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工程項目部技術工作管理制度(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38601
2023-12-14
18頁
53.50KB
1、公司工程項目部技術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項目部的技術管理制度1 制度內容及適用范圍主要內容為:圖紙會審制度;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編制與管理;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與管理; 技術核定與設計變更;技術交底和技術復核制度;科技開發和推廣應用;施工技術總結;技術標準化制度。適用局屬各項目部的技術管理。2 圖紙會審制度2.1 圖紙會審目的了解設計意圖,明確質量要求,將圖紙上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專業之間的矛盾等,盡最大可能解決在工程開工之前。2.2 會審參加人員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內業技術2、人員、質檢員及其它相關人員。2.3 會審前的準備工作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內業技術人員等全面熟悉圖紙,并進行自審,對圖紙上存在的問題、錯誤、矛盾等進行匯總,以備會審時向設計單位提出。2.4 會審時間一般應在工程項目開工前進行,特殊情況也可邊開工邊組織會審(如圖紙不能及時供應時)。2.5 會審組織一般由建設單位組織,項目部應根據施工進度要求,督促業主盡快組織會審。2.6 會審內容 審查施工圖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經濟政策和有關規定。 審查施工圖的基礎工程設計與地基處理有無問題,是否符合現場實際地質情況。 審查建設項目座標、標高與總平面圖中標注是否一致,與相關建設項目之間的幾何尺寸3、關系以及軸線關系和方向等有無矛盾和差錯。 審查圖紙及說明是否齊全和清楚明確,核對建筑、結構、上下水、暖衛、通風、電氣、設備安裝等圖紙是否相符,相互間的關系尺寸、標高是否一致。 審查建筑平、立、剖面圖之間關系是否矛盾或標注是否遺漏,建筑圖本身平面尺寸是否有差錯,各種標高是否符合要求,與結構圖的平面尺寸及標高是否一致。 審查建設項目與地下構筑物、管線等之間有無矛盾。 審查結構圖本身是否有差錯及矛盾,結構圖中是否有鋼筋明細表,若無鋼筋明細表,鋼筋砼關于鋼筋構造方面的要求在圖中是否說明清楚,如鋼筋錨固長度與抗震要求長度等。 審查施工圖中有哪些施工特別困難的部位,采用哪些特殊材料、構件與配件,貨源如何組4、織。 對設計采用的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的可能性和應采用的必要措施進行商討。 設計中的新技術、新結構限于施工條件和施工機械設備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設計單位予以改變部分設計的,審查時必須提出,共同研討,求得圓滿的解決方案。2.7 會審程序會審由建設單位召集進行。并由建設單位分別通知設計、地勘、監理、分包協作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分包的由施工單位通知)參加。 會審分“專業會審”和“綜合會審”,解決專業自身和專業與專業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及施工配合問題。無論“專業”或“綜合”會審,在會審之前,應先由設計單位交底,交待設計意圖、重要及關鍵部位,采用的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新5、設備等的作法、要求、達到的質量標準,爾后再由各單位提出意見和問題,由設計單位逐一答復。 會審時,由項目內業技術人員提出自審時的統一意見并作記錄。會審后整理好圖紙會審記錄,由各參加會審單位蓋章后生效。 根據實際情況,圖紙也可分階段會審,如地下室工程、主體工程、裝修工程、水電暖等;當圖紙問題較多較大時,施工中間可重新會審,以解決施工中發現的設計問題。2.8 會審記錄內容 工程項目名稱(分階段會審時要標明分項工程階段)。 參加會審的單位(全稱)及參加人員姓名(禁止用職稱代替)。 會審地點(地點要具體),會審時間(年、月、日)。 會審記錄內容:a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對設計圖紙提出的存在矛盾、問題,由設計6、予以答復修改的。(要注明圖別、圖號,必要時要附圖說明)b施工單位為便于施工,施工安全或建筑材料等問題要求設計單位修改部分設計的協商結果與解決方法。(要注明圖別、圖號,必要時附圖說明)c會審中尚未得到解決或需要進一步商討的問題。d列出參加會審單位名稱,并簽名蓋章。2.9會審記錄的發送 蓋章生效的圖紙會審記錄由內業技術人員移交給項目資料員,由資料員發送。會審記錄發送單位a建設單位(業主)b設計單位c監理單位d項目部:技術、質安、經營預算、工程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有關隊(班組)、預算員,資料員自存三份作交工資料用。3 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與管理3.1 施工組織設計的作用本施工組織設計是單位工程具體指7、導施工的文件,也是工程編制月、周作業計劃的基礎,分部分項工程施工作業設計的依據。3.2編制原則 嚴格遵守國家和合同規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 按照國家現行有關技術政策、技術標準、施工及驗收規范、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及操作規程,采用施工技術的先進性、針對性、適用性和經濟合理性結合,體現技術先進、組織嚴密、管理科學和經濟合理,同時內容簡要、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圖文并茂和醒目易懂。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做好技術、物資資源、勞動力、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現場的施工準備工作。 必須采用網絡計劃技術、計劃協調技術和系統分析方法安排施工進度。積極開發計算機的推廣和應用。合理安排季節性施工的工程項目,保證施工活動8、的連續性和均衡性。 結合現場及項目部實際情況,開展方案對比,選擇擬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確定施工順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勞動組織,技術組織措施等。 盡量減少臨時設施,采用動態管理等方法,合理儲存物資,減少物資運輸量,科學地布置施工平面圖,減少施工用地,做到文明施工。 執行計量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加強計量器具、數據管理,使用法定的計量符號、單位。3.3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目錄編制依據工程概況工程建設概況工程設計概況工程結構設計概況建筑設備安裝自然條件工程特點施工部署工程目標項目部組織結構任務劃分及總、分包關系施工流水段劃分及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施工進度計劃工期目標進度計劃施工總平面布置施工總平面布置依9、據施工總平面布置圖的繪制及布置原則施工總平面圖的內容主要分部(項)工程施工方法a測量放線 b地下工程c結構工程d腳手架工程e屋面工程f門窗工程g幕墻工程h裝飾工程i設備安裝工程j外線、道路工程k季節性施工l“四新”應用m計算機管理應用各項管理及保證措施a質量保證措施b技術保證措施c工期保證措施d降低成本措施e安全、消防措施f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措施g文明施工與CI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a工期指標b勞動生產率指標c分部優良率指標d降低成本指標e主要分部(分項)工程量 成品保護措施a劃分成品保護的范圍;b成品保護的組織機構;c制定成品保護的實施措施以及成品保護的檢查辦法以及獎罰規定。計量管理a計量管理的組10、織機構及管理目標以及計量管理的規章制度、措施等;執行計量管理手冊。b計量器具管理及檢測、計量器具配備表、標明檢查周期、各種質量檢驗計量網絡圖、施工工藝計量檢測網絡圖。3.4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大綱(詳見附件-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大綱)3.5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部門和責任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由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組織項目部內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公司的技術部門參加編制,生產、設備、材料、預算等部門需要提供有關資料時,必須密切配合; 由項目內業技術員或技術負責人自行確定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目錄,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審定后,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對參加編制人員進行分工,規定完成時間; 各編制人員完成11、各自的編寫任務后,由內業技術人員匯總成初稿,交項目技術負責人; 項目技術負責人接到初稿后,組織編制人員、項目經理及有關人員對初稿進行討論,提出修改建議和需要增加的內容等。局(公司)、區域公司(分公司) 技術部門對初稿進行修改后定稿。3.6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核及批準一般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由項目技術負責人進行審核,區域公司(分公司、直營公司)總工程師批準,并報局(公司)技術部門備案;大型或特殊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應由公司總工程師進行審核,送局科技部門審核后,報總工程師批準;特大或群體項目的施工組織總設計由公司(區域公司)總工程師組織編制,送局科技部門審核后,報局總工程師批準。 3.7由于施工12、條件發生變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變更時,實施單位要及時對施工組織設計進行修改、補充、并經原審批單位批準后執行3.8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發放范圍及管理a經批準后的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由技術部門發放給項目三份及有關專業人員、專業施工隊;b項目資料員收到技術部門發來的施工組織設計后,列表登記發放,發放范圍為項目技術負責人,內業技術人員、資料員等。4. 施工作業指導書的編制與管理4.1 施工作業指導書以施工難度較大、技術復雜的分部分項工程或新技術項目為對象編制的,是具體指導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的技術文件。4.2 施工作業指導書以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中確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為編制依據,按不同的分部分13、項工程編制技術先進、管理科學和經濟合理的施工;施工作業指導書以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中確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為編制依據,按不同的分部分項工程編制技術先進、管理科學和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是對施工組織設計的進一步細化。4.3 分部分項工程作業指導書由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編制,項目內業技術人員以及有關人員參加編制。4.4 分部分項工程作業指導書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批并督促實施。4.5 分部分項工程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b施工進度計劃;c勞動力計劃及勞動組織;d機具設備計劃,特別是主要施工機具;e主要材料需用量計劃;f技術組織措施,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雨14、期、冬期施工技術措施、降低成本技術措施。4.6 經批準后的施工作業指導書,由交資料員登記發放。4.7 施工作業指導書的發放范圍:技術、質監、生產、安全、項目技術負責人、內業技術人員、有關施工隊及工長、資料員自留存檔等。5 技術核定和設計變更5.1 凡在圖紙會審時遺留或遺漏的問題以及新出現的問題,屬于設計產生的,由設計單位以變更設計通知單的形式通知有關單位(施工單位、建設單位業主、監理單位);屬建設單位原因產生的,由建設單位通知設計單位出具工程變更通知單,并通知有關單位。5.2 在施工過程中,因施工條件、材料規格、品種和質量不能滿足設計要求以及合理化建議等原因,需要進行施工圖修改時,由施工單位提15、出技術核定單。5.3 技術核定單由項目內業技術人員負責填寫,并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核,重大問題須報局(公司)或區域公司(分公司)總工審核,核定單應正確、填寫清楚、繪圖清晰,變更內容要寫明變更部位、圖別、圖號、軸線位置、原設計內容和變更后的內容和要求等。5.4 技術核定單由項目內業技術人員負責送設計單位、建設單位辦理簽證,經認可后方生效。5.5 經過簽證認可后的技術核定單交項目資料員登記發放施工班組、預算員、質監員;技術、經營預算、質監等部門。6 技術交底與復核制度6.1 技術交底制度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通過技術交底使參予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擔工程任務的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工程16、難點及施工操作要點以及工程質量標準,做到心中有數。項目技術交底分三級:項目技術負責人向項目工程技術及管理人員進行施工組織設計交底(必要時擴大到班組長)并做好記錄;隊技術員向班組進行分部分項工程交底;班組長向工人交底。 技術交底的主要內容a設計意圖、施工圖要求、構造特點、施工工藝、施工方法、技術安全措施、執行的規范、規程和標準、質量標準和材料要求等。b對工程某些特殊部位、新結構、施工難度大的分項工程等以及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交底時更應全面、明確、具體詳細。 技術交底的要求a除領會設計意圖外,必須滿足設計圖紙和變更的要求,執行和滿足施工規范、規程、工藝標準、質量評定標準和建設單位的17、合理要求。b整個施工過程、對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均須作技術交底,對一些特殊的關鍵部位、技術難度大的和隱蔽工程,更應認真作技術交底。c對易發生質量事故和工傷事故的工種和工程部位,在技術交底時,應著重強調各種事故的預防措施。d技術交底必須以書面形式,交底內容字跡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收人簽字。e技術交底必須在工程施工前進行,作為整個工程和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準備工作的一部分。 技術交底范圍劃分a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經批準后,由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向項目全體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進行施工組織設計交底,交底參加人員也可擴大到班(組)長,視具體情況確定。b專業隊技術員對班(組)技術交底,是各級技術交底的關18、鍵,必須向班(組)長(必要時全體人員)和有關人員反復細致地進行。c班(組)長向工人技術交底;班(組)長應結合承擔的具體任務向班(組)成員交待清楚施工任務、關鍵部位、質量要求、操作要點、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項。 技術交底記錄的歸檔,實行誰負責交底,誰就負責填寫交底記錄并負責將記錄移交給項目資料員存檔。6.2 技術復核制度 在施工過程中,對重要的和影響全面的技術工作,必須在分部分項工程正式施工前進行復核,以免發生重大差錯,影響工程質量和使用。當復核發現差錯應及時糾正,方可施工。 技術復核的主要內容有:a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四角定位軸線(網)樁的座標位置,測量定位的標準軸線(網)樁位置及其間距,水準19、點、軸線、標高等。b地基與基礎工程設備基礎:基坑(槽)底的土質;基礎中心線的位置;基礎底標高、基礎各部尺寸。c砼及鋼筋砼工程:模板的位置、標高及各分部尺寸、預埋件、預留孔的位置、標高、型號和牢固程度;現澆砼的配合比、組成材料的質量狀況、鋼筋搭接長度、焊縫長度;預制構件安裝位置及標高、接頭情況、構件強度等。及其坡度;化糞池、檢查井底標高及各部尺寸。d電氣工程:變、配電位置;高低壓進出口方向;電纜溝的位置和方向;送電方向。e工業設備、儀器儀表的完好程度、數量及規格,以及根據工程需要指定的復核項目。 技術復核記錄由所辦復核工程內容的技術員負責填寫,技術復核記錄應有所辦技術員的自復記錄,并經質檢人員和20、項目技術負責人簽署復查意見和簽字。 技術復核記錄必須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辦理。 技術復核記錄由所辦技術員負責交項目資料員,資料員收到后應進行造冊登記后歸檔。7 科技開發和推廣應用管理制度7.1 項目科技開發和推廣應用“四新”成果,由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并負責組織編制推廣應用計劃,落實推廣應用項目的責任人及要求完成時間等,并組織實施。7.2 項目經理參與科技開發和推廣應用計劃的編制,并負責解決科技開發和科技推廣項目所需的經費和人員。7.3 項目內業技術人員協助項目技術負責人編制科技開發和推廣應用計劃,并參與實施工作,協助項目技術負責人、隊技術員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技術、質量問題,負責對實施中有關技術21、資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并進行總結。7.4 對科技開發和推廣應用項目在工程上實施后,取得的經濟效益,應按規定每季向局(公司)、區域公司(分公司)上報,本項工作由項目內業技術人員負責填報。8 施工技術總結8.1 施工技術總結的編寫范圍:采用“四新”(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項目;本企業首次施工的特殊結構工程,新穎的高級裝飾工程,引進新施工技術的工程以及認為有必要進行總結的項目。8.2 編寫內容和要求 總結要簡明扼要地介紹工程概況,以圖、表形式為主,文字敘述為輔。 涉及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方案的優化選擇,主要的技術措施和實施效果;采用的先進技術、工藝的經濟比較結果,技術性能、關鍵技術與國內22、外先進技術相比達到的先進程度;質量要求和實際達到的情況,勞動力組織、施工準備、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經驗教訓和體會,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和防治對策,需要有待進一步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經濟效益對比等,要詳細敘述。 施工中采用的標準、規范、規程、規定。 施工中采用的質量和安全保證體系和實施措施,文明施工和成品保護措施。 提供必要的插圖、照片,條件許可時應提供施工錄像帶。8.3 項目各類技術人員的職責內業技術人員編制施工技術總結計劃,并與科技開發和推廣計劃一并下達。 施工技術總結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寫,從工程開工之日起,技術負責人應組織人員,分工負責搜集工程項目及“四新”項目的有關技術資料、數據。 項目23、工程及“四新”項目完成后,應立即編寫技術總結,并上報上級技術管理部門。 技術負責人在組織編寫施工技術總結的過程中,項目部的有關部門和人員應提供下述資料和其它必要的資料:a內業部門提供計劃工期與實際工期的對比狀況;b材料部門提供三材節約情況,核實材料節約率;c動力部門提供機械設備性能、配備情況及使用率對比情況;d質監部門提供達到質量標準的實際水平;e實驗室提供試驗、檢測資料;f經營部門經濟效益的分析對比工作;g財務部門經濟效益的成本核算工作;h安全部門安全防護技術措施資料。9 技術標準化管理制度9.1 施工過程中,要配備齊全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種規范、標準、規程、規定,以供施工中嚴格執行。9.2 施工過程中,要建立項目的技術標準體系,編制技術標準目錄,本項工作由項目資料員在項目技術負責人指導下完成。9.3 標準管理工作由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項目資料員具體負責。9.4 項目工程所需的各類規范、標準,根據項目編制的技術標準目錄配齊,保證滿足工程需要。9.5 配給專業隊、質監、鋼筋翻樣、安全等有關技術人員使用的技術標準、規范、規定、規程,須按登記發放。當有關人員調離本項目部時,應上交資料員。9.6 當某標準作廢時,標準化管理人員應及時通知有關人員,交舊發新防止作廢標準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