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產項目未遂事故安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0349
2023-12-15
11頁
152KB
1、公司生產項目未遂事故安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未遂事故管理制度1. 目的建立一個高效的事故處理機制,及時準確的處理各類事故,使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工作規范化,通過規范化調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與對策,讓更多的人在未遂事故中吸取事故教訓,并且得到教育,控制類似事件的發生。2. 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與生產活動有關的人員、機器、設備存在的未遂事故管理。3. 編制依據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 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4. 職責4.1 安全員會同技術人員、車間經2、理負責未遂事故的調查、分析、統計、提出控制措施、上報工作。4.2 當發生未遂事故時,當事人、班組長應及時將發生的詳細情況逐級上報,并落實執行整改措施。4.3 安全環保部負責對事故的發生原因和采取措施的有效性進行審查和驗證。5. 工作程序5.1 未遂事故的概念凡因操作不當,維護不周,設備管道在制作、安裝過程中存在固有缺陷等各種原因,已構成了事故發生條件,足以釀成事故,幸虧及時發現,得到挽救,僥幸未造成嚴重后果,稱為未遂事故。5.2 未遂事故的報告5.2.1 未遂事件的首次報告a) 由在場人員或班組長完成,并在事故報告表上簽字確認。b) 事故報告者首先要選擇事件的種類。c) 詳細填寫事件發生的場所3、事件日期、事件發生時間、事件危險源位置、事件發生和危害觀察時段。 d) 詳細描述事件或事故的經過e) 對此事件所采取的立即措施或措施建議f) 對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進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斷。 g) 在場的所有員工和目擊者、報告者姓名以及班組長要在未遂事故表上簽字,并將報告日期填寫。 h) 該未遂事故報告一式兩份,一份交給車間經理,一份交給安全環保部。5.2.2 車間經理對未遂事件的報告a) 當車間經理收到報告后,首先要使用危害等級評價表對未遂事故存在的危害或潛在損失的等級進行評價選擇。 b) 車間經理要對此事件的緊急處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說明。c) 最后填寫未遂事故報表在調查日期及調查者欄中簽字確認。4、5.2.3未遂事故報告的管理a) 由安環部制定年度未遂事故報告目標,各車間、部門按目標要求上報,目標為最低指標。b) 各車間、部門每季度(半年)第一個月份5日前將未遂事故報告相關資料報安環部。 b) 未遂事故不進行考核。c) 未遂事故報告需按年度目標完成,不按時上報、上報數量不足或相關資料不符合要求的對車間安全員每次各罰款50元,并連帶車間、部門負責人績效考核2分。5.3 未遂事故的正式原因調查分析5.3.1 根據資料了解事件的名稱。5.3.2 首先要確定事故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5.3.3 車間經理和安全管理人員,組織技術人員和相關人員,填寫未遂事故報告表,了解未遂事故的名稱,對照人的不安全行5、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選擇填寫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安全管理缺陷)。5.3.4 此報告表由安全環保部安全員填寫,技術人員、車間經理協助調查共同簽字確認,填寫后該表格與事件報告一起提交安全環保部審查。5.4 未遂事故的糾正措施5.4.1 嚴格按照發生事故的“四不放過”原則,對未遂事故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判斷,找出發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事故的責任人對其進行相應的教育和培訓。5.4.2 利用察看事故報告和現場,并結合事故發生的原因,采取糾正預防措施,進行控制。5.4.3 將做出的整改措施和行動,制定相應的責任人和實施時間。5.4.4 該事件的報告由車間經理或安全管理部門來完成,并且相關人員要6、簽字確認和將簽字日期進行填寫。5.4.5 安全環保部接到事故報告后,跟蹤檢查驗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當措施不符合要求時,要提出措施改進建議,并在事故調查表上簽字。5.5 凡是在生產活動中的大小未遂事故必須上報,不得瞞報、漏報。6. 相關文件及支持表格6.1 未遂事故報告表 HX/AQ-JL-00X-1(見附件1)6.2未遂事故調查分析報告HX/AQ-JL-00X-2(見附件2)6.3糾正/預防措施記錄表HX/AQ-JL-00X-3(見附件3)6.4案例分析圖6.52016年度未遂事故控制分配表(見附件4)附件1:事故/事件/未遂事故報告表記錄編號:HX/AQ-JL-00X-1事故/事件/7、未遂事故報告表報告編號:(事故報告表一)-事件或事故或未遂事故的首次報告-由在場人員或班組長完成事故種類種類細分事故o(事故傷害和損失表)人員傷害o 財產損失o 環境污染o 工藝損失o僥幸事故o危害觀察o安全五步法o 工作安全分析o 危害辨識o 安全檢查o法律法規和制度的遵守情況o 內外部評審o工作場所事件日期事件發生時間事件/危險源位置:事件發生時段:現場檢查o 排除污染/衛生掃除o 旅行(管理人員)o 緊急響應o 運輸期間o 廠房建造/試生產 o 銷售和經營 o 其他 o危害觀察時段:生產期間o 化學品作業/裝載 o 研發/試驗 o 維修期間o 材料的搬運 o 培訓 o事件或事故的詳細描述8、:采取的立即措施/措施建議:可能的原因:所涉及的員工:目擊者:報告者姓名: 報告者簽字: 報告生日期:所涉及的班組長和車間經理姓名:該報告一式兩份,一份交車間經理,另一份交安環部。事故/事件/未遂事故報告表報告編號:事故報告表(二)車間經理對危害的報告危害/潛在損失的等級(只選擇一種)oA級 oB級 oC級 使用危害等級評價表車間經理對此事件的緊急處理說明:是否為重大事故? 是o 否o是否需要向政府管理部門報告? 是o 否o接受報告的政府管理人員姓名:是火災或爆炸嗎? 是o 否o是否與政府部門聯系? 是o 否o聯系人員姓名:是否涉及承包人? 是o 否o是否需要依法進行正式的事故調查?是o 否o9、由哪級政府管理部門組織事件調查?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 是o 否o恒欣是否有要求對事件進行正式的調查? 是o 否o調查者姓名政府是否決定對本公司進行罰款? 是o 否o車間經理簽字 調查日期:事故報告表(三)-事故或事件的正式原因調查直接原因(由調查者填寫,參照事故原因分析表): 發生事故的間接原因(由調查者填寫,參見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報告表(四)-事件或事故的糾正預防措施 采取糾正預防措施解決存在的危害事件或問題,由措施責任人完成措施或行動責任人實施時間1234填寫人(車間主任或安全部門):填寫人簽字:時間:事故/事件/未遂事故報告表報告編號:事故報告表(五)-車間經理或安全部門負責人對控制措10、施的檢查和總結以上行動或措施是否有效? 是o 否o 如果出現“否”,應重新提交報告 事件編號:如果出現否,為什么?措施改進建議:安全部門負責人簽字: 簽字日期:安全管理部門將以上事故調查表存檔。事故危害等級評價表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將要發生5BBAA幾乎確定發生4CBBA可能發生3CCBB不大可能2CCCB極不可能1CCCC1234微小的中等的嚴重的非常重大的危險度A級危險:停止工作,將危險通知班組長,使用正式的工作安全分析工具B級危險:停止工作,將危險通知班組長,改進/執行控制措施。C級危險:完成五步法后,可以繼續工作。事故/問題原因和成本調查表報告編號:事件或事故名稱: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11、的不安全狀態o 1、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o 2、忽視警告標志、警告信號o 3、忽視安全和保衛o 4、機器超速運轉o 5、造成安全裝置失效o 6、拆除了安全裝置o 7、使用了不安全設備o 8、設備操作失誤o 9、忽視使用個體防護用品o 10、裝載不正確o 11、布置不正確o 12、起重不正確o 13、工作位置不正確o 14、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工作o 15、班中玩鬧o 16、酒后或洗服毒品后作業o 17、違反操作規程o 18、其他o 1、護罩、護欄等防護不當o 2、保護性設備或裝置不當o 3、工具、設備或材料有缺陷(設計不當;強度不夠;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行;維12、修、調整不當)o 4、作業場所堵塞或狹窄o 5、無報警裝置o 6、有火災和爆炸危險o 7、作業場所衛生臟亂差o 8、危險性的環境條件o 9、噪聲接觸o 10、輻射接觸o 11、極限高溫或低溫o 12、照明光線不足或過強o 13、通風不良o 14、惡劣天氣條件(溫度、濕度、冰雪、霧、雷電等)o 15、動植物或細菌o 16、其他不安全狀態間接原因個人因素工作因素o 1、個人能力不足o 2、知識缺乏o 3、技能缺乏o 4、精神壓力o 5、動機不良o 6、疏忽大意o 1、領導能力不足o 2、工程或設計存在缺陷o 3、購買不當o 4、維修不當o 5、工具和設備存在缺陷o 6、工作標準或作業程序缺陷o 713、磨損或破裂o 8、濫用或誤用o 9、培訓不知事件調查和糾正措施費用簡要分析人工成本(內部)(工時每小時工資) 工廠停工期(小時) 設備的租用或維修 原料的購買 正常生產停工期(小時) 產品的損失 耽誤消費者時間(小時) 設備的損失 其他影響時間(小時) 合計 合計 填寫人:填寫日期:(調查人員-安全員會同技術人員、車間經理)審查者:審查日期:(審查人員:安環部主管)附件2:未遂事件調查分析報告 記錄編號:HX/AQ-JL-00X-2單位發生時間發生地點事故類別未遂事件涉及員工姓名年齡入廠時間接受培訓情況損失情況事故經過:事故調查:原因分析(分析會):直接原因: 間接原因:時間: 地點:參加人員:教訓總結預防措施:參加調查的單位和人員:姓名職務部門參加調查人員簽字附件3:糾正/預防措施記錄表 記錄編號:HX/AH-JL-023存在(潛在)不合格事實陳述及責任部門事件陳述:責任部門: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間接原因糾正(預防)措施計劃:責任單位負責人: 管理者代表 : 日期:驗證結果:驗證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