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田鄉農業三位一體體系建設實施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723
2023-12-19
8頁
39KB
1、何田鄉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為扎實推進何田鄉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根據縣政府關于加強全縣農業“三體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縣委辦20109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鄉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一、工作目標在實施責任農技推廣制度的基礎上,提高村級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全鄉15個行政村扎實推進農業服務點建設,并建成2個村級農業服務示范站。充分發揮社會農業服務作用,構建政府主導力、科技支撐力、農民主體力、社會參與力等“四力合一”的農業公共服務建設機制。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推進三位一體公2、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現代農業。二、主要內容(一)健全組織機構1、建立“三位一體”鄉鎮農業服務機構。機構設置。建立集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三位一體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掛牌為“何田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編制配備農技員(包括農機)2名,林技員3名,農經員1名,動物疫病防控員1名(兼),植物疫病防控員1名(兼),農產品安全監督員1名(兼)。經費保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及工作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對動物防疫等公益性服務項目,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鄉政府組織防疫員隊伍完成。2、推進村級農業服務站建設。全面建立村級農業服務站(其中建成2個村級農業服務示范站),3、服務站成員從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和鄉土人才選拔,人員確保2人以上。3、發揮社會化農技服務力量作用。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生產主體在農業公共服務中的延伸作用。全鄉確定10戶農業重點戶、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農資經營戶為農業公共服務延伸組織。同時培養一批新型農民和鄉土人才,使他們成為農業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防疫的示范戶、輔導員。積極發展獸醫診療、植保、農業服務合作社等農業服務延伸組織。(二)規范農業公共服務運行機制1、健全機制。建立以鄉責任農技員為骨干,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為依托,新型農民、鄉土人才、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為基礎的四級農業綜合服務責任4、機制。2、落實責任。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責任:制定農業發展規劃和農民增收計劃;完成農、林、牧、漁、機生產任務;建立農產品營銷平臺,發布農產品營銷信息;簽訂工作責任書,履行責任農技員“班主任”、“任課老師”職責;為黨委政府做好農業服務、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參謀;加強服務站建設,組織協調落實農業公共服務,組織農業服務人員培訓;保障農業公共服務經費,有辦公條件、有技術設備、有科技示范基地。鄉責任農技員責任:鄉責任農技員承擔農業線業務指導的“任課老師”職責,負責全鄉的包村服務,聯系10個農業重點戶,承擔2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班主任”職責,并負責組建村農業綜合服務點,落實服務人員,督促村服務點開展農5、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監管、農產品營銷指導等工作;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村級農業服務員責任:村級農業服務站專職副站長承擔本村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監管、農產品營銷信息發布等職責。種植業服務助理員負責協助農技人員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示范,指導農民發展綠色農業;提供病蟲防治信息,指導農民防治病蟲;提供重大植物疫情信息,協助做好防控、撲滅工作,做好種植業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畜牧業助理員負責提供動物重大疫情信息,協助做好疫病測報、防控、撲滅工作,做好畜牧業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漁業助理員負責協助養殖戶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提供水產品疫6、情信息,協助做好防控工作,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3、加強考核。對農技人員的考核:推行農情日記記錄制度,要求農技人員全面記錄所聯系村、責任片區、特色基地、農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的基本信息,全年農技推廣和培訓情況,為農民群眾送服務、解憂難情況等,并要求農技人員隨身攜帶、隨時記錄、隨時備查,主管部門將農情日記的抽查情況作為對農技人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按照工作責任書,實行對服務對象考核。把考核結果與農技人員的獎金福利、職稱評聘、學習進修掛鉤,形成倒逼機制,增強農技人員的責任意識。對村農業服務助理員的考核:由鄉組織人員進行考核并對業績突出者給予表彰獎勵。(三)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1、農技人員培訓。通7、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積極開展農技人員培訓工作,全面提高農技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推廣能力。每年邀請專家或老師為全鎮農技人員集中培訓,重點培訓農產品質量監管和動植物防疫的理論知識和工作方法。2、村級助理員培訓:依托農函大等農民培訓機構,與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有機結合,建立和完善“農技推廣服務組織+核心基地+科技示范戶+周邊農戶”的培訓模式,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助理員的技術水平。(四)努力提高服務能力1、落實辦公條件。一是重點落實鄉綜合農業服務中心的辦公用房、辦公設施等,實現農技機構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保證農技人員能夠及時、便捷、高效地開展各類公共服務。配備電話、電腦8、打印機等辦公及培訓設備。二是加強村級農業綜合服務站的電腦、電視機、電話等辦公設施和消息欄、廣播等宣傳設施建設。2、改進技術手段。建設農產品質量、土壤、種子簡易檢測實驗室。重點配備病蟲害誘殺燈、手持式GPS、普通顯微鏡等重大病蟲害預測預報處置設備;農殘快速檢測儀、冰箱等農產品質量檢測設備。3、建立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鄉級科技示范場。按照本鄉農業產業特色現狀,建立1個以上科技示范場。采用“農業鄉長+責任農技員+新型農民”的技術服務方式,把科技示范場建成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樣板和農民實用技術能培訓基地。培養科技示范戶。積極培養農村種養能手,每個村培養科技示范戶3-5戶,引進先進技術,起到帶動示范作9、用,使其成為廣大農民看得見、問的著、留得住的“農民專家”。(五)創新農技推廣方式1、實行農技人員對口聯系制度。對全鄉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實行責任農技員對口指導。農技人員主要承擔新品種、新技術引進,關鍵技術研究和指導,標準化技術應用,農產品質量監管,生產檔案建立指導,農產品營銷指導。2、鼓勵支持大學生下鄉支農。實施大學生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服務計劃。發揮大學生村官參與村級農業服務作用的同時,鼓勵涉農專業大學生擔任村級農業助理員,實施農業技術推廣項目,領辦農業試驗示范基地,開展農業技術服務。引導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聘用大學生擔任技術骨干,充分發揮大學知識新、眼界寬10、信息靈的優勢,為發展生產、致富農民、建設新農村服務,為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注入新的活力。(六)加強農業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與農民信箱結合,建立農業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利用農民信箱載體,上報、匯總和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動植物防疫信息。構建重大動植疫情預警與指揮系統,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統,農技推廣信息交流系統。三、工作步驟第一階段:調查摸底、出臺方案(2010年8月)成立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交流等形式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掌握底數,起草方案。做好與縣農業局的銜接工作。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實施方案。第二階段:落實責任、全面實施(2010年9月至10月)召開動員大11、會,統一思想,落實責任,抓緊實施,全面完成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和15個村級農業服務站建設。第三階段:檢查驗收、總結提高(2010年11月至12月)鄉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村“三位一體”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情況進行檢查和督查,并將檢查結果書面反饋給村。各村根據檢查的反饋進行整改和完成,努力提高“三位一體”農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服務水平。四、工作要求1、加強組織領導。鄉成立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切實落實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確保活動按計劃順利實施。2、加強協調配合。各村和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統一思想,12、落實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形成構建合力,確保協調一致、統一行動。3、加強宣傳引導。各村和有關單位要宣傳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工作成效和各村在創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附:何田鄉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驗收標準二一年九月三十日附件:何田鄉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驗收標準序號驗收內容分值評分標準自評分考核組評 分1把農技推廣、農產品質量、動植物防疫等農業服務職能落實到人。10人員落實得10分,未完全落實不得分。2強化機構建設,掛牌“鄉鎮綜合農技服務中心”。10掛牌成立得10分,沒有掛牌不得分。3落實“三位一體”工作運行經費13、。10完全落實得10分,部分落實不得分。4有業務用房(包括培訓場所,面積150平方米以上),配備電腦、打印機、電話、照相機等。10集中辦公,設備齊全得10分,辦公用房不足不得分,設備少一樣扣2分。建立實驗室1個,面積20平方米以上,配備簡易農產品檢測設備、電子天平等。10建立實驗室,配足設備得10分,沒有配備農產品檢測設備扣5分,其它設備少一樣扣2分。5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個以上,要求示范基地相對固定,成為新品種、新技術綜合示范基地。10有固定場所種植業面積100畝、牲畜500頭、家禽0.3萬羽以上得5分,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示范、試驗效果顯著得2分,建成培訓基地和鄉土人才實踐基地得1分,配備必要14、機械設備得2分。6完善村級農業公共服務組織,落實專職站長、種養殖業服務聯絡員。10有辦公場所、有設備、有人員,完成任務得10分,驗收不合格1村扣2分。7人力資源建設,組織責任農技人員進修學習,組織農民開展農業技術、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監管知識培訓。10組織責任農技人員進修得5分,組織完成村級農業服務助理員培訓任務得5分。8規范運行機制;強化責任落實,簽訂崗位責任書;實施農技指導員手冊制度,加強抽查;實行“三方考核”。10建立運行機制得2分,簽訂崗位責任書得3分,實施農技指導員手冊制度得3分,實施“三方考核”得2分。完善“任課老師”和“班主任”運行機制。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5落實“任課老師”制度得2分,落實“班主任”制度得3分。視準出管理情況得分。建立農業公共服務協調組織機制。5每個月召開1次農業公共服務學習、討論、協調會,有記錄,有解決問題措施得5分。合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