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食用菌模式創新項目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4358
2023-12-18
11頁
50.50KB
1、2013年商洛市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創新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名稱:2013年商洛市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創新項目項目實施單位:商洛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李拴曹聯系電話:09142385899聯系人:李劍鋒聯系電話: 09148081751填制日期: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陜西省農業廳制陜西省財政廳2013年商洛市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創新項目一、發展現狀近年來,商洛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特色產業和突出亮點。商洛市食用菌生產先后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初之前的段木栽培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至2001年的代料栽培發展階段,也稱政府扶持階段、2002年2、以來代料栽培快速發展階段即群眾自發三個階段。近十年來,全市年栽培規模均保持在7000萬袋以上,年產鮮菇12萬噸左右,產值在5億元以上,收入3億元以上。栽培種類代料香菇占到80%以上,平菇、木耳占10%,白靈菇、杏鮑菇、雙孢菇、茶樹菇等約占10%。栽培方式按季節分有兩種:一種是順季栽培,春栽秋冬出菇;一種是反季節栽培,早春栽夏季出菇。栽培場地大多在房前屋后和空閑地,部分流轉土地實行規模種植。栽培料主要是闊葉樹硬雜木,少量的蘋果樹枝條、桑樹枝條、栗苞、玉米芯,生產方式主要是一家一戶小而全的傳統方式。商洛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特點:1、產業發展迅速。2012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規模突破1億袋,較2000年增3、長2.5倍,預計鮮菇產量14萬噸,產值8.4億元,純收入5億元,分別較2000年增長32.1%、23.8%、28%。香菇已成為我市一些地方增加農民收入、振興農村經濟、建設新農村的主導產業。據調查,全市從事菌類生產經營的農戶達到5萬多戶,占總農戶的11.6 %;從業農民達到10萬人,占農業人口6.3 %;經紀人隊伍1100多人。食用菌專業鎮66個,占 52.4%,其中:種植規模在200萬袋以上11個,100-200萬袋5個,50-100萬袋10個,50萬袋以下40個。專業村383個,占21.3%。一些重點村種植戶占到總農戶70%以上,食用菌收入占到人均純收入80%以上,成為典型的“一村一品”專業4、村。2、經濟效益顯著。據調查,食用菌投入產出比大都在1:3以上,戶栽5000袋,以鮮菇銷售,產值和純收入分別在5萬元、3.5萬元左右;以干菇銷售,產值和純收入分別在4萬元、2萬元左右。商州區陳塬辦事處蟒龍峪村耿建強常年栽培平菇,單袋產鮮菇2公斤以上,產值12元,純收入8元。與大棚蔬菜相比,效益是其4倍以上;與大田作物相比,是其30倍以上;與養殖業相比,栽培一袋香菇的純收入相當于一只肉雞的純收入,栽培200袋香菇純收入相當于一頭肉豬的純收入,效益顯著。3、科技水平提升。經過多年生產實踐,以及農業等部門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術培訓和指導,主產區菇農基本熟練掌握食用菌栽培技術,科技意識、科技素質普遍增強5、。主要表現在新品種推廣快。908、9608、839、937等香菇品種推廣普及率達95%以上;808、武香一號等反季節香菇品種推廣普及率100%;木耳代料品種雜交19、高產一號、888等,平菇品種190、生源1號、伏夏2000等,靈菇品種天山2號、北農一號和高溫718等,草菇品種V238、V34、V32等,已成為主栽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普遍。專用菇料、微量元素、生物制劑拌料等先進技術得到大面積應用,特別是香菇免割袋栽培技術推廣普及率達到70%,單袋較常規降低生產成本0.20元,減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商品率提高了77.2%。科技成果普及應用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各級農業推廣機構先后獲得省、市食用菌科6、技成果獎和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5項。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1個,菌種場66個年產130萬公斤,食用菌物資、機械專賣店23個。4、栽培模式變化快。生產設施加快改善,專業化鋼架大棚加快取代竹木菇棚。立體、層架式成為主體栽培模式。傳統單一的順季栽培方式被打破,順季、反季、周年栽培多種方式并存。如商州區牧護關鎮、黑龍口鎮、柞水下梁鎮、洛南縣石門鎮等地規模化反季節香菇生產,商州區陳塬辦事處蟒龍峪村夏季栽培平菇等,更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益。傳統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產方式也開始向規模化、集約化、半自動化、合作社化方向轉變。5循環發展路徑探索加快。全市各地積極開展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試驗7、示范,加快了食用菌生產由資源消耗型向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型轉變。商州區牧護關鎮開發利用蘋果枝條栽培反季節香菇,年發展規模在200萬袋以上;洛南縣利用桑樹修剪枝條栽培香菇;柞水縣海林菌業有限公司利用栗苞栽培香菇,下梁鎮李開元利用麥草發展雙孢菇;商州區九鼎菌業公司利用中藥渣栽培香菇等。上述可貴的探索代表了商洛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二、項目可行性分析(一)發展食用菌產業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意義重大。全市食用菌栽培已突破1億袋,年產值8.4億元,從業農戶戶均收入超過1.5萬元,農業人口人均食用菌純收入超過300元,占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達到 6.5 %。在專業村鎮,人均純收入中食用菌占比8、更是高達80%以上,全市10多萬人成為職業菇農,食用菌已成為我市農村繼勞務輸出之后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作為區域主導產業名副其實。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市食用菌生產方式轉型順利,加工、市場等產業短板較快提升,食用菌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對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可寄予更大期待。(二)商洛食用菌完全可能成為大產業。據權威專家預計,我國食用菌年消費量以7%的速度持續增長,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拉動產業發展作用顯著。按照現在發展態勢,經認真測算,我們提出如下發展目標:“十二五”末全市食用菌發展到1.5億袋,食用菌總產量(鮮品)達到20萬噸,產值15億元以上,實現純收入10億元,產值、收入均較“十一五”翻一番。我9、們認為這個目標完全可以實現,屆時食用菌將成為種植業中僅次于馬鈴薯的第二大產業,全省菇類第一大市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十三五”重點加快加工業發展,若能實現30%的加工率,則全市食用菌年產值達到20-25億也可能成為現實。(三)商洛食用菌產業有發展壯大的優勢和基礎。一是自然條件優勢。我市地處秦嶺腹地,是南北氣候過渡帶,林木資源和野生食用菌種質資源豐富,適宜大多數食用菌栽培,良好的生態優勢更適宜生產高質量的食用菌產品。二是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南菇北移”是我國食用菌發展趨勢,陜南地區是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我市食用菌規模化栽培主要是浙江菇農前來發展帶動起來的。三是產業基礎優勢。我市食用菌總產量占全省210、3%,是我省的第一菌類栽培大市,產品在省內外形成一定知名度,十分暢銷。四是群眾基礎深厚。經過近20年代料栽培發展,我市已形成一批數量可觀的職業菇農,比較熟練掌握了多種食用菌尤其是香菇的栽培技術。同時,與南方相比,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產品競爭力較強。(四)商洛市農業部門組織調研提出食用菌”百萬袋” 生產模式。2012年8-9月市農業局主管領導帶領市農科所、市農技站、市農業局種植業管理科相關專家,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全市7縣區13鎮110個農戶、企業、合作社,對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開展調研,形成了轉變生產方式,推廣循環模式,實現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調研報告。市農業局、市農技站將調研報告專門呈送省農11、業廳、園藝站及市政府相關部門和領導,并做專題匯報,得到省市相關部門和領導的肯定和認可。這次調研提出了商洛市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這一全新的 “百萬袋”生產模式是以行政或較大的自然村為單元,依托一個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建設一條專業化菌包生產。這種半工廠化模式可以實現企業與農戶的優勢互補,適應現階段我市生產力發展水平。把原料采購、拌料、消毒滅菌、裝袋、接種等勞動量大而集中便于機械化操作的環節,把市場銷售、技術服務等資金、技術、人才要求高的內容交給組織化的企業去做,把出菇管理這一勞動密集、時間較長、占用場地多的環節交給農戶分散去做。合理的分工分業可以讓農戶從前期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效減少資12、金占用時間,訂單式生產更不用農戶花費時間獨自闖市場,只需專心做好出菇管理。企業可以避開不具優勢的具體生產環節,產品質量更加可控和穩定,能夠通過模式復制較快擴張規模。企業生產菌包堅持微利原則,利益主要來源規模效益和產品購銷、分級加工、品牌效應等方面。這種模式要求企業必須利用農業廢棄物做原料,當前穩定而充足的是蘋果木屑。這種生產方式可以不斷復制,還可以移植發展壯大成為農業園區的形式,能夠有效減少對林木資源的依賴和破壞,經濟、生態、社會效益顯著。目前,非常必要開展商洛市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創新的研究和探索。三、年度目標與預期效益年度目標:選擇4個食用菌示范鎮的主要合作社為依托,開展食用菌“百萬袋13、”模式的研究,探索模式創新的路徑、方式、方法。項目建成后,對全市、全省食用菌生產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市農業局將組織全市食用菌專家現場進行認真總結、研究、論證,推動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預計1個合作社生產百萬袋食用菌產值1000萬元,農戶戶均純收入4-6萬元。四、建設地點與規模建設地點選擇2012、2013年食用菌示范縣、示范鎮,商州區黑龍口鎮、商南縣青山鎮、山陽縣高壩鎮、柞水縣下梁鎮,依托示范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建立4個食用菌“百萬袋”模式創新示范點,商州區黑龍口偉華農業種植場、商南縣青山鎮丹江源合作社、山陽縣高壩鎮金山食用菌合作社、柞水縣下梁鎮解放村海林菌業有限公司,每點以合作社為主體,帶動周邊14、農戶100戶,戶均生產食用菌1萬袋,每點發展食用菌100萬袋,共計400萬袋。五、項目建設內容及資金來源。項目建設內容:組織市、縣、鎮、基地技術人員,外出考察學習,購置食用菌生產線機械設備,開展工廠化菌袋生產、菌袋廢料的循環利用試驗研究,組織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運行的調查研究、專家論證。項目投資預算為:1、組織考察學習費用,組織市、縣、鎮、基地技術人員15人外出考察學習,每人2000元,計需3.0萬元。2、生產線機械設備購置補貼:每個合作社購置拌料機、接種機、高壓滅菌柜等設備需資金60萬元,按照每個合作社補貼10萬元的標準,扶持4個合作社需補貼40.0萬元。3、菌袋生產補貼,每袋0.05元15、,每個合作社發展100萬袋需補貼5萬元,4個合作社需要補貼20.0萬元。4、菌袋廢料的循環利用試驗研究,需要試驗研究費6.0萬元。5、調查研究費用,組織定期調研模式運行情況,一年4次,計需3.0萬元。6、專家論證費用,組織省、市、縣相關專家研究論證模式,需要3.0萬元。7、技術指導費用,每個合作社聘用1名技術員,每人每年補貼2萬元,4個合作社需要8.0萬元。 以上7項合計需要投資83.0萬元,申請2013年省級農業專項資金項目予以支持。資金籌措方案單單位:萬元項目資金籌措預算籌措渠道金 額 財政補助(投入)83.0申請省級財政補助83.0項目支出預算明細預算金額合計83.0項目投資估算1組織考16、察學習費用3. 02生產線機械設備購置補貼40.03菌袋生產補貼20.04菌袋廢料的循環利用試驗研究6.05調查研究費用3.06專家論證費用3.07技術指導費用8.0六、項目實施計劃進度1、2012年11月項目申報,各示范點準備食用菌生產原材料,購置生產線設備。2、2012年12月各示范點合作社與周圍農戶簽訂菌袋生產、統一收購協議。4、2012年12月-2013年2月菌袋生產、接種、滅菌。5、2012年3月-10月由農戶分散管理出菇、采菇、晾曬,合作社統一組織收購。6、2012年10月-11月,組織調研、總結模式創新、進一步提煉,形成總結報告,為模式推廣應用奠定基礎。整理項目相關檔案資料。7、17、2012年12月組織項目驗收。七、項目績效目標通過實施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加快生產方式轉變。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是食用菌工廠化發展的方向,以行政村或較大的自然村為單元,依托一個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建設一條專業化菌包生產線,采取“工廠式菌包專業化生產+農戶分散出菇管理”的生產方式組織生產,實行“七統一分”(合作社或企業統一原料采購、統一優良菌種、統一菌包制作、統一接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產品回收,農戶分散出菇管理),帶動100個農戶,每戶種植不少于1萬袋,實現年產值1000萬元,戶均純收入4-6萬元。這種半工廠化模式可以實現企業與農戶的優勢互補,適應現階段我市生產力發展18、水平。把原料采購、拌料、消毒滅菌、裝袋、接種等勞動量大而集中便于機械化操作的環節,把市場銷售、技術服務等資金、技術、人才要求高的內容交給組織化的企業去做,把出菇管理這一勞動密集、時間較長、占用場地多的環節交給農戶分散去做。經濟、社會效益顯著。今年,選擇4個示范鎮按照這一模式組織項目實施,實現年產值4000萬元以上,促進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進一步探索模式的特點和效果,為今后推廣創造條件。八、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強項目工作的組織領導。擬成立2013年商洛市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創新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領導小組由市農業局副局長葉赟任組長,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拴曹任副組長,項目縣區農技中19、心站或特色產業中心主任(站長)為成員。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經費籌措、實施方案審核,定期到項目區進行督促檢查,協調解決項目實施有關問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成立項目技術指導組,技術指導組組長由課題主持人李拴曹擔任,由副站長楊雪竹、高級農藝師瞿曉蒼、王向東及李劍鋒、縣區農業技術骨干組成,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試驗方案、組織模式創新調查研究、組織專家論證等工作。二是要加強項目運行管理。項目啟動后,要加強與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協調、溝通,組織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積極按照項目方案要求,組織菌袋統一生產、分戶經營管理。三是要規范財務管理。加強對項目經費的管理,實行專款、專帳、專用,專人管理,一支筆審批,確保投資補貼落20、實到位。四是各示范點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要按照方案要求,認真組織落實,確保承擔試驗的材料到位、時間、資金投入,達到項目計劃目標和預期效果。五是要定期深入基地,搞好調查總結,與合作社負責人、技術人員、基層干部、群眾座談,討論,分析比較百萬袋生產模式的優缺點及周年整體效益,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對模式進一步進行提煉,為推廣應用奠定基礎。附:2013年商洛市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創新項目申請表附件2013年商洛市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創新項目申請表項目類別:設施蔬菜單位:萬元項目主管部門項目名稱項目申報單位名稱項目申報單位組織機構代碼項目申報單位地址項目負責人及聯系電話項目申報單位法人及聯系電話建設內容及省級資金用途(重點說明省級補助金額、扶持環節及補助標準)項目申請資金申請資金總額省級財政資金市級財政資金縣級財政資金自籌資金商洛市農業局商洛市“百萬袋”食用菌生產模式創新商洛市農業技術推廣站436316006商洛市商中路24號李拴曹0914-2385899組織外出考察學習,購置食用菌生產線機械設備,開展菌袋廢料的循環利用試驗研究、食用菌“百萬袋”生產模式運行的調查研究、專家論證。總規模400萬袋,總投資83.0萬元。83.083.0小計8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