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翡翠灣住宅小區基坑圍護設計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139
2023-12-19
6頁
47KB
1、基坑邊坡支護方案編 制 目 錄編制說明1一、基坑工程概況1二、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3三、基坑降水及圍護方案選擇4四、基坑圍護方案-基坑支護方案編制說明編制原則:本方案是指導基坑圍護施工實施過程中各項組織、技術措施、生產的文件,包含了施工過程中對基坑施工及周圍環境的監測及質量控制,確保本工程正常、安全的進行。編制依據:基坑圍護工程的招標文件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0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 1209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2200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 503302002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 GB 500862001建筑基坑工程技術2、規程 YB 925897巖土錨桿(索)技術規程 CECS 22:2005基坑土釘支護技術規程 CECS 96:97一、基坑工程概況1.1 工程總體概況位于昆山市巴城鎮馬鞍山路南側、古城,為10層,框剪結構、樁基礎,地下室為半地下架空停車庫,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本工程建設單位為地產有限公司,建筑設計院設計,地質工程勘察院進行了巖土工程勘察。地勢平坦,地面平均高程為+1.60m(黃海高程)。本工程室內地坪0.00m相當于1985國家高程+3.20m。1.2 基坑情況本工程地面平均標高相當于黃海高程+1.60m,以此作為基坑支護設計的0.000m。以下未經說明均為相對標高。地下室北面為半懸空地下3、車庫,沿周均為1CT1承臺,開挖深度0.45m;地下室開挖深度2.803.40m。基坑沿周承臺開挖深度及其外沿距軸線距離見下表。基坑沿周承臺開挖深度統計表序號承臺編號開挖深度(m)外沿距軸線距離(mm)11CT10.45400、40022CT13.25400、100032CT33.2552543CT13.2563053CT43.2548064CT23.25120074CT43.25150084CT93.25940、28094CT103.25900、800106CT13.252000116CT23.251000、750128CT13.25900注:開挖深度為墊層頂標高加上50mm厚墊層;圍護邊線4、為避免陽角取承臺距軸線最遠距離再加上地下室外墻作業面,作業面不小于50cm。因此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北側按0.45m考慮,南側按3.25m考慮;支護邊線距地下室外墻軸線北側按1.40m考慮,南側分別按1.40、1.50、2.00m考慮,具體位置見基坑圍護平面布置圖。1.3 基坑周邊條件,場地較小,地勢平坦,周圍建筑物已完工,尤其是小區主入口廣場在基坑圍護期間對基坑有一定影響(地勢高差較大);故需采取邊坡支護。擬建地下室東側距古城路人行道約20m,人行道上的管(纜)線可不考慮在本次基坑圍護影響范圍內;場地內無地下管(纜)線。1.4 基坑安全等級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均7.00m,且基坑影響范圍(2倍基5、坑深度)內無建筑物。綜合考慮本基坑安全等級按三級基坑設計。二、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2.1工程地質條件根據地質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報告(勘察階段:詳細勘察;編號:05426),本基坑設計所涉及的范圍內的土層,將設計所用的相關土層參數列表如下:層號及土層名稱土層厚度(m)土比重o(g/cm3)粘聚力C(kPa)內摩擦角()素填土1.21.801523粘土1.51.8528.18.7淤泥質粉質粘土3.51.7917.98.7粉質粘土2.01.923912.3粉土6.01.854.616.7注:土層厚度參照K20號勘察孔,計算根據地質情況取有代表性的鉆孔的厚度值;1粉土、1粉質粘土夾粉土6、局部分布,未在表中列出。2.2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場地淺層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主要賦存在層素填土、層粘土、層淤泥質粉質粘土中,場區水系發育,河道水域與場區地下水有密切水力聯系,淺層地下水主要受地表徑流、大氣降水和近河水補給,以地面蒸發和側向徑流為主要排泄途徑。深層地下水為弱承壓水,主要賦存于1層粉土、層粉土、層粉砂、層粉砂中,以徑流及越流補給為主要補給來源,以越流排泄為主要排泄途徑。層粉砂、層粉砂對本次支護影響不大,故不列在考慮范圍之內。三、基坑降水及圍護方案選擇3.1降水設計方案因基坑開挖主要涉及上部潛水(地表水),基坑內有一定涌水量,故基坑內積水井及電梯井處需采取局部輕型井點降水(降7、水方案另行編制)。 .四.基坑圍護方案4.1基坑圍護措施本工程在基坑支護設計計算時基坑側壁安全等級按三級考慮,原基坑圍護方案選用土釘墻圍護,但在土方實際開挖過程中發現土層分布淤泥質土較厚,且含水率較大,而土釘墻圍護不利于淤泥土中水的滲出,從而降低了邊坡的安全系數,故土釘墻圍護不可行。經討現場甲方、監理專業人員討論研究選用打單排木樁用草袋裝土堆放在木樁外側邊坡上的方案,另采用排水明溝與局部井點降水結合的排水措施,保證邊坡不受水浸泡增強坡腳的穩定性。具體做法如下:在開挖過程中注意結合圖紙挖土要滿足基礎、工作面及排水明溝的尺寸,當基坑挖至設計深度及滿足幾何尺寸和坡度要求時開始打樁。選用直徑200以上8、,樁長為4000的木樁,樁中心間距為300,呈梅花形布置打壓;壓樁用挖機配合將木樁就位,人工用扎絲纏繞在樁頂部,由兩人同時從兩個方向拉住保證木樁垂直及位置準確性,采用挖機進行壓樁。在壓樁過程中,人工配合校正樁的垂直度,木樁壓至壓至3.5M深度后用木模板或草袋夾進木樁中間,用草袋進行人工裝土縫好袋口,再用塔吊將裝好土的草袋吊至邊坡上,人工將草袋調整到合理位置,上下層草袋應錯開堆放以增強穩定性。4.2應急處理預案應急處理指揮系統成立應急處理指揮部,負責落實應急處理具體工作的開展,指揮部各成員做到分工到位、責任明確。本工程應急處理指揮部工作主要職責有:發生險情時受傷人員的搶救和緊急疏散以及善后處理;9、基坑安全處理措施。應急處理預案基坑安全處理措施:隨基坑開挖當發現樁頂水平位移過大,或位移發展速度過快時,可依次采取下述措施處理險情:在有空間的地方應將樁后的土體部分挖除以卸載,并嚴禁再次對樁后施加其他附加荷載;同時在樁的內側培土或堆砂袋以增加樁的被動側土抗力。通過這個初步措施可以緩解險情的發展,為搶險爭取時間,可以有效控制位移的發展。當地面有裂縫時立即用水泥砂漿抹縫,并在裂縫外側增設錨桿。當基坑坑底隆起過大時,采用石子草包增加上部荷載;基坑開挖至坑底標高后應盡快澆筑墊層,使坑底土層封閉,防止坑底土上隆。坑內做好集水井及排水明溝,同時配備多臺水泵,防止暴雨浸泡基坑。基坑開挖和使用過程中應防止坡頂的堆載不要超過設計所允許的10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