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礦業工程(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552
2023-12-19
11頁
61.50KB
1、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礦業工程發布人:圣才學習網發布日期:2011-02-26 10:31共 人瀏覽大 中 小一、領域簡介及研究方向礦業工程是關于自然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工程科學技術,它是為人類社會提供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些重要物質基礎的一門技術學科。本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為:1. 采礦工程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運用數學基礎知識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根據自然礦產資源的特點,開展采礦理論與技術、礦山系統工程、爆破工程、巖石力學與工程、環境保護與生態重建等方向的研究。包括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的資源勘察評估,礦山開采規劃,新工藝、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礦產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2、企業經營參數優化,巖土工程穩定性分析,露天邊坡加固技術,礦區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污染源生態恢復和治理等。2. 安全技術與工程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礦井通風與防塵、礦山安全管理與評價和礦井瓦斯防治。礦井通風與防塵致力于礦井通風與粉塵防治的研究。礦井通風側重于礦井通風阻力測定,通風系統的改造,礦井降溫與空調等;粉塵防治側重于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粉塵防治方法研究和除塵裝置的研制。礦山安全管理與評價主要從安全角度研究露天礦邊坡穩定性分析的理論方法、防治措施、地下礦壓規律、圍巖穩定性及防護方法等有關礦山開采的重大安全管理及評價問題。礦井瓦斯防治主要致力于礦井瓦斯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瓦斯抽放等方面的研究。礦井3、瓦斯爆炸主要研究瓦斯爆炸的影響因素和預防措施;煤與瓦斯突出主要探索用非接觸法進行突出預測預報的研究;礦井瓦斯抽放主要是進行難抽煤層瓦斯抽放方法和提高瓦斯抽放率的研究。3. 礦物加工工程本研究方向根據天然礦物物理、化學及物理化學性質,對天然礦物進行選擇性分離、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致力于磁鐵礦造塊技術、難選礦石的分選、非金屬礦產加工利用等方向的研究。4. 礦山環境與地質災害治理本研究方向以工程地質學為基礎,應用遙感地質學、巖石力學、工程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與地貌學、巖石圈動力學、地震地質學等學科的知識,利用系統論、環境與資源經濟學、人類行為學等理論和方法,研究由礦業開發引發起的環境地質問題4、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形成機制、影響因素,提出災害治理對策和環境修復方案。5. 礦山變形測量分析與預報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礦山變形測量,研究地殼由于采掘工程引起的形變及數據采集技術,研究各種形變數據的測量方法和數據處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將現代測繪技術、RS技術、GIS技術等運用到礦山邊坡變形、地表沉降,以及地下采空區監測等礦山領域的實用理論與技術。6. 礦產資源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本研究方向主要運用現代礦產資源規劃理論與方法,通過研究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區域礦產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潛力和資源安全,研究資源資產管理和礦產資源產權制度,系統研究區域礦產資源開發戰略與規劃。二、培養目標本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5、獲得者應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積極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掌握該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比較熟練地閱讀本領域外文資料。三、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1. 工程碩士生采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在職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但要求在校學習的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2. 工程碩士生的培養實行雙導師制,即由校內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導師與工礦企業或工程部門內經單位推薦的6、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聯合指導。來自企業的導師由學校按程序辦理聘任手續。3. 工程碩士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5年。全部課程學習應在入學起1.5年內完成,攻讀學位期間在校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1.5年。工程碩士生的學位論文開題,中期考核,學位論文的預答辯和答辯等環節必須進校完成。四、課程設置及簡介1. 課程設置本領域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學位課包括政治理論、外國語、和專業基礎類課程;非學位課程主要為計算機類、經濟管理類、本領域的新技術理論類課程以及相關學科課程。攻讀本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應獲得總學分:28-34學分,其中學位課不少于18學分。7、礦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課程類別課程學時學分開課學期備注學位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361必修自然辯證法542必修基礎英語1444、必修計算方法603必修數理統計402必修礦業系統工程402必修(任選2門)礦業技術經濟學402現代礦產資源規劃理論與方法402計算機在礦業中的應用402高等礦物加工學603必修(任選1門)高等采礦學603礦山環境地質學402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402II礦山安全402非學位課專業英語20必修運籌學402必修計算機應用基礎402必修高等巖體力學402選修礦山環境保護402選修遙感原理及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402II選修礦山開采沉陷理論402II選修計算機輔助設8、計361.5選修計算機模擬402選修地質統計學402選修爆破新技術402選修粉塵防治與測試技術402選修瓦斯防治402選修礦井通風與安全402選修生態學基礎402選修巖土工程新技術402選修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402選修磁選理論及磁系設計402選修選礦數學模型402選修技術經濟學402選修現代企業管理402選修科技論文寫作201選修必修環節文獻檢索與開題報告論文工作中期報告2. 課程簡介(1)礦業系統工程(Mining Systems Engineering)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礦山優化設計,礦山長遠規劃,生產進度計劃,生產系統的優化,礦山生產工藝系統模擬及礦山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等。(2)礦業9、技術經濟學(Mining Technology Economic)本課程主要學習礦業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礦業投資項目評價、礦產品供求與價格分析,礦山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礦山企業經營參數優化,礦業投入產出分析,價值工程原理以及在礦業中的應用。(3)現代礦產資源規劃理論與方法(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ineral Resources Planning)本課程主要講授礦產資源規劃理論的主要思想,介紹礦產資源規劃的要求、理論基本框架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重點講授礦產資源的戰略評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公平與效益、礦產資源產權制度、技術創新對礦業發展的影響、礦業結構調整方10、向、礦業組織和礦產資源規劃的保證體系。(4)計算機在礦業中的應用(Computer Application in Mining Engineering)本課程主要學習礦業工程領域計算機應用技術知識。(5)高等礦物加工學(Altitude Mineral Processing)本課程主要講授國內外礦物加工科技和工藝的最新發展,其中包括粉體工程、新型浮選藥劑及最新浮選工藝、重力選礦和電磁選礦的新發展。(6)高等采礦學(Advanced Mining Engineering)本課程主要講授露天與地下采礦科技和工藝的最新發展、礦山開采前的準備(包括礦區經濟評價以及礦區工程地質)、礦山開采過程中的技術管11、理(包括采礦場應力分析與監測以及巖體支護方法等)、特殊采礦(包括海洋采礦、化學(溶浸)采礦、月球資源及其開發等)。(7)礦山環境地質學(Mining Environment Geology)本課程主要介紹礦山環境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土地資源與土壤環境問題、水資源與礦山地質環境、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征、礦產資源及其特征、礦產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的影響、能源與地質環境、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及特征、環境地質調查及評價。(8)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Analyzing and Forecasting of Distortion Monitoring)本課程主要講授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介紹國內12、外監測設備水平和變形監測發展現狀,重點講授變形監測方案,監測網設計,觀測數據處理,監測資料的檢核,變形監測可靠性分析。結合實例介紹高邊坡、建筑物和高速公路的變形監測設計、網點布設和數據分析方法。(9)礦山安全(Mining Safety )本課程主要講授國內外礦山安全及技術工程的最新發展,其中包括礦井火災防治、礦井粉塵防治技術、礦井瓦斯防治及煤與瓦斯突出的預測預報等內容。五、學位論文要求1. 學位論文選題報告和開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論文擬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論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工程碩士專13、業學位論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設計或研究論文。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選取: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與應用;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的研制與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國外先進技術項目;應用基礎性研究、應用研究、預先研究、實驗研究、系統研究等;一個較為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或研究;工程設計與實施;應用軟件研究與設計。工程碩士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對研究領域近15年的20篇以上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閱讀、分析和總結。通過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確定研究課題,一般應在第四學期完成論文開題報告。工程碩士生以書面(0.51.0萬字)和講述方式,對其論文選題作報告,開題報告應就選題的科學根據14、國內外發展動態、研究內容、預期目標、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學論證。開題報告評審小組要求至少由5名學校導師或企業導師以及具有副高職以上職稱的人員或博士學位獲得者組成,評審小組對報告內容提問和質疑,并根據工程碩士開題報告的書面質量、報告質量和回答問題情況提出具體意見,通過后方能繼續進行課題研究。考核通過后,工程碩士生須上交“學位論文選題報告”及“開題報告評議書”一式兩份,一份由所在學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學院備案。2.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一般應在第五學期完成。考核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業務學習和健康狀況三個方面。考核小組組成:政治思想、健康狀況考核小組:由學院研究生工作委員會組成。業務考核小組:由學15、院主管院長、導師、研究生學院、選題報告考核小組組成。工程碩士生以書面(0.81.0萬字)和講述方式,對其論文作中期進展報告。中期報告應說明論文進展情況、論文所遇到的問題、論文能否達到預期目標等問題。選題報告考核小組對此報告進行考核,對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導性建議。考核通過后,工程碩士生須上交“學位論文中期報告”及“中期考核情況表”一式兩份,一份由所在學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學院備案。對中期考核未通過者,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對不適合繼續培養的工程碩士生,根據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處理。3. 學位論文預答辯論文預答辯是答辯前的一次綜合審查,一般安排在學位論文答辯前由學院或系組織進16、行,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成果在工作量、論文(設計等)創新性、研究(設計等)項目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研究(設計等)成果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論文寫作方面是否達到培養目標進行審查,并提出論文修改及答辯的具體指導意見。論文預答辯合格者方可進行論文答辯和學位申請。4. 學位論文答辯與學位申請工程碩士生完成學位論文工作后,至少在答辯前2周將論文送有關同行專家進行評閱,評閱完成后按規定程序進行論文答辯。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一般由教授、副教授或相當技術職稱的專家、博士學位獲得者等5人組成,成員中要有至少1位專家來自企業,至少應包括1名論文(設計等)評閱人(匿名評審論文除外),導師不得擔任所指導研究生的答辯委員會委員。答辯通過者,經院、校兩級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查通過,方可獲得工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