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生產技術綜合部崗位責任制及管理制度(2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3582
2023-12-18
26頁
38.40KB
1、煤礦生產技術綜合部崗位責任制及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部分 生產技術綜合部崗位責任制生產技術部職責1、負責本礦采掘作業計劃管理、設計管理、采場施工管理、頂板兩幫管理、掘進施工管理、礦井通風防塵管理、爆破安全管理、地質測量管理、地質測量資料管理、技術檔案管理和生產統計調度工作。2、負責組織審批相關規程和技術措施。3、負責本部門技術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貫徹。4、負責對本礦重點工程項目的技術措施審查,并組織落實。5、參與審查安全技術措施和災害預防及處理計劃。6、負責礦山生產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推2、廣應用和技術創新;負責新上項目的技術與安全方案論證。生產技術綜合部部長崗位責任制1、在總經理的領導和生產副總經理的具體指導下,認真執行國家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爆破安全規程,礦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有色金屬采礦設計規范,冶金礦山測量規范,采礦設計手冊及采礦專業設計深度要求和有關礦山設計、施工規范要求等及公司相關制度和辦法,負責礦井生產和技術管理工作。2、參加編制公司長遠規劃及年度基本投資計劃、礦山年、月的生產經營計劃,參加公司井下系統技術改造、采礦方案研究設計、組織檢查工程質量和驗收評定工作。3、積極參加全礦每月一次安全大檢查,經常向領導和各級管理人員提出處理和改善生產技術工作的建議和意3、見。4、組織生產技術事故調查、分析原因、劃分事故責任,提出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5、經常深入井下調查研究,及時掌握生產動態,解決生產采礦、掘進上的技術問題。在業務上指導,安全上監督檢查,生產技術上服務基層管理工作。確保施工技術的合理性和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6、負責監督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定期編制和填繪礦井圖紙資料,并進行檢查。7、負責監督生產技術綜合部技術組填報生產統計資料,確保工業統計報表及相關報表數字準確、報送及時,技術資料、記錄以及各類報表、臺帳妥善存放,認真保管。 生產技術綜合部技術部長崗位責任制、在生產技術綜合部技術部長的領導下,負責領導本技術部對各坑口的生產技術活動,對坑口的生產技4、術計劃的完成負有直接責任。、編制和送審年度采掘技術作業計劃,并參與公司季、月生產計劃的編制。、負責組織全公司采礦開拓總體設計方案、采掘系統及井下重點技術改造工程的設計,與有關部室配合做好八大系統的調整設計工作。、研究新的采礦方法與采礦工藝的改革,領導采礦試驗小組。、負責審查坑口采礦施工設計。、深入現場,檢查采掘技術作業計劃落實、采掘工程施工(進度與質量)、重點采場準備以及降低貧化損失技術措施執行情況,并與坑口有關人員共同研究解決采掘生產中的重大問題,及時調整采場,使出礦品位、質量達到計劃要求。、經常了解和檢查坑口采、出礦及選礦廠存礦平衡情況,對坑口采礦與出礦嚴重欠賬的坑口要及時提出措施,并報告5、生產技術綜合部部長、生產副總經理。、負責制定采礦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額,采礦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并與有關部室共同研究提高技術經濟指標,降低原材料消耗的技術措施。、及時研究國內外科技動態,結合本礦特點,引進先進的采礦工藝和技術,不斷改進采礦技術工作。、主持和參加重大采掘工程的竣工驗收。、接待有關外來人員,負責提供上級要求的有關統計資料和對外報送資料。采礦工程師崗位責任制、在生產技術綜合部技術部長的領導下,服從工作安排,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工作崗位,做好采礦專業技術工作;、參與開拓系統、井下重點技術改造工程設計,參與采場與局部開拓工程單體設計;、參與并編制公司年度基本投資計劃、參與公司年、季、月生產經營采6、掘計劃的編制;、受公司委托負責公司采掘總體設計方案編制工作、開拓系統及井下重點技措工程的設計,與有關部室配合做好八大系統的調整設計工作。、研究新的采礦方法與采礦工藝的改革,參與公司采礦方法試驗小組。、經常深入現場,收集地質資料,協助部長做好采礦、掘進技術指導工作,及時檢查采礦、掘進工程進度和質量,檢查采場采幅、脈幅、品位、頂板變化情況,并及時將檢查情況向部長匯報,并提出合理開采建議,現場進行各種技術指導,對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知坑口;、施工中如相關條件發生變化,應及時對原設計進行修改,并提交設計修改變更單,經部長同意后,方可執行;、編制公司井巷工程預算書及重點工程項目的預決算書,參與公司7、采掘工程月度驗收與竣工驗收;、完成部長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技術員崗位責任制1、負責編制各項工程的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并及時向職工貫徹學習。2、協助生產技術綜合部設搞好礦山開拓總體設計,開拓系統設計和井下重點技術改造工程設計,負責采場與局部開拓工程單體設計。3、負責施工中的技術管理工作,組織職工嚴格按圖紙技術要求施工,及時發現并處理好施工中存在的技術問題。4、搞好施工中的技術數據積累工作,及時做好工程原始記錄,隱蔽工程記錄,負責工程施工結束后的移交工作,提交竣工后的數據。5、經常深入現場,做好采掘技術指導工作,及時檢查采掘工程進度、質量與采場準備情況,并及時調配采場,保證達到計劃出礦品位,同8、時要將現場檢查中發現的重大技術問題及時向坑口領導和生產技術綜合部技術部長匯報,并及時研究解決。6、協助領導搞好安全工作,確保工程質量和礦石質量及文明施工。7、參與公司采掘工程月度驗收與竣工驗收;、完成部長及公司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第二部分 技術管理制度礦山工程設計管理制度、一類型采礦設計有能力設計的項目,在生產副總經理主持下,由生產技術綜合部委托懷化設計科研公司負責設計;無能力承擔的設計項目,可委托(或招標)資質能力更高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二類型采礦設計二類設計由生產技術綜合負責.、采礦設計一、二類型中以地質探礦為主要內容時,應由地質測量部負責設計,采礦專業人員配合;當以采礦為主時,地質9、測量部及專業人員積極配合設計。、設計的審批礦山采礦設計,必須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簽字后方能生效。(1)、一類型采礦設計,由生產副總經理主持,召集采礦、地質、測量、安全等部門負責人、施工單位負責人,主要工程技術人員參加,審查簽字后施工。(2)、需要向國家申請專項投資的項目,要根據湖南黃金集團公司規定的審批權限執行。(3)、二類型采礦設計、采礦設計中的小礦塊設計、單體探礦、采準、硐室設計、局部修改和補充設計等,由生產技術綜合部領導召集審查會,坑口技術組、安全負責人員及施工單位負責人、相關技術人員參加,經審批后方可施工。、一切總體、單體設計一經審批,不得擅自修改,必須按設計施工。如在施工中發現圖紙有誤10、或現場情況發生變化,不能執行原設計時,施工單位必須立即通知設計單位共同研究,修改設計并履行審批手續后再行施工。、施工服務(1)、采礦設計審批后,設計者應深入現場向施工人員進行交底,明確設計意圖。(2)、設計人員應經常下現場進行檢查指導,并與施工人員一起研究解決實際問題。(3)、設計人員應參加采礦設計修改及主要設計工程局部或全部工程竣工后的驗收工作。井巷工程掘進施工管理制度一、井巷工程開工條件、有經過公司生產技術綜合部審查批準的技術設計和單項工程施工圖設計;、有生產技術綜合部(或坑口技術組)下達的施工作業通知單;、經過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測量定點測設資料;、有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復雜的工程在11、開工前,施工單位應制定施工技術組織措施計劃,經審批后方可施工;二、 技術交底與技術服務、井巷工程開工前,設計人員要向施工單位、坑口進行技術交底,交待設計意圖、巷道規格、作業順序、工藝過程、技術要求、安全措施及其它注意事項;、在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和現場施工技術人員,應經常進行現場施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地測人員要按技術規范要求,及時進行地質素描、采樣和井巷工程測設,按設計要求指導施工;、建立工程施工通知單制度。遇有如下情況,技術部門應通知施工單位;(1)、地質情況發生變化,需停止作業,修改設計;(2)、設計有誤,需停止作業,變更設計;(3)、未按設計施工;(4)、井巷工程已到位,需停止施12、工;、在下列情況時,地測部門要及時提出危及生產安全的預告,以便施工部門事先采取預防措施。(1)、井巷工程接近上部中段和地表。(2)、井巷工程接近舊采區和老硐。(3)、井巷工程接近貫通。(4)、井巷工程接近已知的大斷裂帶、溶洞、含水層等。三、 井巷內主要設施的布置的規定、井巷內排水管、供風管、供水管、充填管、電纜等的布置要考慮檢查和維修的方便。、井巷內的動力電纜,原則上不應與風、水管布置在同側,如在同側敷設,應分別懸掛,并保持0.3m的距離。、人行道必須設置在巷道的一側,兩條線路之間及溜口(或卸礦口)側,禁止設置人行道。、平巷水溝原則上應設在非人行道一側,其坡度與平巷坡度相同。、梯子間的各項參數13、,人行道的有效寬度和高度,運輸及提升容器與井巷內各種設施的安全間隙等,應符合安全規程的要求。、斜井人行道傾角在1020時,應設置扶手欄桿,傾角在2030時,除設置扶手外,還應裝置踏板,傾角在3045時,應設有階梯及扶手的梯子, 45以上時,梯子間布置與豎井相同。四、 井巷掘進與支護、井巷工程要嚴格按設計施工。重點井巷,如、斜井、平硐、主要運輸巷道等工程要組織專業化的掘進隊伍,按作業循環圖表組織施工。、井巷工程在施工前,必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在流砂、淤泥、砂礫等不穩固的含水表土層中施工時,必須編制專門的安全技術設計。、井巷施工要根據巖石的穩固程度、井巷斷面和技術裝備情況,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法。各種14、井巷的施工方法宜采用以下方法。(1)、平巷施工一般應一次成巷,大斷面通過松軟破碎地帶時,一般采用導硐超前掘進的施工方法。(2)、斜井通過表土層或松軟破碎地帶時,一般可采用導硐法、先拱后墻法等。(3)、井筒施工一般采用單行作業,井筒斷面和深度較大時可采用平行作業。(4)、井筒延深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下部中段有巷道可以利用,且巖石較穩固時,應盡量采用自下而上的延深方式。(5)、天井和溜井的施工方法,應根據其傾角和礦巖穩固程度確定,一般采用普通法、吊罐法、爬罐法、深孔爆破法和鉆井法。、井巷掘進施工要嚴格遵守以下規定(1)、在鑿巖前,要根據地測人員給定的中心線和巷道腰線,確定井巷中心,布置炮孔位置15、,然后進行作業。(2)、爆破后要有足夠的通風時間,出碴前應首先敲幫問頂,處理浮石,處理好盲殘炮,灑水后方可進行出碴作業。(3)、在施工時,井巷作業面要有良好的照明,豎井(溜礦井)井筒內每個作業地點,都要設有獨立的信號裝置。(4)、斜、天井施工時,施工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掘進鑿巖爆破作業,必要時要有專業設計。鑿巖作業要根據巖石的物理機械性質和井巷斷面,合理確定工作面炮眼數目、深度、掏槽方法和炮眼布置形式。爆破作業要嚴格執行爆破規程,要根據炮眼的作用,合理分配裝藥量,提高裝藥密度和炮眼堵塞質量,控制好起爆順序,以提高爆破效率。井巷掘進炮眼利用率要求達到80以上。、井巷掘進的通風。局扇和風筒的安裝16、與敷設,要避免產生串聯風和循環風,隨著掘進面的推進要及時敷設風筒。裝碴前要盡量進行灑水工作,使工作面的有害氣體和粉塵濃度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井巷掘進的出碴作業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出碴方式和裝運設備,應盡量使出碴作業機械化。、搞好井巷支護工作(1)、在不穩固的巖層中掘進的井巷,必須及時進行支護。(2)、井巷支護形式,應根據巖石的穩固程度進行選擇,必要時應進行設計。(3)、井巷支護材料的選擇,必須貫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及節約的原則。臨時性支護材料采用坑木、螺旋支柱;永久性及頂板破碎、壓力較大的地段采用金屬支護。(4)、主要運輸巷道永久性支護不得使用木支護。其它采用木支護時不得使用腐朽17、蛀孔、軟雜木和破裂的坑木。 (5)、采用錨桿、錨網、噴漿或噴射混凝土支護,如有需要進行專門設計,錨桿形式、角度、長度、行排距、噴漿厚度、金屬網形式、網度、混凝土強度等,應在設計中具體規定。(6) 、對各種支護的井巷,要進行定期檢查,井下的安全出口、副井井筒,每月至少要檢查一次,地壓較大的井巷和人員活動頻繁的采礦巷道,每班要進行檢查,查出的問題要及時處理。(7)、積極推廣應用國內外井巷掘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提高成井成巷速度。五、 井巷施工監督與驗收、公司生產技術部綜合部技術部和地探中心是采掘工程的施工技術監督部門。公司所有工程由采掘單位、生產技術部綜合部技術部和地探中心、安全環18、部部及法律事務部共同參與驗收。、公司批準下達的計劃、采掘工程設計和施工通知單,是施工技術監督的依據,技術監督部門要按計劃要求和設計意圖,監督、指導施工單位進行施工。地、測、采專業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要定期到現場檢查施工進度,施工質量,研究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工程驗收辦法和驗收標準(1)、公司井巷工程的數量,均以生產技術部綜合部技術部和地探中心驗收資料為準,作為統計上報數據。(2)、井巷工程每月末進行一次月度驗收,驗收數字要準確無誤,不估算、預報、瞞報。單體工程完工后進行一次總驗收。(3)、井巷工程屬下列情況者,不予驗收。、無設計、無計劃和無施工通知而施工的工程。、未經地測人員測設標定而施工19、的工程。、已正式通知停止施工而繼續施工的工程。、可修但尚未返修合格的工程(修理量不計進尺,不算工程計劃)。、驗收時,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工程,可分為可修品、次品或廢品。、工程質量驗收標準,按公司制定的相關制度執行,具體見公司生產技術部綜合部地探中心編制的工程驗收規則。采場采礦施工管理制度一、采場施工管理、 采場施工前,生產技術綜合部(或坑口技術組)必須向坑口領導或施工作業組進行技術交底,坑口必須按設計施工,無設計、無計劃不得施工。、 采場施工中,生產技術綜合部技術部及地探中心、安全環保部等職能人員應經常檢查監督,如發現有違反設計或地質情況有較大變化和不安全情況,可在報告坑口坑長(或坑口生產負責人20、)后,向坑口下達停工通知單,坑口應停止施工。待問題處理好,發出復工通知單,坑口方可繼續施工。、采場采掘工程質量和數量由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測量人員按設計進行監督驗收。采場的礦體邊界、可采厚度、含礦不均勻的礦體的可采范圍,應由地質人員在現場圈定、素描和取樣。采礦技術人員在開采過程中應根據地質資料切實掌握開采邊界、厚度和范圍,并向坑口領導交待清楚,坑口應嚴格按采礦、地質人員的指導開采。、采礦工程技術人員應負責采場施工的技術指導,并建立施工臺帳和采礦技術檔案(包括設計圖、開采臺帳、修改補充設計、采場結束時的開采總結)。、采礦技術人員在開采設計和施工中,應提出礦石貧化、損失率指標及降低的措施,并嚴格21、督促坑口、施工隊組實施。礦石貧化、損失率的計算和監督由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及時指出問題,按月提出數據。、 為降低礦石貧化損失率,必須建立獎懲制度,并把貧化、損失指標納入各級坑口經濟責任制中去,廣泛開展優質采場的競賽。、根據各種不同采礦方法,應建立采場頂板管理制度,制定具體措施,嚴格實施。二、 采場的鑒定、驗收、檢查、 在生產技術綜合技術部組織下,采礦技術、地測、安全、統計坑口坑長,每月計劃下達前,應到采場進行鑒定。在統一采場作業方法的前提下,確定生產任務,定人員,向采場施工負責人交底。、 采、地、測、安全技術人員在生產技術綜合部的組織下,每半月安排一天時間到有問題的采場進行現場檢查,就地統一22、做法,解決問題。、采場結束后,應生產技術綜合部組織采礦、地測、安全部門和坑口領導、采場施工負責人對采場進行驗收,地測、采礦有關人員分別整理資料,寫出小結,經批準后存入采礦技術檔案。三、 職責范圍、生產技術綜合部技術部(坑口技術組采礦技術人員)既負責采場設計又負責采場施工技術指導,對采場管理負有重要責任,凡屬設計不周,或施工指導不力而發生安全事故丟失礦石資源,要查明原因,追究責任。、 地質資料的完整、準確是采場開采好壞的基礎。凡因地質資料不準確而丟失礦石資源,或因此造成安全事故,應追究地質人員的責任。、 凡因測量錯誤引起質量事故、安全事故或貧化損失計算錯誤,應追究測量人員的責任。、坑口是采場施工23、單位,采場是否按設計施工,責任在坑長。凡因片面追求產量、亂采濫挖、充填嚴重欠賬、不按設計施工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包括險肇事故),及損失礦產資源的,要追究坑長、值班長的責任。、 采場作業人員在坑口坑長的指揮下,嚴格按設計施工,做到控制采幅、分次爆破、場內分選、頂板檢查和維護。如果因弄虛作假,騙取獎勵而造成欠賬、采場冒頂、發生安全事故和損失國家資源,要追究坑口坑長采場作業人員的責任。、安全員對采場頂板負有檢查督促的責任,應嚴格監督采場工作人員按設計施工。如果安全員發現隱患,不通知作業人員和坑口坑長,不向上級報告而造成事故的,應追究安全人員的責任。、 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安全環保部等部門應加強對24、采場的檢查,發現問題,不調查研究,不及時通知有關人員,亦應追究責任。四、 采準、切割和回采、采準、切割工程的施工必須由地測人員按照采場單體設計進行測量后方許施工。、采礦、地測、安全和坑口的管理人員要組成施工服務小組,經常深入現場進行檢查指導,掌握施工質量。當地質情況、安全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各專業人員應及時在現場共同研究處理,并修改、補充設計或下達設計變更通知。、采準、切割工程施工結束或告一段落時,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應嚴格按照公司相關管理規定及時進行驗收。不合格的采準、切割工程不得驗收,施工單位應及時采取整改措施,確保工程質量。、采準、切割工程結束后,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必須及時進行素描25、和采樣,并提出坑道實測圖和重新圈定的地質資料。、對巖石不穩固的采準、切割巷道,必須按照設計及時進行支護。五、 采礦技術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項、回采過程中注意觀察地壓變化情況,如有險情,應及時組織作業人員撤退。、對于正在出礦或采礦的采場,必須加強采場照明,照明強度必須達到肉眼能看清楚整個采場的具體情況,以便及時發現新情況。、在采場當中,特別是礦柱回采的采場,回采過程中應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要留礦柱(壁),以必須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性為基準。、采礦過程中應加強局部通風,確保整個采場風流通暢,必要時可加局扇強制通風,以保證采場作業人員的安全性。、施工時及時清理浮石,拉底及回采過程中保持其頂板為拱形以防頂板26、冒落;天溜井貫通前要做好警戒工作。、每個開采采場必須保證有兩個獨立的人行安全出口,以保證人行和通風的安全性。六、礦柱回采和采空區處理、一般要求(1)、設計規定回采的遺留礦柱,要制定規劃,提出回采遺留礦柱的總體方案,由于安全因素不能回采的礦柱或設計規定不回收的保安礦柱,應報請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批準核銷。(2)、礦柱回采設計是采場設計的一部分,礦柱回采的有關采準、切割工程的設計,應與礦房的采準、切割工程同時設計。(3)、礦柱回采應與礦山地壓管理和空區處理統一考慮。(4)、礦房回采工作結束后,應及時回收礦柱,回采礦房時,在不影響安全、通風、運輸和充填系統的前提下,應立即進行上中段的礦柱回采,礦房27、礦柱應按比例進行回采。2、空區處理和地壓管理采場回采后形成的空區,應及時處理,處理方法應結合礦柱和礦山地壓管理統一考慮,嚴格按設計和采掘計劃進行,空區處理方法和空區允許保有量,須報公司生產技術部、安全環保部等部門批準。七、 采場出礦管理、加強采場出礦管理,礦山應成立質量管理小組,制訂相應的責任制和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礦石損失貧化。、加強底部結構的維護,減少二次破碎對底部結構的破壞作用,確保底部結構能將采場礦石全部放出。、淺孔留礦法在局部放礦時,應控制放礦,使留礦面保持平整,確保留礦面的頂板之間保持1.82.0米高度,以便于鑿巖作業,深孔和淺孔留礦法大量放礦時,應控制留礦面均勻下降,提高28、出礦強度,縮短出礦周期,避免圍巖片落造成大量貧化。4、加強采場出礦的計量、取樣和化驗工作,做好出礦的原始記錄,指導放礦工作。5、注意回收殘礦能夠回收的殘礦都要及時回收,必要時可補充采切工程。礦石貧化和損失管理制度一、貧化、損失率由地質人員提供脈幅、礦體邊界;測量人員測量實際開采邊界、面積和采幅,并負責計算。地測人員應共同進行分析,保證指標計算精度不低于90%。地測部門要協助采礦技術部門提出降低貧化、減少損失的措施,并監督檢查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二、 生產坑口技術組要及時向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反映開采過程中的礦石貧化、損失動態,對貧化、損失超過設計(或計劃)指標的采場,應與采礦技術人員、坑口領29、導和施工作業組研究降低貧化、損失的措施;對問題嚴重的采場和作業區應提請生產技術綜合部領導批準停止采礦,待提出有效措施后,再行作業。三、 采場應按月驗收并計算一次采下貧化率、出礦貧化率和采下損失率。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探中心必須每半年計算一次采下損失率和未采下損失率,并建立臺帳。當采場結束時,必須計算該采場總的貧化、損失指標并歸檔。計算人員要實事求是,不得弄虛作假。四、 生產技術綜合部地測、采礦技術人員應加強對采礦、出礦質量的檢查,及時收集有關資料。月中和月底的二次驗收時,地測人員至少應進行一次檢測。五、礦塊的可采邊界由地質人員圈定。充填損失取樣由測量人員負責布置檢查。開采采場每季必須編錄或取樣化驗30、一次,對變化較大或重點采場,應根據需要及時進行編錄,取樣化驗,以便正確圈定礦體邊界,指導礦塊開采,防止丟礦或采下不合格礦石。副產巷道由負責指導施工的地質、采礦技術人員,按副產礦石標準通知隊組和計量人員分別按礦、巖計量,防止損失和貧化,保證出礦品位達到設計(或計劃)的要求。六、生產副總經理或生產技術綜合部領導在布置、檢查、總結生產工作時,必須認真布置、檢查、總結貧化、損失工作,及時表揚先進,批評忽視質量的現象,確保貧化、損失率指標達到設計要求。七、各單位計量數據是對采、掘工作完成出礦量、出圍巖量的直接統計,是計算貧化、損失的依據,必須有專人負責。計量人員必須熟悉計量內容、地點,忠于職守;對出礦量31、,出圍巖量必須按垱頭、采場分別登記、統計;不允許擅離崗位,記錄虛數,或弄虛作假。地、測、采、計統部門應加強對計量質量的監督和檢查,統計計量人員應向地測部門提供準確的各采場的出窿礦巖量和垱頭的副產礦量。八、為了保證貧化損失計算指標的真實性和精度及貧化、損失率指標按設計(計劃)實現,必須將指標計算的真實性和精度與地測人員、計量人員的經濟責任制掛鉤。九、生產技術綜合部采礦技術人員、地測人員必須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采礦方法,研究降低貧化、減少損失的措施,總結經驗,提高指標計算精度,更好地為采礦生產服務。圖紙、資料借閱和保管制度1、生產技術綜合部必須設專職或兼職檔案管理人員。2、制定圖紙資料借閱制度,借閱圖32、紙資料應履行借閱手續,閱后及時歸檔,不得損壞和丟失。3、重要圖紙和資料在資料室要有備份,計算機上的公用資料必須在資料室另有備份,不得隨意改動和刪除,并定期更新備份資料。4、礦井技術資料要按規定嚴格保密,有關技術資料只能提交行業主管部門調閱,不經有關領導批準不得隨意轉借;礦內部借閱技術資料時必須登記,按期歸還,由生產技術綜合部技術部長批準外閱的技術資料和地質資料只能在指定地點閱讀,不得記錄、復印、翻拍等。巷道(采場)頂板技術管理制度一、采用分段采礦法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采用新的采礦方法時,礦房的構成要素,采掘順序,暴露面積和安全措施等施工設計,由公司總工程師批準后,方準施工。 、除回采、運輸、33、充填和通風用的巷道外,禁止在采場頂柱內開掘其它巷道。 、上下中段的礦房和礦柱,其規格應相同,上下要對應。 二、采用削壁充填法采礦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采場必須保持兩個完好的安全出口,禁止在采場內同時進行鑿巖和處理松石。 、充填面距工作面的距離不得超過設計規定,充填要求接頂。充填系數不能小于0.6,不允許充填欠帳。 、工作面、電耙道及采空區的頂幫必須班班檢查,及時處理松石;必要時,應用錨桿等維護。、采用間隙充填時,間隙的寬度不超過設計規定,充填體的寬度不少于設計規定。 三、采用留礦法開采時,應做到 、急傾斜薄礦脈采場,要嚴格控制采幅,保持上、下盤圍巖的完整性。 、在不穩固圍巖中回采急傾斜礦體,對34、上盤圍巖應用錨桿或橫撐支護。 、采礦場頂板必須保持拱形,作業人員應及時處理松石。 、必須加強對局部放礦的管理和觀測,如發現采場懸空,必須及時妥善處理好后,方能繼續回采。 四、設計回采礦房時,必須同時設計回采礦拄,并提出采空區處理方案。 五、坑道掘進時,必須做到 、在不穩固的圍巖中或地應力較大的圍巖中開鑿坑道,必須進行支護或采取其它釋放地應力的措施。 、在極松軟或流沙性礦巖中開鑿坑道,應有專門設計和支護措施。 、凡需永久支護的坑道又不能一次成巷時,應先采用臨時支護,永久性支護及時跟上。進行永久性支護時,工人應在臨時支護下作業。 、采用噴、錨、砌拱等支護的坑道,應按設計要求進行。 、大斷面的坑道、硐室和坑道交叉處的頂板,均應保持拱形,并需考慮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