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麥高產創建實施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4348
2023-12-18
8頁
32KB
1、*縣2011-2012年度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根據省農業廳關于做好2011-2012年度小麥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片落實工作的緊急通知(魯農種植字201127號)文件要求,為扎實推進我縣20112012年度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確保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指標,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方案。一、目的意義小麥是我縣第一大糧食作物,全年種植小麥面積在50萬畝以上,占耕地面積的60%,人均占有小麥面積0.8畝,產值占種植業產值的40%以上,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開展小麥高產創建,依靠科技挖掘增產潛力,通過高產示范帶動,促進全縣小麥生產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對于確保糧食安全,保證有效供給,為國民經濟穩定較快發展打好堅實基2、礎具有重大意義。二、實施內容與任務目標(一)實施“十、百、萬”高產示范工程。按照國家農業部、省農業廳高產創建活動的要求,示范片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灌排條件良好,遠離建筑物,常年小麥產量450600千克,土壤有機質1.2%以上,速效氮80 mg/kg、速效磷25 mg/kg、速效鉀110 mg/kg以上的*鎮、*鎮開展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分別在*鎮騰馬、沙窩、銀馬莊、東朱崔、西朱崔等村和*鎮澇枝、李家洼、榮觀堂、盧觀堂、大沈埠等村建設冬小麥萬畝高產示范片、百畝高產示范方、十畝高產攻關田各1處。萬畝高產示范片畝產量指標600千克,或比前三年平均產量畝增產12%以上。十畝高產攻關田畝產量3、指標700千克,或比前三年平均產量畝增產20%以上;百畝高產攻關示范方畝產量指標650千克,或比前三年平均產量畝增產15%以上。高產示范區內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普及率達到100%。在萬畝示范片的基礎上,再安排高產輻射帶動區10萬畝,平均畝產500千克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產量畝增產8%以上。高產輻射帶動區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普及率95%以上。(二)建立新品種和新技術試驗展示田。每個萬畝示范片內均建立1處新品種和新技術試驗展示田,面積50畝以上。其中,*鎮萬畝示范片中的20畝地塊安排展示濟麥22、汶農14、山農17、山農664、山農11等5個品種,百畝示范片全部采用鄆農牌2BJK-6型小麥寬幅4、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在*鎮萬畝示范片中的20畝地塊安排展示濟麥22、臨麥4號、郯麥98、洛麥23、河東Tx-006等5個品種,30畝試驗氮肥后移、適期晚播和精量播種等技術。(三)搞好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重點搞好秋種、冬前、早春三個時期的培訓,每個鎮均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和農戶600人次以上。現場考察觀摩1次以上。從縣、鎮農技人員中挑選50名業務熟練、責任心強的技術指導員,對項目區實行包村包點,在關鍵農時季節統一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技術指導員到村指導次數不得低于50次。每個項目村確定10戶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全村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三、主要技術措施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技5、術培訓、統一土地整理、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六統一”要求,重點抓好以下技術措施的落實:(一)選用良種、藥劑包衣。選擇產量潛力大、分蘗成穗率高、株形較緊湊、抗病性好、抗逆性強、落黃和豐產性好的濟麥22、臨麥4號作為項目區主推品種。做好種子處理,推廣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綜合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二)深耕整地、培肥地力。今年2個示范片全部統一機器深耕,適當加深耕層,破除犁底層,加深活土層,耕耙配套,平整地面,做到上松下實,促進根系發育。通過增施有機肥等途徑,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增強土壤蓄水性能,提高地力,促進小麥生長發育。(三)推廣精播、半精播技術。全縣高產創建6、田全部推廣應用該項技術。冬小麥精播高產栽培技術,是實現高產、穩產、高效的一整套栽培技術體系。它是在地力和水澆條件較好的基礎上,采用降低播量,依靠分蘗成穗構成合理的群體,比較好地解決群體與個體的矛盾,改善群體內光照條件,使麥田群體動態合理,個體營養好,發育健壯,從而實現穗足、穗大、粒重、高產。(四)推廣寬幅、適期播種。采用鄆農牌2BJK-6型小麥寬幅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做到適期晚播,播期10月7-10日,行距22-26厘米,播深3-5厘米,基本苗15萬-20萬株/畝。(五)推行氮肥后移。將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減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根據田塊土壤肥力高低,調節底肥和追肥比例,肥力高的底肥7、少施、多追肥;同時將春季追肥時間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節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塊采用分蘗成穗率高的品種,春季追肥可在拔節期至旗葉露尖時進行。(六)實行配方施肥。實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推廣緩控釋肥,畝施有機肥30004000千克,純氮1416千克,磷(P2O5)810千克,鉀(K2O)7.59千克,硫酸鋅1千克。(七)加強田間管理。出苗后及時查苗,發現缺苗斷壟應及時補種,確保全苗。出現暖冬,畝分蘗數超過80萬,采取鎮壓,深耘斷根,以控群體。小麥3葉期后進行化學除草(11月中旬)。11月中下旬澆冬水,灌水量40方。返青后劃鋤1-2遍,保墑、增溫、促根。起身后期噴施壯豐安,提高抗倒伏能力8、。拔節期澆水,畝追純氮8公斤,硫酸鉀10公斤,二銨15公斤。越冬前和返青后有旺長趨勢的田塊,及時鎮壓,結合葉面噴施“壯豐安”等化控劑,控制旺長。搞好“一噴三防”,防治病蟲危害,防止后期早衰。小麥灌漿中后期,葉面噴施天達2116、磷酸二氫鉀等,防止早衰。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重點做好小麥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霉病、蚜蟲、紅蜘蛛、吸漿蟲等病蟲害的防治。推廣農機作業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結合。(八)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大力推廣農機作業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的有機結合,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提高小麥生產的綜合機械化水平。(九)落實抗災應變技術。重點推廣冬春控旺防凍防倒綜合配套技9、術和一噴三防技術,針對旱、澇、漬、風、雹、霜等災害性天氣,制定處置預案,及時應對自然災害。四、具體進度安排第一階段:2011年9月10月初,制定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進行項目區規劃;部署任務,落實地塊、農戶;開展秋種技術培訓;篩選和引進具有高產潛力小麥品種,做好備播工作。第二階段:2011年10月初10月下旬,按照技術方案要求指導項目區農戶適期播種小麥。第三階段:2011年10月下旬12月,進行苗情考察,制定冬前管理技術意見;舉辦示范戶冬前管理技術培訓班,指導農民因地制宜開展冬前管理工作。第四階段:2012年1月4月,搞好春季苗情考察;制定春季麥田管理技術意見;做好項目區農民的技術培訓,適時指10、導農民進行春季麥田管理工作。第五階段:2012年5月,召開小麥項目實施情況現場觀摩會,推動小麥后期管理工作。第六階段:2012年6月,邀請有關專家對高產創建活動十畝高產攻關田進行實打,對百畝高產示范方、萬畝核心示范片和十萬畝輻射帶動區進行測產驗收。第七階段:績效考評實施單位和項目參與人員;撰寫總結報告和小麥超高產技術規程。五、資金使用與管理嚴格按照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要求,規范項目資金使用,依法理財,強化管理,杜絕擠占、截留、挪用、虛報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項目資金在使用范圍上,要緊緊圍繞花生高產創建目標,重點用于技術推廣補助、專業化服務補助、物化補助、信息服務和項目考核補助等。具11、體見項目資金及使用預算表。項目資金及使用預算表支出內容金 額(萬元)支出標準、數量及測算占用資金比例技術推廣補助16聘請專家開展多種層次的技術培訓,編制集成技術體系及技術實施方案,編印技術培訓及宣傳資料等,項目區基層農技人員工作補助。40%專業化服務補助10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統一耕種收、病蟲草害防治等專業化服務。統一租用機械進行深耕整地、播種、收獲、防病治蟲等。25%物化補助10對示范戶應用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的關鍵環節物化技術產品補助。補助范圍包括種子、農藥、化肥、寬幅播種機等農用物資。25%信息服務和項目考核補助4為項目區提供品種、技術、產銷等各項信息服務,促進技術普及,提高項目效益12、;用于測產驗收、資料歸檔、工作考評等。10%合 計40-六、組織保障措施1、加強領導。為確保活動順利開展,縣里成立以分管縣長任組長,縣農業、財政和有關鎮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小麥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統一部署、組織落實、檢查督導、調度協調等工作。縣農業局成立由分管局長任組長,縣農技站、植保站站長任副組長,縣土肥、環保、蔬菜、果茶等相關站室負責同志及有關鎮農技站站長為成員的技術指導小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和組織驗收、總結等工作。各有關鎮和村街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為活動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和技術支撐。2、明確責任、規范示范片建設與管理。縣農業13、局負責創建活動的具體實施,縣財政局負責資金撥付與監督。*鎮、*鎮政府負責小麥高產創建示范區面積落實。在實施過程中,縣農業局要把任務分解到相關站室、責任落實到負責人,縣農技站負責新品種推廣和試驗示范、栽培技術指導和栽培技術試驗示范等工作,縣土肥站負責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工作,縣植保站負責小麥病、蟲、草害防治及試驗示范工作。各站室要各負其責、搞好協作配合,確保技術落實到位。按照“樹立一塊標牌、設計一張標示圖、建立一本工作記錄、編印一套技術資料、建立一個數據庫”的“五個一”要求,切實加強示范片管理。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樹立一塊標牌,注明示范片位置、實施內容、項目實施情況等;二是設計1張標示14、圖,注明示范片位置、涉及鎮村組、田塊編號、面積等;三是建立1本工作記錄,把高產創建活動有關的文件、方案、田間記錄、測產結果、總結等及時立案建檔;四是編印1套技術資料,編制高產創建技術培訓材料、技術掛圖、光盤等,發放給示范片農戶;五是建立1個數據庫,及時向農業部研制開發的全國高產創建網絡信息采編與共享系統提供必要數據和資料。3、加強技術培訓,搞好宣傳發動。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發放明白紙、拍攝電視專題片等多種形式,推廣普及小麥高產綜合配套技術,提高項目區農技人員和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通過典型引導,切實做到縣、鎮、村三級干部聯合行動,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的濃厚氛圍,全面推進高產創建工作。4、搞好檢查督導和驗收總結。注重建立活動檔案,做好工作記錄,搞好總結交流,及時上報活動進展情況。附:*縣2011-2012年度小麥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二0一一年九月三十日附件:*縣2011-2012年度小麥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組 長:* 縣政府副縣長副組長:* 縣農業局局長*縣財政局局長*鎮政府鎮長*鎮政府鎮長成 員:* 縣財政局副局長* 縣農業局副局長*鎮政府副鎮長*鎮政府副鎮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