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xxx煤礦雙重預防機制構建工作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4412
2023-12-18
10頁
23KB
1、山西長治縣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第五礦關于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構建工作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一系列關于構建、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結合我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開展實際情況,將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制訂本實施方案。一、工作目標形成以標準化專業組為基礎單位,對礦井各個的生產區域、關鍵環節和工作流程,進行安全風險自辨自控、隱患排查自治,實現關口前移、精準監管、源頭治理、科學預防,構建我礦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以下簡稱“雙重預防機制”),到2017年年底,結合監管信息平臺實現“2、雙重預防機制”信息化,從根本上防范事故發生,建成公司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二、組織機構為確保我礦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工作的有序開展,特成立工作領導組。組 長:0000000000000000000副組長:00000000000000000000成 員:各科隊主要負責人領導組下設“雙重預防機制”工作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指揮中心,閆松林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雙重預防機制”工作的組織、開展、協調、監督、考核、總結工作。三、標準依據1、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安委辦【2016】11號;2、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17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晉政發【2017】3、1號;3、山西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通知晉安辦發【2016】113號;4、山西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構建工作的通知晉安辦發【2017】42號;5、長治縣煤炭工業局關于印發全縣煤礦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長縣煤局字【2017】109號。四、工作計劃(一)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1、全面辨識生產區域安全風險(1)辨識范圍。應涉及礦井井上下生產系統、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職業危害、環境保護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安全風險根源點。(4、2)辨識依據。以年度采掘計劃為基礎,結合重大危險源辨識報告。(3)辨識排查方法。按事故類型排查;按專業工種排查;按業務流程排查;按部門或場所排查;按相關標準排查。2、評定安全風險作業風險分類。各專業組對本專業涉及范圍內進行分析,對辨識出來的作業安全風險進行評定,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綜合考慮起因物、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確定安全風險類別。危害因素主要分類: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鍋爐爆燃、壓力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傷害。安全風險等級劃分。采用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規范(AQ/T1095、3-2011)中推薦的風險矩陣法和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由礦領導牽頭,各層級安管人員、技術骨干組成風險評估小組,按照風險發生的概率、特征、損害程度等技術指標,對排查出的風險進行評估,由風險發生的可能性(p)和可能造成的損失(C)評定風險分數(D);風險分值共分為四級,低風險(藍色、分值*)、一般風險(黃色、分值*)、中等風險(橙色、分值*)、重大風險(紅色、分值*)。3、風險管控措施(1)明確管控措施。依照風險類別和等級,將四級風險點由大到小一一對應管控層級(礦級、科隊級、班組級、崗位級),由各層級組織人員,落實具體的責任人、確立具體的管控措施,編訂“管控小手冊”。(2)繪制安全風險6、分布圖依據安全風險類別和等級建立、完善礦井安全風險數據庫,在系統、作業流程出現變化或較大調整時,及時對新增安全風險做出評級,繪制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3)風險公告警示各科隊(專業)通過制作可視化圖板、崗位設置告知卡,將科隊(專業)的主要風險點、風險類別、風險等級、管控措施和應急措施建檔備查,標明本崗位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預防及應急措施、報告電話等內容,并抄送安全科,由安全科統一制作場所(崗位)告知牌;讓所有員工都了解風險點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措施,對可能導致事故的崗位,配置現場應急器材等。(二)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機制1、健全隱患排查管理制度按照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和煤礦7、重案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設指南要求,完善原有隱患排查管理制度,制定隱患分級管控標準,在管理制度層面確保隱患排查工作責任明確、全程閉環管理。2、排查消除隱患針對各個風險點可能形成的隱患,制定隱患分級清單,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各設備設施排查范圍、治理標準,建立起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閉環管理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實現隱患自查自改自報常態化。3、重大隱患掛牌督辦按照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判定標準的要求,對排查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由礦長督辦,按“五落實”原則進行整改,并將整改結果在季度重大隱患報告中以專文上報上級主管部門。(三)深化信息化建設將全面推進、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工作,形成較為8、完善的制度和標準體系,利用監管信息平臺,使“雙重預防機制”的構建過程和應用更加精準、有效,礦井安全生產水平顯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顯提升。五、職責分工1、礦長全面負責“雙重預防機制”構建工作,確保管理機構健全、安全投入到位、風險預控有效、隱患治理及時。2、調度室直接負責“雙重預防機制”構建工作,并對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全程監督管理;分析存在的風險,監督治理方案以及相應的實施工作;監督隱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資金、 期限的落實和組織應急預案的制定;負責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組織、開展、協調、監督、考核、總結工作。3、安全科具體負責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手冊的審核和上報;負責風險管控體系建設落實工作9、,具體包括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起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風險管控治理機制;按照風險管控制度開展風險分析,定期組織風險分析,收集各科隊安全風險分布圖并上報上級主管部門;落實分級管控并統一組織編制一企一冊;負責組織區域位置和總圖布置、應急管理、消防系統、特殊作業方面風險點的排查、風險點統計、確定風險等級、明確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冊的編制。4、安全指揮中心負責按照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開展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并消除事故隱患,如實記錄事故隱患治理情況;分析存在的隱患,負責隱患治理方案的實施工作;負責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落實工作,具體包括安全隱患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閉環管理隱患排查治理機制10、,實現公司隱患自查自改自報常態化;按照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開展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并消除事故隱患,如實記錄事故隱患治理情況;分析存在的隱患,監督隱患治理方案的實施工作。5、各專業組負責各專業方面風險點的排查、風險點統計、確定風險等級、明確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冊的編制。按照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開展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并消除事故隱患,如實記錄事故隱患治理情況;分析存在的隱患,監督隱患治理方案的實施工作。六、工作要求1、做好宣傳引導。各科隊要堅持宣傳先行。利用黑板報、宣傳欄、條幅、LED電子屏等方式積極進行宣傳,加大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氛圍。2、強化工作推動。各科11、隊要針對各自負責的工作范圍,推動本科隊盡快開展隱患排查和統計工作,并定期向調度室匯報,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按時限和標準要求全部完成。3、注重聯動配合。各部門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要做到“四個結合”,要與落實主體責任相結合,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相結合,與隱患排查治理相結合,與分級分類管理相結合,形成相互促進,密切配合。4、嚴格考核問責。加強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的督導考核,各科隊成立以負責人為組長,要認真總結建設過程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對好的經驗和做法礦安委予以獎勵;對工作開展不力、流于形式的,給予通報批評并予以重罰。(一)著力構建企業雙重預防機制1. 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各單位要指導推動本行業領域各類企業12、按照有關制度和規范,針對本企業類型和特點,制定科學的安全風險辨識程序和方法,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辨識。企業要組織專家和全體員工,采取安全績效獎懲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過程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做到系統、全面、無遺漏,并持續更新完善。2. 科學評定安全風險等級。企業要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進行分類梳理,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確定安全風險類別。對不同類別的安全風險,采用相應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安全風險評估過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關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險源、勞動密集型場所、高危作業工序和受影響的人群規13、模。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其中,重大安全風險應填寫清單、匯總造冊,按照職責范圍報告屬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依據安全風險類別和等級建立企業安全風險數據庫,繪制企業“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3. 有效管控安全風險。企業要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針對安全風險特點,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對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要通過隔離危險源、采取技術手段、實施個體防護、設置監控設施等措施,達到回避、降低和監測風險的目的。要對安全風險分級、分層、分類、分專業進行管理,逐一落實企業、車間、班組和崗位的管控責任,尤其要強14、化對重大危險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生產經營系統、生產區域、崗位的重點管控。企業要高度關注運營狀況和危險源變化后的風險狀況,動態評估、調整風險等級和管控措施,確保安全風險始終處于受控范圍內。4. 實施安全風險公告警示。企業要建立完善安全風險公告制度,并加強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確保管理層和每名員工都掌握安全風險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措施。要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標明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事故隱患類別、事故后果、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要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并強化危險源監測和預警。5. 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15、風險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極易形成隱患,釀成事故。企業要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治理清單,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和頻次,并將責任逐一分解落實,持續開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隱患排查,尤其要強化對存在重大風險的場所、環節、部位的隱患排查。要通過與各地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全過程記錄報告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對于排查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應當在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的同時,制定并實施嚴格的隱患治理方案,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事故隱患整治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相關設施設備,及時撤出相關作業16、人員,必要時向政府和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響的周邊人員。企業承擔建立和實施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主體責任。1.排查風險點。各縣區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廣泛發動企業,全方位、全過程排查本單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點,包括生產系統、設備設施、輸送管線、操作行為、職業健康、環境條件、礦山采空區、施工場所、城市垃圾堆場、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風險。2.確定風險等級。對排查出來的風險點進行分級,先確定風險類別(泄漏、火災、爆炸、中毒、坍塌、墜落等危險因素和高溫、粉塵、有毒物質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險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嚴重性,將風險分為1、2、3、4級(1級最危險,依次降低)。3.明確17、管控措施。企業針對風險類別和等級,將風險點逐一明確管控層級(公司、車間、班組、崗位),落實具體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具體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線監測措施、視頻監控措施、自動化控制措施、應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冊”于2016年10月底前報當地安監等有關部門備案。4.風險公告警示。公布本企業的主要風險點、風險類別、風險等級、管控措施和應急措施,讓每名員工都了解風險點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對策。對存在安全生產風險的崗位設置告知卡,標明本崗位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預防及應急措施、報告電話等內容。對可能導致事故的工作場所、工作崗位,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應急設備設施18、和撤離通道等。同時,將風險點的有關信息及應急處置措施告知相鄰企業單位。5.排查消除隱患。企業要針對各個風險點制訂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標準和清單,明確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崗位、各設備設施排查范圍和要求,建立起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閉環管理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實現企業隱患自查自改自報常態化。6.加強應急管理。企業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編制應急預案,并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有關應急預案相銜接。企業要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或與鄰近專職救援隊簽訂救援協議。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要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重點崗位要制定應急處置卡,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經常性開展從業人員崗位應急知識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險逃生技能培訓,并定期組織考核。7.防控職業危害。企業對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明示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作業現場要配備職業危害防護裝備,定期檢查更新。要依法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的防護用品用具,并監督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要加強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定期組織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和現狀評價,切實保障職工安全健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