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倉港老橋拆除安全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222
2023-12-19
9頁
37.50KB
1、S336線省道匯龍至惠和段改擴建工程DL-QL1標丁倉港橋拆除施工安全方案中城建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S336線省道匯龍至惠和段改擴建工程DL-QL1標項目經理部二0一0年七月S336線省道匯龍至惠和段改擴建工程DL-QL1標丁倉港橋拆除施工安全方案一、基本概況:(一)概況:丁倉港橋位于336省道上,跨丁倉港河,全長25m,橋型左半幅為剛架拱橋,右半幅為雙曲拱橋。據了解雙曲拱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一九九六年改造在左板幅增加了剛架拱,中間采用簡支搭板連接。左半幅剛架拱上部為鋼筋砼拱肋,橫橋向4榀,間距240cm,其上安裝6.0cm厚預制微彎板,砼現澆基層最厚處約20cm,瀝青面層10cm。基礎為鋼筋2、混凝土擴大基礎下有碎石樁,U型橋臺,橋面全寬18m。右半幅雙曲拱橋面全寬10米,全長25米。因工程建設需要,需將老橋拆除,拆除老橋后,在原橋位處施工主線橋的5#、6#墩,取而代之的是主線橋的第六跨25米空心板梁。(二)拱橋設計參數:單孔孔凈跨25米雙曲拱橋和剛架拱橋,f/l=1/8,設計荷載等級為汽車-20級、掛車-100級。(三)老橋現狀:經現場調查,老剛架拱橋拱肋完整,未發現裂縫;拱肋間的小系梁與拱肋連接完整,未發現裂縫;雙曲拱拱肋上的立柱與拱肋連接部位部分表層砼風化剝落,且部分拱腹有裂紋。(四)拆除原則:安全第一,機械化施工為主,人工作業為為輔。二、老橋拆除安全保證措施安全目標:整個拆除3、過程安全無事故。(一)安全生產組織保障成立以項目經理為安全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領導機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制定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主的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成立安全技術組,設置專職安全員,專職安全員做到持證上崗,各作業班組組長為各作業安全責任人,設立治安保衛系統人員,負責日常安全生產、治安保衛的管理和檢查工作。安全生產組織體系如下:公司安全管理部工地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項目部安全技術組專職安全員各工作業組安全責任人工地成立拆除安全領導小組:組 長:季俊峰 副 組 長:孫開軍 專職安全員:谷志 成員:成金梁 黃志敏陳成任建軍(二)施工方案的討論及技術準備根據老橋竣工圖及現場情況4、,我項目部組織召開由公司、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的拆橋方案專題會議,并請有關專家對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進行論證。采取三階段拆除,第一階段人工配合小型機具拆除拱上結構;第二階段用吊車拆除拱肋;第三階段圍堰拆除橋臺基礎部分。(三)拆橋隊伍的選擇橋梁拆除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工作。丁倉港大橋拆建工程任務重、工期緊、施工難度大,為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拆除任務,我項目部將老橋拆除分包給具有三級以上資質的勞務隊伍完成本次拆除工程。拆橋施工隊又分設安全技術組、拆除作業組、清運組,施工組織機構如下圖:工程初期擬進場20人,對擬進場安管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做到持證上崗率100%,工傷保險或意外傷害保險參保率1005、%,安全教育率100%(四)安全保證及環境保護措施1、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采用多種教育形式,使員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斷增強安全生產意識。2、定期、不定期的開展安全檢查。3、起重等特殊作業的技術工人,持證上崗。4、拆除作業前要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引導標志,并在兩頭10M位置外設置隔離柵欄,在橋梁兩側設置防墜落裝置。5拆除施工前,項目部根據工程特點制定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和應急預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全體施工人員以書面形式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6項目部加強安全管理,安全員不間斷現場督查拆除施工人員安全防護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況。7對拆除專用機械使用前逐一進行安全檢定檢查,未檢定或檢定過期的6、機械一律不準投入使用,同時加強各種機械的保養維護,確保機械的使用性能。8根據附近交通狀況和拆除工程特點,封閉施工。施工作業時交通路口和通航河道內設立安全警示標志,施工現場布設安全警示牌;9本拆除工程為水上、高空、立體交叉作業,拆除人員水上作業時規范佩戴好安全帽、穿好救生衣,高空作業系牢安全帶,同時備足救生圈等水上救生器材,確保施工安全。10拆除過程中,顯著位置懸掛安全警示標志;夜晚河面上布置警示燈,設立明顯標志。11及時收聽天氣情況,遇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提前作好準備,保證無拆除物懸掛空中,在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下停止施工。12.所有構件均做到隨拆隨運,并在破解處理后棄運到指定地點,不得遺棄在河7、道或岸邊,造成河道堵塞或環境污染。13. 現場注意用電安全,每天施工完畢應收好電線,做到工完場清,并及時關閉電閘。14制定安全應急救援預案三、危險源分析及采取有措施根據施工的特點,該項目主要有起重吊裝、挖機作業等工程施工。存在重大危險因素的生產安全事故有觸電事故、落水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機械傷害事故等。(一)起重、吊裝作業安全保障措施1、構件吊裝和安裝須遵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起重機械安全操作規程以及其他相關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并要對每一個相關操作人員進行現場安全交底,確保施工安全。2、吊車起吊前,要全面檢查吊車的支腿支承情況,特別是支承的基礎位置要堅實。3、吊車起吊時由一人專門指揮,并使8、用統一規范的指揮手語。4、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必須帶好安全帽,高空作業時要系好安全帶,水上作業要穿救生衣。5、吊裝過程中,無關人員應退至安全范圍之外,吊車臂架下和工作半徑范圍內不得站人。6、吊裝用的鋼絲繩、吊具等必須滿足受力要求,且要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數;鋼絲繩使用前一定要經過檢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鋼絲繩吊點部位要保證所吊構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7、鋼絲繩安裝好后要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安全牢固后方可指揮起吊,起吊時要緩慢提升吊鉤,先收緊吊繩之受力,然后進行試吊,確認安全后才能正式起吊提升。8、構件起吊后應根據實際情況,由起重工通過拉繩拉好重物防止旋轉和晃動,任何人員、船只不得從被吊9、構件下通過。9、吊裝或拖拉過程中必須派專人指揮和協調運作,發現不安全因素和任何違規操作立即制止,糾正后方可繼續吊裝或拖拉。10、現場注意用電、用火安全,每天施工完畢應收好電線、氣瓶,做到工完場清,并及時關閉電閘。11、項目專職安全員現場督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二)水上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向參與施工人員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2、每次作業前,作業人員應對所用的救生衣進行檢查,確認其安全有效。 3、作業人員須穿/戴好救生衣,不得穿有統膠鞋/高跟鞋/帶釘易滑硬底皮鞋。 4、水上的各類作業平臺必須按規定搭設,符合安全要求。作業平臺臨邊防護符合規定要求,作業平臺滿鋪腳手板。所搭設操作平臺有防護欄桿及有防10、滑措施。5、遇有大風超過船舶核定抗風等級或能見度不良必須停止一切作業,并必須采取有效的避風措施。(三)挖掘機作業安全保障措施1、發動機起動后,嚴禁有人站在鏟斗內、臂桿上、履帶和機棚上。2、挖掘機工作時,應停放在堅實、平坦的地面上。3、挖掘機工作時應當處于水平位置,并將走行機構剎住。4、鏟斗挖掘時提斗不要過猛,以免損壞機械或造成傾覆事故。鏟斗下落時,注意不要沖擊履帶及車架。5、若必須在挖掘機回轉半徑內工作時,挖掘機必須停回轉,并將回轉機構剎住后,方可進行工作。同時,機上機下人員要彼此照顧,密切配合,確保安全。6、挖掘機裝載活動范圍內,不得停留車輛和行人。若往汽車上卸料時,應等汽車停穩,駕駛員離開11、駕駛室后,方可回轉鏟斗,向車上卸料。挖掘機回轉時,應盡量避免鏟斗從駕駛室頂部越過。卸料時,鏟斗應盡量放低,但又注意不得碰撞汽車的任何部位。7、挖掘機回轉時,應用回轉離合器配合回轉機構制動器平穩轉動,禁止急劇回轉和緊急制動。8、鏟斗未離開地面前,不得做回轉、走行等動作。鏟斗滿載懸空時,不得起落臂桿和行走。9、反鏟作業時,必須待臂桿停穩后再鏟,防止斗柄與臂桿兩側相互碰擊。 10、履帶式挖掘機移動時,臂桿應放在走行的前進方向,鏟斗距地面高度不超過1米。并將回轉機構剎住。四、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為了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有效遏制原丁倉港大橋拆除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及時、高速、有序地開展12、對突發事故(件)的搶險排險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小事故(件)損失,確保廣大職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本工程施工特點制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一)應急準備1、應急救援組織項目經理:季俊峰現場保衛組工程救授組后勤保障組. 項目經理擔任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其職責是:明確應急組織中人員職責和分工。負責應急器材、物資的經濟保障。發生應急情況啟動內部報警機制、外部報警求援機制和上級報警機制。項目部正常上班報警電話:051383660782外部報警電話:火警電話:119公安電話:110救護電話:120發生應急情況,快速組織現場救援、救護、現場保護、警戒和管制。 工程求援組:負責現場的施救工作。后勤保障組:13、負責搶險器材的就位和醫護資金的落實。現場保衛組:負責保護現場、現場警戒和人員疏散。2應急指揮程序見下頁應急指揮程序圖突發一般性事故(件)班組長初期應急業主報警項目負責人到位應急應急小組救護清理現場、善后處理突發一般性事故(件)突發重大性事故(件)班組長初期應急總公司應急副指揮業主報警項目負責人到位應急 外部救授 各小組就位施救 現場院施救清理現場、善后處理二、應急響應1險災發生后,現場目擊者立即向本級領導報告,逐級限時上報。無人員傷亡事故報告時間不超過30分鐘,有人員傷亡事故報告時間不超過20分鐘。2險災發生后,項目經理部在接到內部報警后,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程序預案,通知預案各小組,趕赴現場組織14、搶救。3應急指揮人員在限時內不能抵達現場時,現場最高職位的管理人員中安管成員 實行A缺位B指揮。4預案小組按各職責分工,履行職責。5救援時:應接自行脫險人員,撤出非救援人員,疏散現場不安全范圍內的人員。控制事態的繼續發展和惡化。開辟救援工作面和通道。移開阻礙搶險工作的大型物件,清除或支頂穩固救援工作面上的危險物。及時處理新出現的情況。安全救出遇險和受傷人員,并在現場急救和送醫途中保護。 6搶救器材不足時,立即外援。三、有關規定和要求為能在事故發生后,保證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開展事故處理和救援,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1、落實應急救援組15、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搶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3、組織救援學習,各隊伍按專業分工訓練不少于一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4、對項目部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常識教育。5、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1)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值班制度,由綜合科負責落實。(2)檢查制度,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由安全科負責落實。(3)例會制度,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隊負責人會議,研究分析應急救援工作,由安全科負責落實。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 長:季俊峰副組長:孫開軍成 員:谷志成金梁黃志敏陳成任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