺階式,A,B13、,C,自然 人工,根據湖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湖州市西南分區規劃,規劃區防洪標準采用10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出。防洪堤堤頂標高5.20m防洪分區地面設計高程不低于3.80m。,防洪堤頂標高5.2米,室外地平標高不低于3.8米,設計特色,4.2,30,水鄉,岸線處理,內部岸線處理,自然生態式,半自然臺地式,垂直生態式,垂直人工式,A,B,C,D,內部岸線結合水道尺度及濱水沿線用地功能利用模式,設計岸線分為四種,分別為:自然生態式、半自然臺地式、垂直生態式、垂直人工式。,自然 人工,設計特色,4.2,31,31,公共服務:集中在核心區與各社區單元生活性鄰里片區中心節點安排生活14、性服務設施。公共活動:根據各公共服務、公共場所集中區域策劃各類公共活動。包括自然游憩類、康體運動類、生活休閑類和社會公益類活動。核心區綜合服務中心苕溪口公共活動節點港南路入口公共活動節點二環西路南入口公共活動節點紅豐路片區門戶公共活動節點湘幾漾公共活動節點南塘港濱水公共活動節點,公共活動組織,設計特色,4.2,活力,32,步行系統以兩級水系濱水空間為主要的步行活動場所,依據不同的功能與意向特征,將步行空間劃分為商業步行通廊、綠化步行通廊以及濱水步行通廊三種,分別聯系相應類型的公共活動,并串聯街區內部公共活動空間。自行車道水上交通及觀光線路主要包括水上游線和游船碼頭。水上游線主要設置于西苕溪、長15、湖申、南塘港等三條線狀骨架水系上。重要打造沿苕溪至長湖申航道的城市旅游休閑區的觀光游線。游線設計貫穿核心區主要水道及水面,并建議在入口廣場、研發LOFT區東段水面、運河文化公園、港南路東端入口公園處設置四處游船碼頭,增強的濱水區活力。,活力,分區慢行系統,設計特色,4.2,33,33,按照整體空間設計,規劃區內整體的建設空間高度按照五級控制:15米:濱水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為低強度開發區,低層建筑為主;24米:多層研發街區及一般產業用地,以多層廠房為主;40米:核心區小高層商務公寓及小高層住宅;60米:一般居住建筑及臨主要干道沿線空間區域,以小高層居住及小高層辦公建筑為主;100米:核心區商務型功16、能區域,以商務辦公、研發總部及酒店建筑為主;地標性高層建筑:核心區及其他地標建筑適建區域,以復合型現代公共建筑為主,整體高度設計,整體形態,設計特色,4.2,34,34,節點/地標系統保留及強化二環西路南向及北向的景觀通廊。,界面系統沿老104國道、新104國道、西塞路形成對外形象界面;沿二環西路形成高層形象界面。,整體形態,公共服務設施合理配置核心區與各個產業及居住組團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保證生產、生活及服務功能用地得到有效配置。,35,重點片區范圍,重點片區范圍,5.1,此次城市設計的詳細范圍包括核心區、東南三角地地區以及客運樞紐、相幾漾公園在內的西南居住區。總面積約000公頃。,重點片區17、結構,以二環西路、耳環南路交叉口為坐標原點,以商務綜合功能、樞紐功能、商貿功能三大核心功能作為西南新城的第一核心功能圈,其他功能圍繞開核心功能分布。,36,整體構思,5.1,重點片區景觀體系,各片區形成內部的公共空間核心公共空間核心以不同的公共空間聯系形成開放的公共空間系統。突出交叉口、門戶節點等區位之景觀形象性,保證山水視廊,突顯山水形成意向特征。,重點片區活動體系,以主水系及內部水系為主要步行活動路徑,串聯商業、休閑、娛樂、康體等公共活動節點。,37,重點片區總平面,5.2,38,核心區設計理念,DESIGN CONCEPT,核心項目構成,西南現代服務業中心,WISE Centre,39,18、核心概念,在轉型升級的發展大勢下,聚焦西南新城核心區一個走在城市前沿的希望之地、價值高地!知識、經濟聚集之城 品質、宜居魅力之灣,40,左城右灣,梯度演進的活力脈絡構建,金融企業總部,智慧塔,商品交易中心,苕溪主題酒店,運河文化廣場,新苕溪之門,苕溪水岸,藝術展館,高端商務沙龍,國際品牌中心,中央商務公園,時代科技中心,商務辦公街區,星級商務酒店,智研中心,虛擬教育園,慧湖,濱水休閑街,江景公寓,整體功能結構布局由西向東,即由中心區的辦公、商務等功能向活力灣灣濱水區的研發、休閑、居住生活功能梯度推進。,活力脈絡,41,功能布局結構,A,E,ABCDEFGH,商務辦公街區總部綜合街區創意研發綜合19、區商住復合區濱水情景住區運河文化公園濱水休閑公園濱水商務公園,E,E,E,D,D,C,F,G,C,西區(中心城):激發土地利用效能,布置商務辦公街區與總部綜合街區;東區(活力灣):挖掘灣區資源環境優勢,布置創意研發、文化休閑、濱水住區等,提升核心區的服務品質與標準。,B,A,H,42,商務辦公街區研發辦公帶企業總部綜合體孵化創新中心運河文化公園商住街區內湖商住街區小高層住區濱水住區濱水住區,43,西南分區核心區城市設計總平面圖(新方案),一.中心城主題板塊,1.金融企業總部2.智慧塔(綜合體)3.商品交易中心4.時代科技中心5.信息樞紐中心6.總部辦公區,7.商務辦公街區8.中央商務公園9.星20、級商務酒店10.服務外包中心11.虛擬教育園12.圖書交易中心,13.苕溪主題酒店14.運河文化廣場15.新苕溪之門16.文化中心17.藝術展館18.苕溪水岸,1,3,2,4,5,6,10,7,7,8,9,11,12,二.活力灣主題板塊,13,14,16,17,19,18,15,19.江景公寓20.慧湖21.高端商務沙龍22.國際品牌中心23.濱水休閑街24.智研中心,20,21,22,23,24,25.公共創意中心26.酒店式公寓,25,26,27.商業MALL+公寓28.水岸住區29.濱水高端住區30.濱水住區,三.城市配套服務板塊,27,28,29,30,44,打造濱水生態公園,構建現代21、濱水大都市景觀風貌。,濱水一線開發:濱水高檔酒店、精英公寓。,第二價值邊界內灣打造:濱水創意研發、休閑娛樂綜合街區。,高品質生態濱水住區。,長湖申運河:城市濱水資源,西部新城核心景觀資源。,西南分區產業服務中心物質載體,承接各類產業服務功能,涵蓋商務辦公,酒店,研發總部,創新產業孵化,信息服務中心,會展交流中心,高級公寓等。同時提供高品質城市形象及空間環境,提供豐富生活支撐功能,打造活力中心之城。,為核心區高檔人才提供生活居住功能的高品質生態濱水住區,形成人才聚集,智慧聚集。同時打造濱水生態公園,構建現代濱水大都市景觀風貌。,營城知識城、中心城,筑灣活力灣、品質灣,45,中心城,西南分區產業服22、務中心物質載體,承接各類產業服務功能,涵蓋商務辦公,酒店,研發總部,創新產業孵化,信息服務中心,會展交流中心,高級公寓等。同時提供高品質城市形象及空間環境,提供豐富生活支撐功能,打造活力中心之城。,2,3,9,5,6,10,11,4,8,1,7,7,12,中心城總平面布局及項目分布,1.金融企業總部2.智慧塔(綜合體)3.商品交易中心4.時代科技中心5.信息樞紐中心6.總部辦公區7.商務辦公街區8.中央商務公園9.星級商務酒店10.服務外包中心11.虛擬教育園12.圖書中心,智城主題板塊詳細設計,46,生態、文化、服務的公園式內核片區價值塑造,47,48,排版,智城內部空間意向圖,更新過了,423、9,街區化路網骨架高價值、高彈性土地利用方式,二環西路與二環南路為西南分區核心十字路網,組織高密度支路網。通過街區化處理,增加地塊服務界面,加強功能積聚,充分發掘地塊價值。,智城板塊設計策略,50,圖書交易中心,商務辦公街區,商務辦公街區,虛擬教育園,商務辦公街區,智慧塔(商務研發酒店綜合體),總部辦公區,時代科技中心,ELEVATION A-A,ELEVATION B-B,A-A,B-B,金融企業總部,中心城建筑功能分布圖,51,混合功能配置高效能城市運轉模式,在整個街區當中,通過復合功能的混合搭配,豐富街區功能組成,提升街區使用效能。,智城板塊設計策略,城市綜合體街區整體平面功能混搭模式示24、意,52,混合功能配置高效能城市運轉模式,在整個街區當中,通過復合功能的混合搭配,豐富街區功能組成,提升街區使用效能。,街塊綜合體單元平面功能混搭模式示意,智城板塊設計策略,復合樓宇綜合體模式,院落圍合綜合體模式,53,混合功能配置高效能城市運轉模式,在整個街區當中,通過復合功能的混合搭配,豐富街區功能組成,提升街區使用效能。,功能豎向混搭示意,建筑綜合體單棟建筑功能混搭模式示意,核心區綜合體 復合模式示意,商務辦公Office,綜合服務Service,公寓/酒店Apartment,商務酒店Hotel,商務辦公Office,研發辦公Office,公寓/酒店Apartment,商務辦公Offic25、e,商務辦公Office,商業服務Retail/Service,商務辦公Office,54,整體空間形態塑造街區化的空間組織,時代科技中心,金融企業總部,55,A,B,整體空間形態塑造重要城市界面,智慧塔,圖書交易中心,56,57,活力灣,為核心區中高端人群提供生活居住功能的高品質生態濱水住區,形成人才聚集,智慧聚集。同時打造濱水生態公園,構建現代濱水大都市景觀風貌。,13,13.苕溪主題酒店14.運河文化廣場15.新苕溪之門16.文化中心17.藝術展館18.苕溪水岸19.江景公寓20.智慧湖21.高端商務沙龍22.國際品牌中心23.濱水休閑街24.智研中心25.公共創意中心26.酒店式公寓226、7.商業MALL+公寓28.水岸住區29.濱水低密度住區30.濱水高層住區,26,25,24,23,20,18,15,14,16,17,19,29,28,27,22,30,21,灣區總平面布局及項目分布,慧灣板塊詳細設計,58,灣區整體空間鳥瞰,59,灣區品質延展提升腹地 城市品質、開發價值,擴大灣區:濱苕溪道路向腹地退讓,強化灣區塑造,提升一線濱水高價值地區規模;灣區特質延展:充分挖掘灣區資源潛力,苕溪濱水區與慧湖內灣空間進行擴展融合,將濱水特色資源向核心區腹地延展,整體提升核心區腹地開發價值。,苕溪濱水區 設計策略,60,苕溪主題酒店,運河文化公園,運河文化中心,濱水江景精英公寓,河口高端27、公寓,新苕溪之門,藝術展館,苕溪水岸,苕溪濱水區 設計策略,61,ENTRANCE ARCH,高端公寓,B,濱水高檔酒店,GOLDEN LAKE BRIDGE,金湖大橋至運河文化公園,B,重要濱水地區苕溪灣區,62,智研中心,高端商務沙龍,濱水酒店公寓,苕溪主題酒店,運河文化中心,公共創意中心,濱水休閑街,濱水餐飲娛樂,國際品牌中心,慧湖 濱水區詳細設計,63,濱水智研中心廣場至運河文化公園,濱水智研中心,ENTRANCE ARCH,C,C,重要濱水地區慧湖內灣,64,時代科技中心,苕溪主題酒店,重要濱水地區苕溪灣區,A,65,D,E,濱水高端公寓,WATER FRONT GRAND APAR28、TMENT,濱水高檔酒店,WATER FRONT GRAND HOTEL,ENTRANCE ARCH,E,河口公園至運河文化公園,重要濱水地區苕溪灣區,66,慧灣內部空間鳥瞰,67,苕溪水岸空間意象,68,慧湖濱水區空間意象,69,位置及視角示意,濱水低層住宅運河公園空間效果,70,位置及視角示意,運河公園濱水開放空間,71,水網梳理:充分尊重現狀自然基底,對現有的水網進行歸納整理,保護濱水岸線。灣區塑造:通過濱水功能帶的設置及內湖引入,將灣區概念進行整合擴大,形成濱水都市的良好本底條件。,引入智慧湖內灣(1.5ha),72,核心區設計,公共空間構建,水系,1,2,4,3,5,1.主湖面,在核29、心區西南角結合入口廣場設置大型水面,面積近4公頃,形成大氣核心空間,保證開闊視野與絕佳景觀。,在方洲與北側居住區之間,設置景觀水道與濱水生態公園的組合,形成空間退讓,保證視線舒適,并形成通往康山的視廊。,在主要水口設置生態公園,構建自然、精致的濱水環境,提升場地品質。,在商務區與居住區之間,通過自然水道形成空間分隔,并構建活動軸與通往道場山的視廊。,在主水面東側設置景觀水道,圍合智慧方洲,引導活動空間至生活區,同時通過水網滲透,提升方洲南側的空間環境品質。,73,核心區設計,公共空間構建,綠地公園,1,3,4,5,2,在方洲中部,通過東西向連續綠地設置形成景觀軸線公園,完善片區核心骨架體系,提30、供線性公共活動空間。,在方洲北岸,結合自然水岸,設置濱水生態公園,為核心區提供良好的景觀界面,同時為北側居民提供自然原生的活動空間。,在居住區內部,結合現狀水網,組織景觀空間體系,保留自然水岸線,提供高品質居住空間。,在自然水口處結合優良生態區位,設置生態公園,保護原生生態環境,提升整體空間品質。,在南部居住區東端,結合自然水線,設置半島公園,通過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良好過渡,體現整體環境的生態和諧。,74,核心區設計,公共空間構建,公共活動場所,1,2,3,4,5,在核心區西南角,通過大型廣場設置,將沿街公共建筑連成體系,并與主水面有機銜接,形成大氣而又豐富的入口空間。,在主水面南側,通過濱31、水環境打造,形成商務休閑廣場,連接商務街區與大型水面,為商務辦公人群提供優良的休閑活動空間。,在生活區與商務區連接部,結合水系的交接,形成休閑生活廣場,完善整體活動體系,服務片區居民。,在方洲主軸線東端水岸處,結合長湖申航道,設置展現運河文化的運河文化廣場,同時提供豐富的濱水活動空間。,在居住區內部,通過場地與綠化的設置,形成良好的居住空間環境,同時通過路徑與整體活動體系形成一體。,75,A,B,76,核心區濱水岸線處理,C,D,77,E,F,78,按照整體空間設計,規劃區內整體的建設空間高度按照五級控制:15米:24米:40米:60米:100米:地標性高層建筑:100200米,高度分區示意,79,匯報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