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縣2011年度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建設項目實施方案2011.6.20(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5946
2023-12-19
15頁
60KB
1、建水縣2011年度現代設施農業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下達2011年農業產業發展項目資金計劃的通知(紅財農201155號文件)精神,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切實抓好全縣以蔬菜、葡萄大棚栽培為主的現代設施農業示范項目建設工作,現結合建水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一、建水縣設施農業發展基本情況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中游北岸。地處東經1023310311、北緯23422410之間,東與彌勒、開遠、個舊相鄰,南連元陽,西接石屏、紅河,北靠玉溪地區通海、華寧。縣境內最高海拔2515m,最低230m,海拔高差2285米,主要農耕區海拔1300m1600m。建水屬南亞熱帶季2、風氣候,自然條件優越,具有“干濕分明、雨熱同季、秋春相連、夏長無冬”的氣候特點;年均氣溫19.5,降雨量800mm,日照時數2301.8小時,無霜期324天,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0的有效積溫3126.21,是云南省有名的蔬菜、水果主產區。近年來,我縣的設施農業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及區位優勢,以科技為依托,始終緊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把設施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構筑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突破口,采取各項激勵措施扶持產業發展。積極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名、特、優、新”蔬菜、水果品種,不斷加大大棚蔬菜、水果等設施農業的開發力度,3、取得了積極進展。2010年完成設施農業建設2.0725萬畝,其中微噴、滴灌1.468萬畝、大棚0.6045萬畝。完成了20000畝無公害蔬菜、水果、20000畝無公害水果的申報認證工作,占計劃任務的100%。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11個,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1個,蔬菜、水果商品率均達90%以上,全縣正積極推廣標準化設施蔬菜、水果種植技術,引導蔬菜、水果產業向標準化、設施化方向發展,向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方向發展。設施大棚發展的有利條件、主要制約因素及對策1、有利條件:自然條件優越,蔬菜、水果品種資源豐富。建水縣自然條件優越,光溫水土資源豐富,壩區、山區立體氣候明顯,全縣主要農耕區海4、拔在13001600m,平均氣溫19.5,年降雨量800mm,無霜期324天,土壤肥沃,蔬菜、水果品種資源豐富,目前全縣蔬菜上市品種已有100多個,幾乎囊括全國各地的主要蔬菜品種,葡萄發展很快,種植面積已達到4.1萬萬畝,對發展大棚蔬菜、開展大棚葡萄避雨栽培有利。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縣有農業龍頭企業35家,其中省級3 家,州級7家,縣級25家,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82個,其中:專業協會1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71個。這些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極大部分從事蔬菜、水果產業,為項目區引進龍頭企業、合作社共同參與大棚蔬菜、水果開發,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蔬菜、水果產業經營新模式創造了有利條5、件。區位優勢突出。縣內交通方便,國道323線、蒙寶鐵路橫穿縣境中部,省道晉(寧)思(茅)線由北向南直穿縣境;公路、鐵路北達昆明、玉溪,南通河口連接東南亞各國;省城昆明、州府蒙自有通(海)建(水)高速公路相通,正在修建的泛亞鐵路從北向南貫穿縣境,為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運輸提供了有利條件。大棚蔬菜、水果開發的潛力大。項目區是我縣的蔬菜、葡萄主產區,通過近年來加強標準化栽培宣傳培訓,農藥使用量逐年降低,非常適宜進行無公害蔬菜、水果開發。加之項目區水利條件好且土壤肥沃,農民文化素質、耕作水平和極積性較高,具有進行大棚蔬菜、水果開發的潛力和基礎。2、主要制約因素一是鋼材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大棚建設投資大6、,補助標準低,群眾投資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二是建水大棚設施蔬菜、水果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發展起步相對較晚,蔬菜、水果生產基地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種植水平整體差異大,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滯后,采后深加工處理能力和水平不高;三是由于大棚蔬菜、水果等設施農業對生產技能要求較高,而農戶的生產技能與設施農業的生產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縣設施農業的發展;四是縣財政困難,嚴重影響了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脆弱的現狀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抵御災害的能力不強,部份蔬菜、水果產區的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不配套,加之設施農業發展滯后,與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五是農產品受市場價7、格波動影響較大,少部分農戶認識程度不高,市場意識、風險意識不強,對大棚蔬菜、水果建設仍持有觀望思想。3、解決以上制約因素的主要對策提高認識,進一步做好溫室大棚建設工作。把大棚蔬菜、水果建設作為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堅定發展信心。同時,要進一步通過部門幫扶、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市場服務、效益對比等措施宣傳引導農戶積極參與溫室大棚建設、種植,真正發揮農民在大棚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整合項目,搞好重點示范區建設。加強部門間的協作配合,整合項目,把大棚建設示范區的溝、渠、路等基本農田設施建設配套。科學種植,確保溫室大棚高產高效。加大對新建溫室大棚種植農戶開展有針8、對性地技術培訓,強化溫室水、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確保新建大棚當年產生較好經濟效益;溫室大棚以種植高附加值的精細菜為主,同時,要按照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要求,選擇高產、優質品種,科學種植,規范管理,提高產出能力和產品質量。進一步的探索和解決夏季耐高溫品種的選擇、降溫技術措施、大棚蔬果病蟲害防治等難題。抓銷售,確保新建溫室大棚盡快發揮經濟效益。高度重視溫室大棚產品的銷售,及早聯系銷路,保證產品能“產的高、銷得出、賣的好”,最大限度讓農戶受益,最大限度解決溫室大棚產品“賣難”問題。要充分利用當地的流通優勢和產品區域特點,及早拓展銷售市場,確保溫室大棚產品在有限的面積上實現最大經濟效益。實現溫室大棚9、設施產業高效、持續、健康發展。二、項目實施的基本條件項目區基本情況。項目安排在曲江鎮、南莊鎮等鄉鎮。1、南莊鎮位于建水縣中部,農業人口46388人,耕地面積35280畝, 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6918.9萬元,地方財政收入4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60元。平均氣溫為20.20C,年均降雨量783.1毫米。無霜期324天,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和經濟水果。2、曲江鎮距縣城44千米,是云南省重點小城鎮之一。全鎮有農業人口 65998人,耕地面積54553畝,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3115萬元,地方財政收入95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98元。年10、平均氣溫為18.7,年降雨量800850毫米,無霜期300天左右。曲江鎮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6.4萬多畝(含復種),總產量達10萬多噸,曲江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基地。項目區選建的理由一是通過2009年實施農業部現代農業蔬菜項目、2010年現代設施農業建設項目,使項目區設施農業(蔬菜、水果)已初具規模,容易充分發揮其輻射及示范帶動作用。二是項目區高度重視,將蔬菜、水果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群眾積極性高,項目區的群眾接受新技術能力強,經濟基礎好,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具有抓好項目建設的能力。項目區有豐富的項目管理、資金管理、物資管理、工程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在農藝措施方面,11、農業部門技術力量強,業務精,工作踏實,各級各有關部門對做好該項目充滿信心和決心。四是所選南莊鎮、曲江鎮是我縣的蔬菜、水果主產區,農民科技意識強,種植水平高。五是項目區位于通(海)建(水)高速公路旁,交通優越,通訊暢通,又距我縣最大的三個蔬菜、水果批發銷售市場曲江鎮農貿市場、臨安鎮零公里農貿市場較近,方便蔬菜、水果產品運輸銷售,地理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三、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經濟效益為中心,堅持“抓項目、抓服務、抓亮點”的措施和任務指標量化到鄉鎮、目標責任管理到人、考核獎懲到人的工作方法,12、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設施園藝技術創新為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發展機制。通過優化設施結構,完善配套技術,強化生產標準,提高設施裝備,充分挖掘設施農業生產潛能,實現速度、質量、結構和效益的協調發展,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基本原則1、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2、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的原則;3、確保蔬菜、水果安全生產的原則;4、有利于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5、打造品牌的原則;6、區域化布局的原則;7、以財政為引導,多渠道融資的原則四、建設目標及實施進度建設目標1、全縣建設規模700畝,為擴大示范推廣,帶動設施農業建設,13、在南莊鎮、曲江鎮安排700畝,南莊小營引進蔬菜新品種1-2個,示范種植100畝。2、建設標準:鋼架(混)結構加一膜。3、提高復種指數和避免氣象災害。通過蔬菜、葡萄大棚建設,使項目區蔬菜實現熟制由現在的每年二至三茬提高到三至四茬;同時在葡萄上進行設施大棚避雨栽培,可避免冰雹、雨淋等氣象災害,減少、減輕病害;預計實現畝均產值1.5萬元。實施進度項目建設期為:2011年7月-2012年6月。1、2011年6月,制定項目計劃和實施方案。2、2011年7-8月,做好項目宣傳、發動。3、2011年8月,大棚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簽訂建設合同。4、2011年9月2011年5月,完成大棚搭建。5、2011年10月14、至2012年5月,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同期進行基層技術人員和菜農技術培訓,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等工作。6、2012年6月完成項目相關數據收集、整理及項目總結工作。五、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及要求建設內容建設蔬菜、葡萄大棚700畝,其中:南莊鎮種植葡萄400畝,曲江鎮種植蔬菜、花卉300畝。標準化大棚設施建設要求1、地塊與方向的選擇。蔬菜、葡萄大棚應建在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沃無污染的地塊上;大棚的座向一般要求為南北走向,排風口設在東西兩側。這樣,一是有利于棚內濕度的降低;二是減少了棚內搭架栽培作物、高稈作物間的相互遮蔭,使之受光均勻;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進行通風(降溫)、換氣15、操作時,降溫過快以及北風的侵入,同時增加了換氣量。2、大棚的種類的選擇。選擇使用單棟鋼(混)骨架大棚。3、大棚骨架材料選擇。選擇既能防銹,又較具有抗風能力的鋼(混)骨架。要求為非標熱鍍鍍鋅鋼管,連接管采用熱鍍鋅鋼管。4、薄膜種類的選擇。疏菜大棚覆蓋的塑料薄膜,應選用透光率高、抗污染能力強、保溫性強、耐候性良好的無滴膜,選用保溫采光性能較好的聚錄乙烯無滴耐老化膜為好。5、大棚的規格。單棟鋼管大棚規格應為:頂高3m,棚寬4-6m,拱距1m。這樣的規格,主要考慮大棚在抗風前提下,增加棚內的通風透光量,并且考慮到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與各種作物栽培的適宜環境。6土壤改良與深溝高畦栽培技術要求。在生產過程中16、采用土壤深翻35公分以上、翻曬碎垡;經晾曬后每畝使用石灰150kg或高錳酸鉀5g兌水噴霧,進行土壤消毒。通過土壤消毒、增施有機肥等措施達到逐步改良土壤理化性,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改善土壤養份結構。大力推廣深溝高畦窄墑種植技術,畦寬0.8-1m,溝深20-40cm。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溫、保養能力,使之排水通暢、通風透光良好,滿足蔬菜、水果對水分的需求,避免因雨災造成的損失。集成技術推廣運用1、集成技術的試驗探索建立核心示范區,確定重點示范戶,推廣建設高效節能的大棚,將優質、高產、抗性好、適銷對路的優良蔬菜、水果品種引進基地種植,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生物物理防治示范、菜地可持續技術(土壤連作障礙)、葡17、萄噴滴灌節水技術、農業機械(耕地、植保、運輸)等多項先進實用的技術、設施的應用,進行蔬菜、葡萄生產技術集成示范。2、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及田間操作技術培訓主要實施新技術引進及配套技術、設施、蔬菜工廠化育苗、無公害蔬果生產技術、菜地可持續技術(土壤連作障礙)、葡萄噴滴灌節水技術、性誘劑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示范和田間培訓,計劃培訓60期6000人次。六、項目投資概算及資金籌措項目投資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246萬元,主要用于標準化菜地園藝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培訓及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其投資概算如下:1、700畝大棚建設,計劃投入資金1211萬元(詳見附件鋼(混)大棚建設材料明細表)。2、集成技術推18、廣應用,計劃投資45萬元。其中:科技培訓,計劃投資9萬元.新農藥、新品種引試,計劃投資6萬元。無公害蔬菜、水果認證,計劃投資15萬元。“三誘”示范,計劃投資15萬元。項目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246萬元,州級財政投資補助75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其中:5萬元用于在南莊鎮小營村委會引進蔬菜新品種12個示范100畝;整合項目和項目鄉鎮及群眾自籌資金1171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94%)。財政資金扶持方式:按每畝1000元先建后補原則直接補貼群眾。七、保障措施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項目的領導,確保項目順利完成,建水縣委、政府對蔬菜、水果標準化核心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十分重視,把此項工作列為縣委、政府的工19、作重點,縣政府成立了“建水縣現代設施農業建設項目實施領導小組”。項目實施主體:南莊鎮、曲江鎮人民政府。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組 長:李維(縣委常委 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副組長:張洪文(縣政府辦副主任) 王艷萍(縣農業局局長)高 源(縣財政局局長)成 員:高玲玲(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趙 偉(南莊鎮人民政府鎮長)李俊(曲江鎮人民政府鎮長)崔建國(縣農業局副局長)楚家明(南莊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周保學(曲江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仇永明(縣農機推廣站站長)孫 文(縣農推所所長、高級農藝師)趙 勇(縣園藝站站長、高級農藝師)馬云芬(建水縣園藝站書記 高級農藝師)白 峰(縣環保站站長)包 明 (南莊鎮農推站站長20、)張元松(曲江鎮農推站站長)領導小組下設項目建設組和項目技術組。項目區鎮長任項目建設組組長,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及群眾進行項目建設規劃、組織、實施、臨督、檢查、落實,配合項目技術組作好示范推廣。農業局長任項目技術組組長,負責技術人員抽調,做好項目相關技術的指導、培訓、示范、推廣,配合好項目建設組做好項目的規劃及實施等工作。技術保障 標準化大棚蔬菜、水果生產各個環節都應遵照無公害蔬菜、水果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產品質量安全指標必須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要求。根據改善品質、提高產量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建立規范的生產技術體系,制定具體的操作規程。大棚蔬菜、水果基地符合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相關21、規定,嚴格執行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合理輪作,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克服土壤障礙,根據農事節令由縣鄉兩級科技人員對菜農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指導配合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行無公害蔬菜、水果的申報認證工作。1、標準化大棚蔬菜、葡萄施肥技術:(1)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2)客土摻沙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施用輔助微生物肥;合理施用化肥,根外噴施微量元素肥料;配方施肥。2、標準化大棚蔬菜、葡萄病蟲害防治技術:標準化大棚蔬菜、葡萄病蟲害防治必須貫徹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農業防治采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合理輪作、中耕除草、整枝打葉、清理菜田殘株落葉等管理措施。物理防治利用太陽光消毒土壤,用防22、蟲網隔離蟲源,用黃板誘殺蚜蟲、白粉虱和斑潛蠅,覆蓋銀灰色農膜和遮陽網驅避蚜蟲,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夜蛾、菜蛾。利用性誘劑、害蟲天敵等誘殺害蟲。3、農機具應用(含植保機械):指導農民應用小型農機具開展旋耕、開溝、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提高蔬菜、葡萄生產效率。資金管理建立健全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專款專用,專賬核算,不截留和挪作他用,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積極配合審計、監督和監察部門對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和檢查。建設和運行管理措施南莊鎮、曲江鎮人民政府為項目實施的主體,項目區群眾為項目實施的直接受益者,項目建設堅持“誰建設、誰擁有、誰管理、誰維護”的原則,保證大棚設施的建設質量和持續23、正常利用。建立和落實部門責任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做到優勢互補,形成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建的工作機制。項目建成后,大棚由項目區人民政府、受益區村民委員會、受益農戶共同管理,村委會制定相應的村規民約,以保護延長使用年限,發揮最大效益;縣農業局和項目區人民政府指定有經驗、責任心強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引導項目區群眾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最大限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種植的蔬菜、水果按照“誰種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由村民自行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積極進行引導和提供技物配套及信息服務,最大限度減少市場風險。八、效益分析經濟效益通過項目實施,提高復種指數,實現熟制由現24、在的每年二茬提高到三至四茬,實現大棚蔬菜畝產6噸,產值達1.5萬元,畝均純收入達0.5萬元;葡萄畝產量按2噸計,畝產值3萬元,畝均純收入達1.5萬元。400畝葡萄產量800噸,產值1200萬元;300畝蔬菜產量1800噸,產值450萬元。700畝設施大棚可實現產值1650萬元,實現純收入75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連續多年發揮效益,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社會及生態效益一是可有效改變項目區設施農業建設滯后,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供借鑒;二是調節蔬菜、水果上市季節,平衡市場供應;三是改善項目區生產條件,提高耕地排灌能力,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改善農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四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光能利用率和25、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農業先進技術,加速項目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項目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社會文明,為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基礎;五是逐步探索總結 “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經營模式和經驗,為其它地區提供指導;六是促進項目區科技成果的大力推廣應用,大幅提高項目區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科技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總之,項目建設投入使用以后,通過基地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采用無公害標準化防治體系,選用抗病優良品種,施用有機肥料,實行配方施肥,改良棚室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節水灌溉,應用生物防治等技術措施,凈化田園空氣,改善生態環境,向市場和消費者提供無污染的放心食品,確保可持續發展,獲得良好的社會及生態效益。建水縣農業局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日附件:建水縣現代設施農業鋼(混)大棚建設材料明細表大棚寬4-6m,高3m,占地面積667m2序號材料名稱單位數量單價(元)預算(元)備注1鋼管9.8米條1805599002夾圈個201.5303卡槽0.7mm條58169284鋼筋水泥敦個2248.519045壓膜線kg25143506地角線Kg 505.32657塑料大膜kg15415.722778門扇31113339運費畝130030010鏍絲畝1707011鋼絲卡、扁擔簧畝118018012工時費畝1763763合計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