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就診項目患者跌倒風險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1838
2023-12-15
8頁
113.92KB
1、醫院就診項目患者跌倒風險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目的:落實預防措施減少跌倒/墜床發生率,提醒醫院員工識別跌倒高風險患者,對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預防措施,保證患者安全,防止跌倒/墜床事件的發生。2.適用范圍:針對所有院內的住院和門、急診患者。3.定義:跌倒是指非預期情況下,患者身體的某部分接觸到地面或其他低處。4.權利與責任: 4.1全體員工:協助保持醫院環境安全,防止跌倒的發生;對跌倒患者進行正確處置和匯報。4.2護士:準確及時評估患者跌倒風險,并落實預防措施。4.3保潔員工:保持地面干燥,2、拖地或地面潮濕時及時放置警示標識并及時處理解決。4.4護理部、醫務科:對患者跌倒事件進行監控、分析并反饋,制定相關統一護理措施。5.標準: 5.1門、急診成人患者跌倒風險評估 5.1.1各首診護士、醫生負責門診患者跌倒風險的評估,根據門、急診成人跌倒評估表對每 一位就診患者進行評估,勾選一項或一項以上因素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評估為高風險跌倒患者,在門診病歷中記錄,并在患者左胸口處貼“防跌倒”標識,采 取跌倒/墜床預防措施。5.2門、急診兒童跌倒風險評估 5.2.1根據門、急診兒童防跌倒評估表對每一位患兒進行評估,勾選一項或一項以上因素為 高危跌倒患者。5.2.2如評估為高風險跌倒患者3、,在門診病歷中記錄,在患者左胸口處貼“防跌倒”標識,并采 取跌倒/墜床預防措施。5.3住院病人跌倒風險評估 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14歲)使用Morse跌倒危險因素評分表進行評估,兒童( 14歲)使用HDFS兒童跌倒危險因素評估表進行評估,新生兒(28天以內)均為高風險患 者,需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orse評分45分或HDFS評分12分為高危跌倒患者,應在其床頭懸掛“防跌倒、防墜 床”標識,在腕帶上粘貼警示標識,并采取跌倒/墜床預防措施。所有高危患者需簽署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高危知情及預防告知書。5.4 評估的時機5.4.1門診患者評估時機:門診首診護士、醫生在患者就診前進行評估。4、住院患者評估時機 5.4.2.1首次評估:患者入科后接診護士立即評估,并在入院8小時內完成記錄。5.4.2.2再次評估: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進行再評估;非高?;颊呙恐苓M行一次再評估。 當患者出現下列情況時需再次評估:病情變化(如手術后,意識、活動、自我照護 能力等改變)、使用鎮靜、止痛、安眠、利尿、降壓、降糖等藥物時、跌倒后跌倒 風險因子發生改變時每天評估一次。每次評估后要在評估欄內記錄評估分數,填寫 日期、時間并簽名。 5.5跌倒的預防5.5.1門診患者預防措施5.5.1.1家屬全程陪同(必要時在外等候)5.5.1.2意識障礙者,必要時給予保護。5.5.1.3頭暈、頭痛時避免活動,在候診時多5、休息,做好提前看診安排,行走時必須他人攙 扶。5.5.1.4正確使用輔助器并做好安全防護。5.5.1.5保持地面干燥勿在潮濕地面行走,勿赤腳。5.5.1.6保持候診區光線充足(癲癇發作除外)。5.5.1.7清除區域多余障礙物、保持通道無障礙暢通,各種標示明顯。5.5.1.8使用特殊藥物時,告知病人及家屬藥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5.5.2住院患者預防措施5.5.2.1全面的環境安全5.5.2.1.1全院工作人員對有跌倒、墜床高風險患者應予特別關注,發現引起患者跌倒、 墜床高危環境和設備因素時,應及時通知后勤保障部處理。5.5.2.1.2保持醫療區域、公共區域光線充足,地面干凈不潮濕,通道無障礙物6、;公共 衛生間地面粘貼“小心地滑”標識,以提醒患者。5.5.2.1.3拖地或地面潮濕時及時放置“小心地滑”警示標識。5.5.2.1.4護士保障床輪剎車固定,正確使用輪椅、便椅,確?;颊甙踩换颊咝菹r 將床欄拉起,床的一側要保留足夠的空間,告知起床三慢的注意事項。5.5.2.1.5衛生間設應急呼叫鈴,以備患者在衛生間內發生意外時應急使用。5.5.2.1.6病房呼叫鈴放于住院患者易取位置,及時回應患者的呼叫。5.5.2.1.7特殊單元(手術室、急診患者等),應遵照以上內容執行。5.5.2.2 患者服裝上的注意事項5.5.2.2.1避免穿大小不合適的鞋和衣褲。5.5.2.2.2選擇防滑底的鞋。5.7、5.2.2.3選擇適當的病員服,防止踩到褲腳而摔倒。5.5.2.3 有效安全地使用工具及康復器械5.5.2.3.1使用床欄、扶手等輔助設施。5.5.2.3.2臥床時加用護欄,離床活動時應有人陪護,教會患者使用合適的助行器具。5.5.2.3.3對于能夠獨立行走的患者,要把輔助行走的工具放在患者能伸手夠到的地 方,如果患者經常使用眼鏡和助聽器,在行走時也要戴上。5.5.2.3.4使用平車、輪椅時,在移動患者時不要忘記剎車。坐輪椅時,要關上輪椅閘, 將腳踏板打開,使腳踩在踏板上。盡量調整坐姿,以保證坐得安穩,起立時 輪椅的腳踏板必須立起。過斜坡時要倒推輪椅,必要時保護帶固定。以保障 患者在搬運和轉運8、過程中的安全。5.5.2.4特殊人群及特殊單元的注意事項5.5.2.4.1對使用增加跌倒風險的藥物時,醫生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需進行告知和宣教。5.5.2.4.2對頭暈、暈眩、體能虛弱、步態不穩患者做好陪同人員的宣教,確保其安全, 必要時醫護人員或志愿者協助,住院患者確保其臥床休息。5.5.2.4.3妊娠婦女、兒童患者,做好陪同人員的宣教,確保其安全。5.5.2.4.4躁動不安者專人陪護,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墜床的發生。 5.5.2.4.5患者通過救護車送到其他醫院,或進行放射、檢查時,注意搬運途中及轉交 接過程的患者的安全。在狹窄的檢查臺上檢查或翻身活動時,注意做好保護, 防止墜床跌倒的發生。59、.5.2.4.6對于手術,意識不清醒的患者,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做好保護措施。5.6跌倒患者的處理5.6.1門、急診患者發生跌倒,應立即通知就近醫護人員,由醫護人員評估患者的神志、瞳 孔、生命體征及受傷情況,根據病情送診間或急診妥善安置。5.6.2住院患者及手術患者發生跌倒,護士立即評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及受傷情況并 妥善安置;緊急情況立即予處理,如吸氧、建立靜脈通路、體位等;及時通知主管醫師, 匯報跌倒經過及受傷情況,確認有效醫囑并及時執行,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并觀察病情變化。 夜間通知值班醫師。5.6.3將患者的跌倒經過、受傷部位及伴隨癥狀與體征、相應處理等情況,準確、及時地記錄10、; 門、急診患者記錄在門急診病歷上,急診留觀、住院患者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5.6.4評估與分析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加強防范;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與安慰, 避免醫患沖突。5.7事件上報5.7.1門診患者發生跌倒上報:員工發現跌倒,發現人員負責上報;患者家屬發現跌倒,白天(8: 00-17:30)通知門診導診臺護士,夜班時間(17:30-次日8:00)通知急診科,由導診 臺護士或急診科工作人員填寫不良事件報告表并在24小時內上報。5.7.2住院患者、急診患者發生跌倒,需向科主任/護士長匯報跌倒情況,記錄事件經過,全科 人員討論分析此事件的原因,由發現跌倒人員在24小時內填寫不良事件報告表11、并上 報護理部。5.8 跌倒預防措施的監控和管理5.8.1護理部、科室護士長定時檢查病區安全隱患、患者跌倒風險評估準確率和高危跌倒患者 預防措施落實情況。5.8.2住院跌倒高風險患者:在床頭及病歷掛“防跌倒”標識,手腕帶貼防跌倒標識;對患者 及家屬做好預防跌倒的宣教,責任護士每日進行評估。5.8.3由護理部、醫務科對患者跌倒事件進行監控、定期分析并反饋。5.9跌倒傷害程度分級5.9.1無傷害。輕度:不需要或稍微治療與觀察,如:擦傷、挫傷、不需縫合的皮膚小裂傷等。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縫合或夾板等醫療或護理的處置或觀察,如:扭傷、大或深的 撕裂傷、小挫傷、燙傷,手指短骨骨折不經特殊處理、愈合不影12、響功能者等。重度:需要醫療處置及會診、轉院治療,如:軀干及肢體長骨骨折、意識喪失、精神或 軀體狀態改變等。6.流程:6.1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的管理流程(附件一)6.2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等意外事件報告、處理流程(附件二)6.3門診患者跌倒評估、預防與處理流程(附件三)7.相關文件: 7.1 墜床高危知情及預防告知書8.使用表單: 8.1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記錄表A-1030000-0001-001/18.2 高危跌倒申報及監控表A-1030000-0001-002/18.3 門、急診成人跌倒評估表A-1030000-0001-005/1 附件一: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的管理流程附件二: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等意外事件報告、處理流程附件三:門診患者跌倒評估、預防與處理流程1. 門、急診成人患者:門、急診成人跌倒評估表評估。2. 門、急診兒童:門、急診兒童跌倒評估評估表評估。評估患者跌倒風險因素 確定跌倒高風險人群 啟動預防跌倒防范措施發現患者跌倒評估病情、護送至診間或急診室進一步處理跌倒發生時間段晚夜班(17:00-次日8:00)白天(8:00-17:00)1 報告門診導醫臺護士 報告急診室護士記錄患者跌倒、墜床事件全過程,分析原因,發現跌倒人員24小時內上報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