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瓏璟灣基坑監測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4265
2023-12-18
13頁
93.50KB
1、建發瓏璟灣I標段工程地下室基坑工程監測方案項目負責人: 審 核 人:編 制 人:二一三年十月六日廈 門 華 巖 勘 測 設 計 有 限 公 司目 錄1、序言1.1工程概況1.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1.3周邊環境條件1.4支護方案1.5監測目的與任務1.6監測依據2、監測方法及工作實施2.1監測內容2.2測點布置2.3監測頻率2.4監測報警值2.5主要儀器設備及耗材2.6主要監測人員2.7監測工作實施步驟2.8監測點的保護3、監測的成果資料及提交3.1監測成果內容3.2監測成果提交方式3.3監測終止4、監測質量保證措施4.1質量保證體系4.2監測工作的管理4.3保證監測質量的措施5、安全文明監2、測、環境保護目標和保證措施5.1安全文明監測目標5.2安全保證體系5.3文明施工保證措施6、監測工程應急預案1、序言1.1工程概況建發瓏璟灣工程地位于泉州市鯉城區浮橋鎮田中村北側,北側為擬建一層地下室空地,東側為擬建工程二期,西側南側為規劃道路。該基坑總面積約為25410平方米,基坑周長約為758米。場地平整,實測標高為7.37.8m(黃海高程)。底板面標高4.4m(黃海高程),底板厚度為300mm,承臺厚度為19002450mm,墊層厚100mm,基坑深度為3.305.40m。依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本基坑工程類別為二級,監測項目、監測頻率、監測要求等都將3、按二級考慮。1.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場地較平坦、開闊、場地內土層分布均勻。基坑開挖范圍內涉及的土層有:中砂:褐色、干、飽和,稍密狀,成分以石英質中、粗、細砂為主,分布連續性和均勻性較好,層頂面坡度較平緩,地層較穩定,層厚度2.005.00m粉質粘土:灰色、灰綠色,濕,可塑狀為主,個別軟塑狀。成份以粉黏粒為主。層厚基本在0.905.00m,層頂埋深2.407.20m(高程1.014.64m)。場地范圍內無地表水,依鉆孔揭露的地層資料,結合本地區工程實踐經驗,場地內填土層具較大透水性,水量受降水影響較大,勘察期間為雨季,降水較多,場地區間地下水位高于地下水年均水位,地下水初見埋深一般在5.5-4、5.8m,穩定水位埋深4.5-7.6m(相當于高層1.5-2.5m)。結合地區經驗,雨季該場地旱季地下水位可能再下降2.0m左右,雨水豐水期地下水可能再上升3.03.5m,地下水位變幅最大在5.0m左右。1.3周邊環境條件地塊紅線外除北側臨江濱南路外,其余各側均為規劃道路、現為農田;北側紅線外約220-300m處為晉江河,南側紅線外約50m處為田中村居民區。場地原始地貌為晉江河流一級階地,原為林場用地,后規劃為住宅建設用地,現狀場地空曠、平坦。1.4支護方案(1)支護結構體系: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周邊環境、基坑開挖深度等條件, 基坑采用土釘墻聯合自然放坡支護體系。(2)地下水控制:基坑5、四周邊坡設泄水管,坡底設置排水溝,將地下水排入坑內排水溝內,再由集水井用水泵排出坑外。基坑四周頂部設排水溝,阻止地表水流入坑內;坑內設置降水井,降水井成孔直徑為400mm。1.5監測目的與任務(一)監測目的擬建基坑面積大,地下水較豐富,坡體主要為中砂層,較松散。本次監測目的是為了切實保證基坑的安全,及時跟蹤掌握在基坑開挖和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現象,為建設、設計和施工單位合理安排挖方和施工進度,確保基坑及周邊的安全,及時采取應急措施提供技術依據。(二)監測任務:(1)根據現場監測所得的數據與設計值(或預警值)進行比較,如果超過某個限值則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護結構、周邊地面等發生變形6、破壞。(2)根據監測提供的數據指導現場施工,優化施工組織。1.6監測依據本方案依據下列現行的規范、規程及資料編寫:(1)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的建發瓏璟灣(一期)地下室基坑工程支護設計圖紙電子版;(2)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3)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99);(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6)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 8-2007);(7)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2 監測方法及工作實施2.1監測內容根據基坑開挖深度、支護結構的特點、所處的周邊環境條件、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7、97-2009)及支護設計圖紙的要求,基坑工程的現場監測采用儀器監測與巡視檢查相結合的方法。2.1.1巡視檢查基坑工程和使用期內,由專人進行巡視檢查并做好記錄,巡視以目測為主,可輔以錘、釬、量尺、放大鏡等工器具以及攝像,攝影等設備。檢查內容包括:(1)、支護結構:支護結構成型質量;支護結構有無裂縫、沉陷及滑移;基坑有無涌土、流沙、管涌。(2)、施工工況:開挖后暴漏的土質情況與巖土勘察報告有無差異;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分層厚度與設計要求一致;場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狀況是否正常,基坑降水設施是否運轉正常;基坑周邊地面有無超載。(3)、周邊環境:周邊道路地面有無裂縫、沉陷。(4)、監測設施:基準點、監8、測點完好狀況;監測元件的完好及保護情況;有無影響觀測工作的障礙物。(5)、根據規范要求或當地經驗確定的其他巡視檢查內容。2.1.2儀器監測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及支護設計圖紙的要求,基坑儀器監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項:(1)、坡頂水平位移(2)、坡頂豎向位移;(3)、深層水平位移;(4)、地下水位;(5)、其它項目按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要求。2.2測點布置(1)基坑監測基準點布設在基坑開挖三倍深度范圍以外,并在基坑開挖前,選擇適宜的地段埋設34個測量基準點,用于垂直沉降及水平位移的基準參照點。(2)基坑坡頂水平位移監測點在基坑坡頂布設水平位移監測點,每間隔約1529、0m布設一個水平位移監測點,預計共布設 35個水平位移監測點。監測隨著基坑開挖的不斷加深和地下室施工的進行,周圍環境水平位移的變化發展情況。監測點坐標中誤差1.0mm。(3)基坑坡頂豎向位移監測點基坑坡頂的豎向位移監測點可采用坡頂水平位移監測點,每隔1520m布置一個豎向位移觀測點,以觀察土方開挖及地下室施工對基坑周邊環境豎向位移的影響。預計共設35個監測點,監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0.3mm。(4)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點用測斜儀通過測量預先埋置于坡頂土體中的測斜管的變形,從而獲得基坑坡體在不同深度的各點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不斷加深的水平位移發展變化情況。根據設計的要求,在基坑坡頂土體中共埋設18個深層10、位移監測點,測斜管長度為相應位置基坑深度的1.5倍,測斜管長度69m,預計總長度為120m。測斜儀系統精度0.01mm/500mm;分辨率4秒。 (5)基坑地下水位監測點在基坑坡頂外圍共布設18個水位觀測井,監測隨著基坑開挖的不斷加深和地下室施工的進行,基坑地下水位的變化發展情況。地下水觀測精度1.0mm。測點布置圖詳見附圖2.3監測頻率與基坑開挖和地下室施工同步進行各項測試項目,及時掌握現場的施工動態。根據設計及規范要求,隨基坑開挖進度安排如下:基坑類型施工進程基坑設計深度5510101515二級開挖深度 (m)51次/2d1次/2d510-1次/1d底板澆筑后時間(d)71次/2d1次/211、d7141次/3d1次/3d14281次/7d1次/5d281次/10d1次/10d期間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加強監測,提高監測頻率:(1)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2)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發現的不良地質;(4)超深、超長開挖等違反設計工況施工。(5)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7)支護結構出現開裂;(8)周邊地面突發較大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9)基坑底部、側壁出現管涌、滲漏或流砂等現象;(10)基坑工程發生事故后重新組織施工。2.4監測報警值(一)報警值的確定原則(1)滿足監測對象的安全要求,達到預警和保護自己12、的作用;(2)滿足各監測對象的各主管部門提出的要求;(3)滿足現行規范、規程的要求。(二)基坑監測預警值基坑監測預警值報警值監測內容累計絕對值(mm)變化速率(mm/d)報警值監測內容累計絕對值(mm)變化速率(mm/d)基坑坡頂水平位移352管線位移剛性管線壓力303基坑坡頂豎向位移353非壓力305深層水平位移(測斜)402柔性管線305地下水位1000500周邊地表豎向位移353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立即進行危險報警:(1)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累計值;(2)基坑支護結構或周邊土體的位移值突然明顯增大或基坑出現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較嚴重的滲漏等;(3)基坑支護結構出現過大變化、壓曲、13、斷裂、松弛或拔出的跡象;(4)周邊地面出現較嚴重的突發裂縫或危害結構的變形裂縫;(5)周邊管線變形突然明顯增長或出現裂縫、泄露等;(6)根據當地工程經驗判斷,出現其他必須進行危險報警的情況。2.5主要儀器設備及耗材(1)主要儀器設備序號監測內容機械設備名稱型號數量測試精度1豎向位移監測自動安平水準儀蘇一光DS05型10.5mm2水平位移監測全站儀科力達KTS-422RL型12” 2+2ppm3深層位移監測基坑測斜儀基深CX-3C型10.01mm/500mm4水位監測鋼尺水位儀XBHV-11型11mm(2)主要耗材序號監測內容耗材名稱具體說明數量1水平位移監測測量釘352豎向位移監測測量釘基坑頂14、部分利用水平位移點353深層位移監測測斜管布設18根測斜管120m4水位監測水位管布設18個水位觀測井120m2.6主要監測人員本項目參與主要技術人員情況如下:技術審核: 謝鑫 注冊巖土工程師 項目負責: 吳舒界 注冊巖土工程師監測人員: 劉俊祿 助理工程師 王華明 助理工程師陳利 助理工程師 2.7監測工作實施步驟(一)前期材料準備根據測試項目訂購PVC高精度測斜管、水位管、沉降(水平位移)標志點以及輔助材料;制作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觀測點的標記和基準測量標石。(二)測試儀器、設備的現場埋設、安裝(1)測斜管的安裝:坡頂測斜管地質鉆機成孔,安放測斜管,在此過程中,需施工單位配合,我方將派員到場15、,以確保測斜管位置和方向滿足測試的相關技術要求。(2)水平位移及沉降點布設:在基坑開挖前一周,在基坑坡頂埋設好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測量標志點,各監測點用紅油漆涂抹,提醒現場各方注意保護。(3)水位井:用地質鉆機成孔,安放特制水位管(纏尼龍濾網),填礫石。 (三)初始數據的采集在基坑開挖降水前一周,對各測試項目進行2次左右初始數據的采集,保證初始數據準確、連續、可靠。(四)基坑施工監測在基坑開挖后,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按方案布置的各項工作內容,進行各測試項目的監測。定期提供階段成果報告及監測簡報。施工到0.00且地下室外回填完畢、周邊場地沉降穩定,再觀測一次,監測工作結束。并提交最終成果報告。2.16、8監測點的保護監測點的保護,整個過程中需施工單位的配合尤其重要,監測點布設前我方會與施工單位及時溝通、交底。監測點布設后,我方噴漆使其醒目。監測期間如遇監測點破壞,及時修復,并告知相關各方注意保護。3、監測的成果資料及提交對各項試驗數據用電腦進行計算分析,及時將測試結果打印成表格遞交有關各方(業主、監理、施工單位等)分析使用。3.1監測成果內容(1)基坑坡頂水平位移監測成果表(2)基坑坡頂豎向位移監測成果表(3)深層水平位移監測成果表 (4)地下水位變化監測成果表(5)周邊地面如出現、沉降、裂縫,及時告知相關各方,并提供相關成果。3.2監測成果提交方式若出現異常或險情時,將在測量外業工作完成后17、,將整理的異常或險情段的資料電話告知建設方,監測的打印資料在第二天送至工地。3.3監測終止施工到0.00且地下室外回填完畢、周邊場地沉降穩定,再觀測一次,既可終止安全監測。對所測資料全面綜合計算分析,半個月內提交最終分析成果報告。4、監測質量保證措施41質量保證體系42監測與檢測工作的管理(1) 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項目組成員服從項目負責人的統一調配,并在日常監測工作中嚴格按方案的要求帶領作業人員實施作業,并經常保持與建設單位、總包單位的聯系,及時了解場地施工進度,安排與落實監測工作的步驟,配合施工的順利進行。(2) 監測、測試過程的質量控制作業人員應嚴格按方案要求及相應規范進行作業,發現超出18、允許誤差時應及時糾正或進行返工。技術問題由項目負責人與審核人審定人商量后作出決定,監測負責人與監測人員實施監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杜絕質量問題的產生。(3) 文件與資料的管理監測工作中的相關函件、以及日常監測工作中的內外業資料等應分類裝訂統一管理,或者有計算機備份以防丟失。提交的監測成果資料應統一格式并進行簽收登記。43保證監測質量的措施(1) 儀器、儀表a、將按設計圖紙和文件以及生產廠家的產品說明書對所采購的儀器設備進行測試、校正,以防質量不合格元件的埋入。鉆孔孔深要到位,且孔身要垂直,回填應密實。各測點初始值的測定應待測點埋設穩定后進行(一般710天)。b、監測、測試儀器要經國家法定計量檢定19、機構或授權的計量機構進行校準,并取得檢定證書后方可使用。如需更換儀表時,應先檢驗是否有互換性,并進行對比檢測,以保持監測數據的延續性。(2) 野外作業a、組成強有力的項目組,抽調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員擔任項目組負責人。項目組的其它人員、監測人員具有相應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操作能力,關鍵、特殊崗位人員持證上崗。b、監測、測試工程專業技術強,我院將對職工進行宣貫、培訓,對職工加強質量意識教育,把“質量第一”從思想上落實到行動中去。對埋設全過程進行詳細的施工記錄。c、進場前,組織全體人員學習監測、測試施工的技術方案,每個施工人員了解項目的總體要求,熟悉各自崗位的職責、技術要求和作業程序20、,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執行。d、加強測點的保護工作,測點周圍設置明顯標志并進行編號,嚴防施工時損壞。(3) 資料采集及整理制定有關質量文件和記錄的管理辦法,及時做好各類施工記錄、工程檢驗資料、各類試驗數據、鑒定報告、材料試驗單、各種驗證報告的收集、整理、匯總工作;a、外業觀測資料在內業計算前均要進行檢查與復檢,在保證采集數據正確的前提下方可進行計算;b、對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會審,及時編制分項施工指導性文件、制定工序質量控制文件,及時解決監測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5、安全文明監測、環境保護目標和保證措施51安全文明監測目標不發生安全、環境、文明施工的重大投訴或處罰事件;重傷、死亡事故0起;次責及21、以上責任重大交通事故0起;固體廢物及危險廢棄物受控處置達100%。52安全保證體系由項目負責人全面負責本項目組在施工現場的安全。組織機構中設置質量安全保障部,有專人負責安全措施的實施和檢查工作。整個施工期間,將負責現場作業的全部安全。對所有參加本工程的人員進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制定并實施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護工程現場的施工安全,維護現場生產和生活秩序。(1)安全保護責任1)按有關規定履行其安全保護職責,其內容應包括安全機構的設置、專職人員的配備以及防火、防毒、防噪聲、防洪、救護、警報、治安等的安全措施。2)加強對項目成員進行安全教育,并按有關的規定編印安全防護手冊。正式上崗前應進行安全知識的培訓22、,合格者才準上崗。3)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安全規程。 (2)勞動保護按照國家勞動保護法的規定,定期發給在現場監測的工作人員必需的勞動保護用品,如安全帽、水鞋、雨衣、手套、手燈、防護面具和安全帶等。 (3)消防負責做好監測區內的消防工作,配備一定數量的常規消防器材,并對項目成員進行消防安全訓練。(6)、洪水和氣象災害的防護根據有關方面提供的水情和氣象預報,做好洪水和氣象災害的防護工作。一旦發現有可能危及工程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洪水和氣象災害的預兆時,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洪和防災措施,以確保工程和人員、財產的安全。53文明施工保證措施由項目負責人全面負責監測現場的文明施工工作,以實現文明工地的目標。主要采取23、以下措施:(1)對每位項目組人員進行文明施工教育。(2)做好與其他承包人之間的協調工作,盡量減少施工干擾,減少相互之間的矛盾。(3)服從現場監理工程師的協調。(4)搞好生活衛生和周圍環境衛生。(5)禮貌用語,處好與周圍工作人員的關系,營造一個團結文明的工作環境。54環境保護(1)遵守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做好監測區的環境保護工作,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2)環境污染的治理1)按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控制噪聲、粉塵和有毒氣體,保障工作的勞動衛生條件。2)保護監測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應定時清除垃圾,并將其運至批準的地點掩埋或焚燒處理。(324、)場地清理除合同另有規定外,在監測完工后的規定期限內,拆除監測臨時設施及其附近的廢棄物。6、監測工程應急預案1、成立由業主牽頭的由現場施工、監理、監測、業主及設計方相關領導組成的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對監測數據結合施工工況進行分析,以便指導施工。2、構建監測報警組織機構,明確監測應急報警流程、報警電話、報警后的監測措施,并以書面形式張貼在現場辦公室墻上。3、出現監測數據報警后,及時加強監測,立即口頭上報監測信息,隨后上報書面監測數據。4、會同業主、監理、施工設計方進行監測數據的分析,及時將分析結論用于指導施工,調整施工參數。5、增加監測頻率,以滿足對監測即時需要。6、加強現場的巡視工作,做到監測數據與現場工況有機的結合,保證監測信息的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