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廠規范生產及計劃項目管理制度(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0090
2023-12-15
22頁
74KB
1、動力廠規范生產及計劃項目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動力廠生產管理制度0總則0.1目的:為保證動力生產能夠安全、穩定、經濟地進行,特制訂本制度。0.2適用范圍:全廠各崗位。0.3生產管理體系0.3.1動力廠設置廠、作業區(車間級)、作業班三級生產管理機構。廠長全面負責全廠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副廠長根據工作分工全面負責分管工作。.1生產副廠長負責全廠生產管理工作,分管制造室。.2設備副廠長負責全廠設備管理工作,分管設備室。動力廠內設綜合室、制造室、設備室三個職能管理部門,根據工作職責,代表廠履行相應管理職能2、。.1綜合室代表廠履行人力資源管理職能。負責員工技能培訓、勞動紀律管理等工作,以合格的人力資源滿足生產運行需求。.2制造室代表廠履行生產管理職能。制造室動力調度崗位代表廠負責日常生產的指揮、協調工作。制造室質量檢驗崗位根據授權負責動力產品質量檢驗工作。0.3.3.3設備室代表廠履行設備管理職能,以良好的設備狀況滿足生產運行的需求。0.3.4動力廠下設水電作業區、燃氣作業區、制氧作業區三個生產運行單位(車間級,以下簡稱各運行作業區),根據工作任務,依據廠生產經營計劃、經濟責任制的要求,組織動力產品生產和供應。 作業區作業長全面負責本作業區生產管理工作,副作業長協助作業長工作,分管部分具體工作。各3、運行作業區根據作業區具體情況設置運行作業班,各運行作業班根據作業區下達的生產作業計劃任務和動力調度下達的生產指令,依據相關的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安全規程要求,組織本班次的動力產品生產和供應以及所屬設備、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作業班班長全面負責本班生產管理工作。作業班可以在本班生產某一產品的幾個關聯崗位作業人員中設置正、副值班,代表值班長負責本班次該產品的生產供應過程中的崗位協同作業。0.3.6動力廠下設維修作業區(車間級),負責全廠設備、設施的維護、點檢、檢修工作。維修作業區及下屬的各維修作業班依據相關設備管理制度,設備點檢、維修作業規程,組織對全廠各類設備、設施的點檢、維修工作,為生產4、運行提供可靠的設備保障。0.4崗位、部門生產工作職責 依據動力廠工作職責規定。1生產計劃管理1.1制造室是廠生產經營計劃編制、執行、檢查、總結的責任部門。1.1.1 制造室根據公司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編制動力廠年度生產經營計劃。1.1.2 制造室根據公司月度生產計劃,每月25日前編制并下達次月的動力廠月度生產計劃。生產計劃應明確各種動力產品供應的運行方式、產品產量、質量目標及主要設備檢修計劃。1.1.3 制造室根據公司生產計劃臨時性調整、動力產品用戶需求的臨時性變化下達生產計劃調整指令。1.1.4 制造室根據可能發生的、導致生產條件喪失或部分喪失的事故風險,組織生產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制訂各5、種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1.5 制造室每周對生產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分析、總結、評價。1.2作業區是貫徹落實廠生產經營計劃的責任單位。1.2.1各作業區應依據動力廠月度生產計劃,制訂本作業區的月度生產作業任務,并負責任務的實施。1.2.2各作業區必須對動力廠月度生產計劃中生產指標進行分析、分解,明確轉換為可供各作業班、作業崗點執行的生產作業任務。1.2.3作業區每天應對生產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制訂整改措施并予以落實。1.3作業班是廠生產計劃、作業區生產作業任務的執行單位。1.3.1各作業班應保證將作業區布置的生產作業任務落實到各作業崗位。1.3.2作業班應要求本班6、全體人員按照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安全規程的要求,認真點檢,精確操作,完成本班的生產任務。1.3.3作業班應在生產組織過程中,對生產任務的完成情況隨時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糾正。1.3.4作業班每班次交班時,對本班次的生產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匯報,填寫相關記錄。2生產運行管理2.1動力調度是全廠生產運行的生產指揮、協調中心和信息中心。2.1.1動力調度行使廠生產指揮職權,以動力生產安全、穩定為首要任務。2.1.2 動力調度依據廠生產計劃指揮全廠正常生產活動,作業區各作業崗點運行方式的改變和生產運行指標的調整都必須得到動力調度的指令或授權。對于高爐風量調整、高線水量調整等與生產工序緊密7、相關的操作,由作業崗點根據工序服從原則執行操作要求,操作后向動力調度備案。2.1.3動力調度有責任接受和執行上級生產指揮人員、公司調度下達的生產指令,據此指令安全、合理的安排動力生產,并及時將執行的結果向指令下達者和本部門負責人報告。2.1.4動力調度有權調動全廠的所有人力和物力資源進行廠內作業區之間、崗位之間的協同作業、生產設備事故的搶修和搶險、公司范圍內的協力檢修以及臨時性工作任務,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必須無條件接受調度指令。2.1.5動力調度負責協調本廠各作業崗位與動力產品用戶之間、各作業區、作業班之間的工作矛盾。2.1.6動力調度通過與公司調度、其他生產廠調度的聯系,及時地了解和掌握8、公司生產情況,并將相關信息通知有關作業崗位。2.1.7凡與生產、檢修以及安全相關的各種信息必須在動力調度、作業區、作業崗點和各部門之間得到傳遞,不得出現信息中斷現象。2.1.8在發生人身、生產、設備、火災和交通事故時,相關崗位和作業區必須在第一時間向動力調度進行匯報。2.2各運行崗位當班人員按照本崗位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安全規程的要求,認真點檢,精確操作,完成本班的生產任務計劃。2.2.1各運行崗位當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不得違反本崗位的各項工作制度和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安全規程。2.2.2各崗位作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動力調度指令;不得擅自改變或接受他人(含公司、本廠相關職能管理部門人員)9、指令改變動力運行方式或調整動力運行參數。2.2.3在發生直接危及生產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崗位作業人員有權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范圍進一步擴大。這些措施包括:1)按照操作規程、應急預案的要求盡快啟動備用設備、調整運行方式,及時恢復動力產品供應;2)向動力調度匯報,要求相關崗位人員協同處理事故;3)向事故關聯崗位通報,要求其采取應急措施,減少事故損失。無論采取何種措施,均應盡快向動力調度如實匯報事故及其處置情況。2.2.4各崗位作業人員應依照“工序服從”的原則,積極地了解下道工序生產情況,掌握下道工序對本工序的需求,并及時向動力調度通報。2.2.5各崗位作業人員應本著“關聯崗位協同作業”的精10、神,主動了解關聯崗位的生產情況,積極響應動力調度要求崗位協同作業指令。涉及跨作業班、作業區的聯合作業,依據“工序服從”原則,經動力調度同意,由后道工序值班長或正值班負責現場指揮。2.2.6本廠推行操作票制度和檢修工作票制度,各運行崗位作業人員應按照操作票的規定執行具體操作任務。維修作業人員應按照檢修工作票的規定實施維修作業,運行崗位人員應積極配合維修人員所進行的檢修工作,并按檢修工作票的要求負責將待修的設備安全地轉入檢修狀態;對檢修過程進行安全監控;并負責對檢修完的設備進行檢查、試車和驗收。2.2.7各崗位作業人員應按時進行設備點檢和運行情況巡視,并規范填寫崗位運行記錄和崗位點檢記錄,主動向動11、力調度報表。2.2.8生產崗位必須做好同動力調度之間、同相關工序崗位之間的協調電話記錄,對于操作指令或相關崗位的操作要求,各生產崗位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記錄和復誦,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 2.2.9各崗位作業人員應按照崗位交接班制度要求,做好崗位交接班工作。2.3生產會議組織2.3.1 每個工作日8:00召開廠生產調度例會,廠長、副廠長、各室、作業區負責人參加,各職能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參加。主要議題是前一日生產、設備工作總結和當日工作安排。2.3.2制造室每周召開一次生產工藝質量管理工作會議,各室、作業區負責人參加。主要議題是前一階段全廠生產工藝質量管理工作檢查、總結和下期工作布置。12、工藝紀律管理人員、檢查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參加。2.3.3各作業區每周召開一次生產調度會,總結前期工作,布置下期工作任務。維修作業區需指派區域維修作業班班長或區域點檢組組長參加運行作業區的生產調度會。制造室、設備室應指派相關人員參加作業區的生產調度會。2.3.4各作業班召開班前會、班后會,布置、總結本班工作。2.3.5對于發生的各類生產事故和故障,責任單位必須在事發兩日內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對事故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并將書面材料上報制造室。2.4崗位交接班制度2.4.1接班人員必須提前10分鐘到達工作崗位,主動了解上一班的生產、設備運行情況、存在問題及注意事項,執行對口交13、接。2.4.2接班人員不上崗,交班人員不得離崗。2.4.3交班人員必須做到“文字交接、口頭交接和現場交接”,將工作任務、生產情況、安全事項等交待清楚。2.4.3.1交班人員應向接班人員詳細介紹本班次的生產運行狀況、運行方式變化情況、設備檢修及備用情況。2.4.3.2交班人員應向接班人員詳細介紹本班當班期間所發生的各類問題的原因、經過、處理結果、注意事項和遺留問題。2.4.3.3交班人員應向接班人員詳細交待本班發現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采取的相應措施。2.4.3.4做好工器具和材料的交接。2.4.3.5做好各種文件和記錄的交接。2.4.3.6做好設備及環境衛生的交接。2.4.7接班人員對上一班交待的所14、有事項要認真聽取,細致了解,不明確之處應詢問清楚,同時應檢查書面記錄,確認無誤后,雙方履行交接班手續,在交接班記錄上簽字。在交接班時如有重要操作或出現突發事故,仍由交班人員處理,接班人員應予以協助;在操作結束或事故處理完畢后,再履行交接班手續。交班人員發現接班人員喝酒或精神異常時,應拒絕其接班并向上級報告。2.5操作票制度2.5.1為了防止各類誤操作事故的發生,在動力產品生產、檢修作業過程中,制訂并執行操作票,以進一步規范崗位操作,克服生產過程中人員行為隨意性和思想麻痹,實現操作標準化,使設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確保員工在生產活動中的人身安全以及設備運行的安全。2.5.2操作票中的操作內容及15、操作程序填寫應執行公司、廠已頒布的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安全規程。2.5.3操作票的適用范圍:2.5.3.1設備的啟動、停機;2.5.3.2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臨時性計劃開、停機;2.5.3.3檢修后設備試車、恢復生產的操作;2.5.3.4倒換備用設備前的檢查和倒換操作;2.5.3.5對動力介質管線、用戶停、送介質操作;2.5.3.6動力介質管線維修、運行狀態轉換操作;2.5.3.7電氣操作遵照電業安全規程要求執行;2.5.3.8 其它需要辦理操作票的操作。2.5.4下列操作可不使用操作票:2.5.4.1事故狀態下的工藝處理操作;2.5.4.2現場突發事件的工藝處理操作;2.5.4.3正常生16、產時的工藝參數調整;2.5.4.4 只有一個操作項的操作(開關閥門、開關照明等);2.5.4.5 巡檢時的臨時操作。2.5.5操作票的填寫2.5.5.1操作票填寫內容必須嚴格執行崗位工藝、設備、安全規程及各項有關安全規定;2.5.5.2操作票必須有編號,每頁連續;2.5.5.3一份操作票只能填寫一項操作任務,每項只能填寫一個操作內容;2.5.5.4系統裝置開、停機操作,牽涉多崗位、多人、多任務的,應指定現場操作總指揮,制訂操作計劃書,并將操作計劃書中的各項操作任務分解成多份操作票;2.5.5.5所有的操作、檢查項目都必須填寫,不得漏項,順序不得顛倒;2.5.5.6操作票應用黑色或藍色鋼筆、簽字17、筆、圓珠筆填寫,票面應清楚整潔,不得隨意涂改;2.5.5.7動力介質停送操作票應填寫設備的雙重名稱,即設備名稱及位號;閥門描述,必須清晰、明確、指向唯一。.8操作票通常應由操作人(當班的值班員)填寫,監護人(當班的崗位負責人)審核,值班長批準;大型、多崗位聯合操作,由各崗位負責人填寫本崗位操作票,值班長審核,作業長批準。操作票的執行.1監護人和操作人接到逐級審批的操作票后,共同現場核對被操作的設備(閥門、開關)的名稱、編號及實際狀態(包括信號、表計指示等),核對中如發現不正常,立即報告,如一切正常,操作人員在監護人監護下開始操作。2.5.6.2監護人要跟緊操作人,嚴密監護操作的正確性;2.5.18、6.3當某項操作困難時,監護人可以協助;2.5.6.4操作時,監護人應記錄開始時間,并嚴格按順序進行,每操作完一項,監護人應立即打“”號。無現場監護人時,由操作人記錄。2.5.6.5在操作中出現異常情況或產生疑問時,應立即停止操作,逐級匯報,查明情況后繼續操作。2.5.6.6檢查設備,匯報完成。2.5.6.7按票操作完后,監護人應記錄操作終結時間,注明 “已執行”,檢查表計指示、信號等一切正常,向發令人匯報。無現場監護人時,由操作人完成。2.5.6.8 已執行的由作業區收存保管,并統計合格率,保存期為12個月。2.5.7制造室負責對各作業區操作票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和考核。2.6巡回檢查制度2.19、6.1各作業區負責制訂所管轄各作業崗位的巡查路線,巡視時間。2.6.2生產崗位作業人員必須定期巡視崗位管轄范圍內的生產、安全情況,并對各種設備、設施進行點檢作業。2.6.3巡查、點檢結果應按照要求及時填寫在運行記錄和點檢記錄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報告并記錄。2.6.4巡查完后應迅速返回,不得在其他崗位逗留或做與工作無關的事。2.6.5廠、作業區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對所管轄崗位的巡查情況予以抽檢。2.7設備定期試驗、輪換制度2.7.1 作業區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備用設備、設施試驗或輪換的周期和方法,并報廠設備室、制造室備案。2.7.2崗位作業人員應按規定對備用設備、設施進行定期試驗或輪換投運,以確20、保備用設備、設施處在完好狀態。2.7.3 設備、設施的試驗、輪換工作要有記錄。3 生產工藝質量管理3.1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各崗位作業人員均應嚴格按照相關作業文件的要求進行生產指揮和生產作業。3.1.1 各崗位作業人員有責任熟知本崗位全部作業文件,嚴格按照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安全規程的要求作業。3.1.2各級生產管理人員有責任熟知本崗位管轄范圍內的全部作業文件,嚴格按照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安全規程的要求進行生產指揮。3.1.3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各崗位作業人員有責任將生產實踐過程中發現的規程缺陷、漏項報告給制造室,以利于規程的修訂和完善。3.1.4制造室對工藝規程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21、修正,并通過工藝變更通知書的方式下達至相關崗位。3.1.5綜合室、制造室、各作業區、各作業班有責任對管轄范圍的生產作業人員進行各項規程的培訓。3.1.6制造室每年組織生產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對規程的符合性予以檢查和修訂。3.1.7各崗位有責任妥善保管好本崗位作業文件,并置放在所有崗位作業人員均能查閱處。發現丟失、損壞應及時報請制造室補發。3.2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各崗位作業人員有責任規范填寫各種記錄、報表。3.2.1各崗位作業人員應依據崗位點檢、工作巡視的結果,按時、如實填寫各項記錄、報表,并對本班次的各種記錄、報表的真實性簽字負責。3.2.2各崗位作業人員填寫記錄要字跡工整,并保持各種記錄紙22、(本)整潔干凈,無污損。3.2.3各崗位應保存本崗位前三天的各項質量記錄,以便于作業過程中參考。3.2.4各作業區每月5號前對本作業區上月各崗位的質量記錄進行整理并保存。保存期限為24個月。3.2.5每月3日前,各運行作業區向制造室報送上月(自然月)技術質量分析報告。3.3工藝紀律檢查3.3.1制造室組織有關生產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每月不少于兩次對各作業區相關崗位工藝紀律執行情況以及作業區工藝紀律自查情況進行抽查。3.3.2各運行作業區每周組織本作業區工藝紀律檢查小組成員,對作業區的工藝紀律執行情況進行自查,每月對各崗位至少要檢查一次。并做好工藝紀律檢查和整改記錄。3.3.3各運行作業班值班23、長每班均應對管轄崗位的作業人員工藝紀律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發現違紀情況立即予以糾正。3.3.4制造室、各作業區在生產工藝質量管理工作會議,匯報、分析工藝紀律檢查情況。3.4產品質量檢驗3.4.1制造室根據動力產品用戶的需求,制訂各項動力產品實物質量執行標準,并通過廠年度、月度生產計劃下達各作業區。各作業區應及時分解下達至相關作業崗位。3.4.2制造室、作業區生產管理人員對質量指標的完成情況隨時予以檢查,發現偏差及時糾正。制造室質量檢驗人員依據動力產品質量檢驗規程要求,對動力產品質量進行檢查檢驗。檢驗結果應及時通報相關作業崗位、生產管理人員。3.4.4制造室質量檢驗人員應及時填寫產品質量檢驗記錄,24、檢驗人應在檢驗記錄上簽字,并對檢驗結果的真實性負責。3.4.5制造室質量檢驗班每周向制造室及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報送動力產品質量檢驗周報表。3.5質量管理活動3.5.1各室、作業區應圍繞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質和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運用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工具組織開展質量管理活動。各作業區(含維修作業區,下同)每個活動階段至少選擇一項課題開展活動,并完成成果論文一篇。3.5.2各室、作業區應依據公司、廠的要求組織每年度的“質量月”活動。3.6貫標工作管理3.6.1廠在全廠范圍內貫徹GB/T 1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制造室是廠貫標工作的職能管理部門,各室、作業區按25、照工作職責,承擔具體工作。制造室每季度召開廠貫標工作會議,對全廠貫標工作進行總結、整改。3.6.3各作業區每季度定期召開貫標工作會議,對本作業區貫標工作進行總結、整改,每季度第一個月5日前將上季度貫標工作總結報送制造室。3.6.4貫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措施應有詳細記錄,及時消缺,形成閉環。4 統計工作管理制造室是廠統計工作的職能管理部門,負責對各室、作業區及作業班、崗位統計工作的業務指導、檢查與考核。各職能管理室應對歸口管理的原始記錄、統計報表的內容、格式、時限做明確具體的要求,并制訂樣本,報制造室審核,統一規范、編號。各作業區有責任保證各作業崗位的原始記錄、統計報表符合管理部門的要求。各26、作業崗位按規定的內容、格式、時限填寫各項原始記錄、統計報表,做到記錄真實、全面,字跡清晰,不得涂改、刪減記錄內容。計量單、性能報告、檢驗報告單等原始記錄數字不得更改。原始記錄、統計報表應有記錄人的簽字,統計報表應有制表人、單位負責人的簽字,并加蓋單位印章;簽字必須完整。 原始記錄由記錄責任單位(各室、作業區)負責記錄收集、整理、裝訂、保存、檢索,保管期限為24個月。另有規定的,按規定執行。根據原始記錄形成的統計報表要按規定程序及時傳遞,報表編制單位(各室、作業區)負責報表收集、整理、裝訂、保存、檢索,保管期限為24個月。另有規定的,按規定執行。制造室每年3月組織各室、作業區評審、修訂原始記錄、27、統計報表,內容包括記錄名稱、編號、保存地點、保存期限等,并編制原始記錄、統計報表清單。各室、作業區不得各自行付印、頒發原始記錄、統計報表;經審定使用的原始記錄、統計報表的需求按材料申領程序向設備室申報。5成本、收入管理5.1動力廠成本、收入工作管理體系設置原則:歸口管理,分級核算。制造室是負責廠成本、收入工作的職能管理部門。制造室依據公司下達的經濟考核指標,組織制訂各作業區的經濟技術指標,并通過廠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下達各作業區。各作業區應根據廠下達的經濟技術指標,并結合本作業區各崗位實際情況,制訂各作業班、作業崗位的成本、收入指標。5.2歸口管理5.2.1制造室對全廠生產性能源及材料消耗、安全28、生產費用實施管理,對銷售收入的合理取得負責。5.2.2設備室對全廠設備檢修費用(含檢修用材料、備件費用,外委檢修費用)實施管理,對銷售和能源消耗用計量設備、設施的完好負責。5.2.3綜合室對全廠人力資源費用、辦公費等實施管理。5.3分級核算:要求崗位有消耗、銷售記錄;作業班、作業區、廠三級統計核算,每級都要有明確的經濟技術指標。5.3.1要求各作業崗位記錄本崗位、本班次的產品銷售量和能源、消耗量,與接班人員交接清楚,并在交班時報告本作業班核算員。5.3.2各作業班設兼職核算員,在本作業班交班后對本班次的產品銷售及能源、材料消耗情況進行統計,并將結果報告值班長和作業區核算員。5.3.3各作業區設29、兼職核算員,負責對本作業區前一天的產品銷售及能源、材料消耗情況進行統計核算和分析,并將結果報告作業長和制造室核算員。5.3.4制造室核算員每天應對前一天全廠的成本、收入情況進行統計、核算、分析,并將結果在廠生產調度例會上通報。5.4成本分析與控制5.4.1各作業班應在每次班前會時布置本班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項,班后會時對本班消耗、銷售指標完成情況予以分析、總結;各作業崗位人員應隨時掌握生產運行過程中產品銷售量、能源消耗量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并報告。5.4.2各作業班應在每周的班組活動日會上,對一周以來,本班消耗、銷售指標完成情況予以總結,并制訂下期成本控制措施。5.4.3各作業區應在每周生產調30、度會上,對一周以來,本作業區的消耗、銷售指標完成情況及上期成本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予以總結,并制訂下期成本控制措施。5.4.4各職能管理室應按旬對所管轄的消耗(銷售)指標完成情況予以統計、分析,并在廠生產調度例會上通報。5.4.5廠每月召開一次經濟活動分析會,各室對上月度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完成情況和生產工藝、設備及成本基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對策與措施。綜合室對會上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監督。6安全生產管理6.1廠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明確責任,加強管理,保障全體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6.2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全面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廠每個部門、每位31、員工都必須認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責任,相互配合,實現安全生產。6.3依據“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全廠安全生產實行第一責任人制(即行政一把手負責制)。設置廠、作業區(車間級)、作業班三級安全生產管理組織。廠設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貫徹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及時研究解決廠安全生產中的重大事項,保障廠生產經營工作穩定、有序地進行。廠安全生產委員會由廠長、副廠長、各室室主任、各作業區作業長、制造室分管安全主任(助理)等組成,廠長任主任、分管生產副廠長任副主任。廠安全生產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為其日常辦事機構。廠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制造室。制造室設專職安全員,承擔廠安全生產日常管理工作32、。作業區設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負責在本作業區貫徹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及時解決安全生產中的事項,保障生產運行穩定順行。作業區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由作業長、副作業長、作業班班長、安全員等組成,作業長任組長。作業區設專職安全員,在作業長、副作業長領導下,承擔作業區安全生產日常管理工作。作業班設兼職安全員,在班長領導下,貫徹執行馬鋼(合肥)公司班組安全管理制度,承擔作業班安全生產日常管理工作。6.4全體員工必須履行職工安全生產責任制,遵守馬鋼(合肥)公司職工安全守則,嚴格按照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安全規程作業。6.5廠貫徹執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公司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33、,同時結合本廠實際情況,以文件形式制定并在廠內發布實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6.6廠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地方的標準規范,廠內每個工種(崗位)必須制定相應的崗位安全規程,并制定考核措施,督促職工遵照執行。6.7廠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消除和控制職業危害,改善作業環境,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管理,保護職工身體健康及其他相關權益。7 清潔文明生產管理7.1廠在全廠范圍內推行清潔文明生產。制造室是廠清潔文明的職能管理部門,各室、作業區按照工作職責,承擔具體工作。7.2清潔文明生產是正確協調生產過程中人、物、環境三者之間關系的生產活動。它可使企業生產現場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和改善,從而為企業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提供保障。34、 7.2.1精神文明:要求全體員工在生產活動中,做到遵紀守法,愛護公共財產,同志間互相尊重,緊密配合,積極創造出輕松愉快的良好生產氛圍。 7.2.2操作文明: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不盲目操作,不盲目指揮。 7.2.3環境文明:職工著裝整潔,具有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生產現場干凈、整潔,努力創造舒適的生產環境。7.2.4開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活動。 7.2.4.1不用的物品不擺放在現場,做到所需物品隨手可以拿到。 7.2.4.2保持所需物品清潔,現場環境整潔。 7.2.4.3做到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并進行檢查與考核。 7.2.5定置管理7.2.5.1制定行之有效的定置圖,并組織實施。 7.2.5.2使生產現場井然有序,保持生產均衡。 7.2.6安全生產7.2.6.1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執行國家、部、省、市及公司有關安全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標準規范。 7.2.6.2加強安全宣傳工作,安全標語、警示牌等設置在醒目的地方,安全警鐘長鳴。 7.2.6.3嚴格遵守安全規程,執行安全操作程序,嚴禁違章指揮,嚴禁違章作業。7.2.6.4員工持證上崗,穿戴好勞保用品和安全帽。7.2.7清潔生產.1抓好環保設施的運行,杜絕污染物質的排放,減少環境污染。.2及時處理跑、冒、滴、漏,杜絕長流水和長明燈,合理調整運行方式,減少能源和物料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