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館經營發展衛生消毒項目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2127
2023-12-15
4頁
71KB
1、游泳館經營發展衛生消毒項目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游泳館衛生管理制度 游泳館的衛生管理:定期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潔與經常進行的藥物處理相結合,保障游泳館的清潔衛生;相關管理人員要經常清掃游泳池的周圍,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雜物損傷人體或影響水質;水質的衛生管理;確保水池無雜物、無漂浮物;要按要求對水池進行消毒。 一、循環凈水和消毒設備 (一)、游泳池應當安裝循環凈水和消毒設備,并能滿足水質處理的要求。游泳場所水質循環凈化消毒設備應保持齊全完好,建立定期檢查和維修制度,做好經常性檢查、保養和維修并作好記錄。2、發現問題及時檢修,發生故障時應有應急處理措施,確保各類設施設備正常運行,保持良好狀態。 (二)、循環凈水和消毒設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設備安全可靠、操作和維修方便; 2)計量裝置的計量準確,且靈活可調; 3)投加系統能自動控制,且安全可靠; 4)加氯機至少設置一套備用,加氯機應有壓力穩定且不間斷的水源,加氯機的運行和停止應與循環水泵的運行和停止設聯鎖裝置。 二、游泳池水消毒 (一)、消毒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殺菌消毒能力強,并有持續殺菌的功能; (2)對水和環境無污染,不改變池水水質; (3)對人體無刺激或刺激性較小; (4)對建筑結構、設備和管道腐蝕性小。 (二)、在有條3、件和需要的情況下,可采用臭氧、紫外線或其它消毒方法。采用臭氧或紫外線消毒時,還應輔以氯消毒,以保持消毒的持續性。 (三)、游泳池水(包括兒童涉水池連續供給的新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離余氯量為0.30.5毫克/升計算確定,浸腳消毒池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離余氯量為510毫克/升計算確定,加藥時間最好在開放前12小時進行。游泳場所開放時,要定期測定游泳池水余氯,并做好記錄。有條件的,室內游泳場所開放時,每2小時測一次余氯;室外游泳場所開放時,每小時測一次余氯。 三、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長藻類,池水中應加進除藻劑。若使用硫酸銅,其最大加藥量不應超過1.0毫克/升。 四、游泳場所消毒 (一)每班開場和散場后均4、應對游泳池外、池邊走道及衛生設施進行清掃、擦洗或沖洗一次。發現有污染時,可用濃度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洗。急救室應定期清潔消毒。 (二)淋浴室應經常刷洗,地面可使用濃度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消毒。 (三)更衣柜應于每日開放結束后做好清潔消毒,可用濃度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洗。 (四)公共衛生間(廁所)和垃圾箱(桶)應每天及時清洗,定期使用濃度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 (五)集中空調系統要求進行定期清洗和消毒。其他飲水、消毒、搶救等設施設備應定期做好清潔消毒。 五、注意事項 (一)消毒劑應到證5、照齊全的生產廠家或經營單位購買,采購時應建立驗收制度并做好記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索取檢驗合格證和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或有關產品衛生許可批件。 (二)消毒劑置有蓋容器中密封保存于通風、干燥、陰冷、避光處;建立消毒劑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要詳細記錄入庫消毒劑的名稱、數量、產地、進貨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包裝情況、索證情況等,并按入庫時間的先后分類存放。 (三)在消毒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如有條件,配制時可戴眼罩。六、公共衛生注意事項 游泳池工作人員每年開館前須進行體檢,持健康合格證才能上崗工作,并定期接受衛生知識培訓;嚴禁患有肝炎、心臟病、高血壓、皮膚癬疹(包括腳癬)、重癥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性病、精神病及酗酒者入場游泳;游泳者更衣后須經保持余氯0.6毫克升的浸腳、消毒池洗腳、淋身后才可光腳上池面,不得穿任何鞋上池面,以免污染池水;固定專人負責游泳池的池水消毒,于每場前測余氯一次,保持控制余氯在0.3-0.4毫克升之間;用PH試紙測水質PH值,保持控制PH值在6.5-8.5之間,保證池水的消毒;浸腳消毒池池水每四小時更換一次,余氯含量應保持在510毫克/升;工作人員隨時消除水中污物,每天停場后徹底清掃池邊走道、出發臺、廁所、淋浴室和更衣室,保持清潔無異味。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