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制度(3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1615
2023-12-15
32頁
1.49MB
1、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制度1、衛生院負責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更新信息、保存檔案;相關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及時匯總、更新至健康檔案。2、健康檔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與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服務對象的個人隱私,要注意保護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3、應通過多種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及時更新健康檔案信息,保持資料的連續性。4、統一為居民健康檔案進行編碼,采用17位編碼制,以國家統一的行政區劃編碼為基礎,以村(居)委會為單位,編制居民健康檔案唯一2、編碼。同時將建檔居民的身份證號作為身份識別碼,為在信息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奠定基礎。5、按照國家有關專項服務規范要求記錄相關內容,記錄內容應齊全完整、真實準確、書寫規范、基礎內容無缺失。各類檢查報告單和轉、會診的相關記錄應粘貼留存歸檔。6、健康檔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檔案保管設施設備,按照防盜、防曬、防高溫、防火、防潮、防塵、防鼠、防蟲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檔案,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健康檔案管理工作,保證健康檔案完整、安全。電子健康檔案應有專(兼)職人員維護。7、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為城鄉居民提供中醫健康服務,記錄相關信息納入健康檔案管理。健康體檢表的中醫體質辨識內容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醫醫務人員或經3、過培訓的其他醫務人員填寫。二、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應配備專(兼)職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不少于8學時。樹立全員提供健康教育服務的觀念,將健康教育與日常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結合起來。2、具備開展健康教育的場地、設施、設備,并保證設施設備完好,正常使用。3、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計劃,保證其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健康教育內容要通俗易懂,并確保其科學性、時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專業機構統一設計、制作,可利用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新聞媒體開展健康教育。4、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動記錄和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音資料等文件,并存檔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4、總結評價。5、加強與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社會團體等轄區其他單位的溝通和協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6、充分發揮健康教育專業機構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專業機構的技術指導和考核評估。7、要運用中醫理論知識,在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運動鍛煉等方面,對城鄉居民開展養生保健等中醫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音像資料宣傳欄以及講座、咨詢活動等方面,應有一定比例的中醫藥內容?;竟残l生服務健康教育工作流程開展主題宣傳活動選擇至少6個健康主題日;3.24、4.7、4.25、12.1必須宣傳確定活動的形式實施宣傳活動總結評估宣傳效果播放地點:候診區、觀察室、健教室、社區、學校、單位自行制作或購買65、種視聽傳播資料要求:在候診區、觀察室、健教室循環播放;在社區、學校、單位不定期播放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資料發放健康教育資料選擇地點:候診區、診室、咨詢臺確定健康教育印刷資料內容自行制作或購買健康教育印刷資料12種發放:不少于8000 份舉辦健康教育宣傳欄至少設置2個宣傳欄確定宣傳欄內容設計:宣傳欄版面每季度更新1次舉辦健康教育講座確定12個講座主題授課老師:編寫教案落實場地和設備發放:講座通知每個月舉辦1次講座制定年度健康教育項目工作計劃和大型宣傳活動實施方案配備專(兼)職人員具有衛生專業學歷每年接愛健教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管理本機構健康教育項目工作三、預防接種工作制度1、具備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6、規定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鏈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進行疫苗的領發和冷鏈管理,保證疫苗質量。2、承擔預防接種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資格,并經過縣級或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方可上崗。3、積極通過多種渠道,利用提供其他醫療服務、發放宣傳資料、入戶排查等方式,向預防接種服務對象或監護人傳播相關信息,主動做好轄區內服務對象的發現和管理。4、根據預防接種需要,合理安排接種門診開放頻率、開放時間和預約服務的時間,提供便利的接種服務。5、應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等相關規定做好預防接種服務工作。6、接種7、單位應將接種信息及時錄入計劃免疫管理系統。 四、06歲兒童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從事兒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并接受過兒童保健專業技術培訓,按照國家兒童保健有關規范的要求進行兒童健康管理。2、通過婦幼衛生網絡、預防接種系統以及日常醫療衛生服務等多種途徑掌握轄區適齡兒童數,并加強與托幼機構的聯系,取得配合,做好兒童的健康管理。3、加強宣傳,向兒童監護人告知服務內容,使更多的兒童家長自愿接受服務,并在單位顯著位置告知免費服務內容。4、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在時間上應與預防接種時間相結合。鼓勵在兒童每次接受免疫預防接種時,進行體重、身長(高)測量及化驗等檢查工作,并提供健康指導服務。5、每8、次服務后及時記錄相關信息,納入兒童健康檔案,錄入電子檔案。6、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為兒童提供生長發育與疾病預防等健康指導?;竟残l生06歲兒童健康管理工作流程 五、孕產婦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從事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工作的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并接受過孕產婦保健專業技術培訓,按照國家孕產婦保健有關規范要求,進行孕產婦全程追蹤與管理工作。2、加強與村(居)委會、婦聯、計生等相關部門的聯系,掌握轄區內孕產婦人口信息。3、加強宣傳,公示免費服務內容和服務流程,使更多的育齡婦女自愿接受服務,提高系統管理率。4、將每次保健服務的信息及檢查結果準確、完整地記錄在孕產婦保健手冊和隨訪記錄上,并納入健康檔案9、管理。5、積極運用中醫藥方法(如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產后康復等),開展孕期、產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務?;竟残l生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流程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加強與村(居)委會、派出所等相關部門的聯系,掌握轄區內老年人口信息變化。加強宣傳,告知服務內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務。2、每次健康檢查后及時將相關信息記入健康檔案。具體內容詳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規范健康體檢表。對于已納入相應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務可作為一次隨訪服務。3、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為老年人提供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通過各種方式,每年組織轄區老年人免費進行一次包括血尿常規、10、血脂、肝腎功能、心電圖等的檢查?;竟残l生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流程 七、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由責任醫生負責,應與門診服務相結合,主動與患者聯系,保證管理的連續性。2、隨訪包括預約患者到門診就診、電話預約和家庭訪視等方式。3、可通過本地區門診服務、健康體檢等途徑篩查和發現高血壓患者。并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管理。4、發揮中醫藥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治并發癥中的特色和作用,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開展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5、加強宣傳,告知服務內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務。6、每次提供服務后及時將相關信息記入患者的健康檔案并錄入電11、子檔案。基本公共衛生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流程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責任醫生負責,應與門診服務相結合,主動與患者聯系,保證管理的連續性。2、隨訪包括預約患者到門診就診、電話預約和家庭訪視等方式。3、要通過本地區門診服務、健康體檢等途徑篩查和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轄區內居民型糖尿病的患病情況,并根據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對患者進行管理。4、發揮中醫藥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治并發癥中的特色和作用,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開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5、加強宣傳,告知服務內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務。6、每次提供服務后及時將相關信息記入患者的健康檔案12、并及時錄入電子檔案。基本公共衛生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流程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制度1、由接受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關培訓的專(兼)職人員,開展相關健康管理工作。2、與相關部門加強聯系,及時為轄區內新發現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按時更新。3、隨訪包括預約患者到門診就診、電話追蹤和家庭訪視等方式。4、加強宣傳,鼓勵和幫助病人進行生活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參與社會活動,接受職業訓練。5、及時將轄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錄入數據收集分析系統。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工作流程社區居委會(村委會)主任、村醫、衛生院醫生統計常住人口中重性精神病患者衛生院醫生及村醫負責建立檔案配合精神科的專業13、醫生對病人進行復核診斷及肇事肇禍危險性評估篩查出肇事肇禍傾向者,由個案管理員每月進行一次隨訪和康復指導基礎資料A、B表輸入衛生部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統家庭經濟困難者,經病人或家屬申請、項目辦審核批準,可享受門診免費服藥及免費檢查急性復發或出現嚴重藥物副反應者,立即進行應急處置特別貧困者,應急處置需要住院的,經項目辦批準,可享受免費住院救助十、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工作制度傳染病報告制度 (一)疫情監測與疫情報告屬醫療質量的一部份,要求在做好門診日志登記的基礎上進行疫情報告,報出的卡片上要字跡清晰,項目齊全,不能有錯項或漏項。(二)凡本院的醫生、檢驗、護士及防疫人員均為傳染病法定的報告14、人。 (三)凡確診或疑似、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天花,報告人應及時與本院預防保健科聯系,并在兩小內電話報告開發區疾控中心。、乙類傳染病白喉、乙型腦膜炎、流行腦膜炎、傷寒、鉤端螺旋體、脊髓灰質炎、炭疽、狂犬病、出血熱,報告人應在十二小時內電話報告開發區疾控中心。、其他乙類傳染病、丙類傳染病、開發區疾控中心規定報告的傳染病和電話已經報告的甲乙類傳染病,均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 (四)傳染病的報告要做到“全、快、準”,出院病員應當報轉歸情況。 (五)防疫醫生每日到各科室搜集傳染病登記卡片,傳染病報告人每日填寫傳染病登記卡后,應及時上報本院預防保健科。 (六)防疫醫生應按中國疾控中心規定的格式和日15、期,每日向防疫站報告疫情及及時進行網絡直報;各科室每月堅持自查一次,發現有漏報的傳染病,應當立即補報卡片。傳染病報告和處理服務工作流程 濱海鎮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為全面加強我院衛生應急工作,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嚴重危害,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指導和規范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制定本預案。一、工作原則(一)統一指揮,層層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應急領導小組根據其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實行統一指揮,層層負責,依照響應級別,全體職工參與應急搶救工作,各應急小組根據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全面工作16、。并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二)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防范意識,落實防范措施,做好人員、物資、技術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險因素調查,及時發現、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三)快速反應,依法處置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識別和應急處置能力,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序、有效的開展處置工作。(四)群專結合,科學防控明確專業防控機構與社會組織的職責,發揮社會優勢,相互配合協助,依法、科學、規范、有序地開展應急處理17、工作。二、應急組織與職責(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成立以院長為組長,各科室主任為成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本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的組織領導和統一指揮,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格局。(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小組1、醫療救護組:由業務副院長任組長,住院部內、外科主任、護士長為副組長,住院部全體醫護人員為組員。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人員傷害的現場搶救、運送、診療。2、流調組:由疾控分管副院長任組長,防保科主任為副組長,防??乒ぷ魅藛T為組員。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傳染病、食物中毒、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其他嚴重影響公共健康事件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理,負責健康人18、群疾病預防、健康宣傳和疫情監測等。3、消殺滅組:由疾控分管副院長任組長,防??浦魅螢楦苯M長,防保科、后勤等人員為組員。負責疫源地、醫院及相關公共場所的消殺滅工作。4、衛生監督組:由衛生監督分管副院長任組長,防??浦魅螢楦苯M長,衛生監督工作人員為組員。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處理、控制以及對學校衛生、食品衛生、飲水衛生等進行監督檢查,協助主管部門對事件發生地的食品衛生及醫療衛生機構疫情報告、傳染病防治等防控措施的落實。5、綜合信息組:由辦公室主任任組長,辦公室工作人員、疾控工作人員等為組員。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傳遞、收集、處理、匯總報告等工作。按照有關規定,正確做好輿論導向和信息19、發布工作。6、后勤保障組:由后勤分管副院長任組長,后勤部主任為副組長,醫院后勤工作人員為組員。負責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過程中的藥品、器材及各項物資的準備和供應,維護處置環境的秩序穩定等工作,確保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三、應急聯動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組,按照本預案要求,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實行各工作小組、部門、上下聯動的應急聯動機制,實現搶險救援人力物力調度、事件監測、報警反應靈敏的應急處置快速高效,有效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四、預防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的方針,切實履行應急管理職責,加強日常管理,加大監管力度,從組織、方案、人員、物資等方面做好應急準備,有效防止突發公20、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努力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減少對人民群眾健康、生命安全和社會造成的危害。五、監測建立和完善監測體系,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建立、運行、維護好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監測報告網絡,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日常監測,保證監測質量。六、預警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領導小組根據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等提供的信息,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程度、發展趨勢,及時提出預警級別建議,并上報縣疾控中心和縣衛生局,同時做好應急準備。預警級別分為一般(級)較大(級)重大(級)和特別重21、大(級)四級,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進行預警。預警發布與解除由上級衛生應急指揮部發布和解除。七、報告(一)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的報告制度和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列為突發事件上報告:1、發生或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2、發生或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3、發生或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事件的;(二)報告人醫院所有工作人員為責任報告人。(三)報告時限和程序有上列情形之一者應在2小時內向縣疾控中心和縣衛生局報告。其中發生甲類傳染病、傳染病暴發與流行的疫情,疑似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必須在30分鐘內報告。(四)報告內容和方式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22、執行,報告內容必須詳細。(五)實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在收到信息報告后,及時審核信息的準確性,并對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確認無誤后及時上報。八、應急響應原則應急辦接到上級發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時,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作出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本區域,應相應提高報告和響應級別,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確保迅速有效地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本轄區范圍內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應急領導小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先期應急隊伍按照預案職責分工和有關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應急處理,相互配合,密切協作,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有效控制次生、衍生和23、耦合事件發生。在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立即以最快速度和方式向縣疾控中心和縣衛生局報告。并積極開展先期應急處置工作。(二)開展病人初診、救治和轉診工作。(三)專人負責相關信息的報告與管理工作,按照報告程序,及時報告。(四)配合專業防治機構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設立觀察室,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對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采取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對隔離者定期隨訪。(五)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及其家庭成員進行登記造冊,統計報告基本信息。(六)做好醫療機構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的處理工作。(七)實施應急接種、預防性服藥、現場消殺滅等工24、作。(八)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穩定民心,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應急知識培訓,提高群眾自我防護意識。(九)督促、檢查、指導各單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措施的制定與落實。九、應急響應終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在規定時間內無新病例出現,上級指揮部發出應急結束指令后結束應急狀態。十、保障措施1、通信與信息保障。按照應急管理要求,建立信息平臺,實現醫療救治、疾病控制、衛生監督等之間信息共享,并承擔信息收集、處理、分析、發布和傳遞等工作,確保信息和通信的暢通。2、隊伍保障。建立結構合理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下設應急辦,組建各專業組。3、交通運輸與物資裝備保障。配備必須的個人生活25、用品、后勤保障、通訊、辦公、交通工具和現場快速檢測、藥品器材等裝備,確保應急處置的需要。4、經費保障。醫院要預留一定金額的專項資金,用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采購所需應急物質。5、宣傳培訓與演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利用電視、報刊和印制宣傳資料等向公眾宣傳。建立培訓機制,組織開展應急業務知識培訓與演練,提高應急處置、相互協調、現場控制、緊急救援的綜合能力。6、監督檢查。領導小組按照預案的要求進行監督、檢查、了解、收集和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工作情況,并及時向縣疾控中心和縣衛生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服務工作流程十一、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制度1、負責本鄉鎮、社區食品衛生、學校衛生、生活飲用26、水衛生、醫療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職業放射衛生等摸底調查,建立本底資料檔案。2、協助上級衛生監督機構開展本鄉鎮、社區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領域日常監督檢查,按要求制作現場檢查筆錄或填寫日常監督記錄。3、開展本鄉鎮、社區衛生許可現場初步審查,并出具初步現場審查意見。4、按照上級衛生監督機構的要求負責本鄉鎮、社區管理相對人衛生法律法規和基本衛生知識宣傳。5、按照縣衛生監督機構的要求負責本鄉鎮、社區衛生監督相關信息的收集和報送。6、負責本鄉鎮、社區群眾舉報投訴的登記、報告和協助縣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群眾舉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基本情況調查。7、協助上級衛生監督機構參與本鄉鎮、社區衛生違法案件的初始調查和處理。8、參與上級衛生監督機構在本鄉鎮、社區的衛生專項執法檢查行動。9、完成區衛生監督機構交辦的其他衛生監督工作?;竟残l生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