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區安亭鎮秦安路以東曹安公路以北地塊住宅項目5樓東側塌方加固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887
2023-12-19
9頁
51.50KB
1、目 錄第二章 工程概況22.1 工程概述22.2 臨時道路加固概況3第三章 施工布置63.1 總體布置63.2 支撐體系施工流程6第一章 編制依據1.1 編制依據1.上海嘉定大名城項目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3.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4.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7.塔式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程(JGJ/T187-2009)8.上海嘉定大名城項目施工圖紙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2、GJ59-2011);10.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1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1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13.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14.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第二章 工程概況2.1 工程概述名城上海安亭住宅項目地塊位于嘉定區安亭鎮秦安路以東、曹安公路以北。基地用地面積為38819平方米,項目構成有1#9#,8棟高層住宅塔樓,沿街低層商業網點及社區配套用房,并且設置了一層地下室。現一期用地為面積為18996.43平米,主要包括9#及附屬商鋪及地下車庫一層3、。總建筑面積約39153.00平方米,其中地上14881.46平方米,地下24271.54平方米。2.2 邊坡概況原開挖前已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經專家論證,項目部按此方案進行施工,施工近1個月后開始出現異常情況,究其原因是因為基坑土質情況復雜,樁基單位未按節點完成,拖延兩個月工期,以及應業主開工要求而推遲圍護施工,導致現場預降水時間不足,現場土質多為回填雜土、強度與合同不符,加之維護設計太經濟。2014年5月初,遇罕見的連續大雨天氣,導致邊坡土體不穩定,維護失效,造成6#樓基坑東側坡面(地下室軸線Y-P軸/33軸范圍內,長度為28米)出現塌方現象。為有效采取應對及防護措施,避免后期施工再次發生類4、似現象,特編制本方案。第三章 處理方案3.1 現場邊坡塌方情況由于5#樓東側土質多為回填雜土,維護設計太經濟,加之連續降雨,導致基坑東側土釘墻失穩出現坍塌。現場情況詳見下圖:圖3-1 邊坡塌方現狀圖3.2 下雨期間邊坡處理1、采用人工對邊坡坡面上松軟浮土清除,然后用彩條布對現有邊坡進行全面覆蓋。2、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加快現場臨時排水溝的施工,特別保證坡頂及坡底排水的暢通。3、72小時不間斷對基坑底部積水進行清除(投入水泵兩臺)。3、項目相關人員及時了解上海嘉定地區未來天氣情況,以便做好預防工作。4、安排專人對邊坡的穩定情況進行巡查,每日巡查3次以上,如發現邊坡異常立即向項目領導報告,并在項目領5、導組織指揮下,采取相應搶險措施。3.3 雨后邊坡處理針對5#東側基坑土釘墻出現塌方的情況,制定雨后處理方案,以確保邊坡的穩定及項目臨時設施的安全。1、邊坡處理施工工藝流程雨后邊坡處理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施工準備邊坡修整邊坡土體加固土釘施工掛網噴射混凝土邊坡養護圖3-3 雨后邊坡處理施工工藝流程圖2、邊坡處理具體操作步驟施工準備下雨期間除了對塌方邊坡進行防護除了外,同時考慮雨后邊坡處理所需人員、機械及材料計劃,做好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以便雨后可以及時組織施工。a、設備計劃用于邊坡處理的主要設備如下表所示:表3-1 邊坡處理設備計劃表序號名稱型號功率數量備注1震動器4KW1臺2注漿泵SYB56、0/507.5KW1臺3注漿管1寸管3000m4攪拌機7.5KW1臺5儲漿桶1臺6挖機日立2201臺注:本設備計劃表主要為邊坡加固使用設備,不含土釘施工及噴射砼施工設備。b、材料計劃在施工前進行灌漿材料的配置,主要有水泥、水、砂等。水泥采用標號為P.042.5R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其質量品質應滿足規范要求。拌合水一般為適合于飲用的水,對于硫酸鹽含量超過0.1%,氯含量超過0.5%,并且含有糖分或有機懸浮質的水不能作為漿液拌合用水。砂應為河砂,其最大粒徑不超過0.5毫米。必須將合格的材料配方和相應的試驗資料交由監理工程師或業主代表審批,只有審批合格的配方,才能使用。邊坡修整先把坡上不穩定的的土體挖7、除,并按坡度1:1重新修坡。坡面土體滑落處,采用干土進行回填壓實。坡頂采用人工整平后進行壓力分層注漿(300mm一層),注漿深度為三米,并用100厚C20細石混凝土封頂,內配鋼絲網片雙向4150。坡腳滑落的土方清除干凈,在坡腳按設計要求設置排水溝及集水井。邊坡土體加固加固范圍及目的加固范圍是基坑東側塌方區域(長度為28米,坡頂至坡底高度為5.25米)邊坡土體實施加固目的是用壓密注漿對基坑邊坡土方進行固結加固,以提高土體的壓縮模量,降低孔隙率及含水量以改善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從而達到使邊坡土方滿足基坑邊坡支護的需要。加固平面布置及注漿參數設置a、平面布置:在邊坡坡面范圍內進行加固注漿孔施工。布孔8、施工水平孔距1.0m,行距0.77m,梅花型布置。注漿范圍為塌方土體加固區域(長度為28米,坡頂至坡底高度為5.25米),注漿段深度為修整后坡面至土體內7m。b、注漿參數設置:注漿漿液的配方水灰比為0.5:1,注漿壓力為0.10.2Mpa。撥管頻率每注漿段50cm拔管一次,以確保漿液擴散均勻。加固施工控制及要求采用震動器進行插管,注漿時采用1時加厚鍍鋅管,使用前必須檢查絲扣及管內是否有雜物堵塞。應檢查注漿管底部堵頭是否靈活,插管深度應超過方案設計孔深1020cm。震動插管孔深到位后應立即上拔注漿管1020cm使堵頭脫離。由于本工程為雨季施工,為防止水泥漿在低溫狀態下破壞,儲漿桶和注漿管道在靜止9、狀態的時候間不得超過20分鐘。注漿過程中,注漿流量一般控制在710L/min,對回填土的注漿為充填型注漿,為確保注漿的均勻吃漿,注漿時應按方案要求拔管,注漿過程中當發現注漿壓力突然下降、流量突然增大時,應立即停注,檢查是否冒漿、跑漿,當出現冒漿跑漿時,應采取以下措施:a、停止注漿進行封堵;b、減水壓力,加濃水水泥漿或采用間隙注漿;c、注漿中斷時間太長應即時沖冼泵和管路;d、注漿過程中要經常對比鄰近注漿孔的注漿量,壓力和流量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e、注漿結束后應暫時封閉孔口閥,及時沖洗管路,待孔內壓力釋放后拔出注漿管,并用水泥漿或其它材料進行封孔。其他注意事項a、本方案為對回填土體進行的加10、固處理,注漿時應注意低壓慢注的原則,確保因漿液擴散而不致于破壞回填的邊坡。孔口冒漿時,應注意及時封堵,必要時采用雙液注漿工藝進行施工使漿液能快速凝結。b、間隔跳排跳孔施工,施工時先施工外側注漿孔,以提高注漿區域的邊界約束條件,防止漿液向外擴散。土釘施工邊坡加固處理完成,待邊坡達到強度要求后,及時按設計要求進行邊坡土釘施工。在邊坡坡面范圍內進行土釘墻注漿加固施工,土釘施工水平間距1.0m(長為28米),豎向間距0.77m(自上而下施工五排,前兩排植入深度為7米,后三排植入深度為9米)。詳見附圖土釘墻施工按設計要求施工,詳見土釘墻專項施工方案。掛網噴射混凝土土釘施工完成后,為減少邊坡土面的外露時間11、,應及時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邊坡掛設鋼筋網及噴射混凝土施工,坡體表面100厚C20混凝土護坡,內配鋼絲網片雙向4150。詳見附圖養護土釘墻施工完成后,安排專人對噴射混凝土面進行灑水養護,每日養護兩次。根據天氣情況,在溫度較高時適當增加養護次數或采用濕潤覆蓋的方式進行養護。3、施工保證措施先把坡上不穩定的的土體挖除,并按坡度1:1重新修坡。坡頂至排水溝范圍內采用C20砼100厚封閉。在坡頂處砌200高攔水線,防止雨水沖刷邊坡。為防止地下水及雨水流入基坑浸泡基底,沿整個基坑邊30cm外設置400寬400深排水溝,并在基坑轉角處設置集水坑,每坑配備一臺水泵,隨時抽出坑內積水。第四章 安全防護措施現場成立12、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工地設專職安全檢查員,全面負責安全生產及各種安全教育活動,由安全管理小組對現場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隱患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整改。1、基坑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動情況,如發現有裂縫或部分坍塌現象,應及時進行支護或放坡,并注意支護穩固和土壁變化。2、基坑四周應按設計要求設安全護欄,在距基坑邊0.61.5m范圍用48鋼管設置防護欄桿,立桿間距2.5m,高出自然地坪1.2m,埋深0.3m。2、基坑上口邊1m范圍內不許堆土、堆料和停放機具。3、基坑施工期間設警示牌,夜間加設紅色燈標志。4、坑下人員休息要遠離基坑邊及放坡處,以防不慎,施工區域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場地內。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13、佩帶安全帽。5、挖掘機操作和汽車裝土行駛要聽從現場指揮,所有車輛必須嚴格按規定的開行路線行駛。6、夜間作業,機上及工作地點必須有充足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和護欄。7、護坡施工時,要備應急器材,如裝土用的草袋、麻袋、千斤頂、應急用楞木等。8、大雨襲來時,設監視員專職巡視,另安排現場工人待命,應急器材準備就緒等;按應急準備響應預案處理,防止事態惡化造成污染。第五章 監測方案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及設計要求,針對東側基坑邊坡進行施工監測,掌握基坑開挖過程支護結構的變形、受力情況,周邊變化情況,判斷支護結構及周邊環境安全狀態,指導施工。遇異常情況時,及時預報,并及時采取措施,以確14、保施工安全。5.1 監測點的布置與埋設1、基坑坡頂地沉降監測:采用在坡頂上埋設沉降盤監測,每10m設一個點。2、周圍護坡的變形監測:監測點布置在坡上,每10m設一個位移監測點。用拉線方法監測局部側移。3、周邊建筑物變形觀測:基坑周邊建筑物主要為匯尊國際圍墻和白色變電站5.2 各項監測方法1、坡頂水平位移監測:雨后開挖期間每天測讀1次,穩定后37天測讀1次;封底后:714天測讀1次。有事故征兆時連續測讀。每次均按1m間隔測讀。2、基坑坡頂沉降監測:沉降采用水準儀測試,三級測量精度。開挖期間:每13天測讀1次,穩定后每37天測讀1次;封底后:714天測讀1次。3、周圍護坡的變形監測:沉降采用水準儀15、測試,三級測量精度。開挖期間:每37天測讀1次;開挖完成后:1428天測讀1次。4、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沉降采用水準儀測試,三級測量精度。開挖期間:每37天測讀1次;開挖完成后:1428天測讀1次。第六章 事故應急救護預案結合本工程安全應急預案并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針對本次邊坡出現的局部塌方現象,為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確保施工安全,特制定相應的事故應急救護預案。6.1 應急工作職責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視具體情況及時送往上海安亭醫院進行搶救,要盡快調動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和有效的辦法控制事故事態的發展,把事故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盡最大努力做好事故善后處理16、工作。6.2 組織機構及職責項目部成立相應的應急領導小組,由6人組成,組織機構及職責如下表所示:表6-1 應急領導小組組成及各組員責任和相應崗位工作職 務姓 名應 急 職 責聯系電話組 長莊恒建應急急救搶險總指揮副組長崔彥忠具體安排現場急救工作組員沈錚琦具體實施現場急救、搶險工作巨菲具體實施現場急救、搶險工作楊勇及時采購急救工具、材料王志強具體急救聯系、搶險登記工作6.3 應急措施1、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可能會發生各種險情,為能及時排除險情確保安全,應采取如下應急措施: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監控小組,在土方開挖和護坡施工階段進行24h監控,監控內容包括:墻體水平位移,護坡結構變形17、,周邊土體,道路及管線的變化。施工現場準備砂袋。當圍護體位移超過預警值時,使用砂袋壓載,防止支護結構位移的發展。當支護結構的位移增大時,必要時可使用挖土機迅速回填土方反壓,以阻止位移的進一步發展,并在位移較大處設置超前支護,待穩定后方可繼續開挖。當施工時遇上流沙等土層時,應先打入豎向注漿管進行加固,然后開挖。2、為了確保安全施工,針對假設出現的幾種險情,制訂了如下應急措施:圍護體滑移的應急措施根據監測信息,如發現圍護體位移超過容許值,應即采取如下措施阻止位移:坑外卸荷,具體辦法同上相關措施。在坑內緊急壘堆砂袋或回填壓載。位移較大并有發展趨勢時,可在坑內設置內撐。內撐可為水平撐或斜撐,可用型鋼或18、堅固的木料支撐。坑底土體隆起的應急措施由于圍護體滑移造成的坑內土體隆起,應采取處理圍護體滑移的措施,同時用重物(疊袋、回填土)壓制隆起的土體。由于淤泥繞過圍護體流向坑內造成的土體隆起,應在坑內利用重力壓制隆起土體的同時,對圍護體進行加固,設置豎向土體(注漿)加固圍護體的有效措施。地表裂縫的應急措施及時查明地下裂縫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阻止裂縫的發展。及時用濃水泥漿灌縫。6.4 應急物資施工現場備有“應急藥箱”(備有常用外傷藥品、止血紗帶),夾板、擔架等。應急材料、設備準備如下表所示:表6-2 應急物資表材料設備名稱數量備注衛生急救箱1套擔架1付碘鎢燈10盞手電筒20把對講機5套滅火作戰組、搶救疏散19、組、后勤組、醫療救護組、安全保衛組。手機30部全體組員及搶險隊員絕緣膠鞋25雙每人一雙急救車輛1輛6.5 應急通訊聯絡本預案應急通訊聯絡電話如下:火警:119匪警:110急救中心:1206.6 應急救護工作的開展1、一旦施工現場發生特大重大安全事故,應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力爭將傷亡、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2、施工中發生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火災、電擊等重大傷亡事故,應立即撥打120或119報警。3、同時電話報告公司領導,報告應急救護領導小組,立即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首先,搶救傷員并組織必要人員和物質疏散,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把傷亡和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限度。4、做好事故發生后的現場保護工作,避免人為破壞,以便對事故進行取證、調查和處理。5、事故發生后,在24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報送工程所在地的有關上級部門(建設局、勞動局、總工會、安全生產監督局、建設安監站等)。6、報告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單位行業類型、經濟類型、企業規模;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故原因及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的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3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