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公司煤礦圍巖觀測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2922
2023-12-18
9頁
69.54KB
1、礦業公司煤礦圍巖觀測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煤礦圍巖觀測制度礦屬各單位:為加強我礦圍巖觀測工作,準確掌握工作面礦壓顯現規律,適時有效地監測礦山壓力,提高巷道支護質量,保證安全生產,結合我礦實際現狀,特制定如下圍巖觀測制度。一、成立圍巖觀測領導小組1、總工程師任領導小組組長。2、各專業系統副總工程師任副組長。3、生產技術科相關人員和區隊工程技術人員為小組成員。二、綜采工作面圍巖觀測應符合下列規定:1、工作面內每5架設置一個監測點,綜采背拉工作面錯口處過渡架設置一個監測點。(如果使用在線觀測,工作面每10架2、設置一個監測點)。2、技術副隊長牽頭負責礦壓數據的觀測、分析工作;各班組設專人維護好礦壓表的衛生并確保礦壓表完好。3、機械壓力表由每班的驗收員或技術員負責觀測,每班對液壓支架的瞬時壓力(黑色指針指示值)和區間峰值壓力(紅色指針指示值)進行觀測并記錄,分別在接班后、班中及交班前各記錄一次,把觀測的結果填寫在礦壓觀測記錄上,每次觀測后需將壓力表紅色指針調至與黑色指針相同位置。當班的跟班隊長對驗收員填寫的礦壓觀測記錄進行核實并簽字確認;工作面礦壓觀測記錄必須進行認真分析,以便及時掌握工作面的壓力情況變化。當發現工作面的壓力異常增大時必須向下一班跟班隊長交代工作面的壓力情況,并向生產科進行匯報,以便工3、作面在回采時加強頂板支護質量管理,保證工作面在回采過程中的安全。4、二水平順槽(煤巷)及沿空留巷巷道加強巷道頂板觀測。巷道內除正常設置頂板離層儀外,每隔25m設置一組“十字”觀測點,以便于利用淺基點、深基點離層量,計算出錨桿錨固范圍外離層量以及巷道頂板下沉量。“十字”測點設置位置要與頂板離層儀對應,測點錨桿必須做出明顯標記,并編號管理。5、頂板總離層量超過40mm時,施工區隊技術人員應立即向生產技術科分管科長匯報,相關科室人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方案: 頂板完整、不破碎,無較大裂縫時,采取加強現場觀測,每天觀測一次; 頂板破碎、有較大裂縫時,考慮施工錨索梁或套棚進行支護。采取措施后,必須堅持4、每天觀測一次,連續15天內不再發生下沉,方可恢復每旬觀測一次。6、頂板總離層量超過70mm時,施工區隊技術人員必須立即向生產技術科分管科長及科長匯報,立即采取木點柱或施工錨索等措施加強支護,并在該測點前后10m范圍內的十字觀測點進行頂板下沉觀測,每天觀測一次,觀測的數據與頂板離層儀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頂板下沉范圍。連續觀測15天內不再發生下沉,方可恢復每旬觀測一次。7、頂板總離層量超過150mm(8.0m錨索最大延伸量為210mm),施工區隊技術人員必須立即向生產技術科分管科長、科長及總工程師匯報,立即采取單體柱+梁棚架棚、施工錨索、施工木點柱等措施加強支護;繼續觀測該段的十字測點進行分析。5、連續15天內不再發生下沉,方可恢復每旬觀測一次。三、錨網噴巷道圍巖觀測應符合下列規定:1、施工單位及技術人員應定期對錨桿及錨索進行拉拔力試驗,并做好原始臺帳的資料記錄。2、巷道圍巖變形量采用“十字”測點法進行觀測。原則上每50m布置一個檢查點,壓力較大處以及特殊地點,應增加檢查點,每25m布置一個。每個檢查點設置10個測點,如下圖。3、 正常情況下,觀測周期為7天,變形量較大的點應當縮短觀測周期,穩定不變的點可適當延長觀測周期。觀測后數據要及時錄入觀測數據記錄表,該記錄表中要記錄該點與工作面的位置、設計值、觀測日期、觀測值、變化量、變化速度。4、變化量為前后兩次的差值,不要填總變化量。變化量越6、來越小說明趨于穩定;變化量越來越大,說明失穩,應采取措施。變化速度為前后兩次觀測時平均每天的變化量。5、測點選在錨桿頭上,并進行標注清楚,確保每次測量的數值準確。四、錨網帶支護的巷道圍巖觀測應符合下列規定:1、正常情況下,錨網帶支護的煤巷每50m(切眼每25m)安裝一套頂板離層儀。當遇斷層、巷道交叉點或過地質構造帶等特殊情況時,請示生產技術科可以適當加密。2、錨網帶支護的煤巷巷道施工采用頂板離層儀監測頂板圍巖,沿頂板中心線安裝,開口5m范圍內安裝一套,以后每隔50m(切眼每隔25m)安裝一套,安裝時距工作面迎頭距離不得超過60m(切眼不得超過35m)。特殊情況時,安裝在頂板上預計最大撓度位置。7、3、頂板離層儀的安裝標準3.1、頂板離層儀的安設、觀察管理由施工區隊技術隊長(技術員)全面負責,驗收員協助。3.2、施工人員使用錨桿機用多節1m長 B22鉆桿、28mm 的鉆頭施工安裝鉆孔,深基點錨頭固定深度與錨索孔設計施工深度相同,淺基點錨頭固定深度與錨桿孔設計深度相同,未施工錨索的巷道采用經驗類比法確定深基點錨頭固定深度。為保證頂板離層儀安裝牢靠,必須使用28mm鉆頭鉆眼。3.3、用多節1m長錨索鉆桿配合專用套頭將深基點錨固器推送到鉆孔設計位置,拉直鋼絞線;把淺基錨固器推送到鉆孔設計位置,拉直鋼絞線。同時將鋼絞線從刻度尺端向下拉,確保兩個刻度尺指示環(即游標)移動順暢,不受任何卡阻,并確認8、套筒組件已緊密固定在鉆孔中。3.4、將兩刻度尺初始數據設定到某一值,要求控制在515mm范圍內,用拉緊螺絲固定好與其相連的鋼絞線,截去多余鋼絞線,再次確認游標不受卡阻。4、頂板離層儀實行掛牌管理,牌板吊掛在頂板離層儀正對的人行側,牌板上沿距底板不超過2m,下沿距底板不低于1.5m。牌板內容由驗收員負責填寫,牌板要動態保持干凈,字跡清楚工整。5、施工區隊技術隊長(技術員)負責工作面頂板離層觀測數據的收集整理工作,一般情況下,頂板離層儀安裝15天內必須每天觀察一次,15天后每旬觀察一次。每月底將上月原始數據和分析資料報送生產技術科,原始數據內要包含初次觀測15天內的數據記錄。6、出現以下情況必須重9、新安裝頂板離層儀,新安裝的離層儀離層量要與前期的離層量取和進行記錄:離層儀顯示的數值超過危險區最大值。該情況必須立即匯報,并采取巷道加固措施。頂板離層儀損壞。離層讀數模糊不清。7、采用錨網帶支護的煤巷向采煤隊移交時,一并將頂板離層儀及觀測牌板進行移交。施工區隊技術隊長(技術員)在移交頭面3天內,將頂板離層觀測原始數據移交給采煤隊技術負責人。工作面交接前,區隊技術人員要提前對順槽頂板離層儀完好情況進行排查,損壞的離層儀要及時與移交區隊、分管科室人員結合進行補打,交接時一并將頂板離層儀及觀測牌板進行移交驗收。頂板離層儀失效的,應及時匯報生產技術科分管科長,重新設點觀測前記錄好之前的頂板離層量,累加10、觀測數據。8、工作面交接給采煤隊后,原巷道壓力異常區域施工的木點柱需要拆除時,必須先采取加固措施并經生產科同意后方可拆除,同時后續加強觀測該區域頂板。9、二水平煤巷及新施工的沿空留巷巷道按照此規定加強巷道頂板觀測。9.1、巷道內除正常設置頂板離層儀外,每隔25m設置一組“十字”觀測點,以便于利用淺基點、深基點離層量,計算出錨桿錨固范圍外離層量以及巷道頂板下沉量。“十字”測點設置位置要與頂板離層儀對應,測點錨桿必須做出明顯標記,并編號管理。9.2、“十字”觀測點處不再另設觀測牌板,但每月末將巷道內所有測點觀測一次,并記錄好觀測數據及日期。9.3、頂板下沉量、淺基點離層量、深基點離層量、錨索錨固范11、圍外離層量等觀測數據必須及時收集、上傳快盤系統。10、采用錨網噴支護的煤巷頂板離層儀安裝及管理按照錨網帶支護的煤巷(每隔50m安裝一套)標準執行。五、數據處理及分析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對每次觀測的數據進行匯總,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圍巖觀測小組,并和小組成員一起對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異常現象以及原因、危害應及時匯報分管副礦長(或副總工程師),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實,由生產技術科下發整改措施聯系單。1、巷道施工10天內,總離層量應小于15mm,最大下沉速度應小于3mm/天;10天內總離層達到17mm后,應加強觀測,每天觀測一次,連續15天內不再發生下沉后,方可恢復每旬觀測一次。2、總離層量超過412、0mm時,施工區隊技術隊長(技術員)應立即向生產技術科分管科長及總工程師匯報,相關科室人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方案: 頂板完整、不破碎,無較大裂縫時,采取加強現場觀測,每天觀測一次; 頂板破碎、有較大裂縫時, 考慮打錨索梁或套棚進行支護。采取措施后,必須堅持每天觀測一次,連續15天內不再發生下沉,方可恢復每旬觀測一次。3、總離層量超過70mm時,施工區隊技術隊長(技術員)必須立即向生產技術科分管科長及總工程師匯報,立即采取加密加長錨索(梁)或套棚等措施加強支護。采取措施后,必須堅持每天觀測一次,連續15天內不再發生下沉,方可恢復每旬觀測一次。六、違反上述規定的處罰標準1、不按規定設置觀測點的13、,不按規定安裝離層儀的,發現一次罰款200元。2、當遇斷層、巷道交叉點或過地質構造帶等特殊情況時,未按要求及時安裝的,每次罰技術隊長(技術員)100元。3、頂板離層儀安裝好后,應保持刻度尺干凈無煤塵,否則每發現一次有臟斑罰技術隊長(技術員)50元。若在規定時間內未進行整改處理,每次罰隊長100元,罰技術隊長(技術員)200元。4、原始數據和分析資料報送不及時的,每推遲一天報送,罰技術隊長(技術員)50元/天,數據出現原則性錯誤及數據分析不清,每處罰技術隊長(技術員)50元。5、出現異常情況,未及時進行匯報的,每次罰技術隊長(技術員)200元。6、觀測原始數據移交給采煤隊技術負責人,否則每推遲1天罰施工區隊技術隊長(技術員)100元。7、沒有按要求進行觀測及填寫觀測牌板,未按要求及時匯報的,罰技術隊長100元/次,沒有及時采取加固措施的,罰隊長100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