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公司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控制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2984
2023-12-18
8頁
25.64KB
1、礦業公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控制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目的為了辨識、評價礦山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的危險源,明確礦山各部門在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過程中的職責,為制定相應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控制措施提供依據,特制定本程序。2.范圍本程序適用于礦山所有過程、活動、場所及周邊環境以及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計劃的更新。3.引用/應用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4.職責4.1礦山部負責人對礦山所有過程、活動、場所及周邊環境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負責。4.2安全環保辦公室負責對危險源的目標、指標的落實與監督,并對礦2、山各部門提交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清單匯總。4.3礦山部負責人負責對本管轄區范圍內的危險源進行辨識與風險評價,對礦山已確認的危險源制定相應的措施,并確保措施的有效實施。5.管理控制5.1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范圍:礦山所有生產過程、活動場所及周邊環境。新建、改建、擴建生產生活設備、設施及采用新工藝的預先危險源辨識。在用設備(含租賃)或運行系統的危險源辨識。退役、報廢系統或有害廢棄物的危險源辨識。化學物質的危險源辨識。所有人員礦山、地面作業現場各種活動的危險源辨識。礦山所有文體活動(包括業余、各種大型會議、比賽等活動)的危險源辨識。礦山周邊環境的危險源辨識。外部因素:自然災害、地質災害、公共性衛生3、與疾病因素、人為破壞性因素、外部危害裝置設施因素。危險源辨識時應考慮三種時態和三種狀態。三種時態:過去: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過去的安全狀態及發生過的人身傷害事故。現在: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現在的安全控制狀態。將來:作業活動發生變化,系統或設備發生改進、報廢、退役等活動時產生的安全控制狀態。三種狀態:正常: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按照其工作任務連續長時間進行工作的狀態,如皮帶機的運輸、挖掘機的運轉等;異常: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周期性或臨時性的進行工作狀態,如設備的開啟、停止、檢修等;緊急:發生火災、邊坡滑落、翻車、人員傷亡等狀態或發生的臨界狀態。危險源辨識應盡可能考慮以下危害因素:物體打擊、4、車輛傷害、機械傷害、火災、高處墜落、坍塌、滑坡、泥石流、爆炸、其他傷害、塵肺病、其他職業病、噪聲、振動、高溫、粉塵、自然災害、地質災害、廢氣排放。危險源辨識方法詢問交流:與某項工作具有經驗的人交談工作中的危害因素。現場觀察:現場觀察可發現存在的危害因素。安全檢查:由專業人員、部門經理和操作人員及外部相關方,討論分析作業活動、外部環境或設備運轉中存在的危險因素。5.2風險評價風險評價方法美國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FKinney) 研究了人們在具有潛在危險環境中作業的危險性,提出了以所評價的環境與某些作為參考環境的對比為基礎,將作業條件的危險性作為因5、變量(D),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E)及危險嚴重程度(C)作為自變量,確定了它們之間的函數式 D=L E C。根據實際經驗他們給出了三個自變量的各種不同情況的分數值,采取對所評價的對象根據情況進行“打分”的辦法,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出其危險性分數值,再按危險性分數值劃分的危險程度等級表,查出其危險程度的一種評價方法。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方法。L-發生事故可能性大小分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預料6相當可能3可能,但不經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2極不可能0.1實際不可能E-人體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分值暴露在危險環6、境中的頻繁程度10連續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1每月一次暴露0.5非常罕見地暴露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分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100大災難,許多人死亡40災難,數人死亡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7嚴重,重傷3重大,致殘1引人注目,需要救護D-危險性分值D值危險程度3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160320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70160顯著危險,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險,需要注意320公司級部室部長根據風險狀態向分管副總匯報,分管副總向總經理匯報,立即停產召開分析會確定整改措施和控制策略公司總經理二級(橙)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160-319車間級車間主任對危險點對應的設備按照安全連7、鎖布置停車,制定整改方案,實施整改,或制定監控方案,整改后報安全環保辦公室驗收礦山部部門負責人三級(黃)顯著危險,需要整改71-159班組級班組長針對風險制定防范策略并在交接班中進行明確,整改后報車間負責人驗收礦山部礦山主管四級(藍)一般危險,需要注意70崗位級對物的不安全安全狀態發現后及時報班組實施整改,按照操作規程落實操作程序,對風險點加強觀察并在崗位交接班時詳細記錄,并交接清楚,防止危害升級,造成傷害。崗位崗位工風險控制措施策劃按照安全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措施以應急措施等四個邏輯順序對每個風險點制定精準的風險控制措施。結合實施指南,通過對礦山生產各項風險因素進行調查,經過分析8、識別,目前我公司在開采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有:車輛傷害、起重傷害、機械傷害、中毒窒息、高處墜落、觸電、燙傷、物體打擊、火災、壓力容器爆炸、粉塵危害、噪聲和振動、高溫及低溫傷害、雷擊等。5.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程序礦山部負責人根據上年度危險源控制情況制定下年度相應的控制管理方案。安全環保辦公室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培訓,明確落實各部門的管理職責。礦山部對管轄區域的作業活動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并填寫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清單,匯總上交安全環保辦公室。安全環保辦公室根據上交清單進行匯總,對各部門的危險源評價定級進行核實,并定期對控制情況進行檢查。對可能發生重大危險的危險源,要采取針9、對性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要經安委會審批后執行。對經評價及確定后必須上硬件設施才能控制的危險源,需制定管理方案,經最高管理者審批后實施。5.4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計劃的更新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計劃每年由安全環保辦公室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評價,對不適宜實際需要的風險評價結果或控制計劃進行修改。當發生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新 本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方針發生變化; 本礦山生產經營活動發生變化; 管理評審、內外審核的要求; 法律、法規、標準發生變更; 傷害事故發生后; 相關方有要求時; 研究開發,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 作業地點發生變更或危險發生變化時; 其他情況需要時。6.相關記錄危險源清單危險源檢查表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調查登記表(安全、設備)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調查登記表(職業危害)危險、危害因素辨識及預防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