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實施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875
2023-12-19
7頁
21KB
1、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意見精神,推進我鎮小城鎮建設發展,提高小城鎮承載能力,發揮我鎮在聯結城鄉、輻射農村、擴大就業和促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結合夏茂鎮實際情況,現就加快推進夏茂小城鎮建設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一、總體思路和要求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規劃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設施、統籌協調”及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要求,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創新小城鎮發展機制,發揮資源優勢,強化產業支撐,實施綜合開發,增強集聚能力,逐步將夏茂鎮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顯、設施配套、生態2、優美的新型宜居城鎮。科學規劃,注重實效。以規劃統籌各種要素,高起點、高標準地調整或修編集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明確功能定位,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謀劃空間布局。制定階段性的實施目標,選準突破口,循序漸進,先易后難,注重實效,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推進。產業支撐,特色帶動。以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為重點,根據夏茂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區位特點和資源優勢,做特第一產業,吸引、集聚和促進二、三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以提高居民生產、生活質量,打造宜居環境為核心,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營造生態優良、清潔舒適、3、風貌各異的宜居城鎮。功能齊備,生活便利。以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為基本要求,構建集行政、工業、教育、醫療、金融、商業、文娛、休閑、居住等為一體的新型城鎮。以高效、便捷為目標,完善市場建設,規范生產、生活秩序,營造優雅、祥和的生活消費氛圍。統籌發展,保障一體。以強化公共管理和服務為重心,加強統籌協調,適度整合項目資金,合理配置土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資源,努力實現投資和資源效益的最大化。逐步建立住房、醫療、就業、就學、養老、生活保障等制度,做到保障有效、保障到位。二、發展目標計劃35年內將夏茂鎮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顯、設施配套、生態優美且具有一定輻射帶動的新型宜居新城。努力實現以下目標:14、經濟發展目標:20102015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6%,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2、鎮區建設目標:到2012年,鎮區建成區面積比2009年擴大1.5平方公里,到2015年鎮區建成區面積比2009年擴大2.5平方公里。3、人口集聚目標:20102012年,鎮區常住人口年均增長35.7%,2012年末達2.5萬人;20132015年,年均增長6.3%,2015年末達3萬人;2030年鎮區常住人口達6萬人以上。4、市政建設目標:到2012年,鎮區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主干道實現亮化、美化;鎮區供水普及率達到100%;建成一座污水處理廠,鎮區生活污5、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建成一座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鎮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0%以上;建成一個供居民休閑、觀賞及文化活動的公園,鎮區人均公共綠化面積達到6平方米以上,鎮區和新建居住小區綠地率不低于30%。5、新農村建設目標:到2012年,全面完成各村村部建設和新村建設規劃;到2015年,新村建設工作完成80%以上。三、工作重點1、高起點編制規劃。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突出綜合配套、科學合理、各具特色,經得起歷史檢驗。力爭年內完成集鎮建設總體規劃的修編和審批工作,明年內完成道路交通、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燃氣、綠地系統、公共服務設施等主要專項規劃6、。努力做到規劃與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等相協調,并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功能區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等相銜接、相配套。2、高標準統籌管理。完善基礎設施,加強道路網絡、供電、供水、垃圾處理等設施的改造和建設。積極引進房地產開發企業到夏茂開發建設住宅小區和商貿街區。集鎮規劃區內一律停止辦理個人零星建房審批、零星供地。引導鎮區周邊村向鎮區集中,高山邊遠向鎮區搬遷。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舊鎮搬遷改造結合起來,逐步健全房屋租賃、抵押、轉換等業務,提高個人的購房能力。進一步搞好鎮容鎮貌管理,建立健全衛生管理、綠化管理、設施維修和養護管理等規章制度,做到車輛停放有序擺攤設點規范、門7、前“三包”制度落實、戶外廣告設置合理、鎮區整潔美觀。做好鎮區主干道、集貿市場和休閑場所等重點部位日常保潔,促進鎮容鎮貌根本改觀,全面提高集鎮管理水平,增強鎮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3、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夏茂農業大鎮的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強優勢特色農業,率先做大林竹、畜牧、果蔬、茶葉等產業,打響特色產業品牌。建立農業規模化生產基地,推廣農業“五新”,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農業,著力提升農業的組織化、市場化、產業化水平。積極引進能發揮產業優勢、具有一定規模和發展前景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品牌農業織到夏茂落戶,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生態農業。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8、健全流轉市場,促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土地股份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的發展。同時,要把城鎮和工業化相結合,立足資源優勢,加速工業發展,做大特色塊狀經濟,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鎮區集聚。積極引進規模企業到夏茂落戶,新上工業項目原則上進入工業區。4、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步伐。要按照標準化要求,集中財力、物力辦好標準化的初中和小學,辦好若干所優質幼兒園,加強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經濟實用、功能配套的優質教育環境。要根據人口數量和變化趨勢,合理配置衛生資源,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需求。加強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實現房屋9、設備、技術及管理“四配套”,并逐步發展為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等“六位一體”的醫療衛生服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綜合服務能力。要按照規劃要求,選擇適宜地段建設集娛樂、休閑、健身為一體的文體休閑廣場或游樂公園。要鼓勵、引導和發展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以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信息傳遞為主體的科技服務中心建設,健全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服務體系。5、打造舒適宜居環境。積極開展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的創建活動,以此為載體,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環境保護。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淘汰落后的“五小”企業,對新上的項目嚴格做好資源、環境論證,嚴控高10、耗能、高污染、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進入。大力推廣建筑節能、節水、減排等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強制性標準。大力推廣“沼氣池替代化糞池”,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利用太陽能。推廣水旱輪作、間作套種、節水灌溉等清潔生產技術,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鎮。要加強重要水庫和飲用水源地水資源保護,強化天然植被保護恢復和管理。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控制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染,美化村容鎮貌,打造舒適宜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培養居民的環保意識,提升生態文明程度。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要求,加強傳統街區風貌保護和文物單位修復,加強古村落、古宅、特色民居和紅色故居等文化遺產的保護。結合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傳統風格,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鎮整體風貌,提升文化品位。6、創新投資發展機制。要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創造有利于小城鎮發展的開發機制,走出一條在政府引導下主要依靠社會資金發展的路子。創新投融資機制,按市場化模式籌措建設資金,通過BOT、BT、項目融資、經營權轉讓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建設和經營。要積極盤活國有土地,進一步完善土地收儲、拆遷、出讓機制,做到土地收儲、出讓規模適度、合理,實行凈地出讓,確保政府合理收益實現,實行項目綜合開發、滾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