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2014年中央財政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草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608
2023-12-19
14頁
152.50KB
1、山東省2014年中央財政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草案)為保證我省2014年小麥良種補貼工作順利進行,根據農業部、財政部有關小麥良種補貼精神,結合山東實際,經商省財政廳同意,制定本方案(草案),請遵照執行。一、任務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 “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的原則,對農民(含農場職工)種植小麥良種按照每畝1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承租別人土地的,由承租方和出租方按雙方約定,在土地所在地申請補貼。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鼓勵農民使用優良品種,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步伐,穩定小麥種植面積,增加小麥產量,提高良種覆蓋率、統一供種率和技術推廣到位率,促進節本增效,實現全省小麥生產的2、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品質和效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2014年小麥良種補貼實行種植面積全覆蓋。參照2013年中央財政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全省核定的實際完成供種面積,全省計劃補貼小麥良種5544萬畝(含國營農場,下同)。分市、縣(市、區,下同)的具體補貼計劃詳見附件。二、推介補貼品種立足提高小麥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按照“生態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原則,省農業廳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專家論證篩選出濟南17號等53個小麥品種,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公開發布和推介(詳見山東省農業廳關于公布山東省2014年中央3、財政小麥良種補貼項目推介品種的通知魯農種植字20141號)。各地農業部門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根據品質優先、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省級公開推介的品種,不得任意縮減推介品種范圍,不得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三、市級統一政府采購確定供種企業結合山東實際和小麥良種特點,以及簡政放權、權責統一的相關精神,2014年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繼續采取差價供種的補貼方式,實行在省農業廳、財政廳指導下,由各市組織小麥良種統一市級政府采購的辦法,通過市級統一政府采購確定供種企業、良種及相關服務價格。(一)各市統一政府采購確定供種企業各市農業、財政部門委托相關機構,按照公平、公正、公開、有效4、的原則,采用適當方式對本市小麥補貼良種及相關服務實行全市統一政府采購。參加企業應不受地域和所有制限制,要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公平參與競爭。(二)嚴格企業準入條件應嚴格設定供種企業準入條件,參加企業須為具有相應資質的獨立法人,證照齊全,守法經營,信譽良好,設施完備,技術力量強;具有合法種子來源,所提供品種不屬自主知識產權的,須具有植物新品種權單位的授權委托證明(為鼓勵充分競爭,建議植物新品種權單位品種生產和經營授權以設區市為最小區域);種子數量充足;種子質量達到國標良種標準,近兩年未發生重大種子質量事故;具備實施大面積統一供種和良種良法配套推廣的能力。引入淘汰機制,實行種子質量事故、補貼項5、目過失一票否決,參加企業必須在以往承擔良種補貼供種任務的過程中無違反供種合同的行為。(三)規范采購程序由采購中介機構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采購專家,組成專家組,對參加企業資質、有效種源、種子數量、種子質量、經營信譽、配套服務、最終報價等進行嚴格審核和綜合評判,最終確定成交供種企業。邀請監察、公證等單位進行現場監督,確保采購到信譽最高、服務最好的供種企業及質量最優、價格最合理的良種和相關服務。供種企業一旦確定,應嚴禁轉包、轉讓。(四)統一簽訂供種合同成交結果公示無異議后,由市、縣農業和財政部門與成交供種企業簽訂2014年中央財政小麥良種補貼項目政府采購合同,載明供種企業、供應品種、供種基準數量、供種6、基準面積、標準播量、加工要求、種子質量、供種價格、供種方式、售后服務等事項,從法律上明確各級農業、財政部門及供種企業的權利與義務。政府采購合同確定的基準供種面積和供種數量是成交供種企業供應小麥良種的參考值,合同履行應以實際供種面積和供種數量為準。四、扎實做好供種工作(一)依據農民意愿確定采購品種原則上經國家或省級審定、適宜當地區域種植的小麥品種,各縣均可向省級推薦。市、縣農業部門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引導農民選擇使用省級推介品種。充分尊重農民選擇推介品種以外良種的權利,加強政策宣傳和正面引導,避免農民選擇未經審定、過期淘汰、存在明顯缺陷以及不適宜本地種植的品種。相關縣應從促7、進小麥生產和政府采購進行出發,引導農民選用品種數量在5個以內,避免種植品種過多過亂。(二)科學確定供種數量和價格各市結合生產實際和市場變化,組織有關專家充分論證,確定本市2014年小麥良種補貼基準供種量區間和最高限價。各縣參考市里確定的基準供種量區間,根據品種特性和當地實際,在區間內分品種合理確定當地標準播量,引導農民科學用種。成交供種企業應嚴格按照農民實際種植面積和標準播種量供種,要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成交價格,堅決杜絕層層加價行為,確保補貼后的良種價格明顯低于當地同等小麥良種市場價格,讓農民得到最大實惠。(三)及時落實補貼計劃各縣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對補貼8、計劃進行層層分解,及早細化落實到村、到戶、到地塊,盡量做到品種種植集中連片,努力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品。各縣要尊重農民意愿和市場需求,通過宣傳發動,引導農民使用市級統一政府采購的小麥良種發展小麥生產,不搞強迫種植和強行推廣。(四)分級建立供種檔案按照“縣有區域圖,鄉鎮有落實表,村有供種清冊,戶有供種(訂單)卡”的總體要求,建立良種補貼項目到村、到戶明細檔案。鄉鎮面積落實表一式三份,分別由鄉鎮農技站、縣農業局和供種企業保管。村級供種清冊由供種企業按照清樣要求統一印制,一式三份,分別用于編制計劃、行政公示和補貼資金結算,并在良種供應時填寫農民聯系電話,由購種農民或購種農民代表簽名并按手印,確保良種9、和國家補貼同時落實到農民手中。五、積極開展配套服務(一)全面推廣配套技術各縣按照確定的補貼品種和良種良法配套原則,制定適合本地特點的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抓好各項技術措施落實,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各市繼續全面推廣種子機械包衣技術,以培育壯苗、減輕病蟲危害。(二)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各級農業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層層舉辦各類培訓班,明確規范化技術要點,確保每戶一張明白紙。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進行技術宣傳,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傳播先進適用種植管理技術及農戶科學種田的水平,加快規范化生產技術的普及推廣。(三)大力開展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各縣要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的意10、見(魯政辦發201331號)精神,提高認識,明確目標,抓實措施,充分挖掘小麥增產潛力,大力開展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實現小麥均衡增產、穩產高產,為提高全省小麥生產水平做出積極貢獻。(四)積極推進產銷銜接各市、縣要把產銷銜接作為實施良種補貼項目的重要措施來抓,采取各種方式選擇信譽好的大型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推進產業化經營,實現優質優價,增加種糧農民收益。六、及時兌現補貼資金補貼資金由省財政廳按照2013年各市實際落實補貼資金數額預撥到各市財政局。市級統一政府采購確定供種企業后,由市財政局按照市農業局、財政局與供種企業簽訂的政府采購合同,提前預撥70%的補貼資金給供種企業,支持企業開展供種籌備11、工作。供種結束后,市財政局根據農業部門逐級審核確定的供種清冊和相關農業部門出具的無種子質量問題書面意見,與供種企業據實結算其余補貼資金。七、建立健全保障措施(一)強化協調配合,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實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一是合理確定工作職責。各級農業、財政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其中,農業部門重點負責組織實施、技術培訓、產銷銜接等工作,財政部門重點負責落實補貼資金申請、撥付、管理和監督。二是積極配合供種企業完成供種任務。各級農業、財政部門要與成交供種12、企業密切合作,做到指導協助到位、監管服務到位,保證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供種企業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管下,嚴格履行供種合同,及時全面做好良種供應和相關服務工作。三是適當安排工作經費。按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各級財政部門應根據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主要用于政府采購活動組織、補貼品種推介展示、補貼面積核實、補貼資金發放、補貼檔案建立和項目實施監督檢查等實施管理支出,嚴禁擠占挪用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二)強化項目公示,嚴肅工作紀律全面建立小麥良種補貼公示制度,以村為單位,將補貼農戶、補貼面積、供種數量、中標價格、補貼標準、補貼金額、折扣售價等進行供種前和供種后兩次公示,13、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鄉鎮收集和保存各村兩次公示影像資料。各級財政、農業部門設立良種補貼監督電話,并在當地媒體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各市、縣農業部門嚴禁向成交供種企業提出任何政府采購合同以外的條件和要求,嚴禁向供種企業攤派、收取任何費用。任何地方、單位和個人不得虛報良種補貼面積,不得套取、擠占、挪用補貼資金。(三)加強監督管理,實行項目督查制各市、縣要切實加強補貼項目實施關鍵時期和關鍵環節的督導、檢查和監管。供種期間,市、縣農業和財政部門要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追蹤,及時發現和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供種結束后,市級農業、財政部門要組織縣級農業、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自查,并向14、省里寫出總結報告;收獲前,市級農業部門要組織相關力量對補貼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檔案建立、工作經費落實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各市農業、財政部門要對在檢查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督促縣和供種企業及時整改糾正。對執行政策中的重大偏差、重大違約行為和種子質量事故,及時記錄在案。健全和實施好供種企業政府采購競爭與淘汰工作機制,對不嚴格履行政府采購合同、發現問題不及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供種企業,各市、縣要認真做好違約行為記錄,并在今后的良種補貼項目市級統一政府采購中,提出不良記錄舉證,堅決予以淘汰。省農業廳、省財政廳將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加強群眾來信來訪案件的重點查辦,實地走15、訪基層干部和農戶,認真了解良種補貼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等有關情況,及時糾正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良種補貼政策不走樣,農民實惠不減少。健全良種補貼獎優罰劣工作機制,對與成交供種企業配合不好、指導協助和監督不力的縣,各市要記錄在案,嚴肅處理,及時上報,并建議省農業廳、省財政廳在今后相關糧食扶持政策安排中給予一定懲罰。對問題嚴重者,應依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決不姑息。(四)強化種子市場和種子生產監管,保證良種補貼項目順利實施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會同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加強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強化小麥良種生產監管16、,指導相關小麥良種生產企業建立規范的良繁基地,提高自繁比例,嚴格按照小麥良種生產技術規程生產、加工、包裝,保證供種質量。(五)建立情況交流報告制度,強化項目宣傳各級農業、財政部門要及時總結上報項目實施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及時研究處理項目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重大問題及時上報。要積極利用電視、報紙等媒體,向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宣傳良種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對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的認識,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發展小麥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附件:山東省2014年中央財政小麥良種補貼計劃表附件:山東省2014年中央財政小麥良種補貼計劃表單位:萬畝、萬元市、縣(市、區)計17、劃補貼面積計劃補貼金額全省合計554455440濟南市3033030歷下區0.33市中區1.212槐蔭區220天橋區550高新區0.11歷城區13.4134長清區37370平陰縣28280濟陽縣75750商河縣78780章丘市63630淄博市1551550淄川區770張店區220博山區220臨淄區38380周村區990桓臺縣31310高青縣62620沂源縣0.33高新區220文昌湖區1.717棗莊市2402400市中區16160嶧城區44440山亭區21210臺兒莊區41410薛城區25250滕州市88880高新區550東營市88880東營區990河口區440墾利縣10100利津縣21210廣18、饒縣44440煙臺市1761760經濟開發區0.22芝罘區0.11福山區0.33牟平區990萊山區0.33長島縣0.11龍口市770萊陽市46460萊州市52520蓬萊市3.535招遠市24240棲霞市0.33海陽市33330高新區0.11昆崳區0.11濰坊市4684680濰城區770寒亭區23230坊子區11110奎文區0.11高新開發區220臨朐縣32320昌樂縣24240青州市33330諸城市82820壽光市57570安丘市34340高密市84840昌邑市56560濱海區3.535經濟開發區2.424峽山區17170濟寧市5235230任城區48480兗州市34340曲阜市37370泗水19、縣25250鄒城市52520微山縣40400魚臺縣39390金鄉縣770嘉祥縣80800汶上縣70700梁山縣82820高新區880太白湖新區110泰安市2582580泰山區440岱岳區41410新泰市21210肥城市52520寧陽縣69690東平縣68680高新區330威海市90900經濟開發區0.99環翠區0.22高新區0.66文登市27.5275榮成市30300乳山市26260工業新區4.848日照市94940東港區770嵐山區12120莒 縣51510五蓮縣18180經濟開發區0.33國際海洋城220山海天旅游度假區3.737萊蕪市22220萊城區17170鋼城區550臨沂市4404420、00蘭山區18180羅莊區16160河東區24240郯城縣70700蘭陵縣70700莒南縣34340沂水縣33330蒙陰縣880平邑縣25250費 縣34340沂南縣43430臨沭縣55550開發區110高新區110臨港區880德州市7437430德城區30300樂陵市83830禹城市73730陵 縣96960平原縣84840夏津縣48480武城縣56560齊河縣1021020臨邑縣79790寧津縣59590慶云縣33330聊城市6536530東昌府區79790臨清市73730冠 縣91910莘 縣1101100陽谷縣62620茌平縣83830東阿縣55550高唐縣71710開發區14140高新區15150濱州市3003000開發區770濱城區27270惠民縣53530陽信縣51510無棣縣32320沾化縣990博興縣51510鄒平縣66660高新區440菏澤市9919910牡丹區1101100曹 縣1601600單 縣1151150成武縣68680巨野縣97970鄆城縣1361360鄄城縣91910定陶縣87870東明縣1271270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67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