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工程sc200w提升機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344
2023-12-19
11頁
86KB
1、一、工程概況:工程名稱:建設地點: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勘探單位:施工單位: 標段:1#-5#樓、配套用房、門衛、配電房、地庫一(N-P軸間后澆帶以南土建,及地庫一所有安裝工程);1#-5#樓為高層住宅,其中1#、2#、4#樓地上20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63.8米,1#、2#樓建筑面積7318.74平方米,4#樓建筑面積13793.18平方米;5#樓地上20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65.1米,5#樓建筑面積19545.03平方米;3#樓地上18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57.6米,建筑面積10529.23平方米。配套用房地上2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16.65米,建筑面積6233.87平方米。車庫一地2、下二層,地下二層局部為人防地下汽車庫,地下室總面積24163.3平方米,其中人防汽車庫6223.16平方米。本工程采用5臺施工升降機。二、編制依據1、本施工方案依據本工程施工圖、SC系列升降機使用說明書浙江華宇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施工升降機(GB/T 10054-2005),施工升降機安全規則(GB10055-199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等編制。表一 SC200W施工升降機性能參數表序號項 目單 位參 數備 注1額定提升質量kg20002額定準乘人員人243最大提升高度m2504額定升起速度m/min335電機額定3、功率kw3*116吊籠質量kg15007吊籠外形尺寸mm長3050寬1300高22008標準節中心距標準節高mm65080015089標準節質量kg170150三、升降機的安裝、維護、拆卸升降機的安裝 升降機的安裝質量直接影響其工作性能,為使設備安全可靠的工作并保證其使用壽命,要嚴格按以下要求進行安裝。1安裝人員要求a、 參加安裝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熟悉本機的主要性能和特點,具備熟練的機械操作技能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b、 安裝人員需身體健康,無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應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c、 安裝人員必須配戴必要的安全保護設備(如安全帽、安全帶等),嚴禁酒后安裝及操作。d、 安裝過程應聽從4、統一指揮,在指定的崗位上工作,各司其責,不得擅自離開或互相調換崗位。2現場的準備a、 安裝之前,首先應熟讀使用說明書中有關內容。選定的安裝位置應滿足升降機安全運行通道的要求和附著的要求。本機附著間距為1.70米(可調節至1.95米),事先應在建筑物上預埋附著聯接件或搭接腳手架。另外要考慮地面應具有一定的承載能力不應小于40噸。b、 確定附墻距離,升降機距離建筑物越近越好以利于整機的穩定,但升降機的運動部件與建筑物和固定施工設備(如腳手架等)之間的最小安全距離不得小于250mm。c、 升降機的基礎必須嚴格按照本計算書的要求進行施工。d、 在澆注基礎時,應當預埋地腳螺栓,并且保護好地腳螺栓,待升降5、機安裝垂直度調整完畢后固定好地腳螺栓。e、 在澆注基礎時,還應當考慮排水措施,不得使升降機底架部分長期浸泡在水中,以免腐蝕而影響其性能。f、 現場應為升降機提供專用電源,供電容量不小于150kVA,電壓誤差5%,電纜為銅芯且截面積不小于35mm2。g、 作業空間不得有墜物,升降機運行空間不得有障礙物(如突出的腳手架管、跳板等)。3安裝前設備的準備工作a、 設備運抵現場等待安裝時,應首先檢查設備在運輸過程中有無損傷現象,各配套件及隨機零部件是否齊全。b、 安裝前應將23套附著裝置、電纜導向裝置清點好,準備安裝時使用。特別是附著裝置用的各種聯接件和標準件。c、 如現場配有其它起重設備(如塔吊、汽車6、吊等)協助安裝,可以在地面上將46個標準節事先用M24230的螺栓組裝好,并注意在立柱管的接口處涂潤滑脂防止生銹,同時將管接口處及齒條兩端的泥土等雜物清理干凈。d、 必要的輔助設備:5t以上汽車吊(或塔吊)一臺、經緯儀一臺。4正式安裝 當上述各項工作準備就緒,確認基礎符合要求、設備完好后,可以進行升降機的正常安裝。如遇有雨、雪、大霧及風力超過五級的天氣時不得進行安裝作業。 安裝過程可分以下幾步驟進行:基礎部分的安裝、電纜滑車系統的安裝、吊桿及料斗的安裝、正常接節加高。4.1基礎部分的安裝a、 用輔助起重設備將升降機底架安放在砼基礎上,用水平儀及鋼卷尺測量基本部分在基礎上的水平度和位置,調整好位7、置后,預埋螺栓擰上螺母,在導軌架垂直度未調整好之前不要擰死。b、 在底架上加裝三節標準節(若有加厚節,先裝加厚節),并擰緊聯接螺栓,達到30kgm預緊力矩。以后每次接節均需在標準節四個主弦管處涂上黃油以防生銹。c、 安裝兩套緩沖架下端抵住基礎,用螺栓固定在標準節框架上,并裝上緩沖彈簧。d、 將兩個吊籠套在導軌架上,并緩緩放置于緩沖彈簧上。e、 加一節標準節,并擰緊聯接螺栓,達到30kgm的預緊力矩。f、 將兩吊籠的驅動架準備好,分別套在導軌架上并與吊籠用銷軸聯接,并穿上開口銷。4.2吊桿的安裝。用輔助起重設備將支架通過銷軸與驅動架聯接,再將吊桿從支架銅套中穿過并使吊桿下部裝在吊籠頂部的吊桿座內8、。注意:吊籠在運行過程中應將吊桿鎖死在固定位置,以免吊桿與導軌架和周圍建筑物發生干涉。4.3標準節的安裝 當升降機基本部分安裝結束試車符合要求后,即可進行正常加節接高。如果現場條件允許,可在地面將46節標準節用M24的高強度螺栓按規定力矩聯接,借用輔助起重設備將接好的標準節組起吊安裝就位,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不能借用輔助設備,安裝人員可操作升降機本身的起重吊桿進行接高作業。利用起重吊桿安裝導軌架標準節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吊籠頂部,利用籠頂操作盒操作升降機,不可在吊籠內進行操作以免發生事故,可按下面程序進行:a. 將吊籠開至下限位所允許到達的最低位置;b. 將12節標準節推入吊籠內;c. 操作人9、員帶好聯接標準節所需的螺拴、扳手等工具,然后在籠頂操作升降機使吊籠上升(注意在上升過程中,應確保吊籠運行時吊桿不與導軌架和周圍建筑物干涉);d. 向上開動吊籠,當驅動架上方距待要接高的標準節止口距離約250mm時立即停止吊籠的運行;e. 放下翻門,使翻門搭在施工層上,將標準節推至翻門上,用吊桿吊起標準節并且高出導軌架已接標準節,轉動吊桿,使標準節接口正對,慢慢放下標準節,使四個接口吻合;f. 穿好標準節聯接螺栓并擰緊(擰緊力矩30kgm),從標準節上摘下吊具,收回鋼絲繩,將吊桿轉至安全方向,向下開動吊籠,進行下一個標準節的接高作業;g. 重復以上各步驟,繼續加節接高。注意:在向上開動吊籠時,當10、驅動架上方距待要接高的標準節止口距離約2米時,應用檢修速度上升以防冒頂;控制吊籠運行的操作人員要站在籠頂以便觀察吊籠的運行情況。每次接高時應給標準節止口涂上黃油,以免生銹。4.4附著架的安裝 當升降機的導軌架安裝高度超過9m時,應當安裝第一套附著裝置,該附著架距地面高度為69m(也可視具體情況而定),以后每隔6m安裝一道附著架,最上面一道附著架(含臨時附著)以上的導軌架懸出高度不得超過12m。附著架安裝步驟如下:a、 首先將后聯接桿用V型螺栓與導軌架聯接;b、 在地面將小架與前聯接桿用扣件聯接,將聯柱管用雙扣件與腳手架聯接,用輔助起重設備或吊桿將小架和前聯接桿吊起,一端與后聯接桿相聯,另一端與11、聯柱管相聯;c、 用經緯儀測定后確認導軌架垂直度在誤差要求范圍之內,將各處扣件及螺栓擰緊(可調整后聯接桿來調節校正導軌架的垂直度);d、 附著架應盡量水平安裝,附著架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不得大于8。注意:每次安裝一套附著架,都要用經緯儀測量一下導軌架在兩個方向的垂直度,如果超出下表的要求,必須進行校正。表二 導軌架垂直度要求導軌架安裝高度H(m)7070100100150150垂直度誤差值(mm)H/100070901105試車a、 加四節標準節,擰緊聯接螺栓,達到30kgm的預緊力矩;b、 安裝防護圍欄,并用聯接桿與導軌架聯接牢靠; c、 加第一道附著,附著距離距基礎面69米,用經緯儀檢查并調12、整一下導軌架的垂直度,使其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誤差均不超過10mm。d、 垂直度符合要求后,擰緊附著架上的所有聯接螺栓,并將底架用地腳螺栓固定好。e、 接動力電纜,接電試運行,檢查操作面板的按鈕是否正常,如不符要求必須重新調整,確保各個動作準確無誤;f、 上下限位、極限和減速碰塊的調整。先調整下極限碰塊,慢速開動升降機,調整碰塊位置,使極限開關動作后,升降機最低處距緩沖彈簧還有200mm左右的距離,然后擰緊碰塊的固定螺栓;g、 調整下限位碰塊(下減速共用此碰塊)。慢速開動升降機,調整碰塊位置,使下限位開關動作后,極限開關距碰塊還有約200mm的距離,然后擰緊碰塊的固定螺栓;h、 標準節接高13、到一定高度后,根據使用要求即可安裝上限位碰塊(上極限及上減速共用此碰塊),該碰塊的安裝可在接高到工作高度后進行。上極限碰塊的安裝應保證升降機向上運行切斷極限開關電源后距導軌架頂部距離約為2米,以后再進行接高作業時,只需將碰塊拿下接到所要求的高度后將其裝好即可。各限位碰塊安裝完畢后,應反復試驗三次以校驗其動作的準確性和可靠度。6升降機使用之前 升降機使用之前,須檢查以下幾個項目:a、 檢查各螺栓緊固件有無松動現象,如有松動應及時須擰緊;b、 檢查升降機電氣系統工作是否正常,各交流接觸點吸合及導線接頭情況等;c、 檢查各種安全限位開關動作是否靈活,各限位碰塊有無移位;d、 檢查升降機吊籠運行通道上14、有無突出物,確保吊籠運行安全距離不小于250mm;檢查各部位潤滑情況,及時加注潤滑脂(參考升降機的潤滑部分),新減速機應在使用一周或50運轉小時后清洗并更換潤滑油;e、 給齒條加潤滑脂,給滾輪運行的導軌架主弦管加潤滑脂;f、 檢查吊籠進出門 、防護圍欄門等開啟靈活與否,檢查各限位開關動作情況;g、 檢查各滾輪、背輪的調整間隙及齒輪與齒條的嚙合間隙是否正常,如不符合要求應及時進行調整;h、 在每次安裝結束后及在使用中每三個月均應檢查一次防墜安全器的動作情況,即對安全器進行墜落試驗,墜落試驗完后必須對安全器進行復位(見安全器復位)。7、升降機的操作7.1升降機運行前應進行的工作(每日進行):a、 15、當班司機必須認真閱讀上班司機的運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b、 檢查下電箱的電源開關是否切斷;c、 檢查運轉部分、軌道的使用和潤滑狀況;d、 檢查齒輪、齒條的嚙合間隙;e、 檢查各限位開關、操作開關、急停按鈕是否正常;f、 檢查運行通道有無障礙物;g、 記好當班記錄,若發現不安全、不正常情況嚴禁開機;h、 如遇冬季天氣寒冷,氣溫較低,而升降機啟動困難時,啟動后可空載上下試運行幾次,使減速器油溫趨于正常。7.2升降機的操作,必須按以下操作規程進行:司機必須身體健康,無心臟病或高血壓病;a、 司機應受過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b、 不可超載、偏載運行,不得人貨混裝;c、 嚴禁司機酒后操16、作或非司機操作;d、 裝載物品時,嚴禁物品伸到吊籠以外,以免運行時發生危險;e、 當風力達到六級以上時,升降機不得運行,并且將吊籠停至最低層;每次下班后,必須關掉電源開關,作好當班記錄,并將護欄門鎖好。8升降機的維修與保養 對于施工升降機在使用中可能出現的故障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重點是要加強日常檢查和保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維修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機械和電氣知識,熟悉設備的工作原理和結構,應對升降機的各組成部分有深刻了解,一旦發生故障能迅速找出問題原因和解決辦法。維護過程中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嚴格遵守安全要求和安全法規,杜17、絕一切不安全因素。8.1基本要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壞,電梯必須定期進行保養工作:8.2維修與更換8.2.1滾輪的更換 當滾輪軸承損壞或滾輪磨損超差時必須更換。方法如下:a、 將吊籠落至地面用木塊墊穩。b、 用扳手松開并取下滾輪聯接螺栓,取下舊滾輪。c、 裝上新滾輪,調整好滾輪與導軌架立柱管之間的間隙,最后擰緊滾輪聯接螺栓,擰緊力矩20Kg.m。8.2.2 背輪的更換 當背輪軸承損壞或背輪外圈磨損超差(參考“調整與磨損極限”)時,必須進行更換,方法如下:a、 將吊籠降至地面用木塊墊穩。b、 將背輪聯接螺栓松開,取下舊背輪。c、 重新裝好新背輪并調整好齒條與齒輪的嚙合間隙,擰緊背輪聯接螺栓。 定期18、保養程序間 隔部 件內 容40工作小時不論時間至少每月一次1防墜安全器如果安全器無故上檔或運行時有異常響聲,應停機檢查,送交制造廠檢查2標牌保證機器上所有標牌清晰、完整3減速器潤滑油有無泄漏檢查減速箱油位,必要時加注潤滑油4滾輪及背輪保證所有螺栓聯接緊固、無松動5驅動板保證所有螺栓聯接堅固、無松動6電機制動器保證固定盤與旋轉盤之間的間隙不小于0.5 mm,必要時更換制動盤7制動距離保證吊籠滿載下降時,制動距離不超過0.35m8電氣系統檢查各接線柱及接觸器等聯接有無松脫9電纜檢查電纜有無磨損或扭曲10齒條齒面涂潤滑脂100工作小時-不論時間至少每年6次11標準節聯接螺栓檢查有無松動現象,及時堅固19、12附墻架聯接螺栓檢查有無松動現象,及時堅固13限位、極限開關及其碰塊檢查開關動作是否靈活,各碰塊是否移動位置14電纜導向裝置檢查電纜臂通過時順利與否,導向架固定是否牢靠,橡皮磨損情況,電纜滑車輪間隙是否合適15齒輪、齒條按“磨損和調整極限”檢查磨損量16潤滑間隔按潤滑要求進行17.變頻控制箱、電阻箱進行清潔保養400工作小時-不論時間至少一年4次18滾輪檢查滾輪與立柱管的間隙及磨損量19安全裝置按照墜落試驗要求做墜落試驗20電動機參照“電動機“介紹部分1000工作小時不論時間至少一年1次21聯軸節橡膠塊檢查橡膠塊擠壓及磨損情況22潤滑間隔見“潤滑一覽表”23腐蝕和磨損檢查整個設備,對于經常腐20、蝕的部位,必須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9升降機的拆卸 升降機的拆卸過程與安裝過程正好相反,可按下述過程進行。a、 首先拆下施工升降機的鋼筋運送裝置和混凝土運送裝置。b、 用吊桿拆除最上面一道附著架以上的標準節和電纜護架;c、 拆除最上面一道附著架;d、 重復過程b,依次再將其余標準節及電纜導架拆下;e、 重復過程c,將上面第二道附著架也拆下;f、 重復過程d、e,直到電纜滑車系統部分;g、 拆下電纜托架,將電纜整理到施工升降機上;h、 重復以上相關各步驟,直到最后只剩下升降機基本部分;i、 將下限位和下極限碰塊取下并收好,然后小心地用手拉開電機制動器將吊籠滑至最低處且落實(注意,一定要小心下降,切勿21、使吊籠撞底);j、 拆掉升降機電源線及電纜筒與極限開關之間的接線,將電纜筒和下電箱放好;k、 將地面防護圍欄拆下并放好,切勿扭曲和擠壓;l、 拆掉驅動系統;用起重設備將副吊籠與主吊籠、底架分開,放置在安全地方;m、 松開地腳螺栓,將主吊籠連同底架部分拆走。n、 將各部件(包括標準件和專用工具)整理收拾好,準備入庫或轉移至下一工地。四、SC200W施工升降機基礎計算書一、參數信息1.施工升降機基本參數施工升降機型號:SC200W;吊籠形式:雙吊籠;架設總高度:65m;標準節長度:1.508m;導軌架截面長:0.9m;導軌架截面寬:0.6m;標準節重:170kg;對重重量:1300kg;單個吊籠重22、: 1500kg;吊籠載重:2000kg;外籠重:1480kg;其他配件總重量:200kg;2.地基參數地基土承載力設計值:150kPa;地基承載力折減系數:0.4;3.基礎參數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承臺底部長向鋼筋:12200;承臺底部短向鋼筋:12200;基礎長度l:4 m;基礎寬度b:3.6 m;基礎高度h:0.25 m;二、基礎承載計算:導軌架重(共需44節標準節,標準節重170kg):170kg44=7480kg,施工升降機自重標準值:Pk=(1500.002+1480.00+1300.002+2000.002+7480.00+200.00)10/1000=187.60kN考慮23、動載、自重誤差及風載對基礎的影響,取系數n=2.1基礎承載力設計值:P=2.1187.60=393.96kN三、地基承載力驗算承臺自重標準值:Gk=254.003.600.25=90.00kN承臺自重設計值: G90.001.2108.00kN作用在地基上的豎向力設計值:F393.96+108.00=501.96kN基礎下地基承載力為:p= 150.004.003.600.40864.00kN F=501.96kN該基礎符合施工升降機的要求。四、基礎承臺驗算1、承臺底面積驗算軸心受壓基礎基底面積應滿足S=43.6=14.4m2(Pk+Gk)/fc=(187.6+90)/(14.3103)=0.24、019m2。承臺底面積滿足要求。2、承臺抗沖切驗算由于導軌架直接與基礎相連,故只考慮導軌架對基礎的沖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F1 0.7hpftamho am = (at+ab)/2 F1 = pjAl式中 Pj -扣除基礎自重后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Pj=P/S=393.96/14.4=27.358kN/m2;hp -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hp=1; h0 -基礎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h0=250-35=215mm; Al -沖切驗算時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積,Al=3.61.3=4.68m2; am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計算長度; at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25、一側斜截面的上邊長,取導軌架寬a; ab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在基礎底面積范圍內的下邊長;ab=a+2h0=0.6+20.215=1.03m am=(at+ab)/2=(0.6+1.03)/2=0.815mFlPjAl=27.3584.68=128.037kN0.7hpftamh0=0.711.43815215/1000=175.4kN128.037kN。承臺抗沖切滿足要求。3、承臺底部彎矩計算屬于軸心受壓,在承臺底部兩個方向的彎矩:M1 = (a12/12)(2l+a)(pmax+p-2G/A)+(pmax-p)l M2 = (1/48)(l-a)2(2b+b)(pmax+pmin26、-2G/A)式中 M1,M2 -任意截面1-1、2-2處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彎矩設計值; a1 -任意截面1-1至基底邊緣最大反力處的距離,a1=1.55m; l,b -基礎底面的長和寬; pmax,pmin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設計值,pmax=pmin=(393.96+108)/14.4=34.858kN/m2; p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在任意截面1-1處基礎底面地基反力設計值,p=pmax=34.858kN/m2; G -考慮荷載分項系數的基礎自重,當組合值由永久荷載控制時,G=1.35Gk,Gk為基礎標準自重,G=1.3590=121.27、5kN;M1=1.552/12(24+0.9)(34.858+34.858-2121.5/14.4)+(34.858-34.858)4=94.156kNm;M2=(4-0.9)2/48(23.6+0.6)(34.858+34.858-2121.5/14.4)=82.519kNm;4、承臺底部配筋計算s = M/(1fcbh02) = 1-(1-2s)1/2s = 1-/2 As = M/(sh0fy)式中1 -當混凝土強度不超過C50時,1取為1.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時,1取為0.94,期間按線性內插法,1=1;1-1截面:s=|M|/(1fcbh02)=94.16106/(1.00128、4.303.60103215.002)=0.040;=1-(1-s)1/2=1-(1-20.040)0.5=0.040;s=1-/2=1-0.040/2=0.980; As=|M|/(sfyh0)=94.16106/(0.980210.00215.00)=2128.38mm2。2-2截面:s=|M|/(1fcbh02)=82.52106/(1.0014.304.00103215.002)=0.031;=1-(1-s)1/2=1-(1-20.031)0.5=0.032;s=1-/2=1-0.032/2=0.984; As=|M|/(sfyh0)=82.52106/(0.984210.00215.00)=1857.11mm2。截面1-1配筋:As1=2148.849 mm2 2128.382 mm2截面2-2配筋:As2=2375.044 mm2 1857.107 mm2承臺配筋滿足要求!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2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