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酒店方案建筑設計標準(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4750
2023-12-19
14頁
21.59KB
1、萬達酒店方案設計要點-建筑設計篇目錄:一、總體要求二、裙房區設計要求三、客房區設計要求四、后勤區設計要求五、吊頂或凈高、門高要求六、屋面設計要求七、立面設計要求八、設備機房要求九、電梯、扶梯十、防水、降噪、隔振一、總體要求1.1. 在總平面中酒店應設置在重要區位,貼臨城市主路,宜獨立設置。1.2. 酒店主入口門前應退紅線25m。1.3. 出入口:酒店應盡可能明確并區分主入口、會所入口、服務入口、貨物出入口及其它出入口。1.4. 流線:盡量做到顧客流線、員工流線、服務流線、貨物及垃圾流線互不交叉。1.5. 車流:應在酒店主入口前設回轉車道以方便接送客人,做到有效組織地面轎車流線及停車區域,大客車2、流線及停車區域,出租車流線及停車區域、等候區域,供貨車流線及卸貨區域,垃圾車流線及清運區域等。1.6. 汽車坡道要求:1.6.1. 緊貼酒店盡量不設汽車坡道;必須設置時,建議僅能通過轎車,禁止通行非酒店的貨車。1.6.2. 通行酒店轎車的車道凈寬8m;通行酒店貨車的車道凈寬9m,坡道凈高3.6m,車庫內車道凈高3.6m。1.7. 停車要求:1.7.1. 地上宜設 0.08個垂直車位(含殘疾人車位)、且15 個,車位最小尺寸為 5.0m2.5m;地下車庫應預留 0.32個車位,車位最小尺寸為 5.3m2.4m。1.7.2. 酒店前廣場應設置 VIP 停車位,停車位盡量遠離建筑;場地內設 24 個3、大巴車位,并盡量遠離前廣場。1.7.3. 酒店地下車庫要盡量與購物中心地下車庫相連通,至少要與相鄰甲級寫字樓地下車庫連通;酒店車位要考慮宴會廳、會議室需求,并盡量設在酒店地下入口附近。1.8. 景觀、視線要求:1.8.1. 裙房層的大堂吧、餐廳(含包間)、會議室、游泳池,標準層的套房,行政層豪華套房(含總統套)及行政酒廊應盡可能朝向最優景觀。1.8.2. 酒店主立面、大堂吧、餐廳(含包間)其室外不宜出現泄爆口、吊裝孔、豎井等地面構筑物。1.8.3. 酒店主立面之前盡量不設車庫出入口;如需設置時,應與主入口保持一定距離,并且汽車坡道不能影響特色餐、全日餐室外景觀。1.8.4. 柴油發電機房、鍋爐4、房位置不宜在前廣場下方,避免吊裝孔、泄爆口影響主立面及主入口前景觀。1.9. 消防要求:酒店四周應滿足消防規范。1.10. 人防要求:酒店使用的地下室范圍內禁止設計人防。1.11. 地下面積要求:地下部分主要功能為后勤服務及設備用房,統一按照 6500m左右考慮(特殊大型酒店除外,如東湖六星酒店)。1.12. 平面流線要求:參見 App001 萬達星級酒店空間關系流線圖。二、裙房區設計要求2.1. 面積建議:2.2. 大堂、前臺2.2.1. 大堂面積參見酒店管理公司提供的萬達星級酒店面積規劃書;大堂的挑空部分面積約6001000,酒店大堂挑空區宜橫向布置,面寬和進深基本比例為 3:2 左右;根5、據不同項目,其面積可以調整。2.2.2. 首層大堂內,距入口 10m范圍內原則上不得有柱子。2.2.3. 大堂設休息區,并不得與大堂酒吧、全日餐廳相互干擾。2.2.4. 前臺辦公室應與登記柜臺緊鄰,在登記臺后應留出1.5m的過道空間。2.2.5. 行李房最好能有與核心筒貨梯連通的直接通道,方便行李送到客人房間。2.2.6. 貴重物品保管間應有內部通道與前廳辦公室聯通。2.2.7. 大堂應設殘疾人專用衛生間或廁位。2.2.8. 大堂應設 ATM 取款機和公共電話機位。2.2.9. 客梯區域應考慮避免總服務臺視線通視,登記柜臺至電梯廳的距離宜40m。2.2.10. 所有后勤服務、公共衛生間門或入口6、嚴禁朝大堂開,商店、商務中心等門或入口盡量不朝大堂開;嚴寒地區,所有連通室外且人員經常出入的門應設門斗。2.2.11. 若酒店有會所時,必須有獨立的接待大堂。2.3. 大堂酒吧2.3.1. 酒吧與大堂、全日餐流線盡量不交叉。2.3.2. 酒吧可以設置小舞臺。2.4. 商店2.4.1. 應設商品部,可為精品店、花店、報刊店等。2.4.2. 若酒店附近有超市、報刊亭等時,面積不宜過大。2.4.3. 為不影響外立面設計風格,不宜占用大堂主要立面。2.4.4. 商店在大堂邊上時,不能直接朝大堂開門。2.4.5. 商務中心(票務中心)2.4.6. 應設商務中心,內設接待區、文印區、休息區、上網區等。2.7、4.7. 商務中心可設在首層或會議層,但均要求客人易于到達。2.5. 餐廳2.5.1. 全日餐廳2.5.1.1. 設迎客區及等候區。2.5.1.2. 全日餐廚房不能與其它餐廳廚房合用。2.5.1.3. 坐席區要盡量朝向室外景觀,坐席區與取餐區配置動線合理。2.5.1.4. 萬達酒店全日餐廳應設 VIP 包房(盡量有自然采光、景觀良好)。2.5.1.5. 全日餐廚房最好能有與核心筒服務電梯連通的后勤通道(非客人走道),方便送餐到客房層。2.5.1.6. 送餐、收餐流線不能重疊交叉,送餐、收餐設不同的出入口。2.5.2. 特色餐廳2.5.2.1. 設有迎客結賬區。2.5.2.2. 包房送餐流線禁止8、與散座區交叉。2.5.2.3. 送餐、收餐流線不能重疊交叉,送餐、收餐設不同的出入口。2.5.2.4. 建議特色餐廚房與中餐廚房設在同一層,若不能,則應盡量保證特餐廚房區域與中餐廚房區域上下疊合,并與樓電梯間靠近,以便互相支援。2.5.3. 中餐廳2.5.3.1. 設迎客結賬區、等候區及酒水展示區。2.5.3.2. 設大、中、小包間,單個包間面積50 ,其中必須設一個 30 人座的包間(萬達廳)、面積170 ,一個 20 人座的包間、面積130 ;所有的中餐大包間均設置衛生間和步入式衣帽間。當包間過小時,可以考慮包間之間做活動隔斷分割。30 人座包間就餐區至少為 10m10m,20 人座包間就9、餐區至少為 8m8m。包間配休息區、衣帽間、衛生間、備餐間,中小型包間可以兩間設置一間共享的備餐間;包房入口應為雙開門,進入包房應先為休息區,避免進入包房直接面對用餐區。2.5.3.3. 包房送餐流線禁止與開放用餐區交叉。2.5.3.4. 送餐、收餐流線不能重疊交叉,送餐、收餐設不同的出入口。2.5.4. 宴會廳2.5.4.1. 宴會廳長寬比例在 2:1 左右為宜,且應分為 3 個獨立的隔間,隔間比例在 3:2 左右為宜。2.5.4.2. 宴會廳每個隔間應有獨立的客人入口,且入口應居中設置;每個隔間還應有獨立的 2個后勤出入口,方便后勤送餐、收餐,并滿足衛生防疫要求。2.5.4.3. 宴會前廳10、以長方形配置為準,短邊寬度不小于 8.0m。2.5.4.4. 宴會廳及宴會前廳盡量劃入一個防火分區內,避免宴會廳正門為防火門。2.5.4.5. 宴會廳交通流線順暢,易于到達及疏散,宴會出口與電梯廳及電扶梯距離不大于 50m。2.5.4.6. 宴會廳應設衣帽間,位置盡量靠近電梯廳口或扶梯口,方便客人并且避免流線過長、交叉。2.5.4.7. 新娘房內設衛生間、化妝間,位置靠近宴會廳,并且盡量不從前廳直接進入宴會廳。2.5.4.8. 宴會廳后勤走廊最小凈寬度(最窄處)不小于 2.2m。2.5.4.9. 宴會廳層男女衛生間大小應根據人數計算,男衛不少于 10 個小便斗、8 個廁位;女衛不少于 15 個11、廁位,并且每個衛生間宜60 。2.6. 會議室(廳)2.6.1. 中小會議室 6 個以上(含會見廳與新娘房)。2.6.2. 會議室(廳)交通順暢,易于到達及疏散,會議室(廳)出口與電梯廳口或扶梯口距離應50m。2.6.3. 可以設 VIP 接待廳和董事會議室,應設一個可容納 40 人的會見廳,內設衣帽間、衛生間。2.6.4. 會議室(廳)內應設衣帽間及儲存設備的空間。2.6.5. 會議室(廳)可以設置活動隔屏,方便組合。2.6.6. 會議室(廳)長寬比宜2:1。2.7. 廚房、衛生間2.7.1. 各類廚房不能合用,例如特色餐廚房與全日餐廚房應獨立。2.7.2. 各層廚房區域宜盡量布置在上下相近12、的區域,并緊鄰外墻,以利于排煙、泄爆。2.7.3. 廚房區域必須與貨用電梯相連,全日餐廚房還應靠近核心筒的服務電梯,以便為客房層送餐。2.7.4. 廚房應避免送餐、收餐的流線穿越非本廚房服務的公共區域。2.7.5. 洗碗間應與收餐流線搭配,緊鄰餐廳及廚房出入口。2.7.6. 廚房區域應有排水降板,地坪要與餐飲空間齊平,不得有高差。2.7.7. 廚房上一層是衛生間時,衛生間應做同層排水。2.7.8. 首層必須設殘疾人衛生間或廁位,其它層可根據條件選設。2.7.9. 中餐層在包間內設衛生間、散座區內設男女衛生間之外,不再另設衛生間。2.8. 康體區2.8.1. 應設獨立的接待區。2.8.2. 健身13、房、跳操房入口應設置客人門禁及讀卡裝置。2.8.3. 健身房、跳操房地面應作隔振處理。2.8.4. 男女更衣室內設衛生間。2.8.5. 更衣室應直接通往游泳池休息區,并且通道上要先后設置強制通過式淋浴裝置和強制通過式浸腳消毒池,且保證淋浴廢水單獨排放,不得與浸腳消毒池合流。浸腳消毒池長度不小于 2m,寬度與通道等寬,深度 200mm。強制淋浴的紅外感應器應設置在通道上方易于感應客人通過的區域。2.8.6. 除熱帶地區外,更衣區及通往泳池區的通道應鋪設地暖,最好在浸腳消毒池下方也設置地暖,這樣可以避免冬季水溫太低客人反感進浸腳水池。2.8.7. 條件允許時可以設棋牌室、臺球室等。2.8.8. 除14、男女更衣室內衛生間外,本層應另設公共衛生間,每個 1015 為宜。2.9. 游泳池2.9.1. 室內游泳池池水面積盡量150。游泳池的寬度7.5m。2.9.2. 室內游泳池池水深度是指游泳池裝飾完成底表面至池水溢流水面的垂直距離,池水深度可以有變化。成人游泳池淺水區水深不低于 1.0m,深水區不大于 1.55m,淺水區的水面面積占總水面面積比例不小于 20%。淺水至深水過渡斜坡坡度不應大于 110。兒童池水深不大于 0.6m。2.9.3. 室內游泳池盡量為規則帶泳道分隔的長方形;室外游泳池可根據景觀設計而采用不規則形狀,但應避免狹窄的水道及尖角。2.9.4. 游泳池四周應為“囗”或“匚”型平臺15、環繞,游泳池一端為休息區,另一端為2.0m上岸區,沿游泳池長邊平臺最窄處2.0m。特殊設計的游泳池,如“無邊際游泳池”、“玻璃邊游泳池”等需提交酒店公司單獨評估其安全性。2.9.5. 游泳池需要設計通過臺階或垂直爬梯引導進入水體,入池臺階每級階梯高度不大于 180mm,寬度不小于 260mm,入池爬梯在深水區至少應設置兩處。2.9.6. 在游泳池底最低點設置兩個泄水口,沿游泳池長邊設置吸污口。2.9.7. 除熱帶地區外,酒店室內游泳池應在周邊鋪設地暖。2.9.8. 游泳池水下沿長邊布置低壓安全照明燈,照明燈間距2.5m。2.9.9. 游泳池降板區或機房夾層應盡量避免在下層大空間,如宴會廳前廳、16、大會議室,大型餐廳包間等上方,以免影響下層凈高。2.10. SPA2.10.1. SPA 可能有不同功能分區組成,但基礎的 SPA 至少應包括下列幾個功能分區:入門及外部視覺區、接待柜臺及客戶等待區、商品展示區、美容咨詢室、沖澡及更衣區、水療區、VIP美療室、花草茶休憩區。2.10.2. 強調不同功能訴求的 SPA 經營內容中,應該加入其它的功能分區;這些分區設立的考慮原則是因面積大小、成本及療程設計與收費標準而有不同,可以加入的功能分區有:配方及療程產品準備區、三溫暖、遠紅外線芳香療法區、運動健身區、戶外日光浴區、餐飲服務區。三、客房區設計要求3.1. 客房公共區3.1.1. 客房區電梯廳至17、最遠客房門步行距離35m。3.1.2. 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客房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最大距離30m;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客房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最大距離15m。3.1.3. 客房區走廊最小凈寬1.8m。3.1.4. 客房電梯廳開口不得直接面對客房門。3.1.5. 除客房門處有玄關外,不能在走廊盡端開客房門。3.1.6. 客房門后退走廊宜 300mm;客房內不能設置設備門、管井門等。3.1.7. 客人從地下車庫進入酒店時,宜從地下二層通過核心筒客梯進入;若必須從地下一層進入時,應與酒店后勤卸貨區保持一定距離。3.2. 客房區3.2.1. 在設計有陽臺時,陽臺寬度(進深)1.0m;陽18、臺不得使用水平欄桿,欄桿高度1100mm,欄桿凈間距100mm。3.2.2. 不少于 70%的客房衛生間面積應8 。3.2.3. 不少于 50%的客房衛生間淋浴、浴缸、馬桶分隔。3.2.4. 客房內衣櫥尺寸550mm1100mm。3.2.5. 六星酒店客房或酒店標準間客房面積45 時,設步入式衣帽間;套間必須設步入式衣帽間,套間同時應設封閉式廚房。3.2.6. 客房衛生間降板區與臥室區相接處不設梁,降板區采取折板結構形式。3.2.7. 酒店應設無障礙(殘疾人)客房,其衛生間必須設一個直徑至少為 1.5m 的未占用地面區域,以便能操縱輪椅。3.3. 行政層3.3.1. 行政酒廊面積不宜過大,根據19、酒店品牌,一般為 56 開間(房間)為宜,主入口宜鄰近電梯廳口,且盡量不靠近客房門口,備餐區出入口宜鄰近核心筒后勤出入口。行政酒廊設有接待區、會議區、休息區、用餐區、備餐區等。3.3.2. 酒店設 23 個部長套,一室兩廳,且至少兩個套間應與一側的標準間通過客廳雙向雙門連通。3.3.3. 總統套房以 58 間標準間面積為宜,內含玄關、客廳、餐廳、備餐區、書房、主臥室、夫人房等;總統套的主人房和夫人房分別對公共走廊設置單獨入口,設計為可男女主人房單獨銷售的形式。四、后勤區設計要求4.1. 客房層后勤區4.1.1. 每層均設布草間,面積按“0.81該層”計算。4.1.2. 布草間應為獨立房間,應與20、每層的服務電梯廳相鄰并可直接抵達,無需穿過任何公共區域,且里面不能設設備井等。4.1.3. 布草間內設有衛生間、獨立的消毒間、布草井(1m1m)、洗滌區、布草存放區、布草車存放區。4.1.4. 衛生間包括馬桶或蹲便器及一個洗手盆;面積不足時,衛生間可隔層設置。4.2. 行政辦公區4.2.1. 行政辦公區應與服務樓電梯結合,方便員工出入。4.2.2. 辦公區面積要求:4.3. 卸貨區4.3.1. 卸貨平臺進深3.5m,高度 0.9m。4.3.2. 卸貨區域容納 3 臺中型貨車(兩個用于裝卸貨,一個用于搬運垃圾),寬度不小于 10.8m,長度不小于 8m。4.3.3. 卸貨區域設置坡道,凈寬度1.21、5m,坡度不大于 1/101/8,坡道上設防護欄桿。4.3.4. 卸貨平臺與卸貨區之間應設卷閘門,方便酒店后勤管理4.3.5. 卸貨平臺區域面積40 ,并設置排水溝。4.4. 地下后勤區4.4.1. 后勤流線與客人流線不應交叉,垃圾流線與食物流線應分開。4.4.2. 人員流線:員工入口樓電梯間打卡(室)更衣淋浴制服間員工餐廳。4.4.3. 貨物流線:卸貨區域(原料卸貨及清洗)收發驗貨食品粗加工各餐廳廚房(通過貨梯)、員工廚房各餐廳、員工餐廳。4.4.4. 保安室(兼打卡室)、醫務室、人事部、培訓教室應在負一層相鄰布置并靠近員工入口。4.4.5. 地下應設員工男女衛生間;男女更衣室所在層可以不設22、,但更衣室內衛生間宜設在入口處。4.4.6. 垃圾房應緊貼卸貨區域,并應設進口、出口,出口應設卷閘門。4.4.7. 洗衣房不得與宴會廳、會議室、餐廳、公共衛生間、倒班宿舍、辦公室等有人員長期駐留的房間相鄰或位于其上下方。4.4.8. 地下后勤區面積一覽表:五、吊頂或凈高、門高要求注:1、該標準為吊頂最低點下限要求,有條件情況下,應盡可能提高。2、酒店所有防火門按酒店管理公司及消防顧問要求均需使用甲級防火門。六、屋面設計要求6.1. 要有一部樓梯上到裙房屋面,以方便設備安裝與檢修,該樓梯應設在正立面視線范圍之外。6.2. 屋面盡量不做屋頂花園,若做屋頂花園,應考慮屋頂覆土、小品、露天游泳池、水景23、等荷載,并采用種植屋面做法(解決好根系穿刺和疏水問題)。6.3. 屋面冷卻塔的位置應考慮對酒店客房和立面的影響。6.4. 屋面雨水系統應根據不同地區,酌情考慮,在做屋面有組織排水時應認真考慮屋面設備及景觀的要求。6.5. 塔樓屋面設置擦窗機。七、立面設計要求萬達酒店立面設計要體現星級酒店的大氣、尊貴,并且充分考慮所在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形成城市的視覺中心。7.1. 設計原則7.1.1. 嚴寒地區酒店應避免全幕墻設計。7.1.2. 酒店塔樓避免使用全玻璃幕墻,能耗過高,不利于客房室內布置。7.1.3. 酒店塔樓可采用局部玻璃幕墻加石材或鋁幕墻(華北、西北、東北立面盡量避免使用鋁板,盡可能使用石材)24、。7.1.4. 酒店立面玻璃應采用 low-E 玻璃,以利節能。7.1.5. 采用大面積玻璃幕墻時,需要避免產生光污染。7.1.6. 主立面原則上不得設置百葉。7.2. 幕墻及窗扇7.2.1. 幕墻鋁型材必須采用熱阻斷形式;幕墻玻璃采用雙層(6+12+6)low-E 玻璃,兩層玻璃不能結霧和霜,并且玻璃易更換。7.2.2. 幕墻框架立柱嚴禁埋在窗間墻內,必須采用轉接件脫離主體結構,層間設置防火封堵(鍍鋅鋼板封堵內填巖棉),以防火災發生時串煙串火。7.2.3. 立面設計必須與酒店室內設計相協調,避免出現室內分隔墻與外立面玻璃窗“相碰”的現象;幕墻需要保證客房視線寬度不受影響,幕墻豎框或立面壁柱應25、盡量避開房間中線位置。7.2.4. 裙房的玻璃幕墻盡量增加可開啟扇,以能利用自然排煙解決消防問題,而不必增加建筑豎井。7.2.5. 客房的玻璃幕墻如設開啟窗扇,為保證安全須設開啟角度限位器,限定開啟角度15、開啟后最大開口寬度100mm;并且可開啟外窗必須安裝可拆卸或者可鎖閉的執手。7.2.6. 玻璃幕墻開啟扇首選鉸鏈方式上旋開啟。7.2.7. 城市酒店幕墻設計時,不設安全護欄,以免影響立面效果。7.3. 雨棚、LOGO7.3.1. 城市酒店主入口雨篷寬度必須滿足 3 輛轎車同時停靠,且停車時車門打開后離酒店大門有1.5m的距離;建議:雨篷懸挑 14m,雨篷下凈空 89.5m,雨篷寬度 25326、0m 為宜。7.3.2. 入口雨篷為金屬材質時,為保證平整度,建議采用 3mm 厚鋁板,并且避免分格尺度過小。7.3.3. 雨篷玻璃應避免內部鋼架可視,宜采用彩釉,磨砂夾絲夾膠玻璃等;雨篷下應在視線隱蔽處設有檢修口,方便進入內部進行維修。7.3.4. 雨篷應有組織排水,為了美觀,須對雨水管做隱蔽處理。7.3.5. 城市酒店立面設計時必須預留酒店 LOGO 和名稱的位置,LOGO 布置在雨篷的正立面時,須保證雨篷厚度1000mm。7.3.6. 雨篷下燈光照度需達到 300 Lux;另外,應設置雨篷廣播。7.4. 夜景照明7.4.1. 酒店立面不得使用投光燈對立面直接照射,盡可能采用內光外透,或利27、用上下層窗間墻布置,避免對室內客房產生眩光干擾。7.4.2. 燈具安裝要保證見光不見燈,并需要保證燈具維護方便。7.4.3. 泛光燈具及變壓器等設備不得放在客房內部。八、設備機房要求8.1. 地庫區的所有機房應靠近負荷中心;也應靠近核心筒,便于機電管線進入核心筒。8.2. 制冷機房、熱交換站、鍋爐房等動力機房盡可能相鄰布置,并靠近外管線的進線處。8.3. 消防水池、中水機房可與商業廣場合用,且不計入酒店建筑面積。8.4. 地庫區的機電設備房盡量不布置在酒店正立面下方,可以布置在酒店次要立面下方,以避免通風井、設備吊裝孔、泄爆口等影響酒店的主入口。8.5. 除當地消防局強制要求外,酒店消防、安防28、控制室盡量放地下一層。8.6. 空調機房盡量布置在酒店的次要立面邊,且每層的空調機房盡量布置在同一區域,以利于在立面統一設計百葉。8.7. 以下 8.88.11 表格用于約 4 萬(含地下)左右規模的萬達酒店前期方案,未來建筑功能、市政條件、酒店管理公司等因素的變化均會對機電方案和機電條件帶來影響。8.8. 強電主要機房:8.9. 弱電主要機房:8.10. 給排水主要機房:8.11. 暖通主要機房:注:1.每個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合用前室均需要設加壓送風井。防煙樓梯間地上與地下加壓送風系統應分別設置。2.當防煙樓梯間及其合用前室分別加壓送風時:樓梯間加壓送風井面積 0.6 ,合用前室加壓送風井29、面積0.5 。3.當防煙樓梯間單獨加壓送風時(前室不送風),樓梯間加壓送風井面積 0.8 。4.此面積表格僅供建筑方案初期給建筑師提資用,具體機房面積需設計院對設備、管道進行詳細布置后確定。九、電梯、扶梯9.1. 電梯、扶梯9.1.1. 核心筒客用電梯:鑰匙數 280(含)以上為 5 部(每增加 75 鑰匙再增加 1 部),鑰匙數280以下為 4 部;梯速為 3m/s(嘉華 B 版為 2.5 m/s)。9.1.2. 酒店內設有會所時,應設置一組獨立的直達電梯。9.1.3. 核心筒服務電梯:鑰匙數310(含)以上為 3 部,鑰匙數 310 以下為 2 部;核心筒客用電梯數為 6 部時,服務電梯為30、 3 部;梯速為 2.5m/s(100m)或 2m/s(100m),且滿足消防要求。9.1.4. 裙房貨(服務)梯:應結合裙房各層餐廳廚房位置及地下粗加工區域設置 12 組(每組 2 臺)電梯,梯速為1.0m/s。9.1.5. 自動扶梯:從首層到宴會層之間,每層按平行方式設 1 組 2 部扶梯;扶梯梯階寬度0.8m,傾斜角度30,梯速為 0.5m/s。9.2. 客梯應設置在大堂主流線路徑上,該路徑應在大堂前臺的視線范圍內。9.3. 客梯廳內除客梯門洞外,不宜開其它門或門洞;酒店核心筒對走道開門(含門洞),數量不能超過 4 個(含電梯廳門、管井門)。9.4. 客梯廳的寬度滿足:2 倍轎廂深度4.31、5m;為了預留裝修厚度,應3.6m。9.5. 客梯廳要有一定深度,以便室內設計及藝術品裝飾,一般超出電梯井道外側壁600mm。9.6. 酒店地下客梯廳應便捷通向停車場,提供至少 2 部客用電梯通到各層停車場,在未使用客人鑰匙的情況下,不宜通過酒店客梯從停車層直接進入客房樓層,人流宜在首層轉換電梯,并在登記臺視線范圍內。9.7. 電梯、扶梯招標參數要求見附件:App002-電梯、扶梯招標技術參數要求。十、防水、降噪、隔振10.1. 酒店噪聲控制要求,萬達五星級(含)以上應按特級執行。10.1.1. 室內允許噪聲級(晝間):注:夜間室內允許噪聲級的數值比晝間小 10dB(A)10.1.2. 空氣聲32、隔聲標準:10.1.3. 撞擊聲隔聲標準:10.1.4. 塔樓屋面機房設置位置應避開下面總統套、部長套房。10.1.5. 健身房、跳操房地面應作隔振處理。10.1.6. 屋頂上設備應考慮對客房的噪聲影響。10.2. 當機房地面下沉時,電氣控制設備下口安裝高度應高于機房外地坪 200mm 以上。10.3. 所有電氣機房、強弱電管道井的門口,及電纜橋架洞口,設置 200mm 高擋水臺。10.4. 制冷站、水泵房、換熱站等大機房內設集水坑。10.5. 所有衛生間、廚房的污廢水集水坑設置在獨立的污水間內。10.6. 設備層應在外幕墻內側 1m 范圍內砌筑 200mm 厚墻體,內貼 50mm 厚玻璃棉保溫層。10.7. 屋頂層的結構板厚度不小于 150mm,平時運行的風機、空氣處理機組采用有效的隔振措施。10.8. 設備層避難層的結構頂板和底板厚度不小于 150mm。平時運行的風機、空氣處理機組采用有效的隔振措施。10.9. 屋頂層冷卻塔基礎應至少高出屋面完成面 800mm,冷卻水供回水總管的管道基礎高出屋面完成面 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