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望京地下室鋼結構測量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124
2023-12-19
9頁
6.79MB
1、目錄1 工程概況21.1 總體概況21.2 地下室工程概況21.3 鋼結構測量主要內容21.4 編制依據32 鋼結構測量準備工作32.1 技術準備32.2 儀器準備32.3 人員準備43 測量控制網的建立43.1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43.2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64 鋼結構測量過程控制84.1 地腳螺栓測量控制84.2 鋼柱測量控制105 鋼結構測量施工質量控制措施116 鋼結構測量施工安全注意事項121 工程概況1.1 總體概況626-1#商業辦公樓等3項及地下車庫鋼結構部分由塔樓、裙樓和幕墻裙擺組成。主塔樓為外框+核心筒結構,塔樓地下室五層,地上四十三層,屋頂為停機坪,結構總高度223.8m;裙2、樓地下室五層,地上四層,屋面為鋼托架屋面,由3榀桁架和平面鋼梁組成,局部區域有鋼骨柱和鋼骨梁;幕墻裙擺均由圓管相貫線焊接形成空間網格結構。鋼結構整體效果見圖1.1-1。圖1.1-1 塔樓立面圖1.2 地下室工程概況地下室鋼結構主要包括地腳螺栓,勁性鋼柱(H型、王字組合型和圓管)和鋼樓梯。外框鋼柱共計22根,核心筒鋼柱37根,塔樓鋼柱分布見圖1.2-1。圖1.2-1鋼柱布置1.3 鋼結構測量主要內容表1.3-1 主要控制內容序號內容簡述1測量控制網的建立根據結構特點分級布網,確保鋼結構與其他專業控制網相互閉合。2地腳螺栓測量控制地腳螺栓是上部結構的基礎,必須確保地腳螺栓的安裝精度,并對交叉施工進3、行過程監控。3鋼柱豎向累積誤差消除通過全站儀對鋼柱進行測控,及時反饋數據信息,做好豎向變形補償。4核心筒鋼骨柱控制核心筒鋼骨柱與土建單位交叉施工作業多,精度難以保證,需對鋼柱的偏差進行時時監測。1.4 編制依據1.4-1 編制依據序號編制依據1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B50205-2001)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20094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95鋼結構施工規范GB50755-20126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7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20078招標文件及圖紙要求2 4、鋼結構測量準備工作2.1 技術準備1) 基準點交接:對業主提供的基準點,經現場復核后作好記錄,并保留相應資料建立技術檔案。2) 熟悉圖紙:熟悉和核對設計圖各部尺寸關系,發現問題在圖紙會審中及時提出并解決。3) 合理選點:根據現場施工總平面布置和施工放線要求,選擇有利于長期保留的合適點位坐標。4) 編制測量專項方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具有針對性的測量專項方案。5) 技術交底:項目部對測量員進行技術交底,對作業人員進行安裝技術交底,并辦理書面交底記錄。2.2 儀器準備測量儀器和工具準備齊全,按規定送檢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保留相應的檢驗合格證備查。主要測量儀器擬投入計劃見表2.2-1。表2.25、-1鋼結構主要測量儀器擬投入計劃序號儀器型號數量精度1全站儀TCR1201+1臺12全站儀RTS6321臺23水準儀DSZ22臺S34經緯儀蘇州一光J2-12臺25多功能檢測尺2套/6游標卡尺0-125mm/2把0.02mm7直角尺1503002把/8卷尺5m4把1mm9卷尺50m1把1mm2.3 人員準備測量人員必須具備類似超高層鋼結構測量施工經驗,且經過良好的培訓,能操作各種類型的先進測量儀器。測量人員配備見表2.3-1。表2.3-1鋼結構測量人員配備序號職 務人 數工作內容及制度1測量負責人1名負責本工程鋼結構安裝的測量工作,編制測量方案,解決施工中遇到的測量技術問題;與其它專業測量人員6、協調,校核現場測量平面和高程控制點,保證現場鋼結構測量點位的準確無誤。2專業測量工程師2名協助測量負責人負責本工程鋼結構安裝的測量工作、方案編制;現場鋼構件的測量標識點坐標提取,軸線和標高復核,保證現場鋼結構安裝精度達到規范要求;負責測量數據,資料等整理、報驗與存檔。3測量員2名負責施工現場鋼結構安裝的具體測量放線與校正、二級測量點位的布設校核;對現場安裝遇到的測量問題進行及時反應并且得到落實、解決;現場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3 測量控制網的建立3.1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 首級平面控制網的布設首級平面控制網是各級平面控制網建立和復核的唯一依據,同時也是鋼結構測量及變形觀測施工測量的依據。以業7、主提供的Z2、Z3控制點,在施工場地周邊道路上另設置KZ1控制點,KZ1、Z2和Z3三個點作為本工程的首級控制網,低級別控制網均從這兩個控制點引測。首級控制網要求點位便于施測和長期保存,點位分布見圖3.1-1:圖3.1-1 首級控制網的布置控制點位置確定后,下一步就是做控制點標記,埋設標石??刂泣c一般用石料或鋼筋混凝土制成,深埋到地面(在某些地基條件好的筑混泥土上可直接釘測量專用釘子)。在標石的頂面設有用不銹鋼或其它不易銹蝕材料制成的半球狀標志。圖3.1-2 首級平面控制點的埋石和保護表3.1-1首級平面控制網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測距相對8、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一級40.55151/3000010/15000首級控制網的復核采用 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將GPS 的觀測結果經過軟件處理后,可快速得到控制點的平面坐標,通過與理論值進行比較,分析首級平面控制點是否穩定。施工期間必須每月進行首級控制網的復核。首級平面控制網測設合格后,及時填寫“施工測量放線報驗單”及“工程定位測量記錄”上報監理復查,并做好首級平面控制網的點位保護。2) 二級平面控制網的布設二級平面控制網是施工現場的平面控制網, 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依據首級平面控制網測設, 并作為三級平面控制網建立和校核的基準,同時也可為重要部位的施工放樣提供基9、準。依據首級平面控制網和總平面布置圖,要求點位通視良好、利于長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樣。由于二級平面控制網緊鄰施工現場,受施工影響比較大,因此必須定期復測校核,并做好原始數據的記錄,上報監理。二級平面控制網每半月根據首級平面控制網復核一次。二級平面控制網的主要技術要求見表3.1-2。表3.1-2二級平面控制網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測距相對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二級2.40.258151/1400016/10000圖3.1-3 二級控制網的布設圖3.1-4 二級控制點的埋石和保護地下室施工階段采用“外控法”進行測量控制,為減少基10、坑變形等不利因素對控制點的擾動,以二級控制網作為地下室鋼結構測量的控制依據。3.2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1) 一級高程控制網的布設(1) 選點及確定觀測路線高程控制點應選在能長期保存,便于施測,堅實、穩固的地方,且應布設成附和路線。用二等水準測量精度測設附合水準路線進行聯測布成總平面高程控制網,點位布設位置及觀測路線見圖所示。圖3.2-1 高程控制網(2) 一級高程控制網的外業觀測一級高程網采用精密電子水準儀,按照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987-2006)上的相關要求采用附合水準路線往返引測。(3) 內業計算 計算出水準線路全長閉合差i; 每公里高差改正數Li=i/L;(L為總水準路11、線長度) 最后求得未知高程點的高程H=h+Li*S;式中:h為觀測過程中未知點儀器觀測得到的標高值;S為已知高程點到未知高程點的水平距離(單位km)。2) 二級高程控制網的布設(1) 二級高程控制網布設原則二級高程控制點主要是用于向場區內引測0及向基坑內引測標高點,所以點位要布置在場區附近土質相對穩定的地方且控制網能環顧場地。因本工程布設的二級控制網K1、K2、K3、K4在側邊安置高程觀測點,而且能滿足以上要求,所以可作為場區內高程控制點布設二級高程控制網。(2) 二級高程控制網的測設二級高程控制點的高程根據總控制網高程控制的KZ1、Z2、Z3為起算點,以二等水準觀測精度測設附合水準路線引測,12、觀測方法與一級高程控制網相同,二級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及引測路線見圖3.2-2所示。圖3.2-2 二級高程控制網布設形式及引測路線高程網點應定期進行復測,以保證整個工程的整體統一性。主體施工的前三個月每隔15天復核一次,以后每12個月符合一次。(3)高程控制網的引測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采用懸掛鋼尺代替水準尺水準測量的方法,并對鋼尺讀數進行溫度、尺長、拉力改正。首先聯測高程控制點,經聯測確認無誤后,以高程控制網為依據,采用水準儀測設閉合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并做好標識?;油皇┕て矫鎸由纤郎y的高程點,不得少于3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13、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紤]施工影響及其他因素,定期復測基坑內水準環路閉合差,當閉合差較大時重新引測基坑內的標高基準點。示意圖如下:圖3.2-3 基坑引測標高示意圖高程傳遞技術要求見表3.2-1。表3.2-1建筑物標高傳遞允許偏差項目內容允許偏差(mm)標高豎向投測每層3總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4 鋼結構測量過程控制4.1 地腳螺栓測量控制地腳螺栓測量控制的主要內容是軸線、標高、垂直度和螺栓之間的間距。地腳螺栓、支承面位置的允許偏差(mm)見表4.1-1。表4.1-1 建筑物標高傳遞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地腳螺栓頂14、標高+20.0水準儀、鋼卷尺中心距2.0鋼卷尺地腳螺栓位移2.0全站儀、經緯儀、鋼卷尺地腳螺栓中心偏移5.0全站儀、經緯儀、鋼卷尺螺栓露出長度+300水準儀螺紋長度+300鋼卷尺作為整個鋼結構的基礎部分,地腳螺栓的預埋精度直接關系到后續鋼柱的安裝定位質量,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地腳螺栓的安裝精度,以外框地腳螺栓為例,作出地腳螺栓的測量定位流程示意。表4.1-2 地腳螺栓測量控制流程序號工序技術要點示意圖1地腳螺栓套架組裝按照地腳螺栓設計圖紙進行地腳螺栓套架組裝,嚴格控制好套架幾何尺寸。2地腳螺栓軸線測設土建底層鋼筋綁扎完成以后,通過全站儀用十字放樣法,在鋼筋上測設出地腳螺栓支撐架定位軸線,并做好明顯15、標示。3地腳螺栓安裝定位通過線墜使定位環板中心線與鋼筋定位軸線對應,并通過全站儀進行環板及螺栓的軸線復核。4地腳螺栓的標高控制套架軸線調校到位后,將地腳螺栓的標高調整至設計位置。5斜向角鋼支撐加固地腳螺栓標高、軸線調整到位后,對支架進行側向加固。地腳螺栓支架安裝完成以后在底板面筋綁扎之前,進行柱腳節鋼柱的安裝,利用全站儀進行柱腳節鋼柱的校正,底板澆筑過程中做好地腳螺栓和柱腳節鋼柱的監控,發現偏差,立即進行調整。4.2 鋼柱測量控制(1) 首節鋼柱的校正測量首節鋼柱在吊裝就位后,按先調整鋼柱標高,再調整鋼柱垂直度,最后調整鋼柱軸線的順序進行校正測量。表4.2-1 首節鋼柱的測量校正序號工序技術要16、點示意圖1標高校正1)鋼柱吊裝前,將地腳螺栓調平螺母調整至設計標高。2)鋼柱吊裝就位后,用水準儀復核鋼柱標高控制線。3)通過調整鋼柱柱底板下面調平螺母使鋼柱的標高控制線達到設計要求。2垂直度校正1)將經緯儀架設在柱身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偏離角度不大于15。2)以定位軸線為基準線,望遠鏡縱絲自柱中心線掃到柱底定位軸線,讀出鋼板尺到柱底軸線的讀數,得到鋼柱的垂直度值。3)用千斤頂和配套卡具調整鋼柱,校正鋼柱垂直度到規范要求范圍(偏差H/1000且不大于10mm)。3 軸線校正1)用全站儀對首節鋼柱軸線位置進行測設。2)采用千斤頂結合特制卡板進行校正,調整上下中心線到規范要求范圍。(2) 首節以上鋼柱17、的校正測量首節以上鋼柱的校正測量按照先調整標高,再調整軸線,最后復核鋼柱垂直度順序進行。表4.2-2 首節以上鋼柱的測量序號工序技術要點示意圖1標高校正通過量取上下鋼柱標高控制線的距離進行標高的調節。1)標高調高:使用千斤頂、鋼楔進行調節。2)標高調低:主要采用切割部分內襯板進行調節。2軸線校正1)鋼柱標高校正完成后,使用全站儀測出柱頂十字軸線坐標,與理論坐標進行對比。2)使用千斤頂以及配套卡具進行軸線校正(偏差不大于3mm)。3垂直度校正通過千斤頂上下調節使經緯儀所控制點位與柱頂選定點位重合之后,擰緊上下柱臨時接頭的安裝螺栓。5鋼結構測量施工質量控制措施(1)誤差來源及危害分析在正常情況下鋼18、結構安裝誤差來源于:構件在吊裝過程中因自重產生的變形、因日照溫差造成的縮脹變形、因焊接產生收縮變形。結構由局部至整體形成的安裝過程中,若不采取相應措施,對累積誤差加以減小、消除,將會給結構帶來嚴重的質量隱患。(2)鋼結構安裝誤差消除具體辦法針對以上分析,消除安裝誤差,應當從安裝工藝和施工測控兩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安裝過程中,構件應采取合理保護措施。由于在安裝過程中,細長、超重構件較多,構件因抵抗變形的剛度較弱,會在自身重力的影響下,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形。為此,構件在運輸、倒運、安裝過程中,應采取合理保護措施,如布設合理吊點,局部采取加強抵抗變形措施等,來減小自重變形,防止給安裝帶來不便。2、在19、構件測控時,節點定位實施反三維空間變形。鋼構件在安裝過程中,因日照溫差、焊接會使細長桿件在長度方向會有顯著伸縮變形。從而影響結構的安裝精度。應此,在上一安裝單元安裝結束后,通過觀測其變形規律,結合具體變形條件,總結其變形量和變形方向,在下一構件定位測控時,對其定位軸線實施反向預偏,即節點定位實施反三維空間變形,以消除安裝誤差的累積。3、將對構件焊前焊后及施工過程中不間斷測量控制,觀測結果作好記錄上報監理單位。為下道工序做好準備。6 鋼結構測量施工安全注意事項1.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市測量法律、法規和規范、規程,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并對工程進度負責的工作目的;2.嚴格遵循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20、后細部放線的工作程序;3.必須嚴格審核測量起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4.選擇測法要科學簡捷,精度要合理相稱,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堅持定位放線工作,必須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由有關部門及監理驗收的工作制度,重要軸線控制樁、標高、控制樁由公司技術開發部測量人員復核,一般放線由現場測量員、質檢員、技術員檢查合格后報監理公司驗收;6.測量記錄要保證原始真實,數據正確,內容完整,字跡工整清楚,測量資料要及時收集整理,認真保管;7.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不得使用無證人員放線;8.測量儀器、鋼尺必須經過法定專業計量部門按規定期限定期檢定,不得使用未經檢定或檢定不合格的儀器進行測量,測量儀器必須精心使用,妥善保管;9.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10.施工現場嚴禁嬉戲打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