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范本p11(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196
2023-12-19
11頁
32.50KB
1、低碳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經濟繁榮、生態良好、美麗宜居的低碳XX,完成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低碳XX的意見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在充分應用低碳XX建設基礎情況調查研究報告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各部門職責,結合國家及云南省低碳發展目標和XX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一、目標要求低碳XX建設分為全面推進(2011年2015年)和鞏固提高(2016年2020年)兩個階段。全面推進階段:到2015年,全市單位GDP能耗下降到1.011噸標準煤(按2005年可比口徑計算),全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0%以上并符合云南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量2、中所占比重達到10%以上。鞏固提高階段:到2020年,全市單位GDP能耗下降到0.882噸標準煤(按2005年可比口徑計算),全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以上并符合云南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量中所占比重達到15%以上。二、主要任務及分工(一)深入調研、科學規劃、完善體系1.調查研究碳排情況。對XX市2005年全社會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等主要指標進行回顧調查和研究。依據XX市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2015年和2020年社會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進行預測評估。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市環保局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統計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規劃局責任人:23、.編制低碳城市建設規劃。根據XX市環境和資源約束性指標,建立低碳城市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2011年底前編制完成XX低碳經濟總體規劃。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工信委、市規劃局責任人:3.完善能耗統計體系。按用能領域和能源品種開展XX市能耗普查,擴大我市能耗統計范圍,建立和完善市級能耗統計制度和技術體系。到2012年底,實現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碳排放統計數據聯網直報,對主要碳排放領域實行行業內部通報制。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市統計局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環保局責任人:(二)調整用能、提高能效、優化結構1.調整能源結構。(1)全力配合國家及我省4、能源開發建設。積極配合烏東德水電站、緬氣入昆、石油煉化等項目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水電、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石油制品等對我市的能源供給保障率。到2015年,實現水電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7%以上,天然氣使用量占能源消費總量3.5%以上。(2)挖掘我市自身水電資源開發利用潛力。繼續尋求新的水電資源,加快中小水電項目建設,到2015年,實現全市中小水電總裝機容量達100萬千瓦以上。(3)充分發揮太陽能、風能資源優勢,著力發展新能源和能源替代項目。開發石林、富民、尋甸、東川、祿勸、嵩明、宜良等縣(區)太陽能及風能資源,到2015年,建設一批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項目。加快嵩明縣、尋甸縣生產規模各105、萬噸/年的燃料乙醇生產項目建設,以XX北部干熱河谷地區為重點,發展小桐子種植業,建設生物柴油原料基地。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水務局、市林業局、市農業局、市住建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2.提高工業能效。(1)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和節能考核評價制,推進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審計、清潔生產、節能對標管理等工作。(2)針對黑色冶金工業,建設干熄焦裝置,大型高爐配套爐頂壓差發電裝置;充分利用高爐、焦爐以及轉爐煤氣資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3)針對化學工業,大型合成氨裝置采用先進節能工藝、6、新型催化劑和高效節能設備,加強余熱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4)針對有色金屬工業,采用先進的富氧閃速工藝替代傳統工藝,淘汰能耗高的工藝設備。(5)針對電力工業,不再新建火電機組,推動在運火電機組采用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技術,提高機組發電效率。到2015年,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到1.34噸標準煤,國家級園區萬元GDP平均能耗低于1.1噸標煤,工業園區清潔能源使用率大于20%。責任領導:黃云波副市長牽頭單位:市工信委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3.優化產業結構。(1)7、優化產業結構。加大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力度,著力培育發展現代農業、新興工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三次產業間的融合和互動發展,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新格局。責任領導:黃云波副市長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農業局、市旅游局、市環保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金融辦責任人:(2)提升優勢產業。優化提升煙草及配套、有色冶煉、化工、現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光電子信息、能源、建材等優勢產業的規模、技術水平與效益。重點培育30家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責任領導:李文榮常務副市長牽頭單位:市工信委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148、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3)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大農村戶用沼氣、太陽能、生物質能、液化氣等新型清潔能源的推廣力度。圍繞節水、節地、節肥、節藥、節能開展農業清潔生產;推進農業園區建設、農業休閑旅游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到2015年,農村戶用沼氣池“一池三改”普及率高于19%,節煤節柴灶推廣率高于22,農用化肥施用強度低于250公斤公頃(折純)。責任領導:李喜副市長牽頭單位:市農業局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科技局、市水務局、市供銷社、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9、區管委會責任人:(4)深化“綠色飯店”創建工作。按照XX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達到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條件的新、改、擴建酒店項目,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規范餐具洗滌企業準入標準,到2012年,實現三星級以上酒店全面禁用一次性物品。到2015年,實現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在2010年基礎上)。責任領導:阮鳳斌副市長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節水辦、市旅游局責任人:(5)打造XX“碳中和”旅游業。促進旅游產品的低碳轉型升級,由傳統觀光型向生態復合型轉變,推出特色鮮明的精品旅游片區、低碳旅游線路,A級景區內提供免費自行車。通過生態保育措施增長碳匯,逐步實現“碳中和”旅游10、。責任領導:楊皕副市長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市旅游局、市商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市交通運輸局責任人:(三)建筑、交通、生活低碳化1.打造城市低碳建筑。(1)制定相關管理辦法。依據國家相關標準、規范及管理辦法,將新建項目的建筑節能設計納入項目審批范圍,到2012年,制定并出臺XX市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管理辦法,逐步對全市已有的主要公共、大型商用、學校、醫院建筑和一定規模以上新建建筑進行能效測評。(2)推行建筑能效標識,樹立綠色建筑新標桿。到2012年,完成全市已有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單體建筑面積為2萬平方米以上的)的統計調查,到2015年完成已有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11、測評;從2013年起,所有新建(改建、擴建)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申請節能示范工程建筑和申請綠色建筑標識的建筑進行能效測評,領取建筑能效等級證書,從2015年起,所有新建(改建、擴建)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必須進行能效測評,領取建筑能效等級證書。(3)開展建筑節能改造,助推建筑綠色升級。到2020年底前,完成建筑能效等級最末等的高耗能主要公共、大型商用、學校、醫院建筑和國家機關辦公樓的建筑節能改造。(4)推廣節能建材,提倡一次性環保裝修。到2012年,在示范小區和保障性住房中推廣新型節能建材、一次性環保裝修;從2020年起,所有具備使用條件的新建建筑必須使用新型12、節能建材,商品住宅必須實施一次性環保裝修才允許銷售。(5)普及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協調好建筑綠化與建筑太陽能利用的空間需求,到2015年,主城規劃區內所有新建商品住宅必須進行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和施工,具有太陽能光熱利用需求和利用條件的所有新建建筑太陽能光熱利用普及率在城市規劃區內達95%,城鎮達65,農村達25,太陽能集熱設施保有量達35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優先采用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6)提高城市屋頂綠化水平。推行城市建筑生態綠化建設,開展屋頂綠化活動,市規劃局在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方面進行完善,市住建局出臺建筑單體進行屋頂綠化的相關規定,市園林綠化局出臺屋頂綠化的相關規范。從20113、0年起,凡有條件的新建建筑應實施屋頂綠化。責任領導:陳勇副市長牽頭單位:市住建局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2.建設低碳交通。(1)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到2012年,基本形成“4環17射8聯通”的城市主骨架網絡,保證XX新機場、快速軌道交通期建設任務,完成滇中城際高速鐵路規劃;到2015年底,二級以上公路(不含村道)比重達20%以上,路網(不含村道)路面鋪裝率達70%以上,構筑市域1小時交通圈(不含東川),建成總長約400公里的滇中城市群14、高速鐵路交通圈。責任領導:黃云波副市長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局、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市公安局、市軌道交通公司、云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XX鐵路局責任人:(2)完善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管理制度。在2011年內,實施對黃標車輛分時段、分區域、分路段限行。責任領導:王道興副市長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公安局責任人:劉躍進、楊從義(3)推廣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到2012年底,推廣使用750輛節能與新能源公共汽車,200輛節能與新能源出租車;到2015年,營運客車能源消費總量中替代燃料占比(折算成標準煤)提高到4%左右。責任領導:黃云波副市長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15、市交通運輸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公交集團公司責任人:(4)堅持“公交優先”戰略,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交換乘無縫對接,形成“一個體系、三個層次、四套系統、分級銜接”的公共交通系統結構。到2012年,公共汽車萬人擁有量達12標臺以上,公交專用道達60千米以上。到2015年,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45%以上,城鄉公交“鎮鎮通”覆蓋率達100%,“村村通”達90%以上。責任領導:黃云波副市長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規劃局、市住建局、市公交集團公司、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16、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5)加強智能交通建設,營造低碳化交通環境。編制XX智能交通系統專項規劃,完善實時交通信息采集系統,構建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務平臺。到2015年,全市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覆蓋率達70%以上,節能駕駛培訓普及率達95%以上,ETC覆蓋率達45%以上。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市公安局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規劃局、市公交集團公司責任人:3.引導綠色消費,推行低碳生活。(1)建立消費品“碳標識”制度,推行低碳消費。以“中德低碳產品認證合作項目”為基礎,依靠項目取得的成果,建立我市消費品“碳標識”制度。從2012年起,在本地生活消費品生產加工企業內推行產品“碳標識”17、制度,在生活消費品批發、零售業內開展鼓勵“碳標識”商品上架行動,到2015年,實現全市大型商場、超市同類上架商品“碳標識”率不低于25%的目標,推進以顧客為導向的低碳產品采購和消費模式。責任領導:李文榮常務副市長牽頭單位:市工商局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2)打造低碳生活示范區。到2012年底前,采用節能燈替代白熾燈、二次加壓水泵節能變頻改造、高透光低輻射玻璃替代窗門用普通玻璃等技術手段,在主城四區完成40個現有社區、小區公共及戶內用能系統節能改造示范;開展以社區18、為單元的“低碳家庭”創建評比活動,對“碳足跡”少的家庭進行獎勵;爭取到2015年,實現現有社區、小區公共及戶內用能系統節能改造覆蓋率達60%以上(以2010年為基準)。責任領導:陳勇副市長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水務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3)推行“綠色辦公”計劃。在機關辦公樓節能改造的基礎上,通過健全機關物能消耗管理制度、選擇節能辦公設備、采購再生辦公用品、推行無紙化辦公、提供桌面節能照明設施,以及培養干部職工隨手關水斷電等“低碳”辦公習慣,進一步降低機關公共及個人辦公物能消耗。責任領導:市政府趙學鋒秘書長19、牽頭單位: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4)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靜脈”產業建設。以本地可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為基礎,持續完善XX在全國率先開展的以社區回收網點為基礎、以集散交易市場為核心、以深加工綜合利用處理為目的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通過采用廢舊物資直接換鮮花、日用品、旅游、家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加強廢舊金屬、塑料、碎玻璃、紙張、橡膠、家電等生活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責任領導:阮鳳斌副市長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城管綜合執法局、20、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四)創新機制、加強保障、廣泛宣傳1.創新機制,政府主導,全民參與。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政府統籌低碳經濟、企業發展低碳產業、公眾實踐低碳生活的低碳城市建設體系。(1)制定行業準入、高耗能行業能耗標準,以及低碳技術引進培育等指導性政策,鼓勵和促進全市經濟低碳化發展。責任領導:黃云波副市長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環保局責任人:(2)加大財政對低碳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對符合發展低碳經濟的項目,以項目為載體,按現有資金管理辦法和渠道進行申報,財政予以優21、先支持。責任領導:李文榮常務副市長牽頭單位: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委責任人:余汝興、胡煒彤、陳浩(3)深入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和新的林地管理、林木采伐政策,完善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積極發展碳匯林業。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市林業局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局責任人:2.加強技術及人才保障。積極參與國內外低碳技術的交流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先進的節能、生產工藝技術及設備,加速低碳技術成果轉化及應用。制定和實施低碳XX人才培養計劃,外引內聯相互派遣訪問學者,在我市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中培養一批高端專業技術人才。責任領導:李茜副市長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22、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工信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科協責任人:3.深化宣傳引導。(1)編撰、印發低碳生活手冊、XX低碳辦公準則,創建“低碳家庭”樣板,在政府機關取得明顯節能降耗效果基礎上,向全社會推廣綠色辦公。責任領導:王道興副市長牽頭單位:市環保局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科技局、市科協責任人:(2)加大低碳宣傳力度。在各類媒體開辟“低碳之窗”、“低碳與生活”等專欄,承辦“國際低碳城市發展論壇”,舉辦“低碳經濟會展”。提高社會各階層的低碳認知。責任領導:李茜副市長牽頭單位: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責任單位: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23、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3)在全市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師范教育、成人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地方高等教育、社會力量辦學的教育中,將節能、低碳等內容納入學校教學,引導學生樹立節能低碳環保觀念。在學生校外活動實踐基地建設中,增加和強化節能低碳環保科普實踐活動內容。責任領導:楊皕副市長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科協、市環保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五)碳匯建設1.合理規劃土地利用,保證生態用地面積。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和修訂時,協調相關24、規劃,保留連片的生態功能用地,維護自然山水格局和自然地貌特征,按照土地適應性,合理化土地利用,發揮不同地類的生態功能,使城市綠色空間得到擴展。20102020年期間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責任領導:黃云波副市長牽頭單位:市國土局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市規劃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2.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珠江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還草和自然生態保護區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實施市域森林系統建設、城市面山生態修復、城市生態綠化隔離帶、綠色通道、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城鎮村莊25、綠化、區域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等生態建設。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實現47.65%以上,活立木蓄積量達到5400萬立方米以上。責任領導:李喜副市長牽頭單位:市林業局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國土局、市農業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3.全面推進城鄉園林綠化建設。繼續做好見縫插綠、破墻透綠、合理播綠、全民植綠、城鄉園林綠化及生態建設整體推進工作,提高城市垂直綠化水平。逐步實現科學合理的綠地系統架構和清晰地綠地網絡,生態環境逐漸進入良性發展。到2015年,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26、上,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5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市園林綠化局責任單位:市園林綠化局、市林業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4.加強濕地系統保護和恢復。以滇池高原濕地保護區為中心,以滇池湖濱“四退三還一護”生態建設為重點,加快濕地系統的恢復和保護。在保護好現存自然濕地資源的基礎上,對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并退化的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開展全市濕地資源清查,建立濕地生態監測系統。到2015年,完成滇池核心區33.27、3平方公里天然濕地的恢復工作。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市林業局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滇管局、市環保局、14個縣(市)區政府、三個開發(度假)區管委會、XX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XX倘甸產業園區管委會責任人:三、考核與問責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度假)區管委會和市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分管領導直接負責,切實落實低碳XX建設工作任務。各級各部門要制定本地區、本單位、本系統具體工作方案,對下達的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認真組織落實,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總負責,做到責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市政府目督辦負責將低碳XX建設任務納入工作目標責任考核,以低碳城市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為依據,健全目標責任制度,逐級強化考核,嚴格實行獎懲;市監察局負責對工作不力、未能通過考核的部門及領導進行問責。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2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