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手術項目心血管內科介入及工作流程管理制度(3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2090
2023-12-15
34頁
142.32KB
1、醫院手術項目心血管內科介入及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心血管內科介入管理制度31嚴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適應癥及禁忌癥33每個介入診療的病人術前認真完成風險評估及安全核查工作35嚴格規范手術操作,術中加強監測37每次操作后作好終末消毒處理。610保證新風機暢通。6放射安全防護規章制度79.放射工作人員按國家規定實行輪休,療養等。82、醫院廢物的收集113、醫療廢物的運送124、醫療廢物貯存與處置125、人員培訓和職業安全防護131. 在科主任和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13DSA室工作人2、員崗位職責16一、 目的18二、 總則18三、 故障處置流程191、設備報修和故障排除192、患者分流193、崗位調整和人員安排20一、護理評估214、評估室內氧氣是否關閉,有無易燃,易燃物品。22二、操作步驟226、儀器關閉后放電除顫。229、持續心電監護,按持續心電監護常規。22三、健康指導222、電除顫后,應臥床休息。23 心血管內科介入管理制度1嚴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適應癥及禁忌癥2對每個介入診療的病人進行術前討論及分析,提出最佳手術方案,對可能發生的介入診療并發癥與其他意外,做好應急預案3每個介入診療的病人術前認真完成風險評估及安全核查工作4根據衛生廳的要求,按介入人員的準入資格3、,分級開展介入診療工作。5嚴格規范手術操作,術中加強監測6 術后加強監測,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加強護理,知道康復運動7及時完成介入病人的資料登記及網報8術后定期隨訪一次性器材管理制度 1、DSA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由采購部統一集中采購,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購入。2、醫院采購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必須從取得省級以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和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批件的生產企業或取得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的經營企業購進合格產品;進口的一次性導管等無菌醫療用品應具有國務院藥品監督部門頒發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3、每4、次購置,采購部門必須進行質量驗收、訂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賬號應與生產企業、經營企業相一致,并查驗每箱(包)產品的檢驗合格證、生產日期、消毒或滅菌日期及產品標識和失效期等,進口的一次性導管等無菌醫療用品應具滅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標識。4、醫院保管部門專人負責建立登記帳冊,記錄每次訂貨與到貨的時間、品名、規格、數量、生產廠家、供貨單位名稱及其生產/經營許可證號,供需雙方經辦人姓名等。5、物品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墻壁5CM,距天花板50CM,不得將包裝破損、失效、霉變的產品發放至使用科室。6、科室使用前檢查小包裝有無破損、失效、產品有無不潔凈,專人負責領取、驗收5、登記。7、使用時若發生熱原反應、感染或其它異常情況時,必須及時留取樣本送檢,按規定詳細記錄,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采購部門。8、醫院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質量可疑產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報告當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并及時昭回,不得自行作退、換貨處理。9、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后,由專人負責集中回收,并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重復使用和回流市場。10、醫院感染管理科須履行對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采購、管理和回收處理的監督檢查職責。消毒隔離制度1嚴格執行總則和手術室消毒隔離管理細則。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2設專人負責管理,術前必須穿手術衣,戴口罩和防護眼罩,帽子,6、洗手(按外科手術洗手規程)。3凡規定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物品不可回收再用,一次性使用導管不得重復使用,醫用污染垃圾扔入黃色污物袋按規定統一處理。4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的藥產品,其說明書未規定一次性使用的導管,應按去污染,清洗,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 (1)導管應編號,記錄使用情況。 (2)用過的各類導管經高效消毒劑消毒后用高壓水槍沖洗。 (3)檢查導管的長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鏡檢查有無裂痕,管腔有無阻塞。 (4)用加酶劑浸泡,清洗,凈化水高壓沖洗,高壓氣槍干燥。 (5)用密封袋密封,環氧乙烷滅菌,監測合格,注明滅菌日期及失效期。 (6)電極導管要檢查測試導電性,并記錄結果。 (7、7)傳染病人用過的導管不得重復使用。 5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每周大掃除一次,保待室內清潔干燥。 6隔離病人所需的一切用品必須與普通病人分開放置,使用,處理。 7每次操作后作好終末消毒處理。 8常規每天空氣消毒一次;必要時隨時消毒,并記錄在冊。每月空氣培養一次,如不合格時,應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處理。 9每月監測:手指,空氣,消毒液,操作臺,醫用器材(熏蒸,浸泡)。 10保證新風機暢通。放射安全防護規章制度l、放射科X線輻射防護工作由科主任負責,科室指定兼職人員協助科主任做好X線輻射防護工作。2、放射科工作人員要增強放射防護意識和責任性,在放射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守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8、優化的原則。科室定期組織對放射科診療場所、設備和人員進行放射防護檢查。3、放射診斷工作人員必須按要求具備相應的資質;各級各類人員應熟悉放射設備的主要結構和安全性能,確保設備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發生。4、放射科各X線檢查室、控制室的輻射防護必須達到國家要求;放射科診療場所必須設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和工作指示燈;放射科診療場所必須配備工作人員和受檢者防護用品。5、在放射檢查前應事先告知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在登記室、X線檢查室設置告示牌。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X線檢查前,應問明是否懷孕;非特殊需要,對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齡婦女,不得進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檢查;在放射檢查中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9、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在不影響診斷的前提下,攝片、透視、介入治療等盡可能采用高電壓、低電流和小光圈。6、操作人員在放射檢查前應關閉檢查室門窗,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檢查室;確實因病情需要,必須陪同檢查者,應給予必要的防護用品,陪同人員應盡量遠離X線球管。7、技術人員要嚴格執行各種放射設備操作規程,確保影像質量,減少廢片,避免重復照射。有條件的單位盡可能采用數字化X線檢查,減少輻射。8、放射科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應佩帶個人計量儀,接受專業及放射防護培訓;定期健康檢查,醫院建立個人計量、職業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訓檔案。9.放射工作人員按國家規定實行輪休,療養等。設備使用制度(1) X線機必須由放射科熟悉機器性能具10、有相應資格的操作人員操作,放射科醫師和技術員應了解機器使用方法,嚴格遵守操作常規,避免因不當使用而引起的機器故障。(2) CT,MRI工作人員必須持有衛生部頒發的大型醫用設備CT,MRI“上崗合格證”。(3) 機房工作人員每天上班前需按有關規定和程序測試機器的基本功能并做好測試記錄,保證設備正常開機使用。做好基架,床面及控制臺的清潔工作,檢查機房內配備的輔助用品及防護用品等,做好檢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4) 按照影像操作規程及設備使用方法,擺放病人正確的體位,設置合理的檢查條件和參數,以保證得到符合診斷要求的影像檢查資料。(5) 設備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是否正常運轉,有無異常現象,如發現有異常的聲11、音,氣味和任何故障應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維修人員到場檢查。(6) 其他科室醫師使用本科設備需得到放射科同意,事先預約,由放射科工作人員知道使用,使用完畢應經放射科人員進行驗收后方可離開機房。(7) 每日工作結束后,將設備恢復至初始位狀態,并做好設備的使用記錄。(8) 工作結束后,清點機房內的防護用品及輔助用品。做好設備和機房的清潔工作。設備維修保養制度(1) 放射科機器維修,保養工作,由設備科或放射科專職維修人員負責。(2) 放射科的檢查設備需有日常運行情況,故障和維修記錄。(3) 定期進行機器的檢查,保養和清潔工作。(4) 設備發生故障時,維修人員應隨時相應,立即檢修,盡可能排除故障。不能修復12、時,立即與設備科(處)和設備供應公司維修人員聯系,并即使向科主任匯報和說明情況。(5) 督促本科醫技人員嚴格按操作規范使用設備。(6) 每周巡視所有設備運行情況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1、 醫療廢物的分類:醫療廢物包括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化學性廢物等。2、醫院廢物的收集1)醫療廢物先由產生科室分類收集,再由后勤處專人每日上、下午各收集1次。2)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等廢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藥物性廢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廢物。3)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不包括細胞遺傳毒性)廢物分別裝入黃色廢物袋內;SARS等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使用雙層黃13、色廢物袋,注明“高度感染性廢物”,并及時密封。4)廢棄的細胞遺傳毒性、放射性等藥品及其相關的廢物裝入紅色廢物袋內。5)損傷性廢物裝入防滲透、防銳器穿透的密閉容器內。6)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包裝袋3/4時,將包裝的袋口封嚴密,外貼醫療廢物專用標簽,并注明產生科室、日期和廢物類型。7)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療廢物按“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執行。8)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排泄物,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3、醫療廢物的運送1)醫療廢物的運送由后勤處指定專人負責。2)運送人員每天從醫療廢物產生地點將分類包裝的醫療廢14、物運送至醫院內醫療廢物暫時貯存點。3)運送人員在運送前,先檢查包裝物的標簽及封口等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將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運送至暫時貯存點。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4)運送工具專用,每次用后在醫療廢物暫存處消毒后再清潔,用1000mg /L有效氯消毒液噴灑消毒,半小時后清洗。4、醫療廢物貯存與處置1)醫療廢物由后勤處專人負責保管;轉交市定點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焚燒處理。2)醫療廢物必須存放在專用貯存房內;有防鼠、防蚊蠅、防蟑螂的安全措施;并設有明顯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3)嚴格實行醫療廢物轉移聯單制度。醫療廢物轉移聯單由臺州市醫療廢物處置中15、心和我院醫療廢物專職人員交接時共同填寫,資料保存5年。4)醫療廢物轉運出去后,及時對貯存點、設施進行消毒、清潔處理,即每日廢物轉運后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噴酒消毒,半小時后清掃沖洗。5)放射性廢物按時間順序有規律地集中存入廢源室10個半衰期后,方可按本規定處置。5、人員培訓和職業安全防護1)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理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要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2)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理工作人員要加強自身防護,工作時應戴防護手套、口罩、穿工作衣褲等防護用品。遇SARS時,按SARS相關要求執行。3)運送人員每年體檢1次。介入診療護理工作制度1. 在科16、主任和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2. 進入導管室的工作人員必須遵守導管室各項規章制度。按規定更換導管室所備衣、褲、口罩、帽、鞋,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3.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保持導管室安靜,做好導管室的清潔、消毒、隔離工作,和院感管理工作,每月進行空氣培養一次并有記錄。4.配合專業醫師進行各種介入診療手術和急、重、危病人的搶救,準確、及時傳遞術中所需藥品、器材。做好介入診療病人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5各種藥品、醫療器械、物品標簽清晰、定點、定位、分類放置、專人保管、及時出入庫和整理補充,保持清潔有序,用后放回原處,定期檢修保養并記錄。6.醫療廢棄物按要求做毀形處理后分類密封包裝,由專門機構統一17、回收焚燒處理。7.導管室物品一般不外借,特殊情況經科主任同意,辦理借用手續,并及時索回。導管室護士職責 1、在護理部主任(門診護士長)和科主任領導下工作。負責日常導管室內管理。2、認真執行各項護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正確執行醫囑。準確及時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3、接診介入治療病人,校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床號、手術名稱、各種藥物試驗結果、皮膚準備情況。重危病人和特殊治療經測心率、呼吸、血壓和心電監護。4、術前引導病人臥于檢查床,術后協助搬送病人。5、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遵守“導管室消毒隔離制度”,督促無菌操作,并作好記錄。6、做好病人心理護理,術中巡18、視觀察病人血壓,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積極配合作好搶救工作。 7、每日清點各種藥品、搶救器械,發現缺少、故障及時通知有關人員。 8、介入治療前鋪好床單、枕頭,準備好手術包、手術器械,術后及時清理房間,物歸原處,做好房間消毒。 9、指導工人搞好衛生,垃圾分類處理。DSA室工作人員崗位職責l、在科主任領導下,導管室內機器(附屬設施)、器械(導管)等分別由技師和醫師專人負責,分別做好機器和器械的維護、保養和維修工作,保證導管室的正常和應急運轉。2、DSA的三套人員(醫師、技師和護師)均應相對國定,定用輪轉,確保其工作程序的穩定性和持續性。3、導管室醫師應事先了解患者病情,嚴格掌握適應癥和禁忌癥,操作時19、必須符合醫療規范。護師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接患者時要攜帶病歷、影像資料并核對患者的姓名、年齡、床號、手術名稱、術前準備、術中用藥及有關用藥的試驗結果。技師在造影前必須檢查確保機器(注射器等)正常工作。4、導管室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以手術室標準進行消每隔離。5、工作結束后醫師應密切觀察患者術后情況并及時寫好醫囑、制作影像圖片和報告,技師復位機器和整理機房,護師清理、消毒器械,每天對導管室進行常規紫外線照射、消毒30分鐘,每月空氣培養一次,負責工作日志,定期小結交班,向科主任匯報。大型醫療設備故障應急預案 一、 目的本預案主要是針對放射科大型醫療設備突發故障時及時調整工作流程,完成相應20、的醫學檢查,保證正常的診療秩序,杜絕差錯,提高服務質量。二、 總則當出現大型醫療設備突發故障時,首先應由相應崗位上機醫師和技術人員進行簡單處置,內容包括:(1)暫停檢查;(2)將患者轉移至非工作區域;(3)進行包括重新啟動在內的簡單故障排除方法。同時應通知:(1)當天備班科主任;(2)住院總醫師;(3)相關技術組長;(4)科室機修組。如簡單處置后,設備能夠正常運轉,則恢復檢查流程;如設備無法正常運轉,則進入突發故障處置流程。三、 故障處置流程本流程包括:1、設備報修和故障排除環節;2、患者分流環節;3、崗位調整和人員安排環節。1、設備報修和故障排除由當天該崗位上機醫師和技術員上報技術組長和科機21、修組,由后者向相應的設備供應商報修,同時由后者進行設備故障和維修記錄。本記錄應包括:(1)報修設備名稱;(2)故障內容:時間、有無誘因、故障狀況、報修時間、報修人;(3)設備維修狀況、更換零配件、修復時間、工程師、有無保修期限、科室驗收人。2、患者分流在發生設備故障后,由當天該設備上機醫師、技術人員和相關護理人員組成現場處置小組,共同完成患者分流和相應解釋工作。小組在故障設備工作區域保留一名工作人員,其他人員應一次陪同患者至其他設備工作區域完成檢查。如有危重病例(昏迷、采用生命支持設備、重度顱腦外傷及其他生命體征不穩定病例),則由上機醫師負責通知臨床相關醫師,共同完成轉診并做好記錄。患者接收區22、工作:鑒于患者分流會造成接收區域病例等候時間延長,因此現場處置小組人員應做好接收區域患者解釋工作。然后按照患者病情輕重等級安排檢查順序。3、崗位調整和人員安排在發生設備故障后,現場處置小組成員除一人留守外,其余人均參加接收區工作。故障設備上機醫師:協助接收區域上機醫師共同完成檢查并負責協助診斷醫師完成工作。故障設備診斷醫師:共同完成接收區診斷報告,如有急診診斷醫師,則仍同樣完成急診報告(半小時內);故障設備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協助完成相應工作。由住院總醫師負責相應人員的協調工作。4、如出現有兩臺及以上同類設備同時出現突發故障并無法及時修復時,則有科主任和住院總醫師共同負責進行病例分流和流程調整23、。類別 影像中心DSA護理常規 生效日期 2004.1部門 影像中心DSA 修改日期 2010.4題目 電除顫護理常規 頁 數 一、護理評估1、評估患者的脈搏,心律,意識狀態等,了解心律失常的類型。如心室顫動。心室撲動。心房撲動或無脈性心動過速。2、評估患者年齡,心前區皮膚是否完整,身體上是否有金屬飾物,心臟起搏器。3、評估除顫器,心電監護儀等搶救設備劑藥物是否齊全,并置患者床旁。除顫前應摘掉身體上的金屬飾物。4、評估室內氧氣是否關閉,有無易燃,易燃物品。二、操作步驟1、向患者家屬說明病情,電除顫的目的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2、連接除顫器電源,打開除顫器。3、提醒除患者以外的所有人員離開病床。424、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安放電極,分別為胸骨右緣第二肋間,心尖部,貼緊胸壁皮膚。電極板上均勻涂電凝膠或胸部敷蓋濕鹽水紗布。5、按年齡選擇除顫能量,充電,按心律失常肋下選擇同步或肺同步除顫。6、儀器關閉后放電除顫。7、觀察心電圖是否復律,未復律的可再次適當增加除顫能量再次除顫。8、除顫后,觀察患者是否發生低血壓、高血鉀、肺水腫、周圍動脈栓塞、皮膚灼傷等并發癥,以便及時處理。9、持續心電監護,按持續心電監護常規。三、健康指導1、向患者說明施行電除顫后,如出現頭昏、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及時報告醫護人員。2、電除顫后,應臥床休息。 除顫儀操作流程 插上電源開除顫儀,確認關閉同步鍵確定心律:室顫、無脈搏25、室速充電:按充電按鈕,除顫儀自動充電至顯示屏顯示到所需值清場:確認沒有人接觸床邊選擇Paddle導聯,以便快速察看心律涂導電糊:導電糊均勻涂在電極板上或用生理鹽水紗布包裹選擇合適能量:單向波:360J 雙向波:方形去極波150-200J 兒童:首次2J/Kg,后續電擊的能量為4J/Kg放置電極板:分別置于胸骨右緣第二肋間及左腋前線第五肋間放電:雙手同時按壓放電鍵注:除顫儀到位前,持續有效的CPR。除顫后緊接著5個循環CPR,再評估節律,按需要決定是否再次除顫。操作者的手應保持干燥,不能用濕手握電擊板。放電時在電擊板上應施加一定的力量,使電擊板與病人皮膚密合,以保證較低的阻抗,有利于除顫成功,同26、時也避免灼傷病人皮膚。導電糊不應涂在兩電擊板之間的胸壁上,以免除顫無效。胸部有植入性裝置時,電擊板應該放在距該裝置(2.5cm)的位置,除顫后應檢查其功能。切忌將電極板直接放在治療性貼片、監護儀貼片、導聯線的上面。病人大量出汗,則在除顫前,應迅速將病人胸部擦干。類別 影像中心DSA應急流程 生效日期 2004.1部門 影像中心DSA 修改日期 2010.4題目 心肺復蘇急救流程 頁 數 1/1 ICU繼續觀察治療腦復蘇:低溫、脫水、護腦、催醒評估生命體征、尿量、血氣維持心肺腦腎及內環境平衡除顫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復蘇藥物機械通氣建立靜脈通路,心電監護,識別有無室顫、心律失常繼續復蘇:按壓/通氣27、=30:2尋找病因,鑒別診斷,積極處理通知麻醉科進行氣管插管心臟按壓:100次/分,無評估頸動脈搏動,在10秒內無球囊面罩2次呼吸評估呼吸:看、聽、感覺,5-10秒3L法,5-10秒清除口腔異物開放氣道:仰頭抬頜法下頦前沖法無安置體位:去枕仰臥位評估病人反應:拍肩膀大聲詢問叫幫助病人家屬呼救類別 流程 生效日期 2004.1部門 影像中心DSA 修改日期 2010.4題目 醫療廢棄物處理流程 頁 數 1/3主任簽名: 護士長簽名: 類別 護理管理 編號 部門 護理部 生效日期 2010.8題目 介入術后股動脈拔鞘配合流程 修改日期 2010.8頁數 1/1 術后24小時內拔鞘病情變化根據醫囑相28、應處理根據醫囑松膠布,去沙袋 協助醫生寬膠布交叉固定,沙袋壓迫拔鞘時穿刺點上方用手掌或拇指用力按壓直至無活動性出血拔鞘時心電監護,觀察生命體征及血管迷走神經反應(胸悶、出汗、惡心、嘔吐)拔鞘前建立靜脈通道,評估生命體征并記錄準備用物:藥物(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沙袋、膠布等 類別 影像中心DSA應急流程 編號 部門 影像中心DSA 生效日期 2008.7題目 設備故障應急流程 修改日期 2010.4儀器上掛“儀器故障”并做好交接班更換同類儀器呼叫沈健685331按照儀器操作程序排除故障設備故障 頁碼1/1永久起搏器植入術護理配合流程術前一天對介入手術病人進行隨訪指定時間接病人入介入手術室、安置手術體位做好術中所需的一切準備接監護、建立靜脈通路配合介入醫生手術、傳遞術中所需的穿刺鞘起搏電極起搏器藥品等、觀察病情術畢拔鞘、協助壓迫包扎穿刺點護送病人、做好交接分類清理醫療廢物、毀形、清潔消毒手術器械及手術環境術后隨訪、評價做好出入庫登記、一次性介入器材使用及植入物使用登記協助醫生進行起搏閾值測定和心肌阻抗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