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蘇寧廣場B13地塊大體積混凝土測溫專項方案20161020-20161021報監理(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487
2023-12-19
7頁
137KB
1、福州蘇寧廣場B13地塊大體積混凝土測溫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日 期: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目 錄第1章 編制依據11.1 圖紙、資料依據11.2 標準、規范依據1第2章 工程概況12.1 總體概況12.2 測溫概述2第3章 測溫原理及設備2第4章 測點布置及注意事項3第5章 測溫工作及人員安排6第6章 溫控指標7第7章 其他防范措施7第1章 編制依據1.1 圖紙、資料依據(1)福州蘇寧廣場B13地塊工程施工圖紙;(2)福州蘇寧廣場B13地塊工程施工總承包合同、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進度計劃;(3)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4)我司編制的項目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5)業主、監理2、相關要求。1.2 標準、規范依據(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5)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3)(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7)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范(GB50870-2013)(8)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13)(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3、)(16)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17)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02)第2章 工程概況2.1 總體概況工程名稱福州蘇寧廣場B13地塊工程地理位置福州市臺江區西二環路與工業路交叉路口西南側建設單位蘇寧置業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福建省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勘察單位福州市建筑設計院施工單位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建筑功能本工程為大型公共建筑,包含二棟辦公、二棟公寓,輔樓為商業,地下部分共有三層,為汽車庫、自行車庫、設備用房等,其中地下三層部分區域為人防。建筑面積及高度用地面積45805m2,總建筑面積223625.24、5m2,其中地上總建筑面積137493.56m2,輔樓總建筑面積為64.21.32m2,地下建筑面積為86131.79m2。辦公樓高度分別為14層63.8米和19層83.8米;兩棟酒店式公寓建筑分別為28層93.15米和29層96.15米,商業輔樓四五層,最高高度為27.55米。地下三層?;A結構型式主樓為樁筏基礎,裙房區域為樁承臺+防水板。主體結構型式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框架結構建筑分類及耐火等級屬于一類高層建筑,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設計標高本工程室內標高0.00 相當于絕對標高(羅零)7.650m。混凝土等級底板、承臺、基礎梁混凝土等級C35,抗滲等級為P82.2 測溫概述5、福州蘇寧廣場B13地塊工程主樓為樁筏基礎,裙房區域為樁承臺+防水板,其中基礎承臺部分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P8。其中A棟公寓塔樓筏板基礎尺寸為36.735.31.8m,混凝土一次澆筑方量約2331m3,B棟公寓塔樓筏板基礎尺寸為38.11835.0471.8m,混凝土一次澆筑方量約2405m3,C棟辦公塔樓筏板基礎尺寸為20.823.4011.7m,混凝土一次澆筑方量約808m3,C棟辦公塔樓筏板基礎尺寸為1623.21.5m,混凝土一次澆筑方量約557m3。為了控制底板施工中水泥水化熱溫升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了解該基礎承臺混凝土內部及表層溫度變化情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設計要求施工及養6、護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厚板內部和表面溫差不超過25及降溫速率小于2/d。依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 GB 50496-2009的要求,經多方協商,決定對該基礎進行測溫,并特制定本方案,以便更好地做好測溫工作。計劃現場工作自2016年10月25日開始,至2016年12月09日結束,總計45天。第3章 測溫原理及設備1、測溫原理:利用熱電效應原理,由測試預埋測溫線探頭溫度直接測定大體積砼內部布點溫度。測量誤差在0.3以內。2、測溫設備:(1)混HC-TW60凝土無線測溫儀,最小分度為0.1。(2)各種規格預埋式測溫線。(3)多種測溫探頭。第4章 測點布置及注意事項1、測點布置:在平面上如測點布置7、示意圖上所示在A塔樓共布置8根測桿、B塔樓共布置8根測桿、C塔樓共布置5根測桿、D塔樓共布置5根測桿,在豎向上,每個測孔沿深度方向布置3個測點,分別固定在離表面50mm處、中心處及離底面50mm處,以測定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及底面溫度。2、注意事項:(1)每個測溫探頭在埋設前,應作測試檢查,并根據測點布置圖進行編號,對號入座。(2)測溫探頭必須牢固綁扎在相應位置橫向較粗鋼筋的下側,同時要保證測溫探頭與鋼筋絕緣隔離。(3)澆搗混凝土時應小心,避免使測溫探頭移位、脫落或損壞。3、測點平面及豎向布置示意圖: A塔樓1#9#豎向測溫點布置圖 B塔樓1#9#豎向測溫點布置圖C塔樓1#5#豎向測溫點布置圖 8、D塔樓1#5#豎向測溫點布置圖第5章 測溫工作及人員安排1、測溫工作在混凝土開始澆搗后進行。3天內每2小時測溫一次,觀測3天后視溫升變化情況調整為每4小時測溫一次,預計每個塔樓筏板測溫總天數為10天,測試時必須按編號順序進行,并認真記錄所測數據。2、測溫工作24小時連續進行,由測試單位派專人負責。為保證測溫工作順利進行,施工現場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在各方面要給予積極配合。3、測溫過程中,若出現異常情況(如內外溫差超出允許范圍)而值班人員一時又無法解決時,應立即會集有關人員共同商討解決辦法,以保證測溫工作的連續性。4、停止監測:十天后或砼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大于20時。 5、每次測溫同時監測出周9、圍環境的溫度,測溫點按圖編號,并在現場掛編號標志,測溫作詳細記錄并整理繪制溫度曲線圖,溫度變化情況應及時反饋和處理。第6章 溫控指標大體積砼溫度監測的檢測結果參考委托方和設計圖紙的要求,并根據國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 50496-2009)中的相關規定。溫控指標宜符合下列規定:(1)砼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50;(2)砼澆筑體的里表溫差(不含砼收縮的當量溫度)不宜大于25;(3)砼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0/d;(4)砼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第7章 其他防范措施測溫的目的是通過觀察混凝土內部溫度的變化,采取有效措施,將內外溫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對大體積混凝10、土,一般要求其內外溫差最大不超過25及降溫速率小于2/d。為保證達到要求,建議施工方采取如下技術措施:1、為了達到降低水泥水化熱,控制內外溫差的目的,采取雙摻技術,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外摻粉煤灰及AEA膨脹劑、TW-10泵送劑的方法以達到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用量、增加骨料和摻和料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2、加強保溫養護措施。混凝土澆搗后,在混凝土表面先覆蓋二層塑料膜,再蓋上二層草袋,形成保溫層,避免表面熱量散發過快,縮小內外溫差。若需要加強保溫效果,可相應增加覆蓋物層數。3、預備碘鎢燈作為應急措施。當出現局部溫差有超過25的趨勢時,用碘鎢燈照在該部位,對表面進行加溫,將內外溫差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