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煤礦生產作業防滅火工作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4139
2023-12-18
13頁
38.50KB
1、縣城煤礦生產作業防滅火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防滅火管理制度一、前言鄭州神火金源礦業有限公司前身為鄭煤集團和諧煤礦,位于鄭州市二七區閆家咀村,礦井距市區15公里,位置優越,交通便利。2011年8月30日礦井揭牌成功,神火集團正式接管該礦。 礦井東西走向長約3km,南北傾向長約0.6km,面積1.45km2,開采對象為一1煤層,煤厚1.21.55m,平均煤厚1.38m,傾角815,可采儲量181萬噸,礦井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年,服務年限4.6年。 礦井瓦斯絕對涌出量為0.8m3/min,相對瓦斯2、涌出量2.7 m3/t,屬低瓦斯礦井。煤塵無爆炸危險性,煤層為不易自燃煤層。 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井正常涌水量10 m3/h,最大涌水量20m3/h。 礦井設主、副、風井各1個,其中主井、副井為立井,風井為斜井,采用單水平上下山開拓方式、走向長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頂板為L1石灰巖,巖性較好,地質構造簡單,開采標高為+125m-75m。 二、防滅火管理制度(一)礦井外因火災的一般預防措施。1、防止井口地面火災危害井下安全措施:(1)主井、副井、風井及其地面工業廣場井口20m范圍內嚴禁煙火,不能生火,不能進行燒焊作業。(2)地面主要廠房配備46個滅火器,并加強管理。3、(3)加強地面保安工作,已配備7人。2、各種外源火災的防滅火措施(1)加強井下易燃物的管理:凡我礦入井人員必須自覺遵守檢身制度,嚴禁攜帶煙草及點火物品入井;攜帶易燃易爆物料下井(例如炸藥、雷管、變壓汽油,棉紗等)必須有專人辦理入井手續,并用與外界隔絕的箱子或桶子進行專門運輸;井下嚴禁存放汽油,變壓汽油,清洗機械所用的綿紗,沾有可燃物的一切易燃物均應放在有蓋的鐵桶內,清洗風動工具應在專門的硐室中進行;井下主要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運輸皮帶采用不燃性皮帶,風筒采用不延燃性風筒,電纜采用阻然性電纜;一切有可燃性材料、物品的地點,都應有相應的管理與檢查措施。(2)預防明火引火:井下禁用電爐、燈泡取暖4、,井下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都必須制訂嚴格的安全措施,必須安排專人在場檢查瓦斯,并準備足夠的消防器材。(3)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放炮:井下嚴禁使用黑火藥,只準使用安全等級不低于三級的煤礦許可含水安全炸藥和毫秒電雷管,應采用水炮泥,或黃泥,嚴禁不裝或少裝炮泥放炮,嚴禁用矸石、煤粉、炸藥紙代替炮泥封堵炮眼,嚴禁放糊炮,放明炮。(4)預防機械摩擦引火:做好井下機械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保持機械運轉部分的清潔,及時加注安全、可靠的潤滑油,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皮帶機和使用液壓聯軸節的運輸機的機頭部分是容易引起摩擦生熱起火的地方,其附近要用不燃性支護;井下皮帶運輸機應用不延燃皮帶;在使用皮帶運輸的主5、井,需要安裝火災報警與自動噴水裝置。(5)預防電氣引火:井下所有電氣設備的選擇、安裝使用與維護必須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要正確選用過負荷繼電器,熔化保險器和漏電繼電器,以便在電流短路、過負荷或接地時能及時斷電;必須使用合格的(不延燃)礦用電纜,要消滅“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使用接線盒。3、外因火災的監測預報(1)溫升變色涂料:當溫度升高超出額定值時,這種涂料即會改變顏色,而當溫度下降到正常值時,則有恢復原色。因此,將溫度變成涂料涂敷在電機或機械設備的外殼上和容易發熱的部位,根據顏色的變化,可以及時發現外因火災的初期征兆。(2)火災檢測器:利用外因火災初起時會產生溫升、煙霧6、灰塵、光電、氣體等征兆,研制成感溫、感煙等火災檢測器。這些檢測器可及時發現初起火災,不但可以多種類聯合使用,還可以同滅火裝置一起實現聯動組成自動滅火系統。(二)礦井內因火災的一般預防措施1、采礦技術措施:(1)選擇合理的開拓方式或巷道布置:包括大巷、上下山以及集中的主要巷道,應盡可能采用巖巷布置,以減少切割煤層,少留煤柱。如必須在煤層中開拓主要巷道,應采用砌碹或錨噴支護,碹后的空隙和冒落處要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實。可采用分采分掘的區段巷道布置,回采后及時封閉、隔絕。在采區范圍劃分時,采區走向長度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回采速度和煤層的自燃發火期,回采工作面的回采時間一般不應超過煤層的自然發火期,否則,7、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在煤層開采順序上,應遵守正常的開采順序,煤層群的開采,應先采上層煤后采下層煤,同一層煤回采時,要先采上部再采下部,工作面應從采區邊界開始進行后退式回采。(2)選擇合理的采煤方法和頂板管理方法應盡量選擇長壁式采煤法,防火安全性好,頂板管理宜采用全部充填法,較全部冒落法防火效果好;如采用全部冒落法管理頂板必須輔助以預防性灌漿或其它防火措施。2、通風技術措施防止煤炭自燃的通風方面的措施,主要在于防止或減少漏風。防火對通風系統的要求是:風流穩定,漏風小,通風網路中的有關區段易于隔絕。井下產生漏風的條件是:一有漏風通道存在,二在此通道的兩端存在風壓差。根據通風阻力定律有:HRLQh8、L或QLn式中:QL漏風量;m3/minH漏風風路兩端的風壓差,mmH2ORL漏風風路的風阻,繆爾格(1)選擇合理的通風系統,從防火角度講,礦井采用分區對角或兩翼對角通風系統,采區采用分區通風比較有利,因為總風壓小,漏風小,有利于調節和控制風量,而且便于火災時進行風流控制。為減少工作面采空區的漏風,后退式采宜用U型通風系統或Y型、W型通風系統。另外,礦井主扇的風壓不宜過高(最好保持在3Kpa以下),以免過大的風壓差引起漏風;礦井的進風、用風、回風區段的阻力分布宜保持在3:2:5的比例,如果回風區段的阻力占總阻力的50%以上時,則應采取減阻措施。(2)正確選擇通風設施的位置:一切通風設施都應設置9、在圍巖堅固、地壓穩定的地點,不得設在裂隙帶和冒頂區內,以免增大漏風量引起自燃。(3)及時封閉采空區和廢棄的巷道。(4)利用調節風壓法減少漏風;即通過各種通風調壓手段,改變井下巷道中空氣壓力的分布狀態,均衡漏風通道進出口兩端的風壓,以消除或減少漏風。3、預防性灌漿措施預防性灌漿,即是將水、漿材按適當配比制成一定濃度的漿液,借助輸漿管路送往可能發生自燃的采空區,以防止煤炭自燃火災的發生。其作用:一是堵絕漏風,隔絕氧氣;二是使熾熱的煤炭冷卻散熱。在煤礦,傳統的漿材是采用含沙量不超過2530%的黃土。4、阻化劑防火目前最常用的阻化劑包括工業精煉氧化鈣、工業氯化鎂、鹵片等,其主要作用是:(1)阻氧作用;10、(2)吸熱降溫作用。5、防止冒落和突出孔洞內自燃6、內因火災的監測預報(1)煤炭自燃火災可直接感覺的征兆有:1)巷道中出現霧氣或巷道壁“出汗”,即巷道壁出現水珠。2)出現火災氣味(出現煤油、汽油、松節油或煤焦油的惡臭味),一般出現這種征兆不久,就會出現煙霧和明火。3)空氣與煤壁溫度驟增,由自熱自燃區流出的水溫也較通常為高。4)人體不適,如頭痛、悶熱、精神疲乏等。這與空氣中氧含量減少,有害氣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濃度增加有關。(2)監測預報目前通用于監測預報自燃火災的指標氣體有:一氧化碳、乙烯、乙炔和其它烯、烴以及各種烷烴。(三)礦井火災的處理措施1、火災發生時各級人員的行動原則(1)最先發11、現火災的人員,應根據火災性質立即采取一切可能手段直接滅火,力爭把火撲滅在萌芽狀態。同時,盡快向礦調度室報告火情。(2)跟班礦長、跟班隊、班長應將有關受害人員撤離危險區,并組織人員利用一切工具和滅火器材直接滅火。(3)礦調度室值班人員在接到火警報告后,應立即按“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規定通知有關領導,并向危險地區發生火警信號,組織礦山救護隊,通風部門和機電部門搶救災區人員和進行滅火工作。(4)礦長接到通知后,必須立即成立救災指揮部,迅速建立井下救災基地,并考慮采取以下搶險救災措施:1)組織撤出災區及其可能受災害波及區域內人員,搶救遇險人員;2)組織偵察火情,制定滅火方案;3)制定防止災情擴大12、,防止瓦斯爆炸和保證救災人員安全的技術組織措施;4)決策滅火救災的通風制度。2、保護人員撤退時的安全組織措施(1)井下發生火災時,要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采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進行報警,選擇最安全的路線撤出人員,并及時把受災人員送到安全地點。報警方式一般可用照明信號及電話等手段通知井下人員,可多次切斷照明電源發出照明信號。作為撤退人員路線的井巷,必須維護良好,有適當的照明,并設置通往出口和避難硐室的路標,而且平時要使井下人員熟悉這些路線的所有井巷。(2)危險區人員撤退時,要迎著新鮮風流,選擇安全的避災路線,有秩序地撤離,同時要注意風流的變化。當撤退路線已被火煙遮斷有中毒危險時,要立即13、戴上自救器,盡快通過附近風門進入新鮮風流內。如確實無法撤退時,應進入附近避難硐室或建筑臨時避難硐室等待救援。如該處有壓風管路,應打開閥門或設法切開管路,放出高壓氣體維持呼吸。對獨頭掘進工作面,如發現煙氣從風筒出風口排入工作面時,應立即將風筒出口扎緊,截住煙氣,撤出人員。當無法撤退人員時,應靜臥在巷道中無煙處等待救援,并最好用衣物等在火煙可能侵入處作為臨時密閉隔離。如果仍有人員未撤出危險區,或無法知道他們是否已撤出,救災人員應考慮到他們可能在現有避難硐室或建筑的臨時避難硐室里,所以不能中斷送向這些地區的壓氣。為了把人員安全撤出災區,還必須控制風流,保證風流的穩定,嚴防風流逆轉。3、保護救災人員的14、安全組織措施在搶救人員、撲滅火災工作以及封閉火區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救災人員的安全保護措施,加強救災人員的安全保護,避免火災事故的擴大。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在電源切斷前,不得使用可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用水直接滅火要有充足的水源,注意正確的操作方法,避免水煤氣爆炸。要保證井下風流的穩定,以便為救災滅火人員創造良好的條件。可選擇在火源的排風側設置水幕。在高沼礦井建筑火區主要密閉墻時,最易發生爆炸的危險,所以最好把主要密閉墻作成帶門的墻。當把門裝上關閉后,以最快的速度離開,經過一定時間后沒有發生爆炸,可再回去進行加固和封閉。加固和封閉工作仍應盡快完成,尤其是在高沼礦井,完成后要迅速離15、開。所有通往危險區域的風路都要設置警戒牌,在警戒區內除進行滅火及有關工作外,不得允許進行其它工作。為了、及時掌握災變情況,要指定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氧氣、煤塵和其它有害氣體,配備快速檢定儀器,隨時采樣分析。另外,還要嚴密注視頂板變化,防止因燃燒造成頂板冒落傷人和造成風流量的變化。4、火災時期風流調度處理措施(1)火災發生在礦井總進風流中(如進風井口、進風井筒、井底車場及總進風道)時,應進行全礦性反風,以阻止火煙侵入井下采掘區。目前,我礦為礦用防爆軸流式通風機,應安裝好反轉反風的開關,以便控制風流流向。(2)火災發生在總回風風流中(如總回風、回風井底及回風井筒)時,只有維持原風流方向,才能將16、火煙迅速排出。若瓦斯涌出量較小,為減弱火勢,控制火風壓的增長,有時也可采取減風措施,但不能停風,停風將導致瓦斯積聚,引起瓦斯爆炸。(3)火災發生在采煤工作面時,原則是穩定風流,保持正常通風。此時,要特別注意防止風流逆轉,一般不宜采取減風、停風或反風措施。若火災發生在采面進風流中,有條件時,可采取區域反風措施。(4)火災發生在獨頭煤巷時,已開動的局扇不能停,已停止的局扇不能開,要保持原來的通風狀態,以免引起瓦斯爆炸。(5)火災發生在機電硐室時,首先要切斷電源,同時關閉防火門或修筑臨時密閉墻隔斷煙流,然后集中力量直接滅火。5、滅火方法:井下滅火方法分為直接滅火、隔絕滅火和聯合滅火三大類。(1)直接17、滅火法:是用滅火器材(如水、砂子或巖粉、化學滅火器等),在火源附近直接撲滅火災或挖除火源。1)水滅火:水的滅火作用在于水的吸熱能力強,有較強的冷卻作用,水遇高溫會產生大量水蒸汽,能稀釋空氣中的氧濃度而包圍隔離火源,對火源起窒息作用,強大的水流能壓滅燃燒的火焰,浸濕火源附近的燃燒物,能夠阻止燃燒范圍的擴大。用水滅火需注意以下問題:要有足夠的水量,因此,地面消防水池必須經常滿著,若水量不足,水在高溫下可能分解成氫氣和一氧化碳,形成爆炸氣體,具有爆炸危險。用水滅火時,人要占據上風頭工作,射流應由火源的邊緣逐漸推向中心,以免產生過量的水煤氣爆炸傷人。必須保持排煙道暢通,以防高溫水蒸汽和煙流返回傷人。不18、能用水撲滅帶電的電器設備火災,也不宜用水撲滅油料火災。2)用化學滅火器滅火:常用的滅火器有化學泡沫滅火器和干粉滅火器兩類。化學泡沫滅火的原理就在于利用物質間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泡沫,使火源隔絕空氣,同時起到稀釋火源空氣中氧濃度的作用。使用時將滅火器倒置,使內外瓶中的酸堿溶液反應,產生的大量充滿二氧化碳的泡沫噴射出來,覆蓋于燃燒物表面。-由于泡沫能導電,所以在撲滅電氣設備火災時,要先切斷電源。干粉滅火的原理是以鋼瓶中液體二氧化碳作噴粉的動力,干粉(要為磷酸銨類化合物)噴出形成粉霧,粉末在高溫下吸熱分解,使燃燒物溫度降低,并產生漿狀物覆蓋在燃燒物表面,使燃燒物與空氣隔絕。另外分解出來的氨氣、19、水蒸汽能稀釋空氣中的氧,降低氧濃度。3)用砂子(或巖粉)滅火:主要用于撲滅初起的電氣火災和油料火災。其作用在于使燃燒物與空氣隔絕,同時,大量的砂子(或巖粉)可以壓滅火焰。(2)隔絕滅火法:主要是砌筑密閉墻(分為臨時密閉墻、永久防火墻和防爆墻三類)。故在采用隔絕滅火時,必須編制安全措施。(3)聯合滅火法:即灌漿、均壓、灌注惰性氣體等方法。1)灌漿滅火:當礦井采深較大,火源距地表較深時,則最好設地面灌漿站,建立輸漿系統。2)惰性氣體滅火:往封閉的火區內灌注惰性氣體(二氧化碳、爐煙及氮氣等),可以擠出火區的空氣,降低空氣中的氧含量,冷卻火源,增加密閉區內的壓力,減少新鮮空氣進入,同時,惰性氣體易于透入巖石的縫隙,包圍燃燒物體,阻止燃燒與氧化。3)均壓滅火:即是通過調整封閉火區進、回風側的壓差,使之達到可能的最小值,以減少漏風,加速火源的熄滅。均壓滅火可采取調整通風系統,設置調壓氣室與連通管或安設帶風筒的調壓風機等措施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