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樓道路及建筑物沉降變形觀測方案(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641
2023-12-19
12頁
28.72KB
1、春天大道項目周邊道路及建筑物沉降、變形觀測方案君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春天大道開發部2016-8目 錄一、基坑變形監測31.工程總體概況32監測的目的和依據32.1監測目的32.2監測依據33監測項目33.1監測點設置原則33.2 監測點設置4基坑頂水平位移監測4監測點的埋設和保護44.監測儀器、監測方法及精度要求44.1基坑水平位移監測44.2監測點匯總44.3監測精度要求5開挖前的現狀調查及施工中現場巡視5平面控制5水平位移觀測55監測進度和頻率65.1監測周期65.2監測頻率66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66.1數據處理66.2.信息反饋66.3報警和控制76.4監測報警值7二、周邊道路及建筑物沉降2、觀測報告71.工程總體概況72監測的目的和依據72.1監測目的72.2監測依據73監測項目83.1監測點設置原則83.2 監測點設置8周邊建筑物的監測點布設8監測點的埋設和保護84.監測儀器、監測方法及精度要求84.1沉降監測84.2監測點匯總95監測進度和頻率95.1監測周期95.2監測頻率96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96.1數據處理96.2.信息反饋106.3報警和控制106.4監測報警值10一、基坑變形監測1.工程總體概況受君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主)的委托,我部對其擬建的君豪春天大道工程進行基坑變形監測工作。擬建場地位于遂寧河東新區。場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依據業主提供的計資料編制本3、方案。2監測的目的和依據2.1監測目的在基坑開挖后需要采取降水措施,按照“時空效應”的原理,由于基坑內土體的卸荷,產生坑內外有壓力差,從而引起坑底土體產生以向上為主的位移,并且由于卸荷,圍護結構在兩側壓力差的作用下,產生水平方向位移和墻外側土體的位移。監測是對工程施工質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對精確之數值解釋表達的一種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是對工程設計經驗安全系數的動態詮釋,是保證工程順利完成的必需條件。在預先周密安排好的計劃下,在適當的位置和時刻采用先進的儀器和方法進行監測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在根據監測數據及時調整各項施工參數,使施工處于最佳狀態,在實行“信息化”設計和施工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不可4、替代的作用。通過儀器監測和人工現場巡視配合,做到“點”、“面”結合,可以全方位的掌控本基坑的安全情況。2.2監測依據建筑基坑支護規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 GB50497-2009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9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11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該工程基坑支護設計方案3監測項目3.1監測點設置原則根據本工程監測技術要求和現場施工具體情況,本監測方案工程按以下要求進行:(1)監測點布設符合國家相關規范的要求(2)監測點的設置符合設計的有關要求(3)監測點布設在有針對性的部位,對于重點部位和風險較大的部位要加密布設。(4)盡量5、考慮施工的影響,方便監測點的安裝、使用和保護。3.2 監測點設置基坑頂水平位移監測(1)原理:利用前視固定點形成的測量基線,用全站儀測量地表各測點與基線間距離的變化;通過實測水平角、水平距進行計算,從而了解圍護坡頂部水平位移的情況。(2)儀器:112R型全站儀;精度:2(2+2ppm*D)。(3)布設方法與位置:在圍護坡頂部的測點處埋入頂部為光滑的凸球面并且有十字刻畫的特制鋼尺測釘。測釘與混凝土體間不應有松動。布設位置為沿基坑周邊每隔20m左右布設一個監測點,特殊位置須加密監測點。具體布設可根據現場情況要求實施。(4)數量:根據現場需要共計布設22個測點,編號:JK1JK22。3.2.2監測點6、的埋設和保護(1)基準的埋設各監測項目的測點布設位置及密度應與被保護對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時為綜合把握其變形狀況,提高監測數據的質量,保證每施工段內有監測點。遵循規范結合實際,進行測點布置。(2)測量工作中使用的基準點、工作基點、監測點應用醒目的標志進行標識,并對現場作業人員進行宣傳,避免人為造成沉降和偏移,對變化異常的監測點除及時進行復測外,若發現已碰動或破壞應立即進行重新埋設和測量;(3)在施工過程中對監測元件的地方設置警示旗標識。(4)本工程布置1個水平位移基準點。4.監測儀器、監測方法及精度要求4.1基坑水平位移監測在建立平面控制網,采用全站儀測水平角、水平距,按解析坐標法進行計算7、,通過坐標的變化計算各監測點的水平位移;某監測點本次測量值與前次測量值的差值為該點本次位移變化量,本次測量值與初始的測量值之差值即為該點累計位移量。儀器:112R全站儀;精度:2,2mm2ppmD。4.2監測點匯總表4.2 監測測點匯總表監測項目測點編號測點數量備注現場巡視目測基坑水平位移監測點JK224.3監測精度要求4.3.1開挖前的現狀調查及施工中現場巡視在施工前,先了解掌握監測對象的情況,對基坑開挖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道路等現狀進行調查,對現有裂縫等異常情況進行編號,量測裂縫的長度和寬度,拍照記錄存檔,并在施工過程中觀測發展變化情況。現場巡視是基坑監測手段中的重點,我單8、位將專門派有經驗的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完成該項內容。主要針對圍護結構、施工工況、基坑周邊環境進行巡視,現場填寫巡視記錄表,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參建各方反饋。4.3.2平面控制平面控制采用工程獨立坐標系統(以工程的主軸線或與其相平行的邊線、紅線等作為工程坐標系的主軸線);4.3.3水平位移觀測水平位移觀測按照一級基坑監測的等級要求進行觀測,儀器采用 112R全站儀,標稱精度:測角2,測距2mm+2ppm。水平位移監測精度要求應符合下表規定:表4.3.3.1 水平位移監測精度要求(mm)變形測量級別特級一級二級三級觀測點的坐標中誤差0.31.03.010.0(1)水平位移基準點:水平位移觀測基準點應9、另行埋設。水平位移監測網宜采用獨立坐標系,并進行一次布網,本次采用單導線或導線網形式,當采用視準軸線時基準線上應設置檢核點。水平位移監測基準網應符合下表規定:表4.3.3.2 水平位移監測基準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級別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邊長中誤差(mm)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備注一級2001.01.01:200000(2)水平位移觀測點:水平位移觀測點可與沉降觀測點共用,特定的水平位移觀測點應另行埋設。測量觀測點任意方向位移時,可視基準點、工作基點、觀測點的分布情況,采用極坐標法方法測定。測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可以采用視準線法、經緯儀投點法。5監測進度和頻率5.1監測周期按照招標文件提供時10、間,從基坑開挖至施工至0.00結束。5.2監測頻率監測頻率布置的基本原則是必須在確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從實際出發,根據設計和業主的要求, 結合本工程的特點,綜合基坑開挖順序,自始至終要與施工的進度相結合,滿足施工工況的要求,在 “全面、準確、及時”的原則下安排頻率以及監測進程,盡可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監測預警系統。基坑監測等級為一級。根據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及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的規定及設計要求,現場監測的時間間隔參考下表執行。對部分關鍵節點或監測數據達到報警范圍,根據業主要求,加密監測。表5.2 現場監測時間間隔表.基坑類11、別施工進度監測頻率一級基坑開挖1次/7d底板澆筑后1次/15d6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6.1數據處理運用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計算,符合水平位移精度要求方可進行各觀測點的位移計算,本次位移與初始位移的差值為累計變化量,本次位移與前次位移的差值為其本次變化量。6.2.信息反饋1)報表監測取得的數據經整理后以“報表”的書面形式上報監理單位、總包單位、委托方。2)報警流程當實測數據達到(或超過)“報警值”時,即刻向監理單位、總包單位、委托方報警,并結合工況分析原因,供委托方和相關單位參考,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施工安全。3)監測報告當現場監測工作全部完成后,一個月之內向委托方提供監測總12、結報告。其主要內容包括工程概況,全部監測項目全過程的發展和變化情況、周圍環境情況、監測資料整理方式、監測最終結果及簡要評述。6.3報警和控制各項監測的數值達到一定范圍(即:將產生不可接受的負面影響時)要進行“報警”。報警值根據初步設計資料、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的規定及有關其他規范、規程執行。 對未及部分,我公司根據以往類似工程的經驗提出建議值供參考。詳細報警值的確定應召開專項會議,由業主、設計、監理、總包和監測單位商定后確定。6.4監測報警值依據相關規范及類似工程經驗,報警值確定為:水平位移累計報警值為:2530mm,變化速率報警值為23mm/d(連續三天)二、13、周邊道路及建筑物沉降觀測報告1.工程總體概況受君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主)的委托,我部對其擬建的君豪春天大道工程臨近基坑的周邊道路及建筑物進行沉降監測工作。依據業主提供的資料顯示,周邊建筑物共有4棟,均為多層平房、結構形式為磚混。2監測的目的和依據2.1監測目的為了對君豪春天大道項目施工期對周邊道路及建筑物的的變形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準確掌握該項目工程施工期間周邊道路及建筑物的變形程度和變形趨勢,及時為施工、監理及設計單位提供準確可靠的資料。2.2監測依據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2007國家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范 GB50026-20073監測項目3.1監測點設置原則根據本14、工程監測技術要求和現場施工具體情況,本監測方案工程按以下要求進行:(1)監測點布設符合國家相關規范的要求(2)監測點的設置符合設計的有關要求(3)監測點布設在有針對性的部位,對于重點部位和風險較大的部位要加密布設。(4)監測點應在不影響業主正常生產生活的前提進行布設且利于使用和保護。3.2 監測點設置3.2.1周邊建筑物的監測點布設(1)原理:通過后視水準控制基準點,觀測測點高程的相對變化情況。(2)儀器:高精度ZD場02型電子水準儀,銦瓦條形標尺。(3)布設位置:建筑物的四角等主要特征部位及密度適中,能夠監控建筑物的整體變形與局部變形情況。(4)數量:周邊道路布設15個測點,編號:DL1-D15、L15。周邊建筑物4棟布設22個測點,編號JZ1-,JZ2-,JZ3-,JZ4。3.2.2監測點的埋設和保護(1)基準點的埋設各監測項目的測點布設位置及密度應與被保護對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時為綜合把握其變形狀況,提高監測數據的質量,保證每施工段內有監測點。遵循規范結合實際,進行測點布置。(2)測量工作中使用的基準點、工作基點、監測點應用醒目的標志進行標識,并對現場作業人員進行宣傳,避免人為造成沉降和偏移,對變化異常的監測點除及時進行復測外,若發現已碰動或破壞應立即進行重新埋設和測量;(3)在施工過程中對監測元件的地方設置警示標識。(4)本工程擬布置3個基準點。4.監測儀器、監測方法及精度要16、求4.1沉降監測在遠離施工影響范圍內的穩定地段(3倍以上開挖深度)設置N1-N3三個基準點,基準點相互近期校測和聯測,各觀測點的觀測值均以高程進行換算。在施工開始前對各觀測點進行初次觀測(二次,相差0.5mm),并取二次觀測平均值為該點初始值,其后各觀測點觀測值與初始值進行對比計算,得到本次變形值、累計值和累計量曲線。要求附和差(或閉合差)小于(0.5N)mm(N為測站數)。4.2監測點匯總監測項目測點編號測點數量備注現場巡視目測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JZ22周邊道路DL15表1 監測測點匯總表5監測進度和頻率5.1監測周期從基坑施工開始至基坑回填完畢。5.2監測頻率本項目中,根據建筑變形測量規范17、5.1.1要求,結合本項目的重要性,確定觀測周期與擬建建筑物監測周期保持一致,至基坑回填完畢時停止監測。6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6.1數據處理運用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計算閉合差,符合二等水準限差方可進行各觀測點的高程計算,本次高程與初始高程的差值為累計變化量,本次高程與前次高程的差值為其本次變化量。累計變化計算公式:式中:累計變化量(mm);本次高程(mm);初始高程(mm)。本次變化和累計變化計算:6.2.信息反饋1)報表監測取得的數據經整理后以“報表”的書面形式上報監理單位、總包單位、委托方。2)報警流程當實測數據達到(或超過)“報警值”時,即刻向監理單位、總包單位、委托方報18、警,并結合工況分析原因,供委托方和相關單位參考,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施工安全。3)監測報告當現場監測工作全部完成后,一個月之內向委托方提供監測總結報告。其主要內容包括工程概況,全部監測項目全過程的發展和變化情況、周圍環境情況、監測資料整理方式、監測最終結果及簡要評述。6.3報警和控制各項監測的數值達到一定范圍(即:將產生不可接受的負面影響時)要進行“報警”。報警值根據初步設計資料、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的規定及有關其他規范、規程執行。 對未及部分,我公司根據以往類似工程的經驗提出建議值供參考。詳細報警值的確定應召開專項會議,由業主、設計、監理、總包和監測單位商定后確定。6.4監測報警值依據相關規范及類似工程經驗,報警值確定為:建筑物沉降允許值20mm,警戒值10mm,每天發展不得超過2mm。1:基坑水平位移觀測,每點每觀測1次按120元收取費用。2:周邊道路及建筑沉降觀測,每點每觀測1次按120元收取費用。備注:具體布設觀測點個數根據現場施工需要增加或減少。