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基本知識和管理培訓課件(99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35288
2023-12-14
99頁
6.33MB
1、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主要內容,一、有限空間基本知識二、有限空間作業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有限空間定義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污水井,地下工程,基本知識,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化糞池,地下管道,隧道,有限空間分類,基本知識,有限空間涉及到的行業領域,基本知識,有限空間引發的事故類型,基本知識,灼燙,觸電,高處墜落,機械傷害,其他傷害,中毒與窒息,火災,2、爆炸,淹溺,坍塌,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溫室,料倉,密閉垃圾樓,基本知識,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反應釜,鍋爐,車載槽罐,基本知識,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濃度 有害環境中空氣污染物濃度達到某種危險水平,如可致命,或可永久損害健康,或可使人立即喪失逃生能力。人員在這種濃度水平下逗留30分鐘即可產生死亡或健康的嚴重損害。當暴露于IDLH環境時,呼吸危害能夠使在其中沒有得到呼吸防護的作業人員致死,或喪失逃生能力,或致殘。,基本知識,職業接觸限值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限制量值。指勞動者在職業3、活動過程中長期反復接觸,對絕大多數接觸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許接觸水平。化學有害因素的職業接觸限值包括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和最高容許濃度三類。,基本知識,基本知識,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PC-TWA)以時間為權數規定的8h工作日、40小時工作周的平均容許接觸濃度。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許短時間(15min)接觸的濃度。最高容許濃度(MAC)工作地點、在一個工作日內、任何時間有毒化學物質均不應超過的濃度。,爆炸極限(Explosion Limit,EL)可燃物質(可燃氣體、蒸氣、粉塵或纖維)與空氣(氧氣或氧化劑)均勻混合形成爆炸性混4、合物,其濃度達到一定的范圍時,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發生爆炸,這個濃度范圍稱為爆炸極限(或爆炸濃度極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濃度稱為爆炸濃度下限(LEL)最高濃度稱為爆炸濃度上限(UEL)爆炸濃度的上限、下限之間稱為爆炸濃度范圍。這一范圍會隨溫度、壓力的變化而變化。爆炸極限的范圍越寬或爆炸下限值越低,這種物質越危險。,基本知識,進入(Entry)指人體通過一個入口進入有限空間,包括在該空間中工作或身體任何一部分通過入口。隔離(Isolation)通過封閉、截斷等措施,完全阻止有害物質和能源(水、電、氣)進入有限空間。,基本知識,有害環境(Hazardous Atmosphere)指在5、職業活動中可能造成死亡、失去知覺、喪失逃生及自救能力、傷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環境,包括以下一種或幾種情形:(1)可燃性氣體、蒸氣和氣溶膠的濃度超過爆炸下限(LEL)的10。(2)空氣中爆炸性粉塵濃度達到或超過爆炸下限的30。(3)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9.5或超過23.5。(4)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超過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1)。(5)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濃度超過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IDLH)濃度的環境條件。,基本知識,缺氧環境(Oxygen Deficient Atmosphere)指空氣中氧的體積百分比低于19.5。富氧環境(Oxygen Enriched Atmosphere)6、指空氣中氧的體積百分比高于23.5。緊急情況(emergency)由于任何內外原因,對進入有限空間的勞動者健康或生命有可能產生危險的情形。,基本知識,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缺氧窒息中毒燃爆其他危害,如淹溺、高處墜落、觸電等,基本知識,典型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基本知識,典型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基本知識,有限空間作業危害的特點屬于高風險作業,如操作不當或防護不當可導致傷亡發生的地點形式多樣化多種危害可能共存某些環境下具有突發性,危害具有隱蔽性有限空間存在的危害,大多數情況下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基本知識,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程序,引起缺氧窒息的氣體種類1.缺氧 在有限空間內由于通風不良、生物7、呼吸作用或物質氧化作用,使有限空間形成缺氧狀態,當空氣中氧濃度低于19.5%時就會有缺氧危險,導致窒息事故。2.二氧化碳、氮氣、甲烷、氬氣、水蒸氣和六氟化硫等。這類單純性窒息氣體,本身無毒,但由于它們的存在對氧氣有排斥作用,且這類氣體絕大多數比空氣重,易在空間底部聚集,并排擠氧空間,而造成進入空間作業的人員缺氧窒息。,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來源:(1)有限空間內長期通風不良,氧含量偏低。(2)有限空間內存在的物質發生耗氧性化學反應,如燃燒、生物的有氧呼吸等。(3)作業過程中引入單純性窒息氣體擠占氧氣空間,如使用氮氣、氬氣、水蒸氣進行清洗。(4)某些相連或接近的設備或管道的滲漏或擴散,8、如天然氣泄漏。(5)較高的氧氣消耗速度,如過多人員同時在有限空間內作業。,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對人體的危害 氧氣是人體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缺氧會對人體多個系統及臟器造成影響。氧氣含量不同,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同。,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導致缺氧的典型物質二氧化碳(CO2)理化性質:二氧化碳別名碳(酸)酐,為無色氣體。比空氣重。溶于水、烴類等多數有機溶劑。水溶劑呈酸性,能被堿性溶液吸收而生成碳酸鹽。二氧化碳加壓成液態貯存在鋼瓶內,放出時二氧化碳可凝結成為雪花固體,統稱干冰。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來源:(1)長期不開放的各種礦井9、油井、船艙底部及下水道。(2)利用植物發酵制糖、釀酒,用玉米制酒精、丙酮以及制造酵母等生產過程,若發酵桶、池的車間是密閉的或隔離的,有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產生。(3)在不通風的地窖和密閉倉庫中儲存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可產生高濃度的二氧化碳。(4)在有限空間作業人數、時間超限,可造成二氧化碳積蓄。(5)化學工業中在反應釜內以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制造碳酸鈉、碳酸氫鈉、尿素、碳酸氫胺等多種化工產品。(6)輕工生產中制造汽水、啤酒等飲料充以二氧化碳等過程均可生成多量二氧化碳。,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導致缺氧的典型物質 氮氣(N2)理化性質:氮氣為無色無味氣體。微溶于水、乙醇。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物質保10、護劑、冷凍劑等。氮氣本身不燃燒。,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來源:由于氮的化學惰性,常用作保護氣以防止某些物體暴露于空氣時被氧所氧化,或用作工業上的清洗劑,洗滌儲罐、反應釜中的危險、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影響:吸入氮氣濃度不太高時,患者最初感覺胸悶、氣短、疲軟無力;繼而有煩躁不安、極度興奮、亂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態不穩等癥狀,稱之為“氮酩酊”,可進入昏睡或昏迷狀態。空氣中氮氣含量過高,使吸入氧氣濃度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高濃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導致缺氧的典型物質甲烷(CH4)理化性質:甲烷為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溶于乙醇、乙醚,11、微溶于水。甲烷是油田氣、天然氣和沼氣的主要成分,在極高濃度時成為單純性窒息劑。甲烷易燃,爆炸極限為5%15%,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造成人員傷亡。,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來源:有限空間內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天然氣管道泄漏。對人體的影響:甲烷對人基本無毒,麻痹作用極弱。但極高濃度時排擠空氣中的氧,使空氣中氧含量降低,引起單純性窒息。當空氣中甲烷達25%30%的體積比時,人出現窒息樣感覺,如頭暈、呼吸加速,心率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和行為失調等。若不及時脫離接觸,可致窒息死亡。甲烷燃燒產物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引起缺氧或中毒,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12、窒息,導致缺氧的典型物質氬氣(Ar)理化性質:氬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惰性氣體,比空氣重。它的性質十分不活潑,既不能燃燒,也不助燃。,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來源:氬是目前工業上應用很廣的稀有氣體。在飛機制造、船舶制造、原子能工業和機械工業領域,焊接特殊金屬如鋁、鎂、銅、合金以及不銹鋼時,往往用氬作為焊接保護氣,防止焊接件被空氣氧化或氮化。對人體的影響:常壓下無毒。當空氣中氬氣濃度增高時,可使氧氣含量降低,人 會出現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繼之出現疲倦無力、煩躁不安、惡心、嘔吐、昏迷、抽搐等癥狀;在高濃度時導致窒息。液態氬可致皮膚凍傷;眼部接觸可引起炎癥。,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缺氧窒13、息,有毒物質種類常見的有毒物質:硫化氫、一氧化碳、苯系物、磷化氫、氯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氣、氰和腈類化合物、易揮發的有機溶劑、極高濃度刺激性氣體等。,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主要來源(1)有限空間內存儲的有毒化學品殘留、泄漏或揮發。(2)有限空間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物質,如有機物分解產生硫化氫。(3)某些相連或接近的設備或管道的有毒物質滲漏或擴散。(4)作業過程中引入或產生有毒物質,如焊接、噴漆或使用某些有機溶劑進行清潔。,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對人體的影響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傷害主要體現在刺激性、化學窒息性及致敏性方面,其主要通過呼吸吸入、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再經血液循環,對人體的14、呼吸、神經、血液等系統及肝臟、肺、腎臟等臟器造成嚴重損傷。短時間接觸高濃度刺激性有毒物質會引起眼、上呼吸道刺激、中毒性肺炎或肺水腫以及心臟、腎臟等臟器病變。接觸化學性、窒息性有毒物質會造成細胞缺氧窒息。,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典型有毒物質硫化氫(H2S)理化性質:無色,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劇毒。比空氣重,溶于水生成氫硫酸,可溶于乙醇。爆炸極限的濃度范圍為4%46%,與空氣混合能燃爆,遇明火、高熱、氧化劑發生爆炸。,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主要來源:(1)加工含硫原油過程的密閉設備。(2)天然氣中含有硫化氫。(3)有機物發酵腐敗場所,如制糖、造紙、制革等。(4)咸菜、咸魚腌制的低洼處。(5)污15、水管道、窖井、污水泵站、污水池、煉油池、紙漿池、發酵池、垃圾堆放場、糞池等。,化糞池,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對人體的影響 GB5044-85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 中硫化氫被列入級危害(高度危害)。,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呼吸道,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典型有毒物質一氧化碳(CO)理化性質: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與空氣比重相當。幾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爆炸極限的濃度范圍為12.5%74.2%。遇熱、明火易燃燒爆炸。,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主要來源(1)在有限空間中進行焊接作業時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2)反應釜中生產合成氨、丙酮、光氣、甲醇等化學品時產生的副產物中存在16、一氧化碳。(3)使用一氧化碳作為燃料等。(4)使用柴油發電機、檢查燃氣管道、清洗反應釜/塔等可能會接觸到一氧化碳。,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對人體的影響:GB5044-85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一氧化碳被列入級危害(高度危害)。PC-TWA:20mg/m3PC-STEL:30mg/m3IDLH:1700mg/m3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大于氧氣,造成細胞缺氧窒息,主要損害神經系統。,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備注:1ppm=0.001(質量百分比濃度),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典型有毒物質苯(C6H6)理化性質: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無色油狀液體。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17、多數有機溶劑。易燃,閃點-11,爆炸極限的濃度范圍為1.2%8%。其蒸氣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易產生和聚集靜電。其蒸汽比空氣密度大,在較低處能擴散至很遠處,遇明火會引起回燃。,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主要來源:(1)在反應釜中制作油、脂、橡膠、樹脂、油漆、粘結劑和氯丁橡膠等作業時用苯作為溶劑和稀釋劑。(2)苯用于制造各種化工產品,如苯乙烯、苯酚、順丁烯二酸酐和許多清潔劑、炸藥、化肥、農藥和燃料等。(3)在地下室、船艙內進行涂刷作業、對反應釜/塔進行清洗、維修作業時會接觸到苯。,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對人體的影響:GB5044-85職18、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苯被列入級危害(極度危害)。PC-TWA:6mg/m3PC-STEL:10mg/m3IDLH:9800mg/m3苯可引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已確認苯為人類致癌物。,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主要來源:(1)在反應釜中作為生產甲苯衍生物、炸藥、染料中間體、藥物等的主要原料。(2)在有限空間進行涂刷作業或進行反應釜/塔清洗時,作為油漆、粘結劑的稀釋劑。,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中毒,爆炸過程易燃易爆物質和空氣混合后,在有限空間內容易積聚達到爆炸極限,遇到點火源則造成爆炸,引起火災,造成對有限空間內作業人員及附近人員的嚴重傷害。,易燃易爆物質,爆炸極限,點火源,主要危19、險有害因素-燃爆,易燃易爆物質種類:易燃易爆氣體/蒸氣:甲烷、天然氣、氫氣、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蒸氣等。可燃性粉塵:炭粒、糧食粉末、纖維、塑料屑以及研磨得很細的其他可燃性粉塵。,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燃爆,點火源:明火,化學反應放熱,熱輻射,高溫表面,撞擊或摩擦發生火花,絕熱壓縮形成高溫點,電氣火花,靜電放電火花,雷電作用,直接日光照射或聚焦的日光照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燃爆,主要來源:有限空間中易燃氣體或液體的泄漏和揮發。有機物分解,如生活垃圾、動植物腐敗物分解等產生甲烷。作業過程中引入的,如乙炔氣焊產生一氧化碳。空氣中氧氣含量超過23.5%時,形成了富氧環境。,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燃爆,其他危害20、因素淹溺高處墜落觸電機械傷害坍塌物體打擊灼燙高溫高濕,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其它,淹溺 淹溺導致人窒息、缺氧。原因:地下有限空間,低于地面2米,有水積蓄,因中毒、受傷或不慎跌落均可致淹溺。常見于糞坑糞池、腌菜窖、沉淀池、污水池、陰溝下水道的清理、維修等工作,多伴發高處墜落、電擊、跌落等事故。對人體的傷害:常見的表現為面部或全身青紫、煩躁不安、抽筋、呼吸困難、昏迷、意識喪失、心跳停止。,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其它,高處墜落原因:(1)安全防護用具不合格,如腳手板和防護欄桿安裝、使用不合理等。(2)使用的扶梯有缺陷。(3)作業面狹窄,作業人員活動受限,四周懸空,手腳易于撲空。對人體的傷害:高處墜落可能導致21、腦部或內臟損傷而致命或使四肢、軀干、腰椎等部位受沖擊而造成重傷致殘。,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其它,觸電原因:(1)操作不當觸電。(2)電動機械、電器、電線年久失修等。對人體的傷害:當通過人體的電流超過50毫安時,就會使人的呼吸和心臟停止而死亡。,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其它,其他危害因素機械傷害原因:(1)作業期間機械的意外啟動。(2)未實施有效的關停等。對人體的傷害:機械傷害可能引發人體多部位受傷,如頭部、眼部、頸部、胸部、腰部、脊柱、四肢等,造成外傷性骨折、出血、休克、昏迷,嚴重的會直接導致死亡。,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其它,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有限空間作業現場人員職責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防護裝備有限空間22、安全作業程序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間事故應急救援,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至少應有3類人:,作業負責人作業者監護者,作業現場人員職責,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至少應有3類人:,作業負責人:應了解整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授權批準作業;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終止作業。,作業現場人員職責,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至少應有3類人:,作業者:應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應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作業現23、場人員職責,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至少應有3類人:,監護者:應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者作業期間情況,保證在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服務,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作業現場人員職責,根據有限空間作業特點,為實現安全作業,需要配備以下6大類設備:氣體檢測設備 安全作業設備 呼吸防護用品 其他個體防護用品 應急救援設備 警示設施,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氣體檢測設備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連續實時地顯示被測氣體的濃度,達到設定報警值時可實時報警,主要用于24、檢測有限空間中氧、可燃氣、硫化氫等氣體濃度。從儀器上傳感器數量上分可分為單一式檢測報警儀和復合式檢測報警儀。從獲得氣體樣品的方式上分可分為擴散式檢測報警儀和泵吸式檢測報警儀。,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硫化氫擴散式體檢測報警儀,1、鱷魚夾2、蜂鳴器3、LCD顯示屏4、LED報警窗5、傳感器6、按鍵,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泵吸式五合一氣體檢測儀,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氣體快速檢測管,氣體檢測管裝置價格低廉的檢測工具,是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的補充,它能檢測除氧、可燃氣以外的大部分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主要用于檢測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根據有限空間特點,實施檢測時,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和氣體檢25、測管通常應與采氣泵、采氣導管搭配使用,以使檢測人員處于安全環境。,有限空間檢測箱,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安全作業設備通風設備有限空間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通常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根據有限空間特點,風機須與風管相連,將新鮮空氣有效送至作業面。,(防爆型)風機及發電機,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照明設備改善作業環境的光線通訊設備便于現場作業人員之間的溝通。,普通手電筒,手持式防爆燈,(防爆型)對講機,礦燈帽,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呼吸防護用品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防毒面具。在氧含量合格且有毒氣體濃度低于立即威脅生命健康濃度(IDLH)的情況下,根據有毒氣體濃度范圍進行選配。為保證作26、業安全建議使用全面罩型防護面具及濾毒罐,且濾毒罐應與防護氣體的類型相匹配。,全面罩防毒面具配防硫化氫濾毒罐,1、面罩2、濾毒罐3、導氣管,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長管呼吸器。根據GB6220-2009呼吸防護 長管呼吸器中的分類原則,有限空間作業常用到的有:連續送風式長管呼吸器和高壓送風式長管呼吸器。,1、密合面罩2、導氣管3、背帶和腰帶4、低壓長管5、空氣泵,連續送風式長管呼吸器,使用范圍:1、IDLH濃度值以下。2、作業面距空氣輸入口較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高壓送風式長管呼吸器,備用氣源,高壓氣源,使用范圍:在配有備用氣源時,可用于IDLH濃度值以上或氧含量不合格的環27、境中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其他個體防護用品 主要包括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手套、防護鞋(靴)等。有限空間作業時應根據具體的作業環境進行選擇和佩戴。,安全帽,安全繩,全身式安全帶,護目鏡,防護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應急救援設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能夠保證人員在充滿濃煙、毒氣、蒸氣或缺氧的惡劣環境下安全地進行搶險救援工作。,1、面罩2、供氣閥3、導氣管4、背托5、氣瓶 6、壓力表7、肩帶8、腰帶9、氣瓶閥10、減壓器,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三腳架、絞盤、救生索、安全帶等在事故狀態下迅速把作業人員從危險環境中救出。,安全梯作為作業人員的上下工具外,也是28、事故狀態下搶救人員上下用的器材。,救援用三腳架,軟梯,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逃生呼吸器用于特定情況下作業人員的自救。,壓縮空氣逃生器,氧氣逃生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警示設施 主要用于隔離作業現場,警示作業人員及無關人員注意安全。,護欄,警戒線,錐桶,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警示標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安全告知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有限空間作業是高風險作業,因此在作業過程中要強化管理,嚴格控制作業操作程序。,6、檢測分析7、通風換氣8、正確防護9、安全監護10、安全撤離,1、作業審批2、作業準備3、危害告知4、安全隔離5、清除置換,安全作業程序,1、作業審批,作業審批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門29、或主管領導對危險作業將采取的人力資源、安全防護措施等內容進行有效把關,對不合格事項在作業前能夠及時調整,從而保障作業人員安全。有限空間作業前應按制度辦理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安全作業程序,2、作業準備,安全交底明確作業具體任務、作業程序、作業分工、作業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及應采取的防護措施等內容。交底清楚后要求交底人與被交底人雙方簽字確認,安全交底單要求存檔備查。安全檢查作業人員應對作業設備、工具及防護器具進行安全檢查,發現有安全問題應立即更換,嚴禁使用不合格設備、工具及防護器具。護品使用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安全帽、手套、防護服、防護鞋等勞動防護用品,做好個人防護。,安全作業程序,3、危害告知,30、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張貼或懸掛危險告知牌以及安全警示標志,并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一方面引起作業小組成員的注意和重視,另一方面警告周圍無關人員遠離危險作業點。,安全作業程序,4、安全隔離,安全隔離,就是要將所從事有毒有害危險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從整個有毒有害危險場所的環境中分隔出來,然后在有限的范圍內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確保作業安全。沒有安全隔離,所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無法確保作業人員安全。如:1、封閉或截斷危害性氣體或蒸氣可能回流進入有限空間的其他開口和通路,并張貼警示標識。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氣體、塵埃或泥沙、水等其他自由流動的液體和固體涌入有限空間。3、將有限空間與一切必要31、的熱源隔離。4、設置必要的隔離區域或屏障。,安全作業程序,清除在進入有限空間之前可采用有效措施,清除有限空間中的污染物。應盡可能在有限空間外完成這些準備工作。通過清潔可以將有限空間內可能殘留的有毒有害氣體或可能釋放出有毒有害氣體的殘留物清理,消除污染源。如使用真空泵和軟管將污泥或積水排走;傾斜存儲罐將污泥排走;從有限空間外使用氣壓清洗;利用罐底的排放口進行排空等。清洗置換針對部分有限空間,可采取清洗等措施,充分清除有限空間內危險有害物質,例如水蒸氣清潔、惰性氣體清洗和強制通風等,以消除或者控制所有存于有限空間內的危險有害因素。,5、清除置換,安全作業程序,6、檢測分析,上述安全防護措施完成之后32、,在進入有限空間前必須進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分析。氣體檢測分析是確保安全作業十分重要的手段。作業人員應對有限空間內的氣體進行檢測,判斷檢測結果是否合格,對作業環境危害程度作出評估。從而為作業人員采取何種防護措施進入有限空間內實施作業提供科學依據。,安全作業程序,6.1 檢測內容 氧氣濃度、可燃氣體濃度和有毒氣體濃度6.2 檢測點設置(1)有限空間出入口處,尤其在剛剛打開有限空間的時候,要首先檢測此位置;(2)在有限空間中輸入管線進入處;(3)人員進行工作的位置;(4)有限空間內的不同高度位置,以及在氣體/蒸氣可能積累的位置。,安全作業程序,6.3 檢測時機 有限空間氣體檢測應從作業前開始至作業結33、束,貫穿作業全過程。(1)作業前檢測 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應按照“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在作業開始前,對氣體環境進行檢測。其中包括:開啟有限空間出入口蓋板或門后。通風、清潔、吹掃有限空間后。作業人員進入新作業場所之前。(2)作業中檢測 作業過程中監測有限空間內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變化,并隨時采取必要措施。,安全作業程序,通風換氣是保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重要措施。無論是氣體檢測合格與否,對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進行通風換氣都是必須做到的。尤其對從事有毒有害物質的清理、涂刷作業、電氣焊等,其作業本身會散發出有毒有害物質,所以更應加強通風換氣。(1)在確定有限空間范圍后,首先打開有限空間的門、窗、通風口、出34、入口、人孔、蓋板等進行自然通風,有限空間的許多場所往往處于低洼處或密閉環境,僅靠自然通風很難置換掉有毒有害氣體,因此必須進行強制性通風,以迅速排除限定范圍有限空間內有毒有害氣體。,7、通風換氣,安全作業程序,(2)使用風機時,必須確認有限空間是否處于易燃易爆環境中,若檢測結果顯示處于易燃易爆環境中,必須使用防爆型排風機,否則,易發生著火爆炸事故。(3)通風時應考慮足夠的通風量,保證能夠有效稀釋危害氣體濃度。(4)在進行通風換氣時,必須注意有限空間通風時不易置換到的一些死角,對此應采取有效措施。,7、通風換氣,安全作業程序,(5)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對有限空間的通風。(6)通風換氣時一35、定要注意新鮮空氣的來源,風機避免選擇放置在啟動中的機動車排氣管附近等可能釋放出尾氣或其他可能產生有害氣體的地方。(7)通風后要求氧含量合格,否則不能進行作業。(8)嚴禁使用純氧進行通風。,安全作業程序,有毒有害氣體比重比空氣重的,如硫化氫、苯、甲苯、二甲苯等一般會活動在有限空間的中下部,通風時應選擇中下部;有毒有害氣體比重比空氣輕的,如甲烷、一氧化碳等,一般會活動在有限空間的中上部,通風時應選擇中上部。,對有限空間采取上述幾項措施后,應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則佩戴有效的防護用品進行作業。,8、正確防護,安全作業程序,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監護人員應對作業全過程進行監護,工作期間嚴禁擅離職守。,9、安36、全監護,安全作業程序,10、安全撤離,當完成有限空間作業后,監護人員首先清點人員、物資無誤后,方可關閉有限空間蓋板、人孔、洞口等出入口。然后清理有限空間外部作業環境,上述環節完成之后才能撤離現場。,安全作業程序,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特別是主要負責人、作業負責人、監護者和作業者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編制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演練落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具和應急救援器材規范承發包管理,安全管理制度,警示標識,進出通道,監護人,通風設施,安全管理制度,應急救援方式應急救援可分為自救、無需進入的救援和進入救援。自救是最佳的選擇。進入作業的過程中,37、如果進入人員發現有任何的暴露變化或者其他的報警提示,進入人員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迅速撤離。,應急救援,應急救援方式非進入式救援。救援人員可以借助相關的設備與器材(如連接進入人員的安全繩及提升裝置等),安全快速地將發生意外的進入人員提升至有限空間外。,非進入救援,應急救援,應急救援方式進入式救援。救援人員必須進入到有限空間內才能完成的救援任務。由于人員需要進入,因此風險性增大,這就要求對救援人員進行專業防護器具和救援技巧的培訓。,進入救援,應急救援,一旦發生事故,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在具備救援能力的情況下才能進入有限空間實施救援工作。不具備進入有限空間救援能力的,只能依靠三腳架這類救援設備將人員救出,或立即報警(119、120),有限空間外人員切勿盲目施救,以免因施救不當造成群死群傷事故。,應急救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