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公司運輸設備、刮板輸送機及轉載機管理制度匯編(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2666
2023-12-18
22頁
149.07KB
1、煤礦公司運輸設備、刮板輸送機及轉載機管理制度匯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運輸設備】一、緊固件 累紋連接件和鎖緊件必須齊全,牢固可靠,螺栓頭部和螺母不得有鏟傷和棱角嚴重變形.螺孔亂扣、禿扣時,在不影響機體強度的前提下,允許擴孔,增大螺栓直徑。螺母必須擰緊.螺栓的螺紋應露出螺母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的墊圈來減少螺栓伸出長度。螺紋表面必須光潔,不得用粗制螺紋代替精制螺紋。同一部位的緊固件規格必須一致,材質應滿足設計要求。主要連接部位或受沖擊載荷容易松動部位的螺母,必須使用防松螺或其它防松裝置。螺栓不得彎2、曲,螺紋損傷不得超過螺紋工作高度的一半,且邊疆不得超過一周。連接件螺栓的螺紋在孔內部分不得少于兩個螺距。沉頭螺栓擰緊后,沉頭部分不得凸出連接件的表面。使用花螺母時,開口銷應符合要求。使用止動墊圈時,包角應穩固;使用鐵絲鎖緊時,其拉緊方向必須和螺旋方向一致,接頭應向內彎曲。彈簧墊圈應有足夠的彈性(自由狀態開口重疊部分不得大于墊圈厚度的一半)。螺栓頭部或螺母必須和相接觸的部件緊貼。如該處為斜面時,應加相同斜度的斜熱。二、鍵和鍵槽鍵的表面應光滑平整,四角倒棱,材質的抗拉強度不要低于45號鋼的強度。鍵和鍵槽之間不得加墊。平鍵鍵槽磨損后,允許加寬原槽的5%。輪與軸的鍵槽寬度必須一致。鍵裝入鍵槽后,其工作3、面應貼合緊密,接觸均勻;非工作面應按規定留有間隙。矩形花鍵及漸開花鍵的接觸齒數應不少于2/3。鍵齒厚的磨損量不超過原齒厚的5%。三、軸和軸承軸不得有裂紋、嚴重腐蝕或損傷,直線度應符合技術文件規定。軸頸加工修整量不得超過原軸頸的5%。軸與軸孔的配合應符合技術文件要求。超差時,允許采用涂鍍、電鍍或噴涂工藝進行修復。在強度許可的條件下,也可采用鑲套處理,但不得用電焊修理。軸頸的圓柱度,除技術文件規定者外,應不大于表211的規定。表211 軸頸的圓度及圓柱度 mm軸 頸直 徑80120801208012080120圓度和圓柱度軸頸曲軸頸0.0150.0220.0180.0250.0200.0290.04、230.032滑動軸承:滑動軸承的工作表面不得有裂紋、傷痕、重皮、點蝕或剝落;局部出現溝痕或損傷時,允許修復使用,修復后的表面粗糙度、圓度、圓柱度應不大于原設計的要求。軸頸與軸瓦的頂間隙,應符合表212的規定。軸瓦的側間隙約為頂間隙的1/2。表212軸頸與軸瓦的頂間隙 mm軸 頸配 合 間 隙最 大 磨 損 間 隙30505080801201201800.0500.1280.0600.1520.0720.1800.0850.2110.200.250.300.35軸瓦與軸頸的承載部分應有90120的弧面角度接觸,其接觸長度不得小于軸瓦長度的80%。滾動軸承:軸承元件不得有裂紋、傷痕、銹斑、剝落、5、點蝕或變色,保持架完整無變形,轉動靈活,無異響。軸承內圈與軸頸、軸承外圈與軸承座的配合應符合技術文件要求;無具體要求時,應分別參照表213和表214的規定執行。表213軸承內圈與軸頸配合(k6) mm軸 承 內 徑配 合 盈 量30505080801201201800.0020.0300.0020.0360.0030.0450.0030.053表214軸承外圈與軸承座配合(J7) mm軸 承 外 徑配合間隙(+)或盈量(-)508080120120150150180180250 250315+0.031-0.012+0.037-0.013+0.044-0.014+0.051-0.014+0.06、600.016+0.0710.016滾動軸承向磨損極限應不超過表215的規定。表215 軸承徑向磨損間隙 mm軸 承 內 徑磨 損 極 限 間 隙30505080801201201800.150.200.250.30 安裝圓錐滾柱軸承時,必須用墊調整軸向間隙,使其符合設計圖紙要求;無規定時,應符合表216的規定。表216 圓錐滾柱軸承軸向間隙 mm軸 承 內 徑軸 向 間 隙30505080801200.050.120.060.140.070.17裝配軸承時不得沖麻面或加墊;軸頸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軸承座孔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裝配時應將軸承上注有字樣的端面朝外,軸承必須緊貼在軸肩或間隔套上7、,不得有間隙(可調整的軸承例外)。軸承裝配后應按規定加注適量的潤滑脂或潤滑油,用手轉動時軸承應能輕快、靈活轉動;運行時應無異響或異常振動。滾汗軸承的表面不得有劃痕或退火現象。拆卸時不得混套,應原套裝在原軸上。同一組滾針的直徑差不得超過0.005mm。滾針直徑磨損量不得超過0.02mm。四、齒 輪齒 輪:齒輪不得有斷齒,齒面不得有裂紋或剝落等現象。齒面出現早期點蝕,如不再發展,仍可繼續使用。但達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更換: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100%;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30%,長度為齒長的40%;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70%,長度為齒長的10%,齒面膠合區達到齒高的1/3、齒長的1/2時,必須更換。齒8、面出現輕微磨損可繼續使用,但不得超過下列規定:硬齒面齒輪,齒面磨損達硬化層的40%;軟齒面齒輪,齒面磨損達齒厚的5%;開式齒輪齒厚磨損達原齒厚的10%;圓柱齒輪副嚙合時,齒長中心線應對準,偏差不大于1mm。圓錐齒輪副嚙合時,端面偏差不大于1.5mm。新更換齒輪副的嚙合,其接觸斑點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圓柱齒輪沿齒長不小于50%,沿齒高不小于40%;圓錐齒輪沿齒高、齒長均不小于50%;弧齒錐齒輪沿齒高、齒長均不小于3050%;蝸輪沿齒長不小于35%,沿齒高不小于50%;圓柱齒輪副與蝸輪副接觸斑點的分布位置應在齒面的中部,圓錐齒輪應在齒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 齒輪副裝配時,圓柱齒輪、圓錐齒輪(包括弧9、齒錐齒輪)的側隙及中心距極限偏差應符合技術文件要求;無規定時,應符合表217及表218的規定。蝸輪副裝配時,其保證側隙與中心距極限偏差應符合技術文件要求;表217圓柱齒輪中心距極限偏差(fa)和最小側隙 m項 目齒輪副中心距(mm)8080125125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500630630800中心距極限偏差(78級精度)23.027.031.536.040.544.548.555.062.0最 小間 隙閉式開式120190140220160250185290210320320360250400280440320500表218圓柱齒輪保證側隙 m結合方式錐 距(10、m m)80120120200200320320500560800閉式形式130260170340210420260530340670無要求時,應符合表219的規定。表219蝸輪副保證側隙與中心距極限偏差 m名稱結合方式精度等級中心距(mm)408080160160320320630保證側隙中 心 距極限偏差閉式8956513090190110260130 齒輪副側隙的檢查:用百分表檢測齒輪側隙時,應將百分表測頭與齒輪齒面垂直接觸,轉動百分表測頭相接觸的齒輪,測出其游動量即為所測的側隙。 用壓鉛法檢查齒側間隙時,在齒面沿齒兩端平行放置兩條鉛絲,齒寬進可放置34條。鉛絲直徑:對圓柱齒輪約為側隙的11、4倍;圓錐齒輪、弧齒錐齒輪約為側隙的3倍。齒輪副裝配時,應裝完一對檢查一對?;↓X錐齒輪應按制造標記成對更換組裝。裝在滑動花鍵軸上的齒輪,應能在軸上靈活平穩地滑動。齒輪裝完后,用人力盤動檢查,轉動應平穩、靈活,無異響。五、聯軸器聯軸器的端面間隙和同軸度應符合表2110的規定。表2110 聯軸器的端面間隙和同軸度 mm型 式端 面 間 隙同 軸 度徑向位移傾斜()彈 性鏈 式設備最大竄量加240.10.151.01.0膠 帶20603.001.5了彈性聯軸器的彈性圈內徑應與柱銷緊密貼合,外徑與孔應有0.30.7mm的間隙,柱銷螺母應有防松裝置。齒輪聯軸器齒厚磨損量不得超過原齒厚的20%。液力偶合器12、:泵輪、透平輪及外殼不得有變形、損傷、腐蝕或裂紋。外殼有輕微裂紋,可焊補修復,但應清除內應力。檢修時應作靜壓試驗,充入0.3MPa的氣壓,將液力偶合器的充氣口封住,保持5min,壓力不得下降。有離心轉閥的液力偶合器,必須加試離心轉閥的動作情況,其動作應靈活可靠。液力偶合器檢修后應作靜平衡試驗,其重心對放置軸心的偏移不得超過0.02mm。液力偶合器必須采用難燃液為工作介質。易熔合金塞必須完整,其熔化溫度應符合各型號液力偶合器的規定。六、減速器減速器箱體不得有裂紋或變形,如有輕微裂紋,允許焊補修復,但應消除內力。鑄鐵箱體只允許在非主要受力部位焊補,如裂紋已絕貫通二軸孔時,必須更換。減速器箱體接合面13、應平整嚴密,墊應平整無折皺,裝配時應涂密封膠,不得漏油。減速器箱體結合面的平面度允差不得超過0.05mm。結合面上的劃痕長度不得大于結合面寬度的2/3,深度不得超過0.30.5mm。減速器箱體軸孔磨損后,在強度允許條件下,可擴孔鑲套修復,但與其相對應的軸孔的平行度、兩錐齒輪的垂直度允差應符合技術文件要求。減速器試驗:空載跑合試驗,正、反運轉各半個小時,應無異響,溫升正常。作3h為滿負荷試驗,減速器的溫度不得超過755。試驗時,減速器的結合面和各軸頭無滲漏現象。七、密封件 各部密封件齊全完整,性能良好,不漏油。重復使用或新更換的密封件,其質量應符合西北橡膠研究所制定“采煤綜合機械化設備用橡膠密封14、及其它制品技術條件”Q/XXY0378的規定。浮動油封的密封環不得有裂紋、溝痕,并須成對更換,成對使用。更換密封件時,應檢查密封件的性能,如發現發粘、變脆、變色時,不得使用。密封表面無損傷,油封骨架不變形。各部接合面的紙墊、石棉墊、耐油膠墊應平整、無折皺,眼孔一致,符合原設計的尺寸和材質。油封彈簧松緊適宜,油封硬度應為邵氏8590度,在彈簧壓力下其內徑比軸頸小的壓縮值應符合表2111的規定。表2111油封內徑壓縮值 mm油封內徑名義尺寸309090180180油封內徑比相應軸頸小1.52.52.02.52.53.0 “O”型密封圈松緊適宜,裝在槽內不得扭曲、切邊,保持性能良好。八、液壓系統的試15、驗應執行“采掘設備”分冊液壓支架2.6條的各項規定。九、涂 飾各種設備的金屬外露表面(有鍍層者除外),均應涂防銹漆。涂漆前,必須清除毛刺、氧化皮、粘砂、油污等臟物。按鈕、油咀、注油孔、油塞、防爆標志等部件的外表面應涂紅色油漆,以引起注意。電動機涂漆顏色應與主機一致。【刮板輸送機、轉載機】一、傳運部分機頭、機尾:機頭、機尾、過渡槽、過橋架無開焊。機架兩側對中板的垂直度允差不得大于2mm。機頭架、機尾架與過渡槽的連接要嚴密,上下、左右交錯不得大于3mm。壓鏈器連接牢固,磨損不得超過6mm。超過時,可用電焊或熱噴涂方法修復。半滾筒、半鏈輪組合間隙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在13mm范圍內。機頭軸、機尾軸轉16、動靈活,不得有卡碰現象。 鏈輪、護板、分鏈器:鏈輪齒面應無裂紋或嚴重磨損,鏈輪承托水平圓環鏈的平面的最大磨損:節距64mm時,不得超過5mm;節距86mm時,不得越過6mm(可用水平圓環鏈置于鏈輪上,檢查圓環鏈上表面與輪轂的距離)。鏈輪與機架兩側間隙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不大于5mm。鏈輪不得有軸向竄動。護板、分鏈器無變形,運轉時無卡碰現象。抱軸板不得有裂紋,最大磨損不得超過原厚度的20%。剪切銷的村質與尺寸均應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防護罩無裂紋、無變形,連接牢靠。二、機身刮板、鏈條:刮板彎曲變形不得大于5mm。中雙鏈、中單鏈刮板長度磨損不得大于10mm。圓環鏈伸長變形不得超過設計長度2%。鏈環直17、徑磨損不得大于23mm。組裝舊鏈條時,應把磨損程度相同的鏈條組裝在一起,以保證鏈條的長度一致。溜槽:溜槽平面變形不得大于4mm。焊縫不得開焊,中板和底板磨損不得大于設計厚度的30%(局部不超過50%)。溜槽和過渡槽的連接,上下錯口不得超過2mm,左右錯口不得超過4mm。溜槽搭接部分無卷邊。溜槽連接件不得開焊、斷裂。連接孔磨損不大于原設計的10%。溜槽槽幫上下邊緣寬度磨損不得大于5mm。機身的附件鏟煤板(滑道)無開焊和明顯變形,刃口無卷邊。導向管沿軸向彎曲變形不得大于4mm,磨損不得大于原導向管直徑的20%。擋煤板無開焊,無明顯變形。電纜槽無開焊,其變形量不得超過原槽寬的5%,局部不出現棱角和彎18、曲。三、橋式轉載部分橋段的凸凹擋板變形量不大于4mm,磨損量不大于設計厚度的3050,不得開焊。橋架無變形,移動靈活。相鄰兩節的連接應牢固可靠,溜槽中板上下錯口不得超過2mm。推進系統性能良好,動作靈活,不漏液。其余部分參照刮板機有關規定或按隨機技術文件的要求執行。四、附屬設備緊鏈機構部件齊全,操作靈活,安全可靠。各種保護裝置齊全,動作靈敏,安全可靠?!灸z帶輸送機】一、滾筒、托輥 各傳動滾筒的表面應光滑,無損壞,運轉靈活,滾筒邊緣無毛刺。膠面滾筒的膠層應與滾筒的表面緊密貼合,不得有脫層和裂口。驅動滾筒直徑應一致,其直徑差不得大于1mm。托輥應運轉靈活,無卡阻現象。緩沖托輥表面橡膠層磨損量不得超19、過原凸直高度的一半。二、 架 體 機頭架、機尾架和拉緊裝置架,不得有開焊現象,如有變形,應調平、校直。其安裝軸承的兩個對應平面,應在同一平面內,其平面度、兩邊軸承座上對應孔間距允差和對角線允差不得大于表231的規定。表231 架體軸承座平面與孔公差 mm膠 帶 寬800800安裝軸承座的平面度軸承座對應孔間距允差軸承座安裝孔對角線允差1.251.53.01.52.04.0 轉載機運行軌道應平直,每節長度上的彎曲,不得超過全長的5%。機尾架滑靴應平整,連接緊固可靠。中間架應調平、校直,無開焊現象。中間架連接梁的彎曲變形,不得超過全長的5。三、膠帶拉緊和伸縮裝置牽引小車架無損傷,無變形。車輪在軌道20、上運行自如,無異響。小車軌道無變形,連接可靠,行程符合規定牽引絞車減速器密封良好,傳動平穩,無異響。牽引絞車制動裝置應操作靈活,動作可靠;閘瓦制動力均勻,達到制動力矩的要求;鋼絲繩無斷股,在滾筒上排列整齊,繩頭牢固可靠。滾筒、滑輪、鏈輪無缺邊和裂紋,運轉靈活可靠。四、清掃器和保護裝置機頭、機尾都必須設清掃器,清掃器調節裝置完整無損。清掃器橡膠刮板的高度不得小于20mm,并有足夠的壓力;與膠帶接觸部位應平直,接觸長度不得小于85%。盤式抽動器裝配后,油缸軸心線和主軸軸心線應平行;在松閘狀態下,閘塊與制動盤的間隙每側不得超過2mm;制動盤與閘塊的接觸面積不得小于85%。液壓電磁閘瓦制動器裝配后,在21、松閘狀態下,閘瓦不接觸制動輪表面;合閘后閘瓦與制動輪的接觸面積不得小于90%;制動時不得有泄漏現象?!菊夒姍C車】一、機械部分車架不得有裂紋和明顯變形,側板及頂板凸出或凹入深度不得大于20mm,軸箱切口中心兩對角線長度誤差不得大于10mm。各處鉚釘及螺栓不得松動車碰頭不得有嚴重損壞,彈簧無斷裂,碰頭伸縮長度不得小于30mm,不得有下垂現象。連接裝置必須可靠,銷子、銷孔磨損不得超過原尺寸的20%。 軸承箱:軸承箱端與輪轂之間的間隙不得小于2mm;軸承箱與導向板的總間隙,沿行車方向不得大于3mm,沿車軸方向不得大于7mm。輪對:輪箍(或車輪)踏面余厚不得小于原厚度的60%,無凹槽;車輪踏面的圓度允22、差不得超過0.3mm,同一輪對直徑差不得超過1.5mm;前后輪對直徑并不得超過3mm;輪緣高度不得超過30mm,輪緣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厚的30%(用樣板測量);車削修復車輪踏面時,其幾何尺寸應符合GB4695-84的規定;車軸不得有裂紋,劃痕深度不超過2.5mm,直線度允差不得超過0.2mm,軸頸磨損量不得超過原直徑的5%;新更換的輪對,輪距應小于軌距6mm,其允許偏差為2mm。輪背距測量三處之差均不得超過1mm;熱裝輪箍時,輪心與輪箍配合盈量應符合表241的規定;輪轂與軸頸的配合應符合表242的規定。輪轂壓放軸頸的壓力不得小于20t。表241輪心與輪箍的配合盈量 mm輪 心 直 徑配 合 盈 23、量5005605606306307107108000.580.760.670.850.760.960.881.08表242輪轂與軸頸的配合盈量(H7/v6)mm軸 徑配 合 盈 量65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0.0900.1390.1110.1680.1370.1940.1620.2270.1880.253 帶鍵的軸與輪轂的配合應符合技術文件要求;無要求時,應符合表243的規定。表243輪轂與軸頸(帶鍵)的配合(K8/h7) mm軸 徑間隙(+)或盈量(-)508080120120180+0.044-0.032+0.051-0.038+0.060-0.043 均衡梁、24、彈簧、吊架等不得有裂紋或嚴重磨損。板彈簧各片厚度要一致,組裝時應涂油,承載時應保持弓形,各片之間的間隙不得超過渡0.5mm。齒輪罩(箱)固定牢靠,無變形、無裂紋,不漏油,不碰齒輪。制動裝置:制動裝置靈活可靠。各連接銷軸的配合應符合表244的規定。表244連接銷軸的配合(H11/d11) mm銷 軸 直 徑配 合 間 隙最 大 磨 損 間 隙10181830305050800.0500.2700.0650.3250.0800.4000.1000.4800.480.560.670.80 閘瓦磨損余厚不得小于15mm,同一制動桿兩閘瓦厚度差不得大于10mm。閘瓦與車輪踏面的接觸面積不小于60%;完全25、松閘后其間隙為35mm。調整間隙的裝置必須靈活可靠。制動梁兩端高低差不得超過5mm。制動螺桿與螺母的螺紋無嚴重磨損抱閘式制動動裝置,閘帶厚度不得小于4mm。松閘后,閘帶與制動輪的間隙為23mm。彈簧不得失效。 撒砂裝置靈活可靠,砂管暢通,管口對準軌面中心。二、電 氣 部 分 檢修直流電動機及防爆電氣設備,應執行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電氣設備的有關規定??刂破鳎簱Q向和操作手把靈活準確,螺栓和銷子齊全牢固,閉鎖裝置可靠;消弧罩完整,無松脫現象;觸頭、接觸片、連接線應緊固,觸頭接觸不小于寬度的75%,其終壓力為1530N,觸頭相互錯位不大于2mm;觸頭、接觸片、連接線及凸輪等均不得有嚴重燒損。觸頭26、與接觸片燒損修整后余厚不得小于原厚度的60%,連接線斷絲不得超過10%;各部絕緣良好,絕緣電阻應在0.5M以上。電阻器:電阻器接線牢固,電阻片(帶、絲)不得變形及裂紋,其相互間距不得小于原距離的60%。瓷板(管)無裂紋;電阻元件連接片(條)不得松馳、折損按燒損。集電器:彈力合適,起落靈活,接觸滑板無凹槽;電源引線截面符合規定,護套無破裂,無老化,線端應采用接線端子(或卡爪)與接線螺栓連接牢固;自動開關的零部件齊全完整,電流整定符合要求,動作靈敏可靠;配線無接頭,絕緣層(或護套)良好,絕緣電阻不得低于0.5M。蓄電池電機車的電纜應采用非延燃性橡膠電纜;插銷聯接器和熔斷器插接良好,閉鎖可靠,無燒傷27、痕跡。熔斷器熔體的材質及額定電流應符合要求;蓄電池與蓄電池箱充電結束后半小時,電解液的密度和液面高度應符合表245的規定。表245電解液密度和液面高度電 瓶密度(g/cm3)液面高出極板高度(mm)酸 性堿 性1.231.2751.171.2210201530電解液的溫度不得超過下列規定:合成堿電解液43,苛性鈉電解液35;硫酸電解液45;蓄電池不滲漏電解液。堿性蓄電池殼體無嚴重腐蝕及孔洞;酸性蓄電池電池槽和上蓋無破損,無變形,封口膠無裂紋。注液孔蓋齊全完整,封蓋緊密,排氣良好;電池板無短路,無燒損斷裂現象。連接線(片)不脫焊,無斷裂,截面符合要求,螺栓緊固;蓄電池安裝牢固,橡膠套及絕緣隔板齊28、全完整,無燒焦、老化或損壞;蓄電池箱固定穩妥,鎖緊裝置可靠。箱蓋與箱體無變形,無破損,復蓋良好。絕緣襯墊齊全、完整、有效。蓄電池箱內不得積聚水、電解液及其結晶體;照明燈及警笛(警鈴)齊全完整。照明燈光潔明亮,照明距離不得小于60m;警笛(或警鈴)聲音清晰宏亮;潤滑部件齊全,潤滑良好。三、試驗和試運轉空負荷試驗一般不少于1h。空負荷試驗時檢查下列各項:起動平穩,運轉正常,無異音和異常振動;各部密封不滲不漏;各部件相互銜接,動作正確,無卡勁現象;各部溫度不超過規定。操作系統和制動系統在正常負荷下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要求:各操作開關和聯鎖裝置均應靈敏,正確可靠;操作裝置運用時應輕便,其標志牌所示應與實29、際作用相符;制動裝置和限位裝置動作可靠。當制動和限位時不產生異常振動。安全裝置應連續作三次試驗,確??煽俊㈧`敏和正確地工作。當有一次失靈時,應再試驗三次。如試驗失靈時,即認為不合格,應檢修后再試驗。電機車制動距離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拘本塑嚒?一、車 體 部 分扶手、靠背板、坐板、腳踏板、保護鏈及其它零部件齊全完整,鉚釘和螺栓不松動;車棚的四壁和進出口應平整光滑,不得有尖棱、尖角和突出物;車棚、底架、前后擋板、骨架角鐵無開焊、裂紋、破洞和明顯變形。車棚的凸凹深度不得大于15mm; 焊縫緊密均勻,無裂紋、夾渣、燒穿和假焊等缺陷;鉚接件不得采用點焊;車架沿長度方向的直線度不大于3,全長不得30、大于9mm;平等度不大于4;直垂度不大于4,全長不得大于10mm。二、開動機構彈簧無裂紋、斷裂和永久變形;開動彈簧和制動彈簧,在安裝前應做5次全壓試驗(壓縮至工作負荷的高度)測量第四次和第五次高度,其值不變;把開動彈簧和制動彈簧壓縮至工作高度,檢查其負荷,應不超過工作負荷的6%;主拉桿不偏轉,伸縮靈活,與導向箱的間隙:抱軌式不得大于0.5mm,插爪式不得大于1mm;手動操縱機構及傳動桿件無彎曲變形,動作靈活可靠,活動部位潤滑良好。三、制 動 裝 置1、抱軌式人車:抱爪在楔形箱內非工作狀態時的側面間隙不得小于2mm;用手橫向水平推拉楔形箱,動作靈活,橫向移動量不得小于20mm;斜鐵的圓弧與楔形箱31、圓弧面必須貼合嚴密,其間隙不得大于0.3mm;楔形箱內的斜鐵薄端與楔形臬內側表面平滑過渡,不得有突起。斜鐵的突棱對抱爪的下落不產生阻滯現象。斜鐵螺栓的端頭必須低于斜鐵表面12mm;靜止手動落閘試驗,整體抱爪與軌面的夾角為6070,鑲牙片的抱爪與軌面的夾角為7075,目測抱爪的前部牙面與鋼軌頭咬合在2/3以上;牙片的底面與抱爪的接觸面積不得小于65%,牙片與抱爪的寬度、斜度必須一致;抱爪復位時,卡爪與支撐塊進入嚙合應完全到位;導向角鋼與底架(或車棚)的左右竄量為48mm,上下間隙為24mm;牙齒的磨損高度不得大于0.5mm,破斷齒數不得多于20%。2、插爪式人車:制動器的壓板沿導向槽鋼滑動靈活,32、其左右竄量為68mm,上下間隙為23mm;操作手動搬把,兩插爪應同時下落到位;恢復原位時,掛鐵和擋器咬合應嚴密。3、聯結裝置:兩條保險鏈的工作長度相關不得大于5mm;承受牽引力的銷、軸、環、鏈、孔的安全系數不得小于13,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尺寸的10%。4、緩沖裝置:緩沖木用紅松或切削阻力值相當于紅松的木材制成,在切入面40mm深度內,不得有裂紋和癤子,其安裝尺寸應符合說明書的規定;緩沖木應牢固地固定在車架上,螺母應處在切入面40mm深度內,不得露出;緩沖繩應排列整齊,不擰勁,儲備長度不得小于5,其規格應按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選用;鑄鋼碰無裂紋,緩沖彈簧無斷裂,橡膠碰頭能轉動。5、 限位裝置:閉鎖裝置33、靈活可靠,拉動主桿時,栓桿能自動抬起。6、 行走部分:車輪不得有裂紋,踏面光潔,轉動靈活;同一輪對兩輪踏面直徑差不得超過2mm;兩軸應平行,并垂直于車架縱向中心線,同一轉向架軸距允差不得大于1mm。人車運行平穩;人車放在水平軌道上檢查,四個車輪中有一個不接觸的最大間隙不得大于1mm;輪對的輪距應符合窄軌電機車的規定。轉向架可在線路的小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靈活轉動。7、試驗:檢修后的人車應按煤礦斜井人車試驗細則進行試驗。【礦 車】一、輪 對車輪不得有裂紋,踏面光潔,轉動靈活;車輪踏面的幾何尺寸應符合GB4695-84的規定,踏面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厚的45%,輪緣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厚的35%;同一輪對兩輪34、踏面直徑差不得超過2mm。軸 承:單列向心球軸承磨損,其徑向間隙不得超過0.5mm;大修礦車一般不得使用舊軸承,同一輪對上新舊軸承不得混合使用;同一礦車上,舊軸承的徑向間隙差不得大于0.1mm;軸與軸承的配合;車軸與軸承內徑采用m6級公差配合。當軸承為G級精度時,其配合盈量應符合表261的規定;車輪與軸承外徑采用N6級公差配合。當軸承為G級精度時,其配合盈量應符合表262的規定。車輪內孔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使用舊軸承裝配后,車輪的擺動量(一側前一側后)不得超過2mm(量輪緣)。表261礦車軸與軸承內徑的配合 mm軸 承 內 徑配 合 盈 量155050800.0090.0370.0110.035、45表262礦車輪與軸承外徑的配合 mm軸 承 外 徑配 合 盈 量801201201501501800.0010.0380.0020.0450.0050.045車軸軸頸磨損時,不得滾花或鑲套修理;車軸最大彎曲不得超過1mm,。輪對的輪距應符合窄軌電機車4.1.4.6的規定;輪對固定在車架上時,擋箍與軸座的間隙不得大于5mm。軸距允差不得超過2mm。兩軸應垂直于車架縱向中心;礦車放在水平軌道上檢查,四個車輪中有一個不接觸的最大間隙不得超過1mm。二、 連 接 裝 置連接裝置的鉤、環、插銷及孔的安全系數都不得小于6,其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尺寸的10%。鉤、環、插銷及銷孔不得有變形。彎曲的銷子、鏈環不36、得冷直;碰頭各部完整齊全,不得有裂紋。彈性碰頭的活動范圍為1030mm,彈簧不得有斷裂;連接裝置的鏈環,必須以兩倍于最大靜荷重的拉力進行試驗。三、車 箱 與 底 梁底梁不得有裂紋、開焊,碰頭鉚釘不得松動。其它各部鉚釘松動不得超過總數的5%。各連接螺栓應彈簧墊圈;車箱上口兩對角線長度差不得大于35mm。車箱各面凸凹深度不得大于50mm,不得有裂紋和破損;車箱縱向中心線與底梁中心線(在車箱兩端測量)的偏差不得大于8mm。四、底卸礦車的卸載部分 車底與車箱應結合嚴密;托輪組平直,托輪轉動靈活。相鄰兩個托輪高低差不得大于2mm,相鄰5個托輪必須有3個托輪在一條直線上。五、試 驗:新制或大修后的礦車必須37、進行試驗,其運行阻力系數不得超過表263的規定。表263 礦車運行阻力系數礦車載重(t)單臺空車運行阻力系數(滾動軸承)1230.00950.00850.0075【內齒輪絞車】一、卷 筒 裝 置卷筒不得有裂紋和變形;卷筒表面的固定螺釘和油堵,不得高出卷筒外表面;鋼絲繩的出口處不得有棱角和毛刺;固定在卷筒上的繩頭不得作銳角折曲,繩端的固定應符合設計規定;內齒輪與卷筒邊之間應保持1+0.4mm的間隙;電動機與卷筒、檔盤與滑圈之間均應保持0.5mm的間隙;左右兩支架的中心高偏差不得大于0.1mm。二、 閘 和 閘 輪閘帶與閘皮應用銅或鋁鉚釘鉚接,鉚釘埋入閘帶深度不得少于閘帶厚度的30%,閘帶與閘皮鉚接后應緊貼,不得有間隙;閘帶與閘輪的接觸面積不少于閘帶面積的70%;閘皮不得斷裂,閘帶磨損的厚度不得大于1.5mm;閘輪磨損不得大于2mm,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拉桿螺栓、叉頭、閘把、銷軸不得有損傷或變形。拉桿螺栓應用背帽背緊;閘把及杠桿系統動作靈活可靠,施閘后閘把位置不得超過水平位置。三、底 座底座不得有裂紋,基礎螺栓必須緊固;護板應完整齊全。四、試動轉和安裝空載試動轉15min,無異響,電流正常;安裝地點平整,便于操作和瞭望。安裝必須穩固可靠,卷筒應與滑輪或礦車掛鉤中心對正,正常運轉時不得有明顯的振動。定點長期使用的絞車應安裝在混凝土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