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縣肉羊產業化建設方案2(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289
2023-12-19
14頁
55KB
1、民勤縣肉羊產業化建設方案為全面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加快肉羊產業化建設步伐,實現民勤畜牧業生產又好又快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建設方案。一、肉羊產業發展現狀(一)取得的成效近年來,隨著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深入推進,民勤縣按照甘肅省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以肉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特別是2008年省政府把民勤縣確定為養羊強縣以來,縣上把肉羊產業建設作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畜牧業經濟結構,加強領導,科學規劃,落實措施,重點打造,肉羊產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1.不斷擴大種群規模,養殖方式明顯轉變。2、縣上在立足千家萬戶小群體養羊的基礎上,始終把大力推進小區建設、大戶培育及整村整社規模暖棚養羊,作為擴大規模和提高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養羊的主要途徑,通過小區帶大戶、大戶帶整村,村帶村、戶帶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養羊規模得到較快增長。截止2010年底,全縣羊只存、出欄分別達到89.6萬只、58萬只,羊肉產量達到0.87萬噸。全縣累計建成養羊小區154個,參建農戶3234戶,建棚面積27.9萬平方米,養羊23.6萬只;建成整村整社暖棚羊舍1.8萬座,108萬平方米,養羊36.8萬只;暖棚內規模養羊占全縣羊只飼養總量的40%,傳統的養羊生產方式從根本上得到極大轉變。2.著力激發群眾養羊積極性,畜牧3、業收入逐年提高。近年來,隨著全縣農田配水面積的逐步減少,廣大農戶積極調整家庭經營結構,把發展養羊業作為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種飼草,修圈舍,引良種,學技術,強管理,提效益,全縣肉羊產業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10年,全縣畜牧業增加值達2.74億元,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5%;農民來自肉羊產業的收入達到880元,占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的71.5%,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近20%;養羊暖棚棚均產值達13896元,棚內純收入達7295元,規模養羊效益逐年凸顯。3.全面落實扶持政策,投入資金逐年增加。縣上每年出臺草畜產業扶持政策,采取重點治理項目補貼、財政資金扶持和貸款貼息的辦法,對養殖小區、養殖大戶和整4、村整社暖棚基礎設施建設、良種引進、鍘草機械購置、青貯池修建、飼草良種供應等進行全面扶持。截止2010年底,全縣累計投入暖棚建設的資金達3.87億元,其中石羊河流域暖棚補助資金0.88億元,縣級財政補貼養殖小區的公共設施補助資金0.33億元,群眾自籌資金2.76億元。預計2011年末,全縣投入暖棚建設的資金將累計達到6億元,其中縣級財政投入資金累計達到0.83億元。扶持范圍之廣,投入資金之多是以前少有的。4.多渠道開發飼草資源,保障肉羊產業持續發展??h上在立足于水資源科學配置的基礎上,大力推廣“糧經草”三元節水高效種植模式,逐步壓減高耗水經濟作物面積,擴大節水型飼草飼料種植規模,全縣紫花苜蓿留床5、面積達10萬多畝,年產青干草12萬噸以上。為解決養殖規模擴大后飼草料短缺的問題,我縣以養殖小區為重點,以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為突破口,采用青(黃)貯、氨化、粉碎、壓捆、裹膜機青(黃)貯、簡易型袋裝(黃)貯、微生物發酵、加工粉碎等多種形式提高秸稈利用率,2010年底,先后為養殖戶配備各類鍘草機械達4000多臺(套),建成青貯窖近7萬立方米,年青貯氨化秸稈3.8萬噸,年加工粉碎秸稈能力達到12萬噸,并積極與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棉花桿、茴香桿等秸稈新資源。通過一系列措施,全縣秸稈加工飼用率提高了近25個百分點,增加載畜近10萬只,有效解決了飼草短缺這一影響肉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6、5.穩步推進肉羊改良,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按照“縣級純種繁育、鄉級雜交改良、農戶育肥銷售”的肉羊改良思路,堅持引種和擴繁相結合的辦法,先后引進小尾寒羊、特克賽爾、薩福克等肉羊新品種10多萬只,建成種羊場1個,綿羊人工授精點31處,積極開展肉羊二、三元雜交,2010年,全縣肉羊雜交改良率達到83%,產羔率由2005年的120%提高到260%,個體產肉量由2005年的15千克提高到17千克。6.健全完善防疫網絡,畜牧業生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把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作為保證畜牧業安全發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防疫體系,配備245名村級防疫員,逐戶、逐小區推行防疫明白冊,建立防疫明白卡,落實7、業務部門保質量、政府保密度的工作責任制,在春秋兩季集中防疫的基礎上,積極推行常年防疫、常年補針制度。同時,以創建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為重點,加強動物疫病防制,加大專項整治力度,落實資金、技術、物資“三項儲備”制度,重點保證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的防疫需要,確保全縣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保證了養羊業健康持續發展。(二)產業發展潛力分析1.從養殖傳統看,養羊歷史悠久,群眾基礎較好。民勤養羊業由來已久。長期以來,民勤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喜好養羊、偏愛羊肉的習慣。發展肉羊產業,群眾不僅在思想上普遍接受,而且基本上戶戶養羊,并積累了豐富的飼養經驗。2.從發展環境看,扶持政策較多,發展機遇良好。2008年,省8、上把民勤確定為全省10個養羊強縣之一,在發展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支持,為加快發展肉羊產業帶來了良好的機遇。3.從發展現狀看,養羊面廣量大,增收作用顯著。2010年底全縣羊只飼養量達147.6萬只,預計2011年末將達到180萬只,肉羊產業已成為民勤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民節水增收的重要途徑。4.從飼養特點看,育肥周期較短,養羊優勢突出。在農業配水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肉羊產業既符合農業結構調整的實際,又可轉化利用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而且肉羊育肥期較短,在小區建設和整社推進的暖棚養殖中占有絕對優勢。5.從飼草資源看,載畜潛力較大,具備擴群條件。全縣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5億多公斤,苜蓿等9、優質牧草12萬噸以上。同時,還有大量的棉花稈、茴香稈等待開發的農作物秸稈,這些秸稈提高利用率后,還可增加載畜量50萬個羊單位以上,養羊規??砂l展到200萬只左右。6.從產品品質看,羊肉特色鮮明,市場競爭力強。民勤堿草豐富,所產羊肉膻味輕、蛋白質含量高、肉質鮮嫩,深受市場青睞,在內蒙、陜西、蘭州、西寧等地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多年來價格一直維持在25-36元/公斤。尤其是羔羊肉,價格優勢更為明顯,更具市場競爭力。(三)存在的主要問題1.肉羊品牌效應不強。養羊業是民勤養殖傳統優勢產業,民勤羊肉好吃,已經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但并沒有像“靖遠羊羔肉”、“平涼紅牛”一樣形成豐富的產品內涵,創出叫得響的品牌,10、肉羊商標注冊和無公害產品及產地認證步伐緩慢,有產品優勢,無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2.產業化水平仍然較低。由于畜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少,我縣肉羊大多以活體和胴體肉形式出售,產業鏈條短,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有數量優勢,無品牌特色,產業優勢未能充分發揮。3.產業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專門化肉羊品種數量與養羊需求不相適應,由于引種費用高,引進數量有限,種羊純繁擴群力度小,不能滿足我縣規?;庋蛏a的需求;秸稈飼料開發應用滯后,制約著羊產業的發展。4.養殖標準化程度不高。肉羊養殖上,雖然規?;酱蠓嵘?,但離“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要求仍然有較大差距,飼養11、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發展速度緩慢,養羊效益偏低,為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和基地建設帶來不利影響。5.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養殖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等行業組織功能不健全,上連企業、下聯農戶,組織農戶生產、銷售的橋梁紐帶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二、肉羊產業化發展的思路、目標和建設布局(一)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肉羊產業化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和品牌帶動戰略,積極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不斷挖掘發展潛力,著力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全省肉羊強縣,推動民勤畜牧業生產再上新臺階。(二)建設目標到2015年,全縣羊飼養量達到245萬只,出欄達到110萬只,較2010年分別增加97.4萬只、12、52萬只;羊肉產量達到16500噸,較2010年增加90%;養羊業在畜牧業和草食畜牧業中的比重分別達到50%和95%,較2010年增加14個、6個百分點;標準化養羊小區累計達到300個(預計2011年底達到210個),整村整社推進暖棚累計達到5萬座,較2010年分別增加150個、3.3萬座;年屠宰、精深加工羊肉能力達到3000噸,以出售活羊和胴體肉為主的落后生產方式得到徹底改變。(三)建設布局以隴原民勤中天公司為依托,建設城東工業園區肉羊屠宰、加工和物流中心,建成勤鋒灘養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養羊數量大、群眾積極性高、飼草料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重興、蔡旗、昌寧、大壩、蘇武、大灘、雙茨科13、南湖等鄉鎮為肉羊產業重點區;以薛百、三雷、東壩、夾河、泉山、紅沙梁、西渠、東湖鎮、收成等鄉鎮為肉羊產業輻射帶動區。三、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一)以養殖小區建設為重點,推進多格局規模養羊。嚴格按照市縣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以小區為重點的規模化暖棚養殖,對養殖小區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一規劃用地、統一設計標準、統一養殖模式、統一養殖品種,加快推進設施養殖建設步伐,全力提高舍飼精養水平。在肉羊產業重點區,把農業和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擴大飼草種植面積,擴大肉羊飼養比重,大力發展種草養羊;肉羊輻射帶動區,堅持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全面普及推廣整村整社暖棚養羊。同時緊抓14、省上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扶持草食畜牧業發展的機遇,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地建設一批規劃布局合理、生產要素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科技水平領先、產業集中度較高、經營機制完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養羊基地,擴大肉羊飼養規模,為龍頭企業開展肉羊產品精深加工提供充足和安全可靠的物質資源。(二)以分級包裝為重點,開展肉羊產品精深加工。把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作為提升民勤肉羊產業發展水平的戰略突破口,落實好省、市、縣關于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的政策措施,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支持民勤中天公司等技術水平高、競爭優勢明顯、輻射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和發展,鼓勵其積極開展畜產品精深加工,集中力量15、抓好羊肉分級包裝、冷卻及分割肉生產、熟制品加工,盡快改變以初級產品外銷為主的局面,努力實現肉羊產品加工增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力爭到2012年上半年,民勤中天公司年屠宰加工20萬只羊的肉食品加工廠正式建成投產,使民勤肉羊產品盡快進入省內外大型超市和酒店等消費市場,擴大民勤羊肉產品知名度。(三)以產品認證為重點,提升肉羊品牌效應。沒有品牌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十二五”期間,我縣將把肉羊商標注冊和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工作作為提高肉羊產業化發展水平的重點工作來抓,依托甘農大科研技術優勢,對民勤羊肉進行科學鑒定,分析民勤肉羊生長發育特點,檢測水草物質結構和成分,進一步挖掘民勤羊肉內涵,力爭“十二五”期間完成肉16、羊產品商標注冊1個,努力打造區域品牌和特色優質畜產品品牌;申請縣上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及地理標志登記工作,力爭2015年末,完成畜產品產地認證2個、產品認證1個,認證企業1家。同時利用各種媒體加大民勤肉羊宣傳力度,計劃在312國道入蘭州市區處制作宣傳民勤羊肉的大型廣告牌1個,在武威和周邊縣市大型酒店等醒目地段制作宣傳民勤羊肉小型廣告牌,以此來提高民勤肉羊知名度,擴大民勤羊肉外部銷售量,拉動肉羊產業的發展。同時引導畜產品加工企業積極參加各種農產品博覽會、推介會、展示會,不斷提高民勤肉羊產品的商品率。(四)以品種改良為重點,提高肉羊良種覆蓋率 。堅持引種和自繁、本品種選育17、和雜交改良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推廣肉羊雜交改良技術,不斷擴大肉羊雜交改良覆蓋面。一是搞好種羊場建設,提高自主供種能力,主要以民勤中天公司種羊場和勤鋒灘養羊工程技術中心為依托,引進適合我縣飼養的小尾寒羊、薩??恕o角陶賽特、特克賽爾等優質種羊,開展純繁擴群,為全縣養羊小區(場)、戶開展肉羊雜交改良提供優質肉用種羊;二是建立鄉級改良擴繁場,在一些鄉鎮精選一批建設標準高、示范帶動力強的小區和規模養殖場,建設良種擴繁和生產場,抓好良種引進和擴繁,為農戶育肥提供足量的雜交改良肉羊,為建立縣級純種繁育、鄉級改良擴繁、農戶雜交育肥的三級雜交改良體系打下基礎;三是加快良種進小區、進大戶工程建設步伐,以養羊小區為18、重點,建設好綿羊常溫人工授精站點,以鄉鎮畜牧站為依托,村級防疫員為骨干,培訓一批綿羊人工授精員,重點服務養殖小區,輻射帶動千家萬戶開展人工授精技術,進一步優化結構、改良品種,加大優良品種的繁殖率,擴大良種覆蓋面。四是加大院地、院企合作力度,以甘肅農業大學李發弟專家團隊為技術支撐,以民勤中天公司種羊場和縣內種羊擴繁場為依托,以全縣養殖基礎較好的養羊小區為基地,確定最優的且切合實際的雜交組合模式,培育具有民勤地方特色的肉羊新品種,提高民勤肉羊產品檔次和品牌知名度,推動民勤肉羊產業的發展。(五)以飼草料開發利用為重點,夯實肉羊產業發展基礎。認真實施退牧還草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項目,嚴格落實19、“四禁”政策,推行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和糧草、林草間作技術,不斷擴大人工種草面積,鼓勵農牧民發展舍飼圈養,每年新增人工種草2萬畝以上。重點解決好秸稈加工利用機械化程度低、飼草供給不能滿足畜牧業生產需求的問題,全面提高秸稈青貯和氨化加工水平,通過推廣飼草青黃貯技術和科學飼養技術,推進玉米、葵花秸稈青(黃)貯、氨化,棉花、茴香秸稈微貯,以及引進玉米秸稈聯合收割、揉搓、裹膜、袋貯加工機械等措施,不斷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水平,真正形成“禁牧舍飼圈養青黃貯飼料飼喂快速育肥加快出欄增加收入”的經營格局,實現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縣青貯窖達到15.9萬立方米,養殖戶配套購置的各類秸20、稈加工機械達到6500臺(套),秸稈加工利用量達到40.5萬噸,秸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為擴大飼養規模,無公害畜產品生產提供保障。(六)以科學養殖為重點,提高畜產品安全水平。積極開展以示范鄉鎮、示范村社、示范小區、示范農戶為內容的“四級示范點”創建工作,在示范點推廣良種、良法、良舍、良醫、良料等綜合增產配套技術,推行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養殖工藝、縮短飼養周期,加快出欄周轉,提高養殖效益。大力開展肉羊品種優化工程,通過引種、選育、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術手段,積極開展經濟雜交和多胎繁育研究,提高肉羊的產肉性能,增加胴體重,改善羊肉品質。結合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建設,建立適合于現代肉羊生產的疾病21、防治體系,保障肉羊業的安全、健康發展。發展生態綠色養殖,依托項目,加大養殖小區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減少養殖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推行肉羊市場準入與產品質量追溯制度,把好動物檢疫、屠宰檢疫和流通環節檢疫關。加強對飼料獸藥殘留及違禁藥物污染、獸藥及獸藥殘留的監控工作和無公害綠色畜產品推薦認證工作,保證民勤肉羊產品的信譽度,打造在國內外叫得響的綠色肉羊名牌產品。(七)以組建專業合作社為重點,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基地(養殖小區)+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龍頭企業發展帶動養羊業發展。建立龍頭企業與養殖基地緊密聯結、互利雙贏的運行機制。努力探索加快畜牧業產業向22、二、三產業轉換、延伸的有效途徑,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縣級養殖協會的作用,盡快組建鄉鎮養殖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協會+基地(養殖小區)+農戶”的生產營銷機制,提高養殖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合力破解生產難題,共同應對市場風險。形成規?;?、規范化的肉羊生產供銷模式。建設現代化的畜牧業物流體系,大力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的現代物流形式,逐步構建產、加、銷一體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強活羊交易市場和農業信息體系建設,根據運輸半徑合理布點,在優勢產區建立肉羊交易市場,便于活羊流通和交易。四、保障措施(一)組織保障措施。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建設養羊大縣是省委、省政府推動農民增收的一項23、戰略任務,也是符合我縣農業農村發展實際,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的有效途徑。肉羊產業化發展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今后,縣上將把肉羊產業化發展納入全縣新農村建設規劃,統籌安排,整體推進,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肉羊產業化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全縣肉羊產業發展。各鄉鎮黨委、政府在縣政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把發展肉羊產業做為工作重點,層層建立考核評比制度和目標責任制,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二)政策保障措施??h上將繼續制定出臺草畜產業扶持政策,對養殖小區、養殖大戶和整村整社暖棚基礎設施建設、良種引進、鍘草機械購置、青貯池修建、草種供應、專業合作社組建進行全面24、扶持,引導企業和農牧民積極參與肉羊產業化建設。對于前來民勤投資經營畜產品、飼草料加工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在建設用地、稅收、費用等方面按民勤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待。(三)資金保障措施。抓住國家投入重點向“三農”傾斜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等各級項目資金支持。按照“放寬政策、支持發展、擴張總量、提升層次”的思路,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建立投入激勵機制,形成政府引導、農牧民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為肉羊產業化發展提供資金保障。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要增加對肉羊產業的信貸投入,特別要對經營狀況好,經濟效益高,誠實守信的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給予長期信貸支持,可采取同村同社聯戶擔保25、銀行存單質押擔保和人壽保單質押擔保等多種方式為養殖農戶提供小額貸款。對從事養殖業、畜產品加工業符合法人客戶條件,以企業自有的可出讓的房地產、機器設備和由農業銀行已評估的AA級以上企業作擔保的企業,農業銀行優先安排貸款,支持畜牧龍頭企業的建設和發展。鼓勵和引導農牧民投資、投工、投勞,調動農牧民參與肉羊產業化建設的積極性。(四)技術保障措施。以設施技術為基礎,良種技術為核心,飼草料技術為支撐,大力推進實用技術的組裝配套和推廣應用。聘請甘肅農業大學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對產業化建設過程中的技術問題進行指導,重大問題組織技術攻關。建立技術服務中心,鼓勵畜牧技術工作人員深入一線服務,推廣養殖小區和暖棚建設26、技術,提高肉羊養殖基礎設施的科技水平;推廣以肉羊常溫人工授精為重點的品種改良技術,提高肉羊良種率和生產性能;推廣優質牧草裁培和秸稈青貯氨化技術,擴大種草,開發資源,奠定肉羊發展的飼草料基礎;推廣動物保健及免疫技術,確保養羊業健康發展;推廣畜產品安全技術,加強投入品管理,確保肉羊健康養殖。整合縣內外科技培訓資源,從圈舍建造入手、重點對群眾加強品種改良、疫病防控、飼養管理和市場營銷等知識的培訓,提高科技在肉羊生產中的貢獻率。(五)輿論宣傳措施。利用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我縣發展肉羊產業的重大意義,向廣大群眾宣傳種草養羊的比較優勢、市場前景和效益;宣傳肉羊產業開發中涌現出的好典型、好做法;宣傳我縣鼓勵興辦畜牧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宣傳種草養羊中實用性強、見效快的優良品種和實用技術,通過大張旗鼓的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各級黨政組織重視、各級領導干部主抓、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全社會大辦規模養殖、各層面開發肉羊產業的濃厚發展氛圍。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4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