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避難硐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3226
2023-12-18
8頁
32.50KB
1、煤礦避難硐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避難硐室設備維護制度一、礦井應建立避難硐室管理制度,設專人管理,每周檢查一次。按相關規定對其配套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或調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設施完好可靠。二、避難硐室配備的食品、水和急救藥品,過期或失效的必須及時更換。三、每天檢查避難硐室門是否開啟靈活和密封可靠,檢查橡膠是否老化,每月潤滑保養。四、每天必須檢查避難硐室內壓縮氧和壓風供氣性能。 1、減壓器應定期檢驗完好性,流量在0.415L/min范圍內應可調。 2、定期檢查氧氣瓶壓力,如壓力小2、于13.5MPa,應及時充氣。 3、水分離器過濾芯使用時每月更換一次,如發現過濾后氣體有異味,應提前更換。 4、醫用氧氣瓶鋼瓶符合GB5099標準和氣瓶安全監察規程。氧氣瓶有效期15年,3年強制檢驗一次,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充裝后的氣瓶,應有專人負責,逐只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瓶閥開啟靈活性、閥門關閉可靠、瓶內壓力是否在規定范圍內;氣瓶充裝后,如出現鼓包變形或泄漏等嚴重缺陷,應立即停止使用。 5、檢測壓風供氣裝置完好性,壓風壓力和壓風供氣量符合自救供氣系統要求。 五、每十天應對避難硐室后備電源進行一次檢查和測試,不滿時 4對蓄電池及時充電。六、每年對避難硐室設備進行一次系統性的功能檢測,包括3、氣密性、電源、供氧、有害氣體處理等。七、每月檢查馬桶的自動打包裝置是否工作正常。八、凈化系統的風機兩次運轉間隔時間不大于3個月,每次運轉時間不少于30分鐘。九、凈化系統每批一氧化碳催化劑的存放有效期為2年,到期后應該及時更換新催化劑。十、凈化系統每批二氧化碳吸附劑的存放有效期為2年,到期后應及時更換新的吸附劑。十一、經檢查發現避難硐室設備不能正常使用時,應及時維護處理。十二、應建立避難硐室設施的檔案,準確記錄避難硐室設計、安裝、使用、維護、配件配品更換等相關信息。十三、所有人員進入避難硐室后,要嚴格遵守永久避難硐室操作規程。-避難硐室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一、負責當班硐室各種儀器、設備工作狀態檢查4、,有問題及時處理并向調度室匯報,填寫儀器設備故障記錄。二、堅守崗位,監測信號出現異常情況時,立即向調度室匯報,通知井下監測電工查找原因。三、認真做好外來人員登記、并向礦調度匯報。四、了解掌握硐室現場情況,熟悉各種設備、閥門操作、救災物資分布情況。五、負責緊急情況下,引導人員進入避難硐室。同時負責避難硐室內各種相關設備的操作、物資發放及人員管理。六、負責緊急情況下與調度室的聯絡工作。七、負責檢查避難硐室內各種設備、設施、藥品、食品等物資,確保避難硐室處于時刻完好狀態。十、負責避難硐室內各種設備臺賬、報表、維修記錄的填寫。九、負責避難硐室內設備及硐室外衛生清理,保證無雜物、墻體干凈無亂寫亂畫現象。5、十、每班必須對壓風、供水閥門進行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交接班制度一、目的為嚴格交接班過程管理,明確交接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推諉、扯皮現象,保證避難硐室穩定運行,制定本制度。二、職責與分工通防科負責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執行本制度。安監科負責監督本制度的執行。三、內容與要求1、交班1) 交班值班員應在下班前1小時,將所屬的設備、管線閥門、儀表等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得拖延給下一班。2 )交班前三十分鐘,由操作工擦試好本崗位的設備、電器儀表。整理好記錄,清掃工作現場,檢查工具、儀器、防護用品、消防器材等,做好崗位交班前的準備工作。3) 交班前,當班者應向接班者詳細交待本班情況。2、接班16、) 接班人員必須提前十分鐘到崗位,認真聽取上班值班員對值班情況的介紹和本班注意事項。2 )接班者必須對工作認真負責,聽取交班者介紹情況進行全面檢查。3 )檢查要點:設備運行,閥門開關、儀表使用、風、水、電是否正常。3 、交接班必須在現場進行,交接班時必須按照操作規程規定的內容和巡回檢查制度所規定的檢查路線,進行檢查交接。4 、交接班必須把當班設備運行和檢修情況,向接班人詳細交待清楚并填寫記錄。在接班人認為情況屬實后,雙方簽字,交班人方可離開現場。5、交接班時如雙方之一發生爭執,應及時報告值班人員進行協商解決。在此期間由交班者正常操作直到問題解決,交接班期間發生事故由交班者負責,接班后發生事故由7、接班者負責。避難硐室操作規程 一、為了正確使用硐室,確保硐室內部各種系統、各種設備的安全、可靠,保證避難人員的安全,依據硐室內部各種系統、設備的操作說明,特制訂本操作規程。二、本操作規程結合避難硐室應急響應組織流程配套操作使用。三、凡下井作業的相關工作人員,事先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考試合格,并能夠獨立、正確使用避難硐室各種設備、系統,確保實現安全避險的條件下,方能夠入井上崗作業。四、進入避難硐室:(一)緊急狀態下,員工接到災害信息,必須根據所在地點,按照相應的避災路線和聲光指示,有序、快速撤離。在無法安全升井的條件下,可以選擇進入避難硐室進行避險。(二)打開一道防爆密閉門,進入避難硐室。防護8、門兩側的空氣幕將自動打開,阻隔有毒有害氣體的進入。(三)進入避難硐室以后,關閉一道防爆密閉門,同時空氣幕關閉。(四)打開二道密閉門,進入硐室內部。(五)進入硐室生存區后,關閉二道密閉門。完成以上所有工作,方可摘下自救器。五、安全進入硐室生存區以后,必須在第一時間利用硐室內部的各種通信聯絡、監測監控設備,及時與地面救援指揮中心取得并隨時保持聯系;必須聽從礦、科、隊值班、帶班指揮人員的統一指揮;必須保持鎮定、有序,盡量減少體力消耗。六、按照本操作規程及避難硐室設備操作說明正確操作、使用各系統、設備,確保各種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七、正確使用、操作硐室內部各種系統、設備:(一)壓風、供氧系統:進入避9、難硐室后,觀察巷道內壓風管路上的壓力表讀數,當讀數大于、等于0.5MPa時,打開壓風管路閥門,向硐室供風、供氧。(二)監測監控系統:觀察傳感器,顯示讀數即為打開。(三)空氣溫度控制系統:1、當硐室內部溫度超過30時,加大空氣凈化器進氣量,調節硐室內部溫度。2、當傳感器發出報警“避難區二氧化碳濃度超限”時,開啟空氣凈化器,啟動風機進行空氣凈化。(四)通訊系統:該硐室內部安裝有礦用防爆安全生產調度指揮電話,根據實際情況,嚴格按照避難硐室設備操作說明進行操作,確保硐室能夠實現與地面急救指揮中心的聯絡。(五)食品、飲水供應系統:硐室內儲存的食物和純凈水,嚴格按照避難硐室應急響應組織流程規定,進行分配使用。(六)應急系統:硐室內部配備有隔絕式自救器,在有毒、有害氣體侵入或者缺氧的情況下,打開、攜帶自救器,有序撤離避難硐室。八、避難人員接到地面指揮中心撤離命令后,必須佩帶好自救器,實現有組織的有序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