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墜落安全生產事故現場處置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520
2023-12-19
7頁
52.50KB
1、高處墜落生產安全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廣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市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橫琴片區市政基礎設施一期工程橋梁工程二標段(海韻橋)項目部2013年10月目 錄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1事故類型11.2危害程度分析11.3 事故判斷的基本征兆及條件12 組織機構與職責13應急處置23.1應急處置次序23.2高處墜落事故應急處置措施23.3.事故報警方式、報告內容及要求3報警系統及程序3現場報警方式4事故報告內容4報告時限54注意事項54.1 佩帶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54.2 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54.3 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54.4 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52、4.5 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64.6 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64.7 其他注意事項6高處墜落生產安全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事故類型高處墜落是建筑施工中五類最常見的傷害之一,在橋梁、隧道、地鐵站臺、高架軌道交通,深基坑作業中最多見。高處墜落事故是指人由站立的工作面失去平衡,在重力作用下墜下引起的傷害,主要類型有:踏空下跌、滑跌、失穩下跌等。1.2危害程度分析根據有關資料統計,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及高墜這五類事故是建筑業最常發生的事故,占總事故的85%以上,其中高處墜落事故占35%左右。可見高處墜落事故發生的頻率很高,其事故發生的頻率是3、這五類事故中最嚴重的,。高處墜落是非常嚴重的安全事故,高處作業工一般存在作業人員多、立體交叉多、面積大、時間周期長、材料設備投入大等特點,如果發生深基坑高墜事故,往往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后果。具體表現為:1、人員傷亡慘重。高處墜落對人體會造出手足骨折,顱腦損傷,頸椎腰椎骨折錯位,胸部骨折、出血、休克、死亡等危害。2、經濟損失大。高處墜落事故會造成停工停產,拖延工期,財產損失。并會引起搶救醫療費用,事故現場維護、清理、恢復、事故經濟賠償等經濟損失。1.3 事故判斷的基本征兆及條件事故判斷的基本征兆及條件為高處作業平臺發出松動、異響,材料磨耗、磨損超標,或施工作業防護裝置缺失或失效,且有人員、設備處于4、非安全區域或狀態。2 組織機構與職責本預案是廣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市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橫琴片區市政基礎設施一期工程橋梁工程二標段(海韻橋)項目部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的子預案,本應急預案的組織機構與職責詳見廣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市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橫琴片區市政基礎設施一期工程橋梁工程二標段(海韻橋)項目部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的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3應急處置3.1應急處置次序人員營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控制發生危險源 保護、封鎖現場(鐵路、公路有影響的還要及時封閉),擴大應急通知項目部有關人員,報告當地政府協調及時搶險、救援,開通現場正常道路交通秩序清理現場善后處理恢復施工在調查5、研究的基礎上必要時擴大應急 圖04 應急處置次序圖3.2高處墜落事故應急處置措施(1)當事故發生后或發現事故預兆時,最早發現者立即大聲呼救,并根據情況可立即采取正確的方法施救,向有關人員報告或報警。(2)按照應急程序處置,指揮部門迅速成立。(3)有關人員與距離最近醫院聯系,或聯系120急救中心。(4)迅速判斷事故發展狀態和現場情況,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判斷清楚被墜落傷害人員位置后,立即組織人員全力搶救。(5)應急響應指揮部接到通知后應立即組織專業隊以最快的速度趕赴事故現場,并迅速開展救護工作。(6)事故現場在通知有關部門的同時要保證事故現場道路暢通,保證救援能夠順利到達救援現場。(7)指揮搶救人6、員應立即、盡快的了解高墜事故的現場,摸清現場是否還存在產生高墜的可能,如存在應立即進行加固,確保其處于穩定狀態,以避免造成新的高墜事故;同時還應盡快了解高墜現場的情況(傷亡人數、人員墜落傷害情況),避免指揮上的失誤。(8)各搶險組在進行救援時應作到相互的溝通與協調,在行動上要保持高度一致,在搜救傷亡人員時各搶險組要密切注意事故現場動態。高墜伴隨人員被掩埋情況的,盡量使用軟質工具或人工挖掘,如用機械設備時,要準確的確定被救人員的方位,在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下進行挖掘,嚴格避免被救人員的負傷。當人員被構件卡死無法擺脫時,搶救人員要用切割設備,小心切割掉卡死構件,然后搬離傷員。對較重、較大的建筑構件可7、用吊車吊移,在沒有被埋壓人員之處,且不會對被埋壓人員造成危險的地方可使用工程機械,以加快搜救進程。(9)工程事故救援組有關人員進行清理設施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應首先按部位進行搶救人員。搶救重點是集中現場的人力、物力、設備盡快把壓在人上面的設施、構件搬離,受傷者抬出來并立即搶救。(10)其他組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讓現場安全負責人隨時監護邊坡狀況,及時清理邊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發生。(11)在向有關部門通知搶救電話的同時,對輕傷人員在現場采取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12)急救人員按照有關救護知識救護傷員,在等待醫生8、救治或送往醫院搶救過程中,不要停止和放棄施救,死亡應有醫生來判斷。(13)搶救人員發現被救人員出現呼吸不暢休克時,現場救護人員立即清理呼吸道雜物,并進行緊急人工呼吸,待呼吸順暢時立即就近送往醫院救治,出現其他傷亡人員救護人員立即就近趕往醫院救治。3.3.事故報警方式、報告內容及要求3.3.1報警系統及程序(1)事故發生后或有可能發生事故時,目擊者有責任和義務立即報告施工現場負責人。(2)施工現場負責人調查掌握情況后,按照事故的嚴重程度,對可能發生人員傷害及以上級別的生產安全事故,立即啟動本項目部現場應急預案實施自救,并通報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各成員部門以及應急工作組負責人。針對可能9、出現死亡或重傷1人及以上的事故,由項目負責人上報分公司、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3)報警網絡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信息中心分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項目部主要負責人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項目建設單位業主代表項目監理單位項目總監生產安全事故現場發現人箭頭說明:主報告支報告圖02 高處墜落事故信息報告流程圖(4)對于項目部出現或有可能出現的人員死亡1-2人,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下的級及以上級別安全事故,或項目部的應急救援資源無法滿足救援需要時,或事故有可能涉及到外單位的人員、設施的安全時,可在報告上級單位、相關單位的同時,直接向當地政府及其部門、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報告10、請求救援。直接向當地政府及其部門、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請求救援。3.3.2現場報警方式對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及周圍群眾采用口頭、喇叭等報警方式。對上級單位和當地政府、供電部門、外部救援機構采用固定值班電話、手機、傳真等報警方式。施工現場發生火災事故時,同時撥打火警電話:119。事故現場如有人員傷亡時,同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施工現場以電話方式報告后,隨后用書面材料以傳真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報告分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具體見各級應急組織主要成員及通信聯絡表)。3.3.3事故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類別、簡要經過、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單位名稱,事故現場項目負責人姓名;工程項目和事故險情發展事態、11、控制情況,緊急搶險救援情況;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分析;事故的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3.3.4報告時限事故發生后,對發生人員死亡或重傷1人及以上級別的生產安全事故,半小時之內由項目負責人向分公司應急指揮救援中心報告。同時,根據事故中傷亡人員人數和可能造成的損失,按照當地政府要求分別向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當地安全生產監督部門等將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類別、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事故簡要經過和采取控制措施情況做出報告。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4注意事項4.1 佩帶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1)、參加搶險救援前,應正確配戴好12、安全帽、防滑鞋。(2)、高空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安全帶要高掛低用,防止操作碰撞,并將繩子牢系在堅固的建筑結構上或金屬結構架上。 (3)、涉及到現場可能有通電電線或電纜時,事故搶險人員要配戴好絕緣防護用品。(4)、如果支架坍塌現場影響到周邊車輛通行時,而交通疏導人員應穿反光衣。4.2 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使用前,檢查所使用的救援器材是否完好無損,并掌握正確使用方法,隨身攜帶的工器具必須用繩索等系掛在身上,防止掉落傷人。4.3 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首先在確保自身安全后,方可參與救援。在控制事態發展搶險時,要按操作規程和施工工藝作業;針對人員受傷部位、傷勢嚴重程度采取不同救13、援措施,嚴禁盲目搬運背扛以及不恰當的止血措施。4.4 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1)受傷人員沒有能力擺脫被困環境時,在救援人員沒有到達之前,盡量保存自身體力等待救援,在救援人員到來時,盡最大能力進行呼救;(2)當受傷人員傷勢不嚴重,且有能力擺脫被困環境時,應盡快逃離危險境地,并查看周圍有無被困人員,同時向救援人員呼救。(3)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4)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 (5)創傷局部妥善包扎,但對疑有顱底骨折和腦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導致顱內感染。 (6)頜面部傷員首先應保持呼吸道14、暢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組織碎片、血凝塊、口腔分泌物等,同時松解傷員的頸、胸部鈕扣。 (7)復合傷要求平仰臥,保持呼吸道暢通,解開衣領扣。 (8)周圍血管傷,壓迫傷部以上動脈干至骨骼。直接在傷口上放置厚敷料,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響肢體血液循環為宜,常有效。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可慎用止血帶,原則上盡量縮短使用時間,一般以不超過 1 小時為宜,做好標記,注明上止血帶時間。 (9)有條件時迅速給予靜脈補液,補充血容量。4.5 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正確判斷事故現場應急處置能力,決不能因怕擴大事故影響,對不能組織搶險自救的,強行組織自救,而不向外部請求救援。對無關人員要迅速組織撤離現場或危險區域后,做好安全防護后,才能動用大型機械設備搶險救助。4.6 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1)、應急救援結束后,立即查看事故現場是否還有不安全因素,是否還有被困人員,并采取妥善防范措施。(2)、搶險結束后,對應急預案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審、分析和總結,找出預案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評審及修訂,使以后的應急預案更加適用。4.7 其他注意事項接受新聞媒體采訪和對外信息發布時,必須經應急救援指揮部指定的專人負責,其他人員不得隨意接受采訪、發布信息,更不能夸大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