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詢稿)(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34845
2023-12-11
37頁
13.56MB
1、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 眾 意 見 征 詢(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前 言沈陽是198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遺產資源豐富、城市空間格局特色鮮明。近年來,沈陽市統籌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城鄉建設融合發展,開展了一系列保護、利用、展示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次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沈陽歷史文化資源,構建全域歷史文化保護格局和遺產分類保護傳承體系,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全面融入城2、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目 錄01 總則02 名城價值特色03 保護原則與目標04 保護框架體系05 山水格局保護06 中心城區保護07 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保護08 文物保護09 歷史建筑保護10 古樹名木及歷史園林保護11 特色遺產保護12 非物質文化保護13 歷史文化遺產展示利用CONTENTS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3、保護傳承體系,系統完整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堅持以用促保,傳承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民族文化,推進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以文化鄉,講好沈陽故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為建設文化強市提供有力保障。1.1 指導思想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規劃范圍:沈陽市行政轄區范圍,面積12860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市域歷史文化遺產分布圖1.2 規劃范圍與期限審圖號:遼AS(2023)27號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具有11萬年的人類活動史、7200多年的人類文4、化史和2300多年的城市建設史,基于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特色,沈陽名城價值主要體現為:中華文明起源和中華文化傳承的地標性城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近現代民族獨立和解放斗爭的英雄城市中國近現代工業搖籃和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體現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交匯融合的典型城市2.名城價值特色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堅持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多方參與;堅持價值導向、應保盡保、真實保護;堅持合理利用、傳承發展、以用促保。3.2 保護目標3.1 保護原則建立系統完整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全面、系統保護各時期重要城5、鄉歷史文化遺產。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有效保護、充分利用城鄉歷史文化遺產,體現沈陽歷史文化名城豐富的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自強。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生活,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彰顯城市特色風貌,助力沈陽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建設。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本輪名城保護規劃充分體現“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系統保護全域歷史文化空間格局、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包括山水格局、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文物6、歷史建筑、名木古樹及歷史園林、工業文化遺產、紅色文化遺產、線性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地名及老字號等優秀傳統文化。4.1 保護框架山水格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古樹名木及歷史園林地域特色文化資源歷史地段線性文化遺產歷史城區工業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地名及老字號等優秀傳統文化文物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紅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空間格局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資源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審圖號:遼AS(2023)26號呈現“北美南秀,東山西水”的山水意境,彰顯“大山廣川,維沈之陽”的空間格局,突出中心城區的核心載體作用,強化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山水形勝相融合的整體保護7、。保護棋盤山-馬耳山為主的東部山體、巴爾虎山為主的北部山體、七星山為主體的中部山體自然和文化資源。系統挖掘、保護和利用遼河、渾河、蒲河為主的水體自然和文化資源。強化沈陽中心城區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核心載體作用。三山三水一城多村完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體系。市域歷史文化保護結構圖4.2 市域保護空間格局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東部、北部、中部與各時期城市選址建設發展和歷史典故密切相關的山體地貌,重點保護棋盤山-馬耳山、巴爾虎山、七星山等共同維育的山體形態與文化景觀。保護與各時期城市選址建設發展和歷史典故8、密切相關的河湖水系,重點挖掘和保護遼河、渾河、蒲河及臥龍湖、財湖、仙子湖、秀湖等河流水系、湖泊水庫的歷史價值、生態格局與文化景觀。渾河遼河5.1 山體保護5.2 水系保護棋盤山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 構建山水城交融的歷史文化保護空間格局。保護“板塊拼貼式”特色空間格局。保護棋盤山山體向中心城區內部延伸的隆崗地貌及其承載的人文景觀。保護渾河、環城水系等河湖水系空間形態特征與人文水岸。中心城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加強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整體保護與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周邊景觀風貌的控制,突出歷史文化景觀節點9、及廊道,彰顯歷史文化風貌特色。6.1 中心城區保護審圖號:遼AS(2023)25號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規劃歷史城區包括明清時期形成的盛京城、民國時期形成的滿鐵附屬地和商埠地三部分,總面積約20.7平方公里。保護板塊拼貼式城市格局 保護歷史景觀風貌 保護歷史街巷肌理歷史城區保護結構圖6.2 歷史城區保護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已公布的方城、中山路、鐵西工人村3片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面積共273.3公頃。鐵西工人村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方城歷史文化街區6.3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10、)草案劃定并保護16片歷史地段。其中,工業文化特色類歷史地段9片,歷史文化特色類歷史地段7片。序號名稱行政區1慈恩寺地區沈河區2九如巷地區沈河區3北市場地區和平區4嘉興街地區和平區5臨泉路地區和平區6八經街地區和平區7三臺子工人村地區皇姑區8堂子廟巷地區大東區9老龍口酒廠地區大東區10戰俘營地區大東區11和睦路工人村地區大東區12肇新窯廠地區大東區13東基文化宮地區大東區14紅梅味精廠地區鐵西區15高壓開關廠地區鐵西區16鑄造廠地區鐵西區和睦路工人村地區北市場地區臨泉路地區三臺子工人村地區紅梅味精廠地區6.4 歷史地段保護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11、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石佛寺一村、石佛寺二村、葉茂臺村、公主陵村4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秀水河子鎮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石佛寺一村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遼濱塔村、葉茂臺村、小塔子村、半拉山子村、孟家村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公主陵村小塔子村寶塔寺塔秀水河子鎮秀水河子殲滅戰烈士紀念碑遼濱塔村遼濱塔7.1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7.2 傳統村落保護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沈陽故宮、福陵、昭陵3處世界文化遺產。保護314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9處,市級文物保12、護單位184處。保護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福陵新樂遺址沈陽天主堂8.1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8.2 登記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市人民政府已公布的歷史建筑236處。其中,第一批歷史建筑41處,第二批歷史建筑34處,第三批歷史建筑34處,第四批歷史建筑53處,第五批歷史建筑36處,第六批歷史建筑38處。保護縣(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歷史建筑6處。其中,新民市3處,法庫縣2處,康平縣1處。沈陽藥科大學主樓魯迅美術學院教學樓9.歷史建筑保護沈陽市外國語學校教學樓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13、(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已經確定的3353株古樹名木,以及約600株歷史樹木。保護建成50年以上的城市公園綠地及價值特別突出的郊野綠地。北陵公園古松10.古樹名木及歷史園林保護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沈陽鑄造廠、老龍口酒廠、沈陽造幣廠3項國家工業遺產和沈陽冶金機械修造廠、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醬油股份有限公司、沈陽紅梅味精廠舊址、沈陽重型機器廠二金工車間舊址4項省級工業遺產。加強廠區、廠房、工人住宅、教育培訓設施等生產生活設施的一體化保護,打造特色工業遺產14、片區。沈陽重型機器廠二金工車間舊址11.1工業文化遺產東貿庫建筑群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抗美援朝烈士陵園11.2 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已公布的革命文物以及與百年黨史密切相關的遺址遺跡、革命烈士陵園等,加強革命文物本體修繕與周邊景觀環境整治。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充分闡釋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在沈陽的價值,塑造英雄城市形象。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沈陽市域內燕秦漢及明長城、遼河水運通道、大御路、近代鐵路等線性文化遺產。不斷完善線性文化遺產相關的歷史文化資源調查與保護認定工作,提升整體保護水平,加強系統展示。明長城沿線偏堡子烽火臺11.3 線性文15、化遺產近代鐵路渾河鐵路橋大御路永安石橋遼河水運通道七星古渡口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保護已經公布的40個市級地名文化名錄,保護能夠體現沈陽豐富內涵和特色文化價值的老字號、廟會等優秀傳統文化。加強保護名錄認定與公布,加強保護標識與宣傳闡釋。保護已公布的260 項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11項、省級40項、市級209項;247名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46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91名。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空間,鼓勵利用文物古跡作為傳承空間,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歷史16、文化街區、歷史地段內傳承發展。類型名稱數量行政區劃地名茨榆坨街道、葉茂臺鎮、馬關橋街道、前當堡鎮、張強鎮。5個村落地名魏家樓子、石佛(地名群)、滿堂村、邊臺村、小塔子村。5個自然地理實體地名臥龍湖、隕石山、馬耳山、遼中蒲河國家濕地公園。4個街巷地名沈陽路、東北大馬路、朝陽街、正陽街、承德路、翰林路、長安路、雪松路。8個歷史文化地名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沈陽中街、沈陽故宮、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昭陵(北陵)、東北解放紀念碑、惠工廣場、撫近門、新樂遺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工人村、虎皮驛、高坎二一三廣場、永安橋。14個地方特色文化地名錫伯族家廟、北市場、西關美食街、蒲河大集。4個12.1非物質文化遺17、產12.2歷史地名及老字號等優秀傳統文化沈陽市地名文化保護名錄(首批)胡魁章制筆東北大鼓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堅持價值引領、系統展示、服務公眾、以用促保,突出沈陽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民族文化,讓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城鄉特色標識和鄉愁記憶,讓歷史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全面提升沈陽文化影響力、旅游吸引力、產業競爭力。打造歷史文化體驗區依托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村鎮等打造沉浸式歷史體驗區,推進文商旅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建設。建設多元展示建筑空間加大文物開放力度、加速歷史建筑活化,設置歷史名人、歷史事件等展示標識,從18、“建筑可閱讀”邁向“城市可閱讀”。建設主題文化公共空間利用歷史園林、古遺址、古城址、古長城、古驛道、近代鐵路等文化遺產,形成點線面交織的文化休閑空間網絡。提供非物質文化空間載體針對非物質文化活動的空間需求,匹配各類公共空間場所,開展文化節慶活動,實現活態傳承。方城歷史文化街區頭條胡同13.歷史文化遺產展示利用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歷史文化是城市的記憶,也是靈魂。只有賡續歷史文脈、堅守文化品位的城市,才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城市。立足新時代,在城鄉建設中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對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規劃引領、科學謀劃、統籌建設,沈陽城市風貌將更具特色,城市魅力將更加凸顯。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草案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