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縣三鍋鄉災后重建核桃產業發展實施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528
2023-12-19
12頁
30.50KB
1、青川縣三鍋鄉災后重建核桃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目 錄一、基本情況 6(一) 自然條件 6(二)社會經濟狀況 8(三)土地利用情況 8二、實施原則及依據 8 (一)實施原則 8 (二)實施依據 9三、實施的指導思想 9四、建設規模與布局 10 (一)規模與布局 10 (二)年度實施計劃與進度 10五、營造林技術 10六、投資概算 12七、資金籌措 14八、 效益分析 15(一)生態效益 15(二)社會效益 15(三)經濟效益 15九、保障措施 15(一)組織管理保障 15(二)政策保障 15(三)種苗保障 16 (四)資金投入保障 17 (五)宣傳保障 17 (六)科技支撐保障 17(七)資金監督保障2、 17前 言青川縣是“5.12”特大地震的“極重災區”,受災范圍極其廣泛、人員傷亡極其慘重、災害損失極其嚴重。 “5.12”地震后更是體現出了山區林業綜合開發和我縣在長江中上游生態屏障建設中的極端重要性,同時也可以證明我縣確定的“生態立縣、產業富民”的思路符合災后恢復重建的指導思想,更符合青川的特點和特色。核桃產業的建設也是我縣山區林業綜合開發的主體之一。三鍋鄉位于青川縣西部邊緣,東鄰蒿溪鄉,南接樂安鄉,西連橋樓鄉、唐家河保護區,北與甘肅省文縣大梁。在全國各族人民全力支援、浙江對口援建和全鄉人民“萬眾一心、頑強拼搏、自強自立、不勝不休”奮斗精神的共同作用下,三鍋鄉災后恢復重建和長遠發展也迎來了3、難得的歷史機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浙江省樂清市對口援建指揮部、三鍋鄉人民政府為加快推進農村特色產業重建和發展,根據省指揮部和縣人民政府批準。三鍋鄉災后重建產業發展規劃,以發展核桃產業為災后重建發展主導產業,并帶動食用菌、黑木耳、香菇、林產加工等行業的發展,對于充分利用好當前發展機遇,科學高效開發優勢資源,跨越發展意義重大。發展核桃產業,是加快三鍋鄉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綠化步伐的重要舉措,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結合三鍋鄉實際,編制本實施方案。項 目 概 要項目名稱:青川縣三鍋鄉災后重建核桃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承建單位:青川縣三鍋鄉人民政府 實施項目的主4、要內容:1、項目規劃新栽植連片種植核桃面積1000畝,涉及1個村3個村民小組、農戶500余戶。2、新建連片核桃基地蓄水池(防旱池)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其中蓄水池(防旱池)19口。項目用工量測算:1.5萬個工日項目投資概算:工程總投資概算為215.8萬元。其中:基地造林83.3萬元,防旱池及其配套設施建設132.5萬元。項目效益評價:工程建成后將新增森林面積1000畝,全鄉森林覆蓋率將提高0.2個百分點;核桃進入盛果期,將實現年產值90萬元。項目實施將提高三鍋鄉的森林覆蓋率,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力,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一、基本情況(一)自然條件1、地理位置三鍋鄉位于青川縣西部,地處摩天嶺南麓,川、5、甘兩省交接地帶,青平(青川平武)公路由東至西橫穿全境。東鄰蒿溪鄉,南接樂安鄉,西連橋樓鄉、唐家河保護區,北與甘肅省文縣大梁。全鄉幅員面積180.9平方公里,距縣33公里。2、地形地貌三鍋鄉屬山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736米,最低海拔817米,政府所在地海拔872米。年均氣溫13.7,降水量958.8毫米,無霜期243天,日照時間為200天左右/年,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3、河流水系三鍋鄉境內自然風景秀麗,小地名分別為東陽壩和西陽壩的兩地,是山地中的微型盆地,四面環山,中間良田上千畝,農家小院分布其間,東陽河、西陽河橫穿兩壩,呈現一派充滿生機的田園風光,沿河向上,分別進入東陽溝、西陽溝,溝6、內山巒疊嶂,懸崖峭壁,奇峰怪石聳立,深澗幽谷縱橫,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4、氣候特征境內氣候差異較大,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春遲、夏短、秋涼、冬長。溫、水、光在各種地形上變化大,年平均氣溫13.7C , 10 C積溫平均為5028 C, 19C 積溫為4247C 氣溫從東至西逐漸降低。日照1292小時,日照率30%,年總幅射90.8千卡/ 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21.7mm ,80%年份的降水量在958.8 mm 左右,南多北少。年無霜期243天,空氣濕度69%-85%,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727.9mm,陸面蒸發量546.1 mm。 5、土壤全鄉地帶性土壤主要有:黃壤、黃棕壤。6、森林植被 7、根據2003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三鍋鄉現有林業用地11871.7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0213公頃,灌木林地497.8公頃,新造未成林地390.2公頃,無林地767.1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5.4%。(二)社會經濟狀況全鄉轄5個行政村民委會,31個村民小組,2709戶,10500人。其中農業人口8548人,勞動力2552人,鄉屬單位13個;有耕地10240畝,人均1.4畝,其中水田2254畝,人均0.3畝,2008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4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35元。(三)土地利用情況全鄉宜林地立地條件好,具有大量房前屋后、田間地角的閑田空地。根據土地詳查資料,三鍋鄉共有耕地面積1028、40畝,退耕還林3262.5畝,有林地15萬余畝。 二、實施原則和依據(一)實施原則1、切實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大力發展核桃產業的決定,以生態恢復和擴大森林植被為中心,扼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功能為重點,本著先易后難、由近及遠,以公路沿線為重點,相對集中、連片種植的原則。2、因地制宜地確定造林方式和植被配置模式,就地就近組織種苗調供和苗木質量。3、正確處理好生態建設與農民增收、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充分聽取農戶意見,尊重農戶的意愿,積極發展山珍食用菌、中藥材、畜牧等后續產業,確保核桃產業取得成效。4、大力推廣應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確保項目實施成功。5、堅持任9、務分解、實施落實到村、到組、到戶、到地塊的原則。(二)實施依據(1)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2)造林技術規程(GB/T 15776-95)、林木種子(GB/7908-87)、主要造林樹種苗木(GB6000-85);(3)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國家地震災后重建總體規劃;(4)廣元市“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規劃、青川縣災后恢復重建總體實施規劃、青川縣災后重建產業發展和產業布局規劃、廣元市核桃產業發展規劃。三、實施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實施資源轉化發展戰略,調整優化生產力布局,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10、業,優先扶持災后重建先導產業,加快培育支柱產業。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理念,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迅速擴大核桃種植規模為重點。實施規模化栽植,標準化管理,集約化經營,推動核桃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四、實施規模與布局(一)規模與布局根據布局原則,結合三鍋鄉實際和災后重建產業發展的需要,進行實施。1、2009年全鄉規劃發展核桃規模為1000畝,其中:集中連片的基地造林1000畝。涉及1行政村、3個自然社、500余農戶。2、新建蓄水池19口11、及其管網配套設施建設,涉及全鄉1個行政村(民興村)、3個自然社。(二)年度實施計劃與進度根據三鍋鄉實際和災后重建產業發展的需要,計劃2009實施完成。五、營造林技術(一)樹種選擇:優良品種核桃、早實品系核桃(香玲、魯光、元豐、豐輝、遼核等)。(二)造林地塊選擇:海拔1000-2200米,土層中厚,棕壤、黃壤、紅壤。農耕地、宜林荒山荒坡。初植密度:45米(33株/畝)。(三)林地清理:挖大窩植苗造林,大窩規格(長、寬、深)808080厘米。配置方式:品字型配置或線型配置,規則或不規則定植。(四)造林及時間要求:植苗造林、澆水、薄膜覆蓋、護欄圍護。5月前完成地塊落實、規劃設計;10月前完成打塘、回12、土、施放基肥;1112月完成苗木定植、澆足定根水并覆蓋薄膜;次年2月前補植。苗木定植嚴格按“三埋兩踩一提苗”程序實施,嫁接口露出地面。(五)配置圖式: (六)撫育管理:定植前每株施放復合肥0.2公斤、農家肥40公斤;每年松土、除草、撫育兩次,施肥一次,每次施0.3公斤復合肥、農家肥50公斤/株,連續撫育3年;經營期按1公斤復合肥、50公斤農家肥/株施肥。(七)種苗:11.5齡嫁接苗,苗高35cm以上,地徑1cm以上,植株完整、根系發達、頂芽飽滿、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健壯苗木。 六、投資概算:(一)單位投資概算根據項目造林實際情況,結合三鍋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確定,包括造林、蓄水池(防旱池)及其管13、網配套設施建設兩個部分。1、造林:基地造林建設總投資83.3萬元。集中連片的種植基地栽植核桃1000畝,涉及1、2、6等3個社,按50元/畝計補助, 需核桃基地種植補助費5萬元。種植核桃1000畝,按33株/畝計,需苗木3.3萬株,按10元/株計, 需苗木費33萬元。種植核桃1000畝,按平均每畝1.5個工計,需投工1500個,按每個工日100元計算,營造需投資勞務費15萬元。種植核桃1000畝,按平均每畝200元計算,需肥料費20萬元。種植核桃1000畝,按平均每畝100元計算,需農藥費10萬元。種植核桃1000畝,按平均每畝3元計算,需間接和不可預見費3000元(含設計費)。2、蓄水池(防14、旱池)及其管網、配套設施建設本工程概算的編制堅持實事求是,確保工程質量的原則,概算編制依據四川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四川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預算定額。人工費:工長5.99元/工時,高級工5.60元/工時,中級工4.81元/工時,初級工 2.52元/工時。主要材料價格:水泥650元/噸,河沙260元/立方米,卵石80元/立方米,紅磚1.20元/匹。經概算,蓄水池(防旱池)及其管網、配套設施建設總投資132.50185萬元,其中:建設蓄水池(防旱池)工程投資25.226694萬元,引供水管網工程投資93.994881萬元,建水源工程投資2.070315萬元,其它工程投資11.2099615、8萬元。建設蓄水池(防旱池)工程建設蓄水池(防旱池)19口投資25.226694萬元,根據園區和基地實際,需在園區內建內直徑為4米的蓄水池7口投資12.94335萬元及內直徑為2米的蓄水池12口投資12.283344萬元。材質為:基礎M7.5漿砌卵石厚0.5m,C20砼墊層厚0.3m,墻體為M7.5漿砌磚墻后厚0.37米,池身內外及池底采用M10水泥沙漿抹面防滲,蓄水池頂部采用M7.5漿砌12(花)磚墻護欄高1.2米。分別在距池頂和池底0.2米處安裝溢流管和供水管道,池底并安裝排污管道。引供水管網工程經實地測設,引供水管網工程19處投資93.994881萬元,園區共需Dn63PE管4940米,16、Dn50PE管5700米,Dn32PE管15200米,Dn20PE管7600米。引供水主管全埋于地面以下0.5米。引水工程建水源工程3處投資2.070315萬元,即在水源地建截流壩一座,截流壩平均尺寸為:長6米,壩高1.2米,頂寬0.8米,外邊坡為1:0.5;墻內建凈尺寸為2米1.5米1.2米的引泉池一口,材質為:截流壩M7.5漿砌卵石;引泉池為M7.5漿砌磚厚0.24米,池底及距池底0.2米處分別安裝Dn63PE排污管和引水管。(二)工程總投資2009年全鄉發展核桃產業1000畝,工程總投資概算為215.8萬元。其中:基地造林83.3萬元,防旱池及其管網配套設建設132.5萬元。七、資金籌措17、工程總投資215.8萬元,資金籌措為:1、用于1000畝核桃基地造林苗木費33萬元,爭取納入退耕還林后續產業項目資金解決;2、連片種植核桃基地補助費5萬元、蓄水池(防旱池)及其管網配套設施建設132.5萬元,總投資137.5萬元,其中:浙江省樂清市按200元/畝補助,不足部分爭取納入浙江省對口援建;3、種植核桃1000畝,營造需投資勞務費15萬元、需肥料費20萬元、需農藥費10萬元、需間接和不可預見費0.3萬元(含設計費)等不足部分資金45.3萬元,由農戶實行以勞代資和以資抵勞等多種方式自籌資金解決。八、效益分析(一)生態效益:通過項目實施,按85%保存率計算,將增加0.9萬畝林地,全鄉森林覆18、蓋率提高1.2個百分點;對恢復和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保持水土、凈化空氣將產生積極作用。(二)社會效益:對進一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社會和諧都具有重要意義。(三)經濟效益:至2014年進入收益期,以經營期30年計算,平均年產值900萬元;進入加工環節,年產值1200萬元。九、保障措施(一)組織管理保障1、建立產業建設領導小組鄉黨委、政府決心把核桃產業發展當作的中心工作來抓,成立核桃產業建設領導小組,鄉長為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副鄉長為副組長,財政、林業、農業、國土水利等部門負責人和村書記(主任)為成員,組織實施。2、分工負責、協調配合負責宣傳、發動群眾積極開展項目建設,落實項目19、造林地塊、種植農戶數;督促、檢查和指導種植戶做好打窩、回土、施肥、苗木發放,定植、澆水、覆膜、撫育管理、松土除草、整形修枝等工作;配合林業部門做好項目實施、技術指導和檢查驗收。(二)政策保障1、 資金扶持(1)種苗補助:業主、種植戶按技術要求打窩、回土、施肥經檢查驗收合格后,統一調供發放苗木,進行栽植、澆水、覆膜,于第二年5月前縣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檢查驗收。(2)連片核桃基地建設種植補助:集中連片在200畝以上的基地建設,經林業部門檢查驗收合格后,由鄉政府在浙江省對口援建資金中給予每畝補助20元;第二年到第四年,撫育、管理到位,苗木長勢良好,苗木成活率、保存率檢查驗收合格的,由鄉政府在浙江省對口20、援建資金中給予撫育管理每畝每年補助10元。2、鄉科級領導掛片負責核桃產業發展鄉黨委、政府班子領導分工、掛片到各村委、社,指導、檢查和督促工作,核桃基地建設年度任務的完成。3、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獎懲制度鄉政府與鄉、村、社干部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各村委必須按下達計劃認真組織實施,經檢查圓滿完成任務的,按0.20元/畝給予獎勵(超出部分累計計算并可沖抵第二年任務),其中30%獎勵村書記(主任)和村副主任;未完成任務的,未完成部分按0.20元/畝罰村書記(主任)和村副主任。獎金由鄉政府籌措,罰金從該村委目標責任獎中扣除。(三)種苗保障為保證核桃產業發展建設用苗需求,全部實行良種苗,由縣林業局進行定量21、定品種,保證品種優良、提高苗木質量為目的。(四)資金投入保障積極爭取援建省、市、縣項目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工作經費足額配套; (五)宣傳保障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和會議、培訓會、等方式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宣傳。(六)科技支撐保障統一技術標準,嚴格按照“七個一”即:一塊好地、一株合格苗、一個標準窩、一擔農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塊地膜覆蓋、一個護欄和“三埋兩踩一提苗”技術規程實施造林和撫育管理;利用實施全縣實施核桃產業發展項目機遇,設置科研課題,總結實施核桃產業發展技術和經驗,為開展下一步林業產業建設積累科技基礎,推動林業產業進一步發展。(七)資金監督保障觀音店鄉實施核桃產業發展項目,將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各項資金必須在以工程質量合格為基礎,各道工程檢查驗收、審批程序完善后才給予支付。附:1、蓄水池(防旱池)及其管網、配套設施建設水利工程綜合概算表2、水池內徑4米(單處)引水工程綜合概算表3、水池內徑2米(單處)引水工程綜合概算表4、蓄水池(防旱池)工程施工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