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新區經三路道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方案報告(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145
2023-12-19
7頁
30.50KB
1、蘭州新區經三路道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方案報告一、 項目背景及概況隨著蘭州新區建設的進一步推進,新區道路綠化建設顯現出重要的建設地位。在“拓展空間、優化環境、強化功能、改善結構、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設思路指引下,按照建設“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的生態綠城、多湖多水、現代新城”的蘭州新區要求,我們將蘭州新區的道路景觀規劃成為具有園林藝術風格的景觀大道。因此在此次設計中將“生態、景觀”作為經三道路景觀設計的指導思想,并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強化帶狀空間的縱深感和擴展感,全面提升道路沿線城市景觀環境,著力打造現代化蘭州新區生態景觀大道形象。經三路是蘭州新區南北向一級主干道,北起緯七路,南至南繞城快速路,是對外連接2、的重要通道。經三路全長3948.58米,道路紅線100米,其中中央分車綠化帶寬6米,中央分車帶兩側各12米寬的機動車道、3米寬綠化分隔帶、8米寬非機動車道,屬于四板五帶式道路設計。蘭州新區經三路園林景觀建設范圍:K1+600K5+548.584,全長3948.58米。包括道路兩側各20米綠化帶,兩側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之間3米綠化帶,中間6米中央綠化帶及道路行道樹。總面積為109272平方米(約164畝),其中20米景觀帶68820平方米,中央分車帶20646平方米,3米綠化分隔帶19806平方米,行道樹1376株。二、 設計的指導思想道路景觀設計在確保交通安全、暢通的前提下,使交通空間與交往空3、間、休閑空間相互融合,成為觀賞城市景觀的良好場所。整個規劃設計以生態經濟理論為指導,以再現自然、改善和維護小區域生態平衡為宗旨,以人與自然共存為目標,充分發揮植物的景觀功能、游憩功能、保健功能和防護功能,結合不同地段的地形變化,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的可持續性為使命,規劃帶狀綠地系統,達到平面上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性、時間上的相關性、造型上的藝術性、風格上強調主體性,形成四季多變的植物景觀大道。三、 設計理念1、生態化:生態化是一個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是生態城市的標志。以自然環境為出發點,按照生態學原理,在充分了解各物種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的基礎上,4、合理布局、科學搭配,使各植物種和諧共存,群落穩定發展,達到調節自然環境與城市環境關系,在城市中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2、園林化:綠色是生命的象征,“綠色”及“綠量”的多少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 是否具有生命 力的重 要標志,同時它也是衡量一個城市能否成為國家級園林城市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城市僅憑綠色是不夠的,要提升城市園林景觀,不僅要增綠植綠,還要從植物的科學搭配出發,使城市綠化更加精細化、色彩化、更富層次感、藝術感3、地域化:不同區域地段有其不同地的地域特色,作為西北地區,應該將我們的地域 特點體現 在道路景觀設計 中,使道路景觀以地域性而成為標志。以西北特色植物為主進行道路綠5、化配置,并以群叢組團的栽植方式,增大植物間的群叢效益,更好、更快的形成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園林景觀道路。4、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充分挖掘歷史人文景觀,弘揚地方文化,將城市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機地融合為一體,章顯山水城市的特色,展示蘭州優美的自然風光、燦爛的歷史文化。在植物配置中堅持文化原則,可以使城市園林向充滿人文內涵、象征某種精神品格、代表著整個歷史時期的植物科學合理地進行配置,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景觀。五、設計方案1、中央分車帶設計中央分車帶寬6m,是機動車與機動車間的綠化隔離帶,通過幾何圖形的組合設計,使道路景觀更加多樣,方法更加靈活性,在此基礎上以排植喬木,點植小喬木和花6、灌木,不僅使道路景觀層次錯落,色彩斑斕,還能更好的阻隔相向而行車輛的相互干擾,真正起到了隔離的作用。植被選擇上采用銀中楊新型繁育品種,以連續直線排列栽植,作為該條道路的主調 ,紅葉李和丁香以組團的形式間隔20米配置,在樹木下以檉柳籬為主,結合金葉女貞、紫葉矮櫻色葉小灌木的菱形塊栽植,沿道路邊沿的綠地選用無需修剪或僅需少量修剪的葡萄莖草坪剪股穎。在草坪上栽植常綠灌木劍麻,以增加冬景。2、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間的綠化分隔帶設計由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間的綠化分隔帶寬3m,選用金葉女貞、紫葉矮櫻、檉柳籬等小灌木以條形塊間隔配置,結合草坪形成基礎地被,在此基礎上以銀中楊為主,與青海云衫組團、黃刺玫組團間隔配置7、,使整個分車帶植物層次豐富,季相變化明顯。3、行道樹設計經三路全長4公里,從車道的快速通行方面來講,為避免干擾駕駛員的視線,分車帶和行道樹均采用統一的植物配置形式。行道樹是整個道路的骨干樹種,選擇成敗關系到整條道路的整體景觀效果,要想使行道樹形成理想的景觀效果,首先要保證其健康的,生長勢頭。因此,從保守的角度來講,我們選擇了蘭州的市樹刺槐,作為第一推薦樹種,泡桐作為備選樹種。4、景觀帶設計在經三路全段兩側20m寬的景觀帶是根據道路沿線地塊的規劃功能,將其道路景觀帶分為“公共綠地”為主的景觀綠地和以“居住”為主的休閑綠地兩大類。公共綠地段道路景觀帶設計公共綠地段道路景觀帶設計結合其用地性質,以公8、園景觀為主,并根據總體規劃對公園的定位,切合主題的設計一處主題鮮明的開敞性公園,在公園外圍采用防護綠地,將來自道路的噪聲、揚塵等污染與幽靜的公園環境隔離,形成公園景觀互相因借,共同發揮其功能和景觀效益、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居住用地段道路景觀帶設計商業、居住用地段道路景觀帶,設計結合地塊的使用功能,采用規劃式和自然式相結合的設計手法,將景觀帶劃分為不同的休閑空間。通過景觀元素的布設,將提升道路景觀帶的使用功能和景觀效益,并與周邊的住宅小區互相融合,是道路景觀帶能更好的為住戶服務。設計中本著以“生態、休閑、人本”的理念,盡量增大綠地面積,減少硬質景觀的重復建設。景觀帶中適當的鋪裝掩映在大量的植物景9、觀中,讓植物對道路產生的噪音、揚塵、燈光等污染進行吸納和隔離,為附近居民創造出一個環境優雅的綠色生態共享空間。5、綠化專項設計對于綠化的設計原則有如下幾點:凸顯地域特點原則:植物配置以西北地域植物為基調,適當點綴引進馴化品種。植物配置強調復層設計原則:綠化配置以復層結構為主,由大喬木、小喬木、花灌木、小灌木及草坪地被組成,使植被的立體層次更加豐富,能更好的發揮植物的群從效應。 以樹木綠化為主,以裝飾綠化為輔助。 植物配置以鄉土樹種為主,疏密適當,高低錯落,形成一定的層次感。植物配置色彩豐富,主要以落葉喬木作為骨干樹種,常綠樹種作為“背景”,以彩葉樹種和開花灌木作為點綴,廣泛進行垂直綠化以及各種10、灌木和草本類花卉加以點綴,使廠區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對于綠化樹種的選擇也注重以下幾點:抗有害物質的能力強,并對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的樹種。抗逆性強,能耐寒、耐旱、耐瘠薄,對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的品種。適地適樹,滿足植物的生態需求。能滿足綠化的基本功能,具有防護隔離、綠化裝飾的作用。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能達到間隔替換。病蟲害較少,易于管理的樹種。選用樹種有國槐、火炬、千頭椿、黃刺玫、紅葉李、山楂、白蠟、青海云衫、圓柏、銀杏、泡桐、檉柳、紫葉矮櫻、檉柳籬、劍麻、紅葉碧桃、西府海棠、金葉女貞、榆葉梅。6、游園道路、廣場鋪裝設計游園道路走向簡結流暢、曲徑通幽,引導游人進入不同的休閑空間。園路分為二11、級,一級園路寬2.5m,是園區引導性極強的主要景觀導游線,采用花崗巖、拋光石、透水磚、彩色壓花水泥等鋪裝材料進行單獨鋪設或組合鋪設;二級園路寬1.2m,以游覽步道為主,采用青石板嵌鋪。休閑廣場多以幾何圖形構圖,線條簡單、規模小、數量多、為游人的休閑提供便利、舒適、半圍合的私密空間。廣場鋪裝以花崗巖為主,結合透水磚、廣場磚、陶磚等材料,采用園林藝術鋪裝形式進行鋪裝。7、綠化給水設計道路綠化帶及行道樹的樹化給水方式以快速取水閥結合人工澆灌為主,20m綠化帶以噴灌為主,快速取水閥結合人工澆灌為輔助。水源以城市中水為主,但中水的水質必須滿足灌溉水質要求,城市自來水為備用水源。給水主管采用PE100、支12、管PE50、PE25。綠化給水主管平均覆土厚度為1.6米。8、景觀照明設計在道路兩側景觀帶沿人行道一側間距25m左右設4m高太陽能庭院燈,配套24W的LED光源;對重要的景觀節點、植物組團、景石等,通過采用樹穴燈、泛光燈做景觀烘托;對景觀帶中的休閑廣場,可通過七彩地埋射燈、地埋LED燈帶等多種燈具結合的方式,營造出動靜結合的光影效,亦可設置獨特的景觀造型燈具,對景觀點進行重點突出。而景觀照明總體突出節能、環保,藝術與科技相融合。電力線路均采用電纜埋地敷設。9、服務設施設計服務設施根據園區的整體風格,酌情設置座椅、拉圾桶、警示牌、樹篦子等服務設施,以完善園區功能。對園內附屬配套的各種服務設施,可依據園區總體規化的總體風格,選擇不同產品安裝。項目投資估算表序號項目名稱規模()建設費用(萬元)備注1道路廣場109274922建筑273683綠化9807229424給、排水197估算綜合價5配電382估算綜合價6附屬設施70估算綜合價7雕塑、景墻280估算綜合價8小計44319綜合取費10%443合 計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