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涪城區城鄉統籌規劃方案.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832389
2023-12-06
83頁
80.18MB
1、綿陽市涪城區城鄉統籌規劃,工作背景,國家:統籌城鄉發展的切實要求。四川?。和七M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和省內梯度試點,探索統籌城鄉改革發展新路子。(201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綿陽市: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分工協作、良性互動的城鄉統籌發展格局。(2010年綿陽市政府工作報告)涪城區:建設綿陽市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堅持“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服務科技城”戰略,梳理“一核心、全區域”發展理念,按照“三圈推進”的總體思路促進城鄉均衡發展。(2010.01涪城區委四屆八次全會二次會議的講話),涪城區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涪江中游地帶,為涪江、安2、昌江,芙蓉溪三江匯合之處,東臨涪江與綿陽游仙區隔江相望,南與三臺縣,中江縣相鄰,西與羅江,安縣相接,北與江油交界。轄區共有16個鄉鎮,142個村;8個街道辦事處,104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597平方公里。2009年全區城鄉常住總人口為73.87萬人,戶籍人口67.22萬人。本次規劃范圍為涪城區屬范圍,涉及12個鄉鎮。,規劃范圍,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城鄉發展現狀問題分析,第三部分,資源與機遇,第四部分,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城鄉統籌發展保障機制,第一部分,城鄉發展現狀問題分析,一.城鄉關系現狀二.鄉鎮發展現狀,全區非農人口聚集度較高2009年末涪城區總人口67.2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2.3%。非3、農業人口46.92萬人,占全市非農總人口的33.3%。農業人口20.28萬,占全市農業人口的5.0%。鄉鎮人口聚集度低:12個鄉鎮2009年末總人口23.2萬人,占全區的34.5%。非農人口6.8萬人,占全區的14.5%。,一、城鄉關系現狀,“大城小鎮”鄉鎮與主城區的差距較大,鄉鎮建設規模?。?2個鄉鎮鎮域總面積417.28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69.9%。各鄉鎮的城鎮建設用地共4.74平方公里,涪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約70平方公里,城鄉差距較大。,“大城小鎮”鄉鎮與主城區的差距較大,一、城鄉關系現狀,城鄉經濟差距大:12個鄉鎮2009年末工業總產值占全區的9.9%,規模工業產值占6.6%,三產4、增加值占11.5%,財稅收入占7.1%。,“大城小鎮”鄉鎮與主城區的差距較大,涪城區經濟總量在四川省“十強縣”中排名第3位;但大部分經濟活動都集中在城區,鄉鎮經濟與城區發展差距較大。,一、城鄉關系現狀,公共設施配置差距: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覆蓋不足。,城鄉等級結構:城區獨大,鎮村格局扁平,大城市直接帶農村的城鄉等級結構。城鄉空間結構:城市集聚型的空間結構。,“大城小鎮”鄉鎮與主城區的差距較大,中心城區43.5萬人。鄉鎮鎮區12個鄉鎮,平均5708人,且僅有城郊超過1萬人,其余11個鄉鎮平均3717人。農村地區共110個村,平均人口1430人。,一、城鄉關系現狀,“城”對”鄉”的帶動不足,城5、鄉收入差距日益增大:城鄉人均收入近十年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由2000年的2.23:1擴大為2009年的2.30:1。與國家“統籌城鄉”和“加快轉變”的主基調不符。,一、城鄉關系現狀,中山市由2005年2.10:1連續五年下降到2009年的1.77:1,列長三角和珠三角24市中最低;惠州市由2005年的3.17:1連續五年下降到2.81:1;廣州市由2007年的2.61:1連續三年下降到2009年的2.49:1;佛山市由2.43:1下降到2.30:1;江門市由2.57:1下降到2.52:1。2008年 張家港市城鄉收入比2.11:1;昆山市城鄉收入比2.08:1;江陰市江陰市城鄉收入比2.02:6、1成都市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29元,比2002年增長111.1;城鄉收入差距從2002年的2.661縮小至2009年的2.621。,城鎮化滯后于非農化:農民收入結構逐漸由傳統農業經營專項以工資性收入和非農收入為主。鄉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比例達到71.5%。12個鄉鎮總人口21.3萬人,鎮域內非農業人口6.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僅31.9%,遠低于全區70.6%的平均水平。農民非農就業和收入主要依賴于中心城和外出打工,鄉鎮對農村的聚集效應和就業機會提供非常有限。,2008年鄉村勞動力就業行業(單位:人),2009年農民收入結構,一、城鄉關系現狀,“城”對”鄉”的帶動不足,綿陽市城區工業行7、業主要為通信電子、能源、鋼鐵、化工等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高。紡織、服裝等對吸納農村勞動力有重要作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較低。綿陽市的主導產業特征決定了難以直接拉動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綿陽市分行業工業增加值構成,一、城鄉關系現狀,“城”對”鄉”的帶動不足,二、三產業與一產的關聯有待加強:現狀為較傳統的農業產業結構,二、三產對一產的支持和互動不夠,與毗鄰大城市周邊的區位特征不吻合。,2009年全區規模工業產值較08年增長42.6%。09年上半年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同比下降21.49%,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4.1%下降7.8%,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全區共50家農業龍頭企業8、,但與農村聯系較弱,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嚴重滯后,精深加工企業幾乎為零?!?2009年區屬農業產業內部產值,一、城鄉關系現狀,“城”對”鄉”的帶動不足,綿陽城市空間發展的路徑:一直以兩水交匯之地向三條河谷地帶狀蔓延,近些年,尤其是災后重建帶來城市在西北象限向另一個標高臺地上建設。城市主導方向的偏心導致城市在基礎設施、產業聯動、社會服務等方面對南部廣大鄉鎮地區帶動不足。,一、城鄉關系現狀,“城”對”鄉”的帶動不足,農村、農業發展和主城區、城鎮之間的關聯度不高,城鄉整體差別大。城市高度集聚發展,對農村地區的輻射帶動不足;鄉鎮發展基礎薄弱,缺乏帶動鄉村地區的增長極和城鎮化載體。城鄉產業發展聯動脫節,9、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城鎮化的動力不足。,城鄉關系現狀小結,鄉鎮與城市中心區的車行距離:城郊鄉位于城區內,且緊鄰城市中心區;石塘、青義、新皂位于城區邊緣,且與中心區的車行距離在10公里以內;龍門、吳家、豐谷位于城區近郊、與中心區的車行距離在10-15公里;楊家、金峰、石洞、玉皇、關帝位于城區外圍,與中心區的車行距離超過15公里。,二、鄉鎮發展現狀,地形地貌特征城市建成區主要在涪江和安昌河沿線平地地區布置。城郊、龍門、青義、豐谷、新皂鎮區位于山前河谷地區,地勢相對較平坦;其它南部鄉鎮鎮區位于淺丘陵地區,西南部的金峰、石洞、玉皇海拔較高。,二、鄉鎮發展現狀,人口規模,非農人口及其所占基本按距離城市中心10、區距離向外遞減,遠離城區且不位于區域交通通道上的鄉鎮非農人口和比例均較少。城郊:非農人口2萬,占總人口比例50%;青義、石塘、吳家、豐谷:非農人口0.5-1萬人,比例30-50%;龍門、新皂:非農人口0.3-0.5萬人,比例20-30%;楊家、金峰、石洞、玉皇、關帝:非農人口0.1萬人,比例10%。,二、鄉鎮發展現狀,鄉鎮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呈現出明顯的受主城區影響的特征,但南部鄉鎮呈現出均質特征,并且整體與北部差距較大。沒有與主城區連片發展的鄉鎮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二、鄉鎮發展現狀,整體經濟,產業結構城鄉整體經濟發展階段差異較大;多種類型并存;城區、與城區粘連的城鎮二、三產業基礎較強;外圍鄉鎮11、仍屬于農業主導型鄉鎮,第一產業比重大。,二、鄉鎮發展現狀,一產比較,耕地資源:除石洞鄉外,外圍鄉鎮普遍比近郊鄉鎮有較好的耕地資源條件。玉皇、豐谷、關帝的坡耕地比例較高。一產產值:龍門、關帝、城郊、吳家一產綜合發展水平較好。,二、鄉鎮發展現狀,傳統種植業糧食等傳統農作物種植業與耕地資源分布基本一致。楊家、吳家、新皂為主要產糧地,占總量的37%。南部其余鄉鎮普遍基礎較好,且差距不大。,二、鄉鎮發展現狀,特色產業,三大主要特色產業:都市農業蔬菜瓜果、林木花卉鄉村旅游業農家樂、觀光農業特色養殖業畜禽養殖特色產業分布:鄉村旅游以近郊和主要交通廊道沿線鄉鎮為主,畜牧業以南部外圍鄉鎮為主,蔬菜瓜果和林木花卉12、較分散。特色產業產量:龍門、豐谷、吳家蔬菜瓜果種植基礎較好。關帝、城郊、吳家養殖業基礎較好。城郊、龍門、吳家、關帝等特色產業基礎較好的鄉鎮對一產產值貢獻較大。,二、鄉鎮發展現狀,近期重要發展計劃,龍門全市農副產品加工與貿易市場。金峰萬畝蔬菜水果基地。關帝大型生豬土雞養殖基地。吳家近郊鄉村旅游和休閑度假基地。石洞桑蠶養殖和中藥材種植基地。,吳家,金峰,龍門,石洞,關帝,二、鄉鎮發展現狀,二、三產比較,二、三產基本集中在距離中心城較近的鄉鎮,外圍鄉鎮基礎非常薄弱。,二、鄉鎮發展現狀,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比例普遍較高。農民人均收入和城鄉收入差距基本隨著與主城區的空間距離擴大而增加。新皂因農業與工業發展13、差距較大而導致城鄉收入差距大。龍門、城郊等都市型農業的發展對農民收入貢獻較大。豐谷、城郊、新皂三個鄉鎮城鎮居民收入較高,其余鄉鎮差距不大。,二、鄉鎮發展現狀,就業與收入,鄉鎮發展現狀綜合評價從自身特征分析,各鄉鎮的城鄉關系、產業和功能差異性特征明顯。城市型鄉鎮非農人口比例高,整體經濟好、場鎮規模大,二、三產基礎好,城鄉居民收入高。城郊型鄉鎮非農人口較高,有一定工業基礎,農業呈都市化傾向。外圍型鄉鎮非農人口比例低,場鎮規模小,二三產薄弱,以傳統農業為主,農民收入較低,城鄉收入差距大。,二、鄉鎮發展現狀,整體發展水平較低,與毗鄰綿陽城市中心的區位特征不匹配。外圍鄉鎮與近郊鄉鎮差距較大,特別是二、三14、產業。農村產業特色分區初見成效,但需要進一步推廣和加強特色農業和都市型農業發展;以工帶農、以商帶農的互動發展模式有待強化。鄉村勞動力外出非農就業比例高,城鎮化空間較大。,鄉鎮和農村發展現狀小結,第二部分,資源與機遇,一.區域城鎮發展背景二.綿陽市城市發展需求,涪城在區域中的位置,一、區域城鎮發展背景,成德綿區域合作總體規劃,一、區域城鎮發展背景,中部城鎮密集帶:重點承載人口和產業的大規模集聚,減輕兩翼生態地區的發展壓力。,東部新興功能軸承載中部平原地區的功能和人口疏解。預留區域遠景戰略發展空間。涪城將是成德綿對外輻射的橋頭堡,推動四川東部地區與成德綿核心地區的協調發展。,橫向通道提升德綿兩市的15、中心地位;引導城鎮從單一廊道拓展轉向網絡化,拓展構建組團式、生態化的城鎮密集區。,打造三條區域發展軸:山前文化旅游軸、中部城鎮密集帶、東部新興功能軸構筑橫向通道,培育城鎮密集區。,成德綿區域合作總體規劃,一、區域城鎮發展背景,西北部龍門山山地地區 東南部低山高丘區 西南部低丘坪壩區,自然地理特征,二、綿陽市城市發展需求,轄區地形地貌整體較為適合城鎮建設河谷平原 19%緩丘 20%低位丘陵 41%山前丘陵 20%位于綿陽市域范圍內適宜建設的西南部,是綿陽市統籌市域城鄉發展、解決西北部不適宜大規模人居的大山地帶發展問題的接納空間。,綿陽城市產業特色是植入性高端產業,從城鄉統籌的角度來看,對本地城鄉16、一體化發展帶動作用較弱;從長遠角度來看,相對綜合門類的產業培育(軍民共進、構建產業集群)是城市發展必要的支撐。因此必須在市域范圍內統籌安排不同層級產業發展空間。,綿陽總體規劃遠期方案,二、綿陽市城市發展需求,二、綿陽市城市發展需求,中心城區外溢:城市拓展走向二環路時代。高速公路:成綿廣高速公路綿遂渝高速公路南環高速公路成綿第二高速公路鐵路:成西鐵路(金家林設站)寶成鐵路(新皂設貨站)樂成綿城際鐵路(中心區設站)綿遂鐵路機場:遠期向北遷移,將為石塘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對外交通條件改善,第三部分,城鄉統籌發展規劃,一.城鄉統籌發展總目標二.城鄉總體發展策略三.城鄉產業發展與布局四.鄉鎮等級與人口規17、模五.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六.城鄉綜合交通規劃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八.市政基礎設施規劃,五大目標,1、協調城鄉建設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鎮功能向農村延伸和覆蓋。2、加快產業發展 三次產業合理布局,產業發展與城鎮體系建設和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相協調。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3、提升公共服務 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城鄉金融服務體系建設。4、完善政府職能 完善規劃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財政和基層政府管理制度。5、探索制度創新 探索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使用新模式,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一、城鄉統籌發展總目標,城鄉統一體,城鄉統籌的核心任務 高效配置發展資源18、,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全面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二、城鄉總體發展策略,積極推動鄉鎮發展 打破大城市帶農村的單中心格局,通過促進鄉鎮發展,作為統籌城鄉、帶動農村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提高鄉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順應區域發展格局,近期以臨近城區鄉鎮和西北部鄉鎮作為發展重心;中遠期以綿中路為主要走廊,推進南部鄉鎮整體發展。,分圈層引導鄉鎮發展路徑 根據各鄉鎮的區位交通條件和現狀鎮、村發展特征,結合“三圈推進”總體戰略,將12個鄉鎮劃分為以下三類:城市型4個:城郊、青義、新皂、石塘城郊型3個:龍門、吳家、豐谷外圍型5個:楊家、金峰、石洞、玉皇、關帝,二、城鄉總體發展策略,城市型:大部分轄區成為城市建設用19、地蔓延區;保留少量村莊;職能與產業發展與城市整體發展脈絡吻合,符合綿陽主城區的高端品質;納入城市建設區的農村人口就地城鎮化;城市建設區邊緣的村莊由于與城市距離很近,發展為城鎮人口服務的農業服務業和其他第三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依托城市統籌布局。城郊型:部分用地納入城市建設區,保留相對獨立的城鎮發展空間,并且保留一定數量農村;對于獨立發展的部分,職能與產業發展著眼于大城市邊緣地帶,創造適宜接納農民進城的就業崗位;納入城市、城鎮建設區的農村人口就地城鎮化;城市建設區邊緣的村莊由于與城市距離很近,發展為城鎮人口服務的都市型農業及服務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根據與城市的距離采用統一或獨立布局的20、兩種模式。外圍型:相對獨立的城鎮發展空間,保留大量農村;職能與產業發展著眼于與城市互補,以帶動周邊農村地區產業發展和創造一定數量適宜接納農民進城的就業崗位為目標;納入城鎮建設區的農村人口就地城鎮化;農村地區著眼于都市型農業及服務業;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采用就地模式。,分圈層引導鄉鎮發展路徑,二、城鄉總體發展策略,二、城鄉總體發展策略,分圈層引導鄉鎮發展路徑以主城為核心,在總規確定的4條發展軸基礎上,新增綿中、綿羅兩條發展軸;在各條發展軸上分三個圈層布置鄉鎮發展節點。,三、城鄉產業發展與布局,案例經驗,佛山:陶瓷產業共有三次外遷,現全國各省均承接了佛山轉移的陶瓷公司,至少85個縣設立了陶瓷21、工業園。佛山陶瓷產業的跳躍式外溢給其他地方帶來了機遇。僅江西就成功建成4個超大陶瓷工業園,形成了新的專業型陶瓷生產基地。郫縣:高速公路沿線各鎮在07-08兩年的土地轉讓類型中,工業用地面積最多,越趨近城區居住所占比例越大。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帶動了中心城區外圍鄉鎮工業的發展。涪城區依托高速公路,有可能承接成都及其他中心城市的產業的外溢轉移,發展新的產業。,發展定位綿陽勞動密集型及小型企業的培育地;城鄉生活服務功能發展、區域物流批發功能的成長地;綿陽面向區域協作、帶動區域三農發展的組織地。發展目標促進現代化、都市型農業發展;推進勞動密集型、中小型工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促進生活服務業、流通商貿的成長和22、發展;實現人口產業合理布局,資源環境有效保護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局面。,三、城鄉產業發展與布局,融入城市,對接城市、銜接農村,農區中心承接區域,現代農業基地,玉皇,關帝,石洞,新皂,豐谷,金峰,楊家,龍門,石塘,城郊,青義,吳家,三、城鄉產業發展與布局,產業發展分區 一圈層鄉鎮:融入城市產業體系。二圈層鄉鎮:促進城市與農村產業銜接,對接城市、吸納農村就業。三圈層鄉鎮:打造現代化農業基地,構建農區綜合服務中心。,產業布局指引,三、城鄉產業發展與布局,四、鄉鎮等級與人口規模,綿陽市涪城區村鎮體系災后重建規劃2008-2015一級中心城區涪城區城區。二級中心鎮吳家、龍門、豐谷。,綿陽市規劃區城鄉統籌規劃23、(2008)重點培育鄉鎮吳家、豐谷、金峰。其它鄉鎮為引導發展鄉鎮。,城鎮規模等級2020一級城鎮5個:3-5萬人二級城鎮4個:1-3萬人三級城鎮3個:1萬人以下總人口:28.3萬人,四、鄉鎮等級與人口規模,2020年在主要區域發展動力將對圍繞主城區的西北部城鎮:城郊、青義、新皂、石塘產生影響,吳家(含燕兒河)、楊家為次重點發展地區。,四、鄉鎮等級與人口規模,城鎮規模等級2030一級城鎮6個:5-8萬人二級城鎮2個:3-5萬人三級城鎮4個:1-3萬人總人口:48萬人平均城鎮化率城市型:80%城郊型:70%外圍型:60%,四、鄉鎮等級與人口規模,2030年在主要區域發展動力將帶動綿中路發展軸上的城24、鎮:吳家、楊家集聚發展,成為區域內重點發展地區。,四、鄉鎮等級與人口規模,城鄉建設用地現狀,城鎮的建設用地規模普遍較小,僅4個鄉鎮超過50公頃。農村建設用地過于分散。,五、城鄉建設用地規劃,結合現狀規模、城市區位類型、產業特征、地形地貌確定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規劃城鎮建設用地面積4895公頃,比現狀增加4421公頃。,城鎮建設用地規劃,五、城鄉建設用地規劃,淺丘地區鄉鎮沿交通干道帶狀分布。分布相對集中,規模相對較大。深丘地區鄉鎮順應耕地和山形走勢呈散落或簇群分布。規模較小,大都在10戶或以下。農村建設用地分散,加大了農村公共物品均衡配置的難度。,五、城鄉建設用地規劃,農村建設用地規劃,城鄉建25、設用地現狀圖,五、城鄉建設用地規劃,農村建設用地規劃,建設新型農村居住社區,鼓勵農村居民點相對集中設置:新皂、金峰、石洞等深丘陵地區結合地形相對密集布局且規模較小。其余淺丘陵地區布局較均衡且規模相對較大。規劃農村居住社區引導建設區共126處。,五、城鄉建設用地規劃,農村建設用地規劃,中心村選擇:臨近鎮區或主要交通廊道,經濟發展較好的村;為一定區域內遠離鎮區的農村居住社區服務的村。共規劃中心村23處。,五、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圖,六、城鄉綜合交通規劃,綿三公路,綿中公路,綿鹽路,綿梓路,B02縣道,綿江公路,綿安公路,綿德公路,綿遂渝高速公路,成綿廣高速公路,現狀問題1、城市南部對26、外區域性公路等級偏低。2、南部地區路網不成系統,道路密度和等級均較低。鄉鎮與中心城區、鄉鎮之間聯系不便。3、城市工業區與火車貨站間的貨運交通線對城市內部交通影響較大。,總體策略:整合涪城區的對外聯系通道,與區域道路銜接;結合鐵路站點和產業區布局組織貨運通道系統;增加南部地區道路網密度,提升道路等級;梳理鄉鎮與中心城區的聯系通道;加強農村居住社區與城鎮、中心村的聯系。,六、城鄉綜合交通規劃,六、城鄉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規劃機場遠期搬遷至江油青蓮鎮。鐵路貨站建議搬遷至新皂,現狀市區車站作為客運站,城西高鐵金家林設客運站。,六、城鄉綜合交通規劃,公路一級公路:綿中路全線提升為一級公路;新建綿羅路串27、聯新皂-燕兒河-金峰至慧覺和羅江;新建涪環路串聯龍門、青義、金家林、高新區、新皂、石塘-吳家、經開區等主要產業區和鐵路貨站。二級公路:提升B02縣道,并在北段改線連接綿安公路;東段新增關帝與二環路的通道;提升現狀涪環路石洞-楊家-關帝-豐谷段為二級公路;新建城郊-金家林-安縣的二級公路作為綿安第三通道。三級公路:新建石塘-新皂的聯系通道;利用現狀城際鐵路施工便道新建新皂-石梯子-梅家溝-清涼寺-羅江和清涼寺-金峰的通道;增加楊家、燕兒河與城區及其它鄉鎮的通道。四級公路全覆蓋滿足農村居民點與中心村和鄉鎮的聯系通道。,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醫療設施現狀,現狀有醫院1處(豐谷)、衛生院13處(楊家鎮28、2處,其余1處/鎮),衛生室86處(1處/行政村)?,F狀醫療設施級別較低,缺乏等級醫院。,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規劃醫院7處:保留豐谷醫院;升級現狀衛生院為楊家800床醫院,城郊、青義500床醫院,石塘、新皂、吳家200床醫院。規劃衛生院7處:龍門、楊家、金峰、石洞、關帝、玉皇、豐谷各保留1處衛生院。規劃衛生室23處:每個中心村各1處。,醫療設施規劃,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教育設施現狀,現狀有幼兒園18處,小學14處,初中12處,高中1處。初中每個鄉鎮設置1處且規模較小,資源利用不夠集約。高中僅豐谷一所,其余鄉鎮和農村地區覆蓋不足。,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幼兒園、小學:規劃幼兒園44處;小學329、0處,其中鎮區26處,中心村4處;鎮區內小學和幼兒園宜分設,中心村可合設。初中:規劃初中12處。其中楊家、石塘、城郊分別增設1處,撤除石洞、玉皇和關帝3處,合并到楊家;原校址作為小學和幼兒園校舍使用。九年制一貫制學校:規劃在青義和石塘新增2處。高中:規劃共9處。擴建豐谷高中,新增8處,包括龍門、青義、城郊、新皂、石塘、吳家、楊家(2處)。,教育設施規劃,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文體商業設施現狀,現有文化站9處,市場8處。,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文化站:保留現狀9處,并按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新增36處,共45處。每個中心村設1處圖書室,共23處,可與體育活動場所合設。市場:保留現狀8處,新增12處,30、共20處。,文體商業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現狀及規劃一覽表,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八、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市政設施現狀及問題,供水:城區現有4座給水廠,供給城區及周邊鄉鎮,南部各鄉鎮自建小型給水廠(共5座)。污水:塔子壩污水廠,規模15萬m3/d,各鄉鎮無污水處理設施。電力:220kV變電站3座,110kV變電站12座,35kV變電站3座。電信:電信交換中心及郵政中心各1座,電信分局6座,各鄉鎮均設有郵電所。燃氣:中心城區4座配氣站,鄉鎮共有3座配氣站。環衛:吳家垃圾填埋場及吳家垃圾綜合處理場。消防:中心城區建有3座消防站,各鄉鎮無消防設施。主要問題:市政設施數量不足,空間上分布差異大,服務水平31、城強鄉弱,南部鄉鎮市政設施尤為匱乏。,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現有城區水廠4座,供水能力約30萬噸/天,鄉鎮水廠5座,規模1002000噸/天。規劃擴建第三水廠,規模30萬噸/天。新建燕兒河水廠,規模6萬噸/天。取消南部鄉鎮小水廠,由燕兒河水廠統一供水;取消豐谷水廠,由城區水廠供水。,供水設施,規劃標準:,現狀及供水規劃:,供水模式,根據涪城區城鎮及村莊分布特點,本次規劃提出三種典型供水模式:模式一:主城區、鄉鎮及臨近鄉鎮的村莊利用城鎮給水廠供水。模式二:受地形限制小少的臨近村莊共建共享給水站。模式三:受地形限制大或較為分散的村莊,分建供水站。,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排水設施,涪城區現有市政污水32、廠1座,處理規模15萬噸/天。主城區規劃新建永興、塘汛污水廠,規模分別為8萬噸/天、25.5萬噸/天。南部鄉鎮興建燕兒河、楊家、豐谷、關帝、玉皇、石洞、金峰等7座鄉鎮污水廠。農村地區主要采用人工濕地、沼氣池等措施處理污水。,規劃標準:,現狀及排水規劃:,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排水模式,根據污水處理特點和經濟合理原則將涪城區污水處理模式分為如下四種:模式一:主城區、近郊鄉鎮及臨近它們的村莊,污水排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模式二:獨立鄉鎮及臨近村莊的污水由鄉鎮污水廠處理。模式三:污水便于收集的臨近村莊合建人工濕地或沼氣池。模式四:受地形阻隔、統一收集污水成本較高的村莊分建人工濕地33、或沼氣池。,電力設施,涪城區現有220kV變電站4座,110kV變電站13座,在建110kV變電站3座,35kV變電站2座。規劃新建220kV變電站1座、110 kV變電站9座,續建110kV變電站3座。楊家和吳家兩座35kV變電站升壓為110kV。近期新建關帝及金峰兩座35kV變電站,遠期升壓為110kV。,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通信設施,規劃標準:,涪城區通信建設基礎較好,各種通信設施基本能滿足目前需求。規劃新建通信分局5座,容量18萬門;模塊局5座,容量2.3萬門。新建郵政支局5座,新建郵政網點5處。加大農村通信設施建設力度,以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現狀及通信規劃:,八、城鄉基34、礎設施規劃,通信設施,建設“農村綜合信息平臺”,為農戶和政府、涉農機構搭建信息和溝通的橋梁。拓寬農村地區信息獲取、發布渠道,提供農村生產和生活信息化服務,包括政策和科普信息、農產品及農資交易信息、農村生活信息、涉農商家廣告及農業專家熱線等服務。,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燃氣設施,城區規劃新建永興、虹南、金家嶺三座配氣站。對楊家配氣站進行擴容,滿足楊家及周邊鄉鎮用氣需求。農村地區使用沼氣為主,以瓶裝氣和柴草作為補充。,規劃標準:,燃氣規劃:,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燃氣供應模式,涪城區城鄉燃氣供應模式主要分為三種:模式一:主城區、鄉鎮及臨近它們的村莊利用城鎮燃氣設施供氣。模式二:臨近養殖場的多個村莊35、合建大型沼氣池,供應村民燃料,多余沼氣可用作發電。模式三:較為分散的村莊由各村自建沼氣池生產生產沼氣,瓶裝氣和柴草作為補充。,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環衛及防災規劃,城區現有3座消防站,消防半徑過大,難以滿足消防要求。在吳家鎮設有吳家垃圾填埋場和吳家垃圾綜合處理廠。規劃在主城區新建5座消防站,其中航空消防站1座,特勤消防站1座。南部獨立鄉鎮中楊家新建1座消防站,其他獨立鄉鎮設消防室,配備滅火器材。規劃在玉皇新建垃圾填埋場1座,關閉吳家垃圾填埋場和綜合處理場,在城區邊緣綿吳路邊上建設大型垃圾轉運站。根據綿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綿陽城區防洪標準按照200年一遇設防,按標準修建防洪堤。規劃綿中路、綿羅路等主36、要道路作為緊急救援疏散通道。,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水利設施,全區水利化程度偏低;灌區水利設施老化及損壞嚴重;灌區水利設施配套不完善,節水改造滯后。,加強水源工程建設,提高水庫、塘堰的蓄水能力。針對南部鄉鎮的水果、蔬菜種植及畜禽養殖業建設專門的水利設施,重點擴建和平、民主等水庫。修建燕兒河左右干渠,楊石支渠等灌溉渠道。加快區內排灌渠道的硬化,降低輸水損失。推進農業節水技術應用,開展滴灌等技術。,八、城鄉基礎設施規劃,第四部分,城鄉統籌發展保障機制,一.涪統籌城鄉規劃二.促進農民向城鎮轉移三.完善城鄉規劃機制,一、統籌城鄉規劃,完善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 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統籌各類專項規劃,在規劃37、層面保證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以場鎮為重點,覆蓋中心村,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構建覆蓋城鄉的交通物流服務體系 發展現代農業物流,加快農村配送服務體系建設。,二、促進農民向城鎮轉移,提高農民就業技能 促進農民非農就業能力,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支持農民進城居住 探索將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讓農民享受城市居民同質化生活待遇,促使其真正轉變為市民。消除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體制障礙 轉移為城鎮居民的農民,處理好城鎮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益間的關系。,三、完善城鄉管理機制,健全城鄉一體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加強面向農民的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實現與城市接軌。建立農民工失業待遇保障機制,實現全市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全覆蓋。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和金融服務體系 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直接支出和轉移支付力度,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遠郊鄉鎮發展;完善農業擔保體系,推動農村小額貸款業務。創新耕地保護機制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制度 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驗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