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2(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428
2023-12-19
11頁
280KB
1、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代碼:080501 學科門類:工學 一、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能源動力和節能減排領域基礎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實踐、創新、創業能力,能從事流體機械及工程、能源與環境工程、能源循環利用工程、電力工程、制冷與空調工程等方面設計、運行、管理和開發研究高級應用型人才。二、規格要求(一)知識要求1通識知識理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掌握一種計算機程序語言。2學科與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數學、物理、力學和計算機技術等基礎理論知識;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2、包括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電工與電子學、電機學、新能源及節能技術、機械設計基礎、控制理論、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3專業知識:熟悉工程熱物理及熱動力工程的基本理論,掌握各種能源轉換及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基本掌握某一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及相近專業基本知識。(二)能力要求1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的資料查閱、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能,獲得相關信息、拓展知識領域、繼續學習并提高業務水平的能力;具有一門外語的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及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2思維能力具有正確理解、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從工程實踐中探尋知識、邏輯推理與歸納總結能力3、。3實踐能力具有從事本專業業務的能力和適應相近專業業務的基本能力;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具備本專業必需的設計、計算、繪圖、實驗、測試和計算機應用等技能,獲得本專業領域工程實踐訓練和二個相關專業的崗位技能操作證培訓,并獲取相關專業的崗位技能操作中級證書。4創新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產品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三)素質要求1.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樹立正碓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愿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服務。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高尚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求4、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實干創新的精神.保持心理健康。2.身心素質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形成健康的體魄。保持良好心態,具備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三、學制與學位學制:標準學制四年,修業年限:46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四、畢業最低學分要求176學分五、主干學科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六、主要課程機械制圖、電工電子技術、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機械設計基礎、傳熱學、發動機原理與構造、換熱器原理與設計、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新能源發電技術等。(一)機械制圖課程編碼:01252201課程類別:專業基5、礎課程課程簡介:本課程主要講授投影作圖和機械制圖基礎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正投影法理論及其應用,熟悉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讀圖能力、繪圖能力和空間形體想象能力。要求學生熟練地繪制中等復雜程度的機械零件圖和部件裝配圖,并能按零部件的使用、安裝等要求正確標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技術要求。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機械制圖(非機械類),周靄明著,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二)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編碼:01252205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簡介:電工電子技術是研究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的技術基礎課程,使學生獲得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6、后續專業課程打基礎;了解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概況,具有將電工和電子技術應用于本專業和發展本專業的能力。內容包括直流電路、交流電路、變壓器、電動機、觸發器和時序邏輯電路、模擬量與數字量轉換電路等。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電工電子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陳新龍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三)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編碼:01252206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簡介:,課程內容包括:研究流體流動的基本規律:流體的質量守恒、動量守恒、能量守恒方程;粘性流體的NS方程;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邊界層理論;速度環量與渦量;平面勢流;湍流基礎;阻力與升力;高速氣體流動等。教學重7、點使學生 掌握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控制方法、流體平衡及運動的基本規律及這些規律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工程流體力學(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杜廣生著,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四)工程熱力學課程編碼:01252207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簡介:工程熱力學是研究熱能與其他形式的能量(尤其是機械能)之間相互轉換規律的一門學科,研究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能源,和實現將熱能高效地轉變成機械能的方法。課程主要內容有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工質的基本熱力性質、熱力過程及循環的分析方法,能源轉換的技術等。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工程熱力學(普通高等學校十8、一五規劃教材),嚴家騄著,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五)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編碼:01252208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簡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機械設計能力的技術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先修課程中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機械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程主要講授機械系統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包括常用機械結構分析、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機器動力學問題;一般工作條件和常用參數范圍內的通用機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基本設計理論和設計計算方法;機械系統方案的設計與選擇等內容。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機械設計基礎(第四版)(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宋寶玉著,哈爾濱工業大學出9、版社,2010年1月出版。(六)傳熱學課程編碼:01252303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課程簡介:本課程主要講述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導熱、對流及輻射,以及由這些方式組合而成的傳熱過程;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及傳熱過程所遵循的基本規律,能運用傳熱學理論分析計算實際的熱量傳遞過程,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各類傳熱問題的能力。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傳熱學(第四版)(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楊世銘、陶文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七)發動機原理與構造課程編碼:01252304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課程簡介:本課程主要介紹發動機的構造、主要系統的功能。通過本課程的學10、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為后續專業學習和從事相關科研工作打下基礎。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發動機原理與構造(普通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尉慶國等著,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八)換熱器原理與設計課程編碼:01252308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課程簡介:本課程是以實際工程中熱量交換裝置為主要研究對象,講授換熱器的工作原理、傳熱計算等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換熱器的基本原理及技術、工程熱設備熱分析與設計的相關理論,為學生今后從事能源動力、供熱通風與制冷空調等工程領域有關換熱裝置技術工作奠定基礎。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換熱器原理與設計,余建祖著,北11、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九)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課程編碼:01252306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課程簡介:本課程主要介紹各種新能源如太陽熱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能等資源特性、應用技術、經濟評價。重點是應用技術、設計計算和工程應用。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了解目前國內外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和最新進展,掌握新能源開發與利用的知識,增強能源危機意識、環境保護意識。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21世紀能源與動力系列教材),李傳統著,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十)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編碼:01252314課程類別:專業方向課程課程簡介:本課程12、主要介紹太陽能熱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地熱發電、燃料電池發電等技術;電力系統各種儲能技術;電力變換回路及控制技術;分布式發電系統和主干系統的相互影響及其運行與控制等內容;了解和掌握國內外先進的新能源發技術。考核方式:考試參考教材:新能源發電技術,于國強著,中國電力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8月。七、主要實踐教學課程(一)主要實驗(實訓)課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工程材料實驗、工程流體力學實驗、工程熱力學實驗、液氣壓傳動與控制實驗等。(二)集中實踐教學環節1.課程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發動機原理與構造課程設計、2.專業實習回收企業低溫余熱、余汽發電實訓和利用太陽能低熱、地熱13、發電實習或節能制冷、空調實訓或汽車運行節能實訓(根據專業方向選擇其一)3.創新實踐活動創新實踐活動包括技能拓展,創新活動,素質拓展,社會實踐四個方面。其中,技能拓展指專業技能證書(崗位證),鼓勵學生取得能源與動力工程職業(崗位)資格證;創新活動指參加校內外學科競賽獲獎、發表論文或參加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并結題;素質拓展指參加文體活動(競賽)獲獎;社會實踐一至三年級暑期安排,內容分別為社會調查實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社會實踐及專業實踐。4.項目課程(1)電工電子綜合實訓通過對電工元件選澤、電子元器件的篩選、電路布局、印制電路板制作、焊接和產品安裝、調試、運行和維修等14、一系列由淺至深的實踐訓練,使學生獲得必需的電工、電子工藝知識和較強的動手技能。(2)電氣及其控制綜合實訓通過實訓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電氣控制系統的基本控制電路,具有電氣控制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編程方法,具備一定的PLC程序設計和PLC應用能力(3)螺桿膨脹機綜合實訓了解和掌握螺桿膨脹機原理及其在發電機組安裝、參數測試、運行調節和正常維護等方面技能。5.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在畢業實習中,鼓勵學生積極融入社會、廣泛接觸企業生產、選擇符合本專業要求的畢業設計項目,并為尋找就業作準備;在畢業設計中,要從課題選定、標準運用、計算、制圖、制訂加工工藝、產品調試運行等過程讓學生獲得較真15、實的工程實訓能力。八、課程結構體系及學時、學分分配比例表(附表一)九、教學全程總時間分配表(附表二)十、教學進程總體安排表(附表三)附表一: 課程結構體系及學時、學分分配比例表課程平臺課程模塊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理論實踐小計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公共基礎課程4223.952930583425.8素質教育課程105.760941544.8學科基礎課程平臺學科專業基礎課程3922.26549274623.1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專業核心課程3318.849914164019.8專業方向課程105.7155371926.0專業選修課程84.5130301605.0實踐教學課程平臺實驗16、(實訓)課程10.56038381.2集中實踐教學2715.3046846814.5創新實踐活動63.40000合計176100202712053232 100理論與實踐學時比例64:38附表二: 教學全程總時間分配表 單位:周年級學期理論教學集 中 實 踐 教 學考試機動社會實踐學期總周數軍事訓練入學教育課程設計專業實習項目課程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教育一116211.50.52121621.50.51(暑假)20二31711.50.520416111.50.52(暑假)20三51711.50.52061621.50.51(暑假)20四71621.50.5208078116總 計113212417、478110.53.54157附表三: 一、教學進程總體安排表(通識教育課程平臺)課程模塊修讀方式課程編碼課程名稱學分學時教學進程考核方式開設單位總學時理論學時實踐學時周學時起止周開設學期公共基礎課程必修1200210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4832162+13-181121200210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35436182+11-1821212002105形勢與政策236279專題1-61212002104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3628821-183121200210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472541841-1841206002101大學英語464521233-181060618、002102大學英語472601231-1820606002103大學英語472601231-1830606002104大學英語472601231-1840609002101大學體育13242823-1810909002102大學體育13643221-1820909002103大學體育13643221-1830909002104大學體育13643221-1840912002107軍事理論118108專題11217002101大學計算機基礎364323243-1811702002101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2.5543618320205002103大學語文1.53226623-18105小計428319、4529305素質教育課程限選1200211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1814421-921219002108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2361818專題1、3、61920002101文獻檢索118144242005002104社交禮儀118144250518002101沐浴經典1課外學時 32節118任選根據專業性質在相關模塊任選四門課程464小計101546094注:考試用表示,考查用表示。二、教學進程總體安排表(學科基礎課程平臺)課程模塊修讀方式課程代碼課程名稱學分學時教學進程考核方式開設單位總學時理論學時實驗學時周學時起始周開設學期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必修02002201高等數學59686120、063-1810202002202高等數學3.56458641-1820203002201大學物理2.54444041-1820301252201工程制圖3.56456843-1810101252202AUTOCAD1.532181421-1820101252203工程材料1.53428621-1730102002204線性代數1.53430421-1730202002205概率論與數理統計2.55145631-1730201252204工程力學4.585731251-1730101252205電工電子技術2.55050041-1730101252206工程流體力學3.564521241-1621、40101252207工程熱力學3.564521241-1640101252208機械設計基礎3.564521241-16401小計3974665492注:考試用表示,考查用表示。三、教學進程總體安排表(專業教育課程平臺)課程模塊修讀方式課程代碼課程名稱學分學時教學進程考核方式開設單位總學時理論學時實驗學時周學時起始周開設學期專業核心課程必修01252301電機學3.564501441-1640101252302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2.551361531-1750101252303傳熱學3.568541441-1750101252304發動機原理與構造2.551391231-175010125222、305可編程控制原理3.568541441-1750101252306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1.53428621-1750101252307液氣壓傳動與控制2.548361231-1660101252308換熱器原理與設計3.564501441-1660101252309光熱轉換技術及應用2.548381031-1660101252310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2.548381031-1660101252311螺桿膨脹機原理及其應用3.564501441-1660101252312專業英語1.53226621-18701小計33640499141專業方向課程發電方向限選01252313熱力設備原理323、.564521241-1660101252314新能源發電技術1.53228421-1660101252315熱工節能理論與技術2.54839931-1870101252316熱工測量及儀表2.548361231-18701汽車方向限選01252317汽車節能原理與應用3.564521241-1660101252318現代車用動力技術2.548381031-1660101252319潔凈燃燒技術1.53226621-1870101252320汽車新能源與節能技術2.54839931-18701制冷方向限選01252321制冷原理及設備3.564521241-1660101252322制冷裝置節24、能技術2.548381031-1660101252323供暖與通風工程1.53226621-1870101252324制冷空調新技術2.54838931-18701小計1019215537專業選修課程任選01252325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1.53226621-1870101252326能源生產過程自動控制2.54839931-1870101252327能源與節能減排概論1.53226621-1870101252328儲能材料及技術2.54839931-1870101252329生物質資源清潔轉化利用技術1.53226621-1870101252330地熱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技術1.5322662125、-1870101252331建筑電氣智能化技術1.53226621-1870101252332風力發電技術1.53226621-1870101252333水電廠動力設備2.54839931-1870101252334核電站1.53226621-1870101252335智能電網技術1.53226621-1870101252336新能源分布及發電技術2.54839931-1870101252337汽車工程概論2.54839931-1870101252338熱力發電廠1.53226621-1870101252339能源經濟與管理1.53226621-18701小計816013030合計49960726、58202注:考試用表示,考查用表示。四、教學進程總體安排表(實踐教學課程平臺)課程模塊修讀方式課程代碼課程名稱學分學時教學進程考核方式開設單位總學時理論學時實驗學時周學時起始周開設學期實驗(實訓)必修01212501電工電子技術實驗(9個實驗)0.518181-1730101212502大學物理0.520201-18203小計13838集中實踐教學必修18002504軍事訓練22周361-211801212503金工實習22周361-1720101212504電工電子綜合實訓(項目課程)11周181830101212505電氣及其控制綜合實訓(項目課程)11周1817-1840101212527、06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11周1817-1840101212507發動機原理與構造課程設計11周181850101212508螺桿膨脹機綜合實訓22周 361860101212509專業方向實習22周361-1870101212510畢業實習77周1261-780101212512畢業論文(設計)88周1448-17801小 計2727周468創新實踐活動必修技能拓展專業技能證書1創新活動學科競賽1發表論文科技創新素質拓展文體活動(競賽)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等4小計6合計34524考核方式:考試用表示,考查用表示。執筆人:胡淑蘭 教研室主任:胡淑蘭 教學副院長: 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