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開采公司緊急避難硐室使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2820
2023-12-18
9頁
39.27KB
1、煤礦開采公司緊急避難硐室使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避難硐室緊急避險須知1、礦井干部職工無故不得進入避難硐室內,有事經硐室管理人員同意后方可入內,待事情處理完畢后須迅速離開硐室。2、進入硐室的人員須聽從管理人員的指揮,不準私自操作各種設備、設施。3、永久避難硐室的各種門嚴禁上鎖,保持隨時處于可開啟狀態。4、進入避難硐室避險前,應首先確認避難硐室外通向硐室的壓風、供水管路閥門處于開啟狀態,優先采用礦井壓風向硐室內通風、供氧。5、人員行至硐室入口處,需通過觀察窗查看過渡室內是否有人洗氣,避免同時打開2、過渡硐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門。6、進入生存室前應將信號燈掛在硐室外,使救護隊營救時易于發現。7、差壓開關未使用時應處于關閉狀態,以防二次爆炸時破壞差壓表,漏進有毒氣體。8、氣瓶硐室門正常情況下處于關閉狀態,不經允許不準打開,若需開啟,須由硐室管理人員檢測CO2氣體濃度、確認安全的情況下,方可開啟氣瓶硐室門。9、在壓風被破壞的情況下,空調在使用時,分閥1需始終處于完全開啟狀態。當生存硐室內的溫度、濕度、CO濃度、CO2濃度在安全范圍內時,可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分閥2、3、4開啟的個數。10、打開分閥2、分閥3、分閥4會加速液態CO2的消耗,從而縮短系統運行時間,使用時請按需開關,適當調節以節約流量,延長3、系統運行時間。11、吸附盒標識應和吸附劑一致,確保吸附劑盒放置到空調上正確的位置。空調運行時需保持其上方三個吸附盒均裝有適量的吸附劑,否則會極大影響吸附效果。12、當生存室內各氣體濃度達到人體呼吸要求(O2濃度為18.5%23%,CO濃度小于24ppm,CO2濃度小于1%)的安全濃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13、食品為真空壓縮餅干,每人每天一包;飲用水為550ml純凈水,每人每天三瓶。14、硐室單向閥及地漏嚴禁堵塞。排水開關和排氣開關應保持常開。15、外接電力系統正常工作時,采用礦用LED燈照明;電力系統不能正常工作時,采用熒光棒及礦燈照明。要控制礦燈的使用,不必要的礦燈應當關閉,延長照明時4、間。16、嚴禁帶油安裝、開關或修理氧氣閥門、管路,否則可能會引起火災。17、最先進入避難硐室的避險人員要第一時間確定避險指揮人員,按照生存硐室內懸掛的避難硐室操作規程進行后續操作。18、避難期間要保持安靜、盡量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動和體力消耗,以延長避難的時間。19、避難人員要堅定克服困難和避災自救的信念,同心協力、團結互助、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指揮人員應對食品、飲用水、藥品等集中統一分配使用,并注意節約。20、不經洗氣就直接進入生存硐室,將會使災害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進入生存硐室,危害硐室內人員的生命安全。21、進入生存硐室后未按硐室內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會導致避難硐室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5、達到應有的防護時間和效果。硐室內主要參數安全值表序號參數名稱安全值1氧氣濃度18.5%23%2一氧化碳24ppm3二氧化碳1%4溫度355濕度85%6差壓表100-500Pa二、避難硐室操作規程(一)進入過渡硐室操作l、進入過渡硐室的第一個人打開懸掛在過渡硐室里的氧氣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儀的開關,使之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并取出信號燈,按壓開關使其處于光閃狀態,然后掛在硐室外的掛鉤上。2、后進入過渡硐室的避難人員,應首先通過防爆密閉門上的觀察窗口查看過渡硐室內是否有人正在洗氣。如果過渡硐室無人,打開防爆密閉門,進入過渡硐室;如果有人正在洗氣,要排隊等候,等其洗氣結束進入生存硐室并關閉生存硐室門后,再進6、入過渡硐室。3、若打開防爆密閉門時能聽到氣幕風聲則說明壓風系統能正常工作。關閉防爆密閉門門,打開噴淋開關進行洗氣,直至氧氣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儀上顯示的氣體濃度正常(氧氣:18.5%23.0%,一氧化碳:24ppm),方可進入生存硐室。進入生存硐室之前,必須關閉噴淋開關。4、如果打開防爆密閉門時未聽到氣幕風聲,說明壓風系統未正常工作。進入過渡硐室,迅速將門關閉,并關閉壓風總開關。5、完全打開所有壓縮空氣瓶(黑色瓶)上的閥門(逆時針為打開,順時針為關閉),并將壓縮空氣開關及噴淋開關打開,進行洗氣,直至過渡硐室內檢測報警儀上顯示的氣體濃度正常(氧氣:18.5%23.0%,一氧化碳:24ppm),方可進7、入生存硐室。進入生存硐室之前,必須關閉噴淋開關。(二)進入生存硐室操作1、進入生存硐室后,關閉氣密門。2、在壓風管路工作正常時,用壓風完成室內的供氧、降溫及保壓。開啟壓風控制箱上的截止閥,如消聲器發出聲音,且有壓風吹出即表示壓風供氧系統已啟動。3、檢查壓力表是否為正壓狀態,如壓力表為0.1-0.3Mpa之間時表示減壓器已設置好,請勿隨意改動!壓風供給量按0.3m3/min人計算。4、在壓風管路被破壞的情況下,取出二氧化碳吸附劑(粉白色)和一氧化碳吸附劑(黑色),用刀具劃開包裝,并將吸附劑倒入空氣凈化與溫濕度調節裝置(簡稱空調)上對應的吸附盒內(每個CO2吸附劑盒裝4包獨立包裝的CO2吸附劑,C8、O吸附劑盒裝1包獨立包裝的CO吸附劑)。5、檢查空調系統上的主閥、4個分閥和側面的緊急控制閥均處于關閉狀態,打開空調系統下方管路的CO2開關。6、打開氣瓶硐室門(在此過程中應佩戴自救器),進入后關閉硐室門,打開CO2總開關及全部CO2氣瓶(銀色瓶)閥門(可先打開一部分氣瓶運行空調,再馬上打開剩下的氣瓶)。7、打開空調面板上的主閥,再依次打開分閥1、2、3、4。打開各分閥15分鐘后,或當室內各項環境指標(CO2濃度小于1%、CO濃度小于24ppm、溫度小于35、濕度小于85%)達標之后,關閉分閥2、3、4。之后按需調整分閥2、3、4的開閉來控制制冷與吸附效果,使室內環境保持在適合生存的狀態。8、9、將硐室內全部壓縮氧氣鋼瓶(藍色瓶)閥門打開(若氧氣瓶放置在二氧化碳氣瓶硐室,進入應佩戴自救器),檢查壓力表是否為正壓狀態,如壓力表為0.1-0.3Mpa之間時氧氣減壓器已經預設好,請勿改動!9、打開生存硐室壓縮氧氣控制箱上的球閥。調節氧氣流量計,將其流量設置為0.5Lmin人(如:總共100人,則氧氣流量為每分鐘50L,100人硐室里有2個壓縮氧氣控制箱,故單個流量計流量調為25L/min即可)。當氧氣傳感器顯示氧氣濃度低于18.5%或高于23%時,可緩慢旋轉氧氣流量計的旋鈕來調節硐室內的氧氣濃度。10、打開生存硐室壓縮空氣控制箱的球閥,檢查壓力表是否為正壓狀態,如壓力表為0.1-0.3Mpa10、之間時壓縮空氣控制箱的減壓器已設置好,請勿隨意改動!11、打開差壓表開關,待差壓表讀數穩定之后,觀察硐室內的差壓表,讀數應在100-500pa之間,如果不足或者超出,請旋動壓風控制箱上截止閥或壓縮空氣控制箱上流量計調節,待讀數正常后,關閉差壓表開關。建議每隔10分鐘重復上述步驟。12、CO2濃度讀數持續大于0.9%時更換CO2吸附劑;若氣體測定器上CO濃度讀數持續大于24ppm,更換CO吸附劑。更換時先將吸附盒中的吸附劑回收到垃圾袋中,再將新的吸附劑裝入吸附盒中,每次更換時請確保吸附盒與空調上進風口處嚴密貼合。13、如果室內CO濃度較低且沒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而濕度較大的時候,可將CO吸附劑更換11、為蒙脫石干燥劑加速除濕。CO吸附劑連同吸附盒一并取下并密封好,用另一空置的吸附盒裝半盒蒙脫石干燥劑放置于空調上方原CO吸附劑盒處。蒙脫石和CO吸附劑可交替使用。14、當液態CO2即將耗盡,使空調裝置無法正常運行時(此時四個分閥全開高壓表讀數應低于4.4 MPa,且出風量減少,制冷效果明顯下降),打開空調側面緊急控制閥(逆時針為打開)。在打開緊急控制閥之前,請確認各分閥已完全打開,調節緊急控制閥使空調上的低壓表讀數在0.7MPa以內。在空調裝置正常運行時,請保持緊急控制閥在關閉狀態!15、如果電力系統工作正常,使用監控分站監控室內及室外的環境參數。如果電力系統被切斷,生存室內采用便攜式多參數測定12、器及溫濕度計檢測室內的環境參數;室外傳感器采用監控分站的備用電源供電,每隔1-2小時開啟一次分站檢測室外參數。16、硐室內配備有醫藥箱、工具箱、滅火器、積便器等輔助工具,在需要的時候自行選用。17、避難人員可以通過電話或無線通訊(如有)與外界聯系。18、硐室內備有壓縮氧自救器,當外部環境允許逃離生存硐室或生存硐室內系統不足以保證避險人員生命安全時,避險人員應佩戴好自救器轉移,在轉移前應明確好避災路線,以便迅速的轉移到安全地點。三、避難硐室日常維護管理制度1、定期對緊急避險設施及配套設備進行維護和檢查,并按配置要求定期更換失效的部件或設備。2、每周檢查避難硐室門是否開啟靈活和密封可靠,檢查橡膠是13、否老化。3、每周檢查氣瓶硐室(檢查時佩帶自救器),通過便攜式測定器或二氧化碳傳感器檢測氣瓶硐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如果超標,通過氣瓶硐室洗氣系統進行洗氣。4、維護人員每月對配備的高壓氣瓶進行1次余量檢查及系統調試,氣瓶內壓力低于額定壓力的95%時,應及時更換。5、每年更換一次O2氣瓶,每3年對高壓CO2氣瓶進行1次強制性檢測, 每年對壓力表進行1次強制性檢驗。6、每周需檢查測定器的完好性、可靠性,具體的保管檢查和維護須嚴格按照各測定器或檢測器的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并自行按原配置更換失效的測定器或檢測器。7、維護人員每10天對設備電源進行1次檢查和測試。8、每年組織對緊急避險設施進行1次系統性的功能測試,包括氣密性、電源、供氧、有害氣體處理等。9、保證儲存的食品、水、藥品、吸附劑等始終處于保質期內,外包裝應明確標示保質日期和下次更換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